-
擅长:泌尿系肿瘤、排尿功能障碍、尿道修复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200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同年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后到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3年。2010年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读博士。2013年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
擅长疑难排尿功能障碍诊断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肿瘤。
展开-
下尿路感染会引起发烧吗
下尿路感染有可能引起发烧,这与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部分感染轻的可能不发烧,不同人群下尿路感染伴发烧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易发烧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经期等特殊时期风险高,男性少见但感染重时易发烧,老年人易发烧且可能不典型需重视。 一、下尿路感染可能引起发烧的情况 当病原体感染累及上尿路或者感染较为严重时,就可能引发发烧。比如急性肾盂肾炎属于上尿路感染,常由下尿路感染上行蔓延所致,患者多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还可能伴有寒战等表现。一般来说,下尿路感染时若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炎症进一步扩散,就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发热反应。 二、下尿路感染不引起发烧的情况 部分下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程度较轻,病原体毒力较弱,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较好地抵御感染,此时可能不会出现发烧症状,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三、不同人群下尿路感染伴发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下尿路感染时相对成人更容易出现发烧情况,而且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烧时可能体温波动较大,需密切关注。例如婴幼儿下尿路感染,除了可能发烧外,还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不安等非典型症状,家长要格外留意,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女性:女性由于解剖结构特点,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下尿路感染,当发生下尿路感染时,若感染加重也较易出现发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女性下尿路感染伴发烧的风险可能更高,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男性:男性下尿路感染相对较少见,若发生下尿路感染且出现发烧,往往提示感染可能较为严重,需及时诊治,同时要关注是否存在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影响,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感染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弱,下尿路感染时发生发烧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老年人发烧可能不太典型,有时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容易被忽视,所以对于老年人下尿路感染出现发烧的情况要更加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2025-10-11 10:47:08 -
前列腺增生的常见发病原因
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与雄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炎症因素、氧化应激损伤等多种因素相关,睾酮转化为的双氢睾酮致前列腺组织增大,细胞增殖凋亡平衡打破、炎症刺激、氧化应激失衡等均会促使前列腺增生发生,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其发病风险。 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 正常情况下,前列腺组织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前列腺增生时,这种平衡被打破,细胞增殖增加而凋亡减少。多种生长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例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生长因子能够刺激前列腺细胞的增殖,而凋亡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如Bcl-2家族基因等的失衡,导致细胞凋亡减少。不同年龄、性别个体的基因表达差异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比如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干扰相关基因的正常表达,增加前列腺增生发生风险。 炎症因素 慢性前列腺炎等炎症病变可能与前列腺增生的发生有关。炎症刺激会导致前列腺组织充血水肿,进而引起前列腺间质和上皮细胞的增生。炎症过程中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这些物质可以促进前列腺细胞的增殖以及纤维组织的增生,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逐渐导致前列腺增生的形成。对于有前列腺炎病史的人群,发生前列腺增生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不同性别都可能受到炎症因素影响,但男性由于前列腺结构特点更易受影响。 氧化应激损伤 前列腺组织中存在氧化应激系统,正常情况下氧化与抗氧化处于平衡状态。当氧化应激失衡时,过量的氧自由基会损伤前列腺组织细胞。氧自由基可以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蛋白质氧化和DNA损伤等,进而影响前列腺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代谢,促使前列腺细胞发生增殖等异常变化。年龄增长会使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同时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等会增加体内氧自由基产生,这些因素都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参与前列腺增生的发病过程。男性随着年龄增加抗氧化能力减弱,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前列腺增生发病风险可能升高。
2025-10-11 10:45:45 -
膀胱嗜铬细胞瘤是不是癌症
膀胱嗜铬细胞瘤属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潜在恶性,病理来源与癌不同但恶变具恶性行为;临床表现有高血压发作等,靠血、尿儿茶酚胺等及影像学、膀胱镜检查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需充分准备,良性预后较好,恶变预后差,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治疗需分别考量,术后需注意生活方式及随访。 一、病理性质方面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细胞形态虽有一定异型性等表现,但它的组织学来源与癌不同。癌是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而膀胱嗜铬细胞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嗜铬组织。不过,膀胱嗜铬细胞瘤存在恶变的可能,恶变时就具有类似癌症的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相关 1.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发作,这是因为肿瘤会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还可能伴有头痛、心悸、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部分患者排尿时可诱发高血压发作甚至晕厥等情况。 2.诊断检查:通过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若明显升高对诊断有提示意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帮助定位肿瘤;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内肿瘤情况,但操作时需谨慎,防止诱发高血压危象。 三、治疗与预后 1.治疗: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切除肿瘤是关键的治疗手段。由于手术中可能出现血压剧烈波动等情况,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控制血压等指标。 2.预后:如果是良性的膀胱嗜铬细胞瘤,完整切除后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出现恶变,发生转移等情况,预后则较差,类似于癌症晚期的预后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因为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及术后恢复等都需要更加谨慎评估,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变化;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评估手术耐受性等。女性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月经等生理情况对手术等的影响,男性患者同理。生活方式方面,无论何种人群,术后都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等,以促进身体恢复。有相关病史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随访等。
2025-10-11 10:44:17 -
男人尿结石的症状
男人尿结石会有多种症状,肾区可能隐痛或胀痛、输尿管可出现剧烈绞痛,会有肉眼或镜下血尿,还可能尿频、尿急、尿痛,绞痛时可伴恶心呕吐,尿道结石可致排尿困难,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老年男性等特殊人群出现相关症状需警惕尿结石并及时就医。 输尿管绞痛:若结石移动到输尿管,可引起剧烈的输尿管绞痛,疼痛常突然发作,呈刀割样,位于腰部或腹部,向下腹部、腹股沟放射,男性还可能放射至阴囊或阴茎头部。这是由于结石刺激输尿管黏膜,导致输尿管平滑肌强烈收缩,试图将结石排出,从而引发剧烈疼痛。 血尿表现 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结石会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导致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颜色可为鲜红色、洗肉水样等;更多患者是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镜下血尿,即尿液中红细胞增多。例如,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与黏膜摩擦,造成黏膜破损出血,从而出现血尿症状。 排尿异常情况 尿频、尿急、尿痛:当结石刺激膀胱黏膜或合并尿路感染时,男人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尿急是指突然有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尿痛是指排尿时尿道或会阴部有疼痛感觉。这是因为结石刺激膀胱三角区或尿道黏膜,同时可能合并炎症反应,导致膀胱和尿道的刺激症状。 其他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输尿管结石引起剧烈绞痛时,可反射性引起恶心、呕吐,这是因为输尿管和肠道有共同的神经支配,输尿管的疼痛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导致胃肠道反应。 排尿困难:如果结石位于尿道,可能会引起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变细、排尿费力,严重时可发生尿潴留。这是由于结石堵塞尿道,阻碍尿液排出。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男人,尿结石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老年男性可能因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尿结石症状可能不典型;长期饮水少、喜食高钙高草酸食物的男性,患尿结石的风险较高,症状可能更明显;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男性,尿结石合并感染时症状可能更严重。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男性,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更加警惕尿结石的可能,及时就医检查。
2025-10-11 10:43:21 -
睾丸旁边有一个小疙瘩怎么消除
睾丸旁边出现小疙瘩可能由附睾囊肿、睾丸鞘膜积液、尖锐湿疣、皮脂腺囊肿等原因引起,不同原因有相应处理方式,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超声等辅助检查明确性质,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并告知相关情况,成年人要如实告知性生活史等信息。 一、可能的原因及对应处理 (一)附睾囊肿 原因:附睾囊肿是常见原因,多因附睾管阻塞等导致精液积聚形成小疙瘩。 处理:较小无症状的附睾囊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即可;若囊肿较大或有明显症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不同年龄人群处理原则有差异,儿童出现附睾囊肿需谨慎评估,成年人则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判断。 (二)睾丸鞘膜积液 原因: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过多形成鞘膜积液,可表现为睾丸旁边小疙瘩。 处理:婴儿型鞘膜积液有自行吸收可能,可观察至1岁左右;成人较小的鞘膜积液无症状时可随访,较大或有症状的鞘膜积液需手术治疗,如鞘膜翻转术等。不同年龄的处理需依据积液程度和患者具体情况。 (三)尖锐湿疣 原因: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可在生殖器部位出现小疙瘩。 处理:需就医进行规范治疗,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或药物治疗等。性活跃人群需注意避免不洁性行为,性伴侣也可能需要同时检查和治疗。 (四)皮脂腺囊肿 原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潴留性囊肿。 处理:较小的皮脂腺囊肿无症状时可观察,较大或有感染等情况时需手术切除。不同年龄人群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有差异,儿童需特别注意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术后护理。 二、就医建议 一旦发现睾丸旁边有小疙瘩,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安排超声等辅助检查来明确疙瘩的性质。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疙瘩的变化情况,如大小、质地、是否伴有疼痛等,并准确告知医生孩子的相关情况,包括出生史、生长发育情况等。成年人则要如实告知性生活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2025-10-11 10: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