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男,副主任医师,200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研究工作10余年。主要从事脊髓及脑功能区肿瘤(尤其是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等)、复杂脑积水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微创手术,帕金森病及肌张力障碍的DBS手术,难治性癫痫及慢性疼痛的手术治疗。
展开-
隐性脊柱裂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隐性脊柱裂对孩子影响分无症状和有症状情况,无症状者不影响生长发育;有症状者神经系统方面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运动功能异常、感觉异常,还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状况,定期体检,有症状及时就医并给予孩子关心爱护。 一、无症状情况 部分隐性脊柱裂患儿没有任何临床表现,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常见。一般在进行腰骶部X线等检查时偶然发现,由于病变较轻,神经组织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所以孩子在婴幼儿期或儿童期可能都不会出现异常症状,像正常孩子一样能正常玩耍、学习等。 二、有症状情况 1.神经系统相关影响 大小便功能障碍:当隐性脊柱裂病变累及脊髓圆锥等部位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大小便功能。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表现为尿床持续时间较长,超过5-6岁仍然经常尿床,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即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和排尿,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护理带来很大负担。例如,有研究表明部分隐性脊柱裂患儿存在脊髓栓系等病理改变时,就容易引发大小便功能的异常。 下肢运动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下肢肌力下降,孩子可能出现走路不稳、容易摔跤等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下肢肌肉萎缩,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比如,有些患儿会表现出步态异常,像踮脚走路等,这是因为脊髓神经受到病变影响,导致下肢肌肉的神经支配出现问题,进而影响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 感觉异常:孩子可能会出现下肢、会阴部等部位的感觉减退,对疼痛、温度等刺激的感知不灵敏。比如,孩子可能感觉不到轻微的触碰或者对冷热感觉不明显,这是由于脊髓神经传导感觉的通路受到隐性脊柱裂病变的干扰,使得感觉信号不能正常传导到大脑。 2.其他方面影响 心理影响:由于孩子出现身体功能方面的异常,比如大小便失禁、走路不稳等情况,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交流玩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例如,一些孩子因为自身身体状况与其他正常孩子不同,可能会在学校里受到同学的异样眼光,从而产生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 对于有隐性脊柱裂的孩子,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尤其是神经系统相关的检查,如腰骶部磁共振成像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同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孩子积极面对生活。
2025-09-29 11:42:56 -
脑瓜顶疼怎么回事
头顶痛可能与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感染、高血压、头部损伤、药物副作用、贫血、低血糖、颈椎病、颞动脉炎等有关,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1.紧张性头痛:这是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通常与压力、焦虑、疲劳或不良姿势有关。可以通过休息、放松、按摩头部、热敷或冷敷来缓解。 2.偏头痛:偏头痛通常是单侧头部的搏动性疼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光和声敏感等症状。偏头痛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可以通过避免诱因、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来缓解。 3.感染:头部感染,如脑膜炎、脑炎或鼻窦炎,可能导致头顶痛。此外,耳部感染、眼部感染等也可能引起头部疼痛。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4.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导致头痛,尤其是在血压升高时。如果怀疑是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应该测量血压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5.头部损伤:头部受到外伤或打击可能导致头痛。如果头痛严重、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意识丧失、恶心、呕吐等,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6.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等,可能导致头痛。如果怀疑是药物引起的头痛,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7.其他原因:其他可能导致头顶痛的原因包括贫血、低血糖、颈椎病、颞动脉炎等。 需要注意的是,头痛的原因可能因人而异,而且某些情况下,头痛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如果头痛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提示: 儿童:儿童头顶痛可能与感染、头部外伤、神经系统问题等有关。如果孩子出现头痛,尤其是伴有发热、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的头痛需要特别关注,因为某些原因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如果头痛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该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的头痛可能与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有关。如果头痛突然发生、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总之,头顶痛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等,有助于预防头痛的发生。
2025-09-29 11:41:25 -
脑ct小脑幕区脂肪瘤
脑CT小脑幕区脂肪瘤是胚胎发育中异位脂肪组织形成起源于原始脑膜脂肪细胞残留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该区域,脑CT表现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接近脂肪密度的低密度影,MRI呈T1、T2加权像高信号,体积小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访,体积大压迫致症状或有恶变倾向时可考虑手术切除,儿童手术需评估风险优先随访,孕妇需权衡手术对胎儿风险制定方案,老年需全面评估全身状况优化身体状态以降低手术风险。 一、定义与病理机制 脑CT小脑幕区脂肪瘤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异位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原始脑膜的脂肪细胞残留,好发于小脑幕区域,其病理基础是局部脂肪组织异常聚集。 二、影像学特征 1.脑CT表现:呈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CT值接近脂肪密度(范围约-20至-120HU),可通过CT值特征初步提示脂肪瘤可能。 2.MRI补充信息:MRI检查可更精准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在T1加权像、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此为脂肪瘤的典型MRI表现。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若脂肪瘤体积较小且未压迫周围脑组织,患者可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因其他疾病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情况:当脂肪瘤体积较大压迫周围神经组织或脑组织时,可出现头痛、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无力、视力障碍等)等表现,症状因压迫部位不同而各异。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脑CT检查初步筛查,结合MRI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MRI的高信号特征可辅助确诊脂肪瘤。 五、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且体积较小的小脑幕区脂肪瘤,通常采取定期随访,监测肿瘤大小及患者症状变化。 2.手术治疗:若脂肪瘤出现进行性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明显症状或有恶变倾向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目的是解除肿瘤对周围结构的压迫。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时期手术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因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术后恢复需关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长发育影响,遵循个体化手术决策,优先考虑非手术干预的随访观察策略,避免过早或不必要的手术。 2.孕妇患者:孕妇确诊脑CT小脑幕区脂肪瘤时,需权衡手术对胎儿的潜在风险,综合评估母胎状况后制定个体化方案,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最小的处理方式。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全面评估全身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如心脑血管功能、肝肾功能等,手术前需充分优化患者身体状态,以降低手术相关风险。
2025-09-29 11:39:51 -
什么是脑外伤
脑外伤是外界暴力作用头部引发的脑部损伤分闭合性与开放性等类型,常见致伤因素有交通、高处坠落、暴力等不同人群因生活方式致伤概率有差异,闭合性脑外伤有脑震荡、脑挫裂伤等表现,开放性脑外伤易感染,轻至中度有头痛等症状严重可致意识障碍等不同程度表现不同,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 一、定义 脑外伤是由外界暴力等因素作用于头部所引发的脑部损伤,是导致人类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分为闭合性脑外伤与开放性脑外伤等不同类型,其损伤机制涉及外力对脑部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二、病因 1.常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是引发脑外伤的首要原因,车辆撞击等导致头部受冲击;高处坠落时头部着地易造成脑外伤;暴力打击(如斗殴、意外撞击等)也是重要诱因,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因生活方式不同,遭遇相应致伤因素的概率有差异,例如青少年可能因运动或交通意外高发脑外伤,老年人因平衡能力差更易在跌倒时发生脑外伤。 三、分类 1.闭合性脑外伤:头部受到闭合性外力作用,头颅骨未发生骨折,脑组织未与外界相通,常见类型有脑震荡(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逆行性遗忘等)、脑挫裂伤(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影像学可见脑组织局部损伤)等。 2.开放性脑外伤:头颅骨发生骨折,脑组织与外界相通,多由锐器或火器等贯穿头部所致,这类损伤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四、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轻至中度脑外伤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脑外伤可导致意识障碍,如昏迷,还可能伴有癫痫发作、肢体运动障碍(如偏瘫)、言语障碍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脑外伤后可能更易出现呕吐频繁等情况,需密切观察。 2.不同程度表现差异:轻度脑外伤症状相对较轻且多可逐渐缓解,重度脑外伤则症状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会出现持续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等情况。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的时间、机制、当时的状况等,对于判断脑外伤的严重程度等有重要意义,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提供病史的完整性可能因自身认知等有所不同,需耐心引导获取准确信息。 2.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如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肌力等,儿童因配合度问题需要更细致且温和的检查方式。 3.影像学检查:头颅C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快速发现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情况;头颅MRI对于脑挫裂伤等细微损伤的显示可能更具优势,能更精准评估脑部损伤情况。
2025-09-29 11:38:14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如何治疗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枕下后正中入路减压术(适用于有明显神经症状者,儿童需精细操作,成年依病情评估)和硬脑膜扩大修补术(依不同年龄有操作细节差异);非手术治疗包括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观察随访(儿童需更频繁随访)及对症支持治疗(针对症状处理,谨慎选药,关注生活方式)。 一、手术治疗 1.枕下后正中入路减压术:这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常用手术方式。通过切除枕骨大孔及上颈椎的部分椎板,解除对小脑扁桃体等结构的压迫,为神经组织释放空间,减轻因压迫导致的相关症状。该手术适用于有明显神经症状,如脊髓空洞症进行性加重、严重的头痛、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情况的患者。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更加精细操作,因为儿童的颅骨、神经等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成年患者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身体一般状况来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硬脑膜扩大修补术:当存在硬脑膜受压或狭窄等情况时,可采用硬脑膜扩大修补术。通过扩大硬脑膜的开口,改善脑脊液的循环,缓解因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手术的操作细节会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硬脑膜相对较薄且弹性较好,修补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保修补牢固,同时要关注术后硬脑膜的愈合情况以及对脑部发育的影响。成年患者则重点考虑硬脑膜修补后脑脊液循环恢复的效果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二、非手术治疗 1.观察随访:对于一些无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可采取观察随访的方式。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等),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可能会有一定变化,需要更频繁地进行随访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情进展并采取相应措施。成年患者也需要定期随访,了解病情是否有发展,如是否出现新的神经症状等。 2.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例如,对于伴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可进行适当的止痛对症处理,但要谨慎选择止痛药物,尤其要避免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影响的药物。对于有脊髓空洞症相关表现的患者,可进行营养神经等支持治疗,但主要还是以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为主,对症支持治疗只是辅助手段。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以维持身体的基本健康状态,利于病情的稳定观察。
2025-09-29 1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