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亚洲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脊柱、脊髓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邢亚洲,男,副主任医师,博士,200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熟悉神经外科的各种疾病,擅长脊柱、脊髓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专业期刊上共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脊髓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脑造影需要做多久时间

    脑造影所需时间受检查复杂程度、患者配合程度、设备和操作人员熟练程度影响,单纯脑血管造影一般30分钟-1小时左右,复杂病变、患者不配合、设备落后或操作人员不熟练会延长时间,儿童因配合差可能更久。 检查的复杂程度 简单情况:如果患者的脑血管情况较为简单,没有复杂的血管畸形、多支血管病变等情况,那么造影过程相对较快,可能在3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基本的血管显影等操作。例如,一些没有明显血管异常的常规脑血管筛查,血管走行正常,没有复杂的分支或病变干扰,检查时间会较短。 复杂情况:当患者存在复杂的脑血管病变时,如严重的血管畸形、多部位的血管狭窄或闭塞需要详细评估等,那么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多角度、多部位的造影操作以全面了解血管情况。可能需要1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比如患者存在脑内动静脉畸形,且畸形血管团范围较大、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情况复杂,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精准显示各个相关血管,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的配合程度 成人患者:如果成人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检查,按照医生的指令保持体位不动等,那么检查过程会较为顺利,时间相对可控。但如果患者不能很好配合,如频繁移动体位等,就需要医生花费额外的时间来重新调整体位以获取清晰的影像,从而延长检查时间。例如,有些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因为紧张或不适应等原因频繁转动头部,这就会影响造影的顺利进行,导致时间延长。 儿童患者:儿童患者配合度通常较差,可能需要在镇静等辅助措施下进行检查。如果儿童在镇静过程中出现不配合或镇静效果不佳等情况,也会增加检查的时间。比如儿童患者需要先进行镇静准备,若镇静药物起效较慢或者儿童在镇静后仍然不安静,就会使整个脑造影的时间延长。一般来说,儿童脑造影可能因为配合问题比成人花费更多时间,但具体也与儿童的年龄、镇静效果等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更谨慎的操作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 设备因素:先进的造影设备能够更快速、精准地获取影像,有助于缩短检查时间。例如,一些高分辨率、操作便捷的造影设备可以提高成像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时间。 操作人员因素: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能够更高效地进行造影操作,快速找到血管位置并获取清晰影像。相反,新手操作人员可能在操作过程中花费更多时间来定位血管等,从而延长检查时间。

    2025-09-29 11:21:48
  • 后脑勺疼是什么原因

    后脑勺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肌肉紧张或损伤、颈椎问题、头部外伤、神经系统问题、感染、眼部问题、心理因素等。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保持良好姿势、适度运动、放松技巧、管理疼痛和避免诱因等方式缓解疼痛。 1.肌肉紧张或损伤: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头部姿势、颈部肌肉紧张或受伤可能导致后脑勺疼痛。 2.颈椎问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炎等颈椎疾病可能压迫神经,引起后脑勺疼痛,还可能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 3.头部外伤:头部受到撞击、摔伤或其他外伤可能导致后脑勺疼,严重时可能伴有意识丧失、恶心、呕吐等症状。 4.神经系统问题:脑部肿瘤、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脑出血)、神经炎等神经系统问题也可能引起后脑勺疼。 5.感染:脑膜炎、脑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后脑勺疼痛,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6.眼部问题:近视、远视、散光等眼部问题可能导致眼睛疲劳,进而引起后脑勺疼痛。 7.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引起紧张性头痛,表现为后脑勺或头部两侧的疼痛。 8.其他原因:高血压、贫血、低血糖、中毒、药物副作用等也可能导致后脑勺疼。 如果出现后脑勺疼,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或疼痛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确定疼痛的原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以下措施有助于缓解后脑勺疼: 1.保持良好的头部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保持颈部伸直。 2.适度运动:进行颈部和肩部的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3.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 4.管理疼痛:可以使用热敷、冷敷或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 5.避免诱因: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 需要注意的是,后脑勺疼的原因可能因人而异,某些情况下,疼痛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因此,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后脑勺疼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特别关注。如果儿童出现后脑勺疼,应及时就医,排除神经系统问题。老年人后脑勺疼可能与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有关,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2025-09-29 11:20:26
  • 什么是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通常由创伤、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脊髓受损,会导致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等功能障碍。其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估。治疗方法包括急救处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预防脊髓损伤的方法包括注意交通安全、进行运动时注意安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动保护等。 一、定义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力、疾病或其他因素的损害,导致其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二、症状 脊髓损伤的症状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和位置。常见症状包括: 1.运动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肢体无力、瘫痪或肌肉萎缩。 2.感觉功能障碍:可能导致麻木、刺痛、疼痛或感觉丧失。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出汗异常等。 4.疼痛:受伤部位可能会有疼痛。 三、原因 脊髓损伤的原因包括: 1.创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等。 2.疾病:如脊髓灰质炎、脊柱结核、脊髓肿瘤等。 3.其他因素:如感染、中毒、血管病变等。 四、诊断 脊髓损伤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和神经功能评估。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来确定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五、治疗 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 1.急救处理:在受伤现场,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如止血、固定受伤部位等。 2.药物治疗:可能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预防并发症等。 3.手术治疗:根据损伤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复位骨折、解除脊髓压迫等。 4.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5.其他治疗:如佩戴支具、进行针灸、按摩等。 六、预防 预防脊髓损伤的方法包括: 1.注意交通安全,佩戴安全带。 2.进行运动时,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 4.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受伤。 七、注意事项 1.脊髓损伤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患者和家属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 2.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饮食应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 4.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预防,以提高生活质量。

    2025-09-29 11:16:08
  • 大脑环池左侧小脂肪瘤

    大脑环池左侧小脂肪瘤是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边界清晰信号均匀呈脂肪信号的良性病变,无症状时多数无明显症状需定期复查儿童及成人有不同关注要点,有症状时若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相关症状需评估病情,处理原则为无症状者定期观察,有症状且脂肪瘤明显增大等情况需医疗干预手术要权衡风险与获益特殊人群手术需谨慎综合决策。 一、定义与影像学特征 大脑环池左侧小脂肪瘤是指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中,于大脑环池左侧发现的体积较小、呈脂肪信号特征的良性病变,其在MRI上表现为边界清晰、信号均匀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符合脂肪组织的信号特点。 二、临床意义 1.无症状情况:多数体积较小且无占位效应的环池左侧小脂肪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对神经系统功能通常无显著影响,这种情况下主要需通过定期影像学复查(如每6~12个月行头颅MRI检查)监测脂肪瘤大小及形态变化,关注是否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者需尤其关注脂肪瘤对脑发育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潜在影响,成人则需留意日常生活中是否因偶然因素(如头部轻微外伤等)诱发症状;性别方面一般无特异性差异,但个体对无症状脂肪瘤的心理负担可能因性别认知等有所不同。 2.有症状情况:若脂肪瘤增大压迫周围脑组织或神经结构,可能引发头痛、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麻木、视力改变等)等症状。此时需进一步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及影像学动态变化评估病情,考虑是否需要介入干预。 三、处理原则 1.定期观察:对于无症状且脂肪瘤无明显变化的患者,遵循定期复查影像学的原则,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MRI结果,观察脂肪瘤大小、形态及周围脑组织受压情况的变化。儿童患者复查时需重点评估对脑发育进程的影响,成人则关注日常生活中可能影响病情的因素,如避免头部剧烈撞击等。 2.医疗干预:当脂肪瘤出现明显增大、引发持续头痛或癫痫等症状、压迫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时,需由神经科等相关科室医生综合评估后,考虑采取手术切除等医疗干预措施,手术目的在于解除脂肪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改善临床症状,但手术需充分权衡风险与获益。特殊人群中,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手术对其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后续功能的影响,成人则需结合自身基础健康状况等综合决策。

    2025-09-29 11:14:00
  • 脑室扩大就是脑积水吗

    脑室扩大不一定是脑积水,脑室扩大有生理性脑室扩大、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情况,而脑积水导致的脑室扩大包括交通性脑积水(因脑脊液吸收障碍致脑室扩大伴颅内压增高等)和梗阻性脑积水(因脑室系统梗阻致梗阻以上脑室扩大伴相应症状),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脑室扩大是否为脑积水,婴幼儿脑室扩大需及时诊断干预。 脑室扩大的情况 生理性脑室扩大:在一些正常老年人中,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脑室轻度扩大,这是随着年龄增长,脑组织发生生理性萎缩,相对脑室就显得扩大,但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不伴有脑脊液循环相关的病理改变。从年龄因素考虑,老年人脑组织代谢等功能下降,出现这种情况较为常见。 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部分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的患者,可能存在脑室结构上的异常,表现为脑室扩大,但不一定存在脑积水的病理过程。比如一些先天性脑穿通畸形等情况,脑室形态异常扩大,但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吸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正常的,没有脑积水所特有的脑脊液动力学紊乱导致的颅内压升高等表现。 脑积水导致的脑室扩大 交通性脑积水:多因脑脊液吸收障碍引起,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颗粒粘连,脑脊液吸收受阻,脑室系统逐渐扩大。此时除了脑室扩大外,还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婴幼儿患者可能出现头颅增大、前囟膨隆等。从发病机制看,是脑脊液循环的吸收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脑室系统内脑脊液积聚,进而脑室扩大。 梗阻性脑积水:通常是由于脑室系统内的梗阻造成,如中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囊肿等,使得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梗阻以上的脑室系统扩大。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表现以及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婴幼儿发病时头颅形态改变明显,因为婴幼儿颅缝未闭,脑室扩大可导致头颅异常增大。 总之,脑室扩大只是一种影像学征象,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循环动力学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是否为脑积水。如果发现脑室扩大,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脑脊液压力测定、磁共振脑脊液流动成像等,以明确病因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更要密切关注其临床表现,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脑室扩大的意义和处理方式可能不同,婴幼儿脑室扩大可能提示更严重的病理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干预。

    2025-09-29 11:12: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