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专业,尤其擅长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胆道及胰腺肿瘤,微创外科技术及肿瘤综合治疗等领域,已独立完成2000余例复杂肝胆外科手术。先后在美国UCLA、MSKCC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多次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做专题学术报告。近年来主编、主译《肝胆外科手术技巧》、《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液体治疗》、《肝脏移植图谱》等专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30余篇文章。
展开-
胆结石疼痛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治疗
胆结石应对方法包括非药物缓解的休息与体位调整、呼吸调节,医疗干预的药物治疗(考虑不同年龄因素)、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根据不同年龄等情况调整),以及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疼痛缓解期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调整重点不同,保持适量运动、不同年龄运动方式强度不同、保持良好心态)。 一、非药物缓解方法 (一)休息与体位调整 当胆结石疼痛发作时,患者应立即停止剧烈活动,选择舒适的体位休息,如半卧位。半卧位有助于减轻腹部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儿童,要确保其处于舒适且安全的休息姿势,避免因疼痛导致的意外损伤;对于老年人,要关注其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撑物保证体位舒适。 (二)呼吸调节 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可帮助放松身体,减轻疼痛带来的紧张感。深呼吸时,尽量使腹部充分起伏,每次呼吸持续5-10秒,重复多次。不同年龄人群呼吸调节的方式略有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引导其进行均匀的深呼吸;老年人要注意呼吸的平稳,避免过度换气。 二、医疗干预方法 (一)药物治疗 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等,可缓解胆道平滑肌痉挛,从而减轻疼痛。但在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儿童使用解痉止痛药物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剂量标准和禁忌证;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止痛药:对于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同样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基础疾病等。 (二)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用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尤其是经常发作疼痛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有所不同。儿童进行该手术要充分评估其身体耐受能力和手术风险;老年人则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术前需进行全面的评估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加强护理,促进恢复。 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如果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导致疼痛发作,可能需要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于不同年龄和病史的患者,手术的操作和术后管理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要注意血糖的控制等。 三、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一)饮食 在疼痛缓解期,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饮食调整的重点略有不同。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避免高油高胆固醇食物;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二)生活方式 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等,有助于促进胆道蠕动,预防胆结石的进一步发展。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不同,儿童可进行适合其年龄的轻度运动,如在家长陪同下散步;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疼痛加重或身体损伤。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情绪因素可能会影响胆道的舒缩功能,诱发疼痛。
2025-10-28 14:32:03 -
胆囊结石严重吗
胆囊结石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无症状结石约有部分人终身无症状但需定期观察,老年患者更需密切关注,年轻患者可定期复查,生活方式影响结石进展;有症状结石可致胆绞痛影响生活质量、引发胆囊炎,特殊病史患者病情易加重;还可能引发胆囊癌变、胆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需结合症状、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综合判断,发现后应及时就医合理监测治疗。 胆囊结石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一、无症状的胆囊结石 情况描述:约有20%-40%的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这类患者暂时对健康影响相对较小,但需要定期观察,因为有部分人可能会逐渐出现症状或引发并发症。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老年患者,无症状胆囊结石可能因为机体反应相对迟钝,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可能症状不典型,更需密切关注。而年轻患者若无特殊病史等情况,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等检查,监测结石变化。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患者平时生活方式较为健康,如饮食规律、适度运动等,可能结石进展相对缓慢;但如果有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促进结石增大等变化。 二、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常见症状及影响 胆绞痛:是胆囊结石较典型的症状,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右肩部或背部。疼痛发作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不敢进食油腻食物等,长期可能引起营养不均衡等问题。 胆囊炎:胆囊结石反复刺激胆囊黏膜,容易引发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持续疼痛、恶心、呕吐等。急性胆囊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坏疽性胆囊炎、穿孔等严重情况。对于女性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发生胆囊炎可能会面临更复杂的治疗情况,因为药物等使用受限。 病史因素影响:若患者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发生胆囊炎等并发症时,感染不易控制,病情可能更易加重,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炎症的控制和伤口愈合等。 三、胆囊结石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 胆囊癌变: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胆囊结石病程超过10-15年的患者,胆囊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一旦发展为胆囊癌,预后通常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有胆囊结石家族史的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要更加警惕胆囊癌变的可能,定期进行更密切的监测,如除了腹部超声外,可考虑联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可能会脱落进入胆管,引起胆管结石,导致梗阻性黄疸、胆管炎等,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发生胆囊结石并导致胆管结石等情况,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选择和手术风险等都需要充分评估。 总之,胆囊结石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一旦发现胆囊结石,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监测和治疗。
2025-10-28 14:31:29 -
患有胆结石还有治愈的可能性吗
胆结石治疗分手术与非手术,手术有适用于有症状等情况的胆囊切除术及适用于胆囊功能良好患者的保胆取石术,非手术包括无症状等可观察等待及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较好者的溶石治疗,儿童优先非手术干预,老年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选方案,妊娠期女性胆结石优先非手术保守治疗产后再定进一步治疗,非妊娠期女性治疗与男性无绝对差异需考虑自身特点,具体方案综合病情等多因素制定。 一、手术治疗 1.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结石的常见手术方式,适用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充满型胆囊结石、瓷化胆囊等情况。临床研究显示,该手术能有效解决因胆结石引发的腹痛、胆囊炎等问题,多数符合指征的患者经此手术可达到治愈目的。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考虑此手术,不过老年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若身体状况允许也可实施。女性患者手术对生育等一般无绝对禁忌,但术后恢复需留意相关事项,有胆道病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术前需充分评估病情以保障手术安全。 2.保胆取石术:适用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通过手术取出结石保留胆囊。然而该手术存在一定复发风险,研究表明部分患者术后一段时间可能再次出现胆结石,对于有保留胆囊意愿的年轻患者等情况可考虑,但需向患者告知复发可能性等情况。 二、非手术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尤其是老年、基础疾病较多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等检查监测结石情况。观察期间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低脂饮食等,若出现症状需及时转为手术治疗等。 2.溶石治疗:适用于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较好的患者,常用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但溶石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6个月以上,且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取得理想效果,研究显示其有效率约为10%-15%左右,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儿童等特殊人群一般不建议首先采用溶石治疗。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1.儿童患者:儿童胆结石相对少见,若发生胆结石,优先考虑非手术干预为主,因儿童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非手术治疗中观察等待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溶石治疗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相对不足,一般不轻易采用手术治疗,除非病情严重必须手术时需充分评估风险。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适合手术的老年患者要做好术前准备、控制基础疾病;不适合手术的老年患者则以非手术观察等为主,同时需关注其生活方式调整(如清淡饮食、适度活动等)。 3.女性患者:妊娠期女性发生胆结石需谨慎处理,因手术等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一般优先考虑非手术保守治疗为主,产后根据情况再决定进一步治疗;非妊娠期女性在治疗选择上与男性无绝对差异,但需考虑自身生理特点对治疗的影响等。 总体而言,患有胆结石可通过合适的治疗方式实现治愈,具体治疗方案需综合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制定。
2025-10-28 14:30:52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如何治疗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随访。非手术治疗需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抗感染;手术治疗有解除胆道梗阻的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等,预防复发需针对病因进一步治疗及患者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等。 一、非手术治疗 1.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对于伴有休克的患者,需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进行补液复苏,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例如,可先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等晶体液,必要时输注胶体液如白蛋白等,以维持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5-12cmHO),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给予吸氧,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一般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2.抗感染治疗 根据胆汁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但在等待药敏结果之前,可经验性选用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等)联合甲硝唑,覆盖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因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多由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同时常合并厌氧菌感染。 二、手术治疗 1.解除胆道梗阻 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这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手术切开胆总管,取出胆道内的结石等梗阻因素,然后放置T管进行引流,以迅速降低胆道内压力,缓解胆管炎症状。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应尽量遵循微创原则,减少手术创伤,但要确保胆道梗阻解除彻底。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更加精细,充分考虑儿童胆道解剖特点,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适用于病情相对较轻、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ENBD是通过内镜将鼻胆管置入胆道,引流胆汁;EST则是切开乳头括约肌,取出结石,解除梗阻。但对于老年体弱、合并心肺功能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谨慎评估内镜手术的风险。 三、术后处理及随访 1.术后监测 术后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如腹痛是否缓解、有无腹膜炎体征等。对于术后留置T管的患者,要观察T管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正常胆汁引流液为金黄色、清亮,量一般在200-300ml/d左右,如果引流液异常增多或出现胆汁混浊等情况,需及时排查是否有胆道感染、胆汁漏等并发症。 2.预防复发 对于明确胆道结石等病因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根据结石情况等决定进一步的治疗,如择期行胆囊切除术(如果合并胆囊结石)等。对于儿童患者,术后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胆道超声等检查,观察胆道是否有复发的梗阻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减少胆道疾病复发的风险因素。同时,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等。
2025-10-28 14:30:16 -
胆囊结石怎样保守治疗
胆囊结石患者需进行饮食调整,控制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要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超声;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儿童有各自注意事项,孕妇保守治疗需谨慎,老年人要注意基础病影响,儿童要注重饮食合理性与检查安全性及病情调整。 一、饮食调整 1.控制脂肪摄入:胆囊结石患者应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因为高脂肪饮食会刺激胆囊收缩素分泌,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结石嵌顿,引发疼痛。一般每日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40-50g以内,避免加重胆囊负担。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等。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芹菜、菠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全谷物(燕麦、糙米等)。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有助于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对预防胆囊结石进一步发展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都应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儿童可将蔬菜、水果制作成适合其咀嚼和消化的形式,如蔬菜泥、水果泥等。 二、观察病情变化 1.症状监测: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是否有右上腹隐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如果出现疼痛加剧、持续不缓解、伴有发热、黄疸等情况,可能提示结石嵌顿、胆囊炎加重或出现胆管梗阻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反应相对迟钝,更要加强症状观察,一旦有异常应尽快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儿童患者若出现腹部不适等情况,家长要仔细观察并及时带孩子就医。 三、定期复查 1.超声检查: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了解胆囊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等变化情况。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复查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不同年龄的患者复查间隔可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儿童患者在复查时要注意检查的安全性,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时机。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患胆囊结石保守治疗需谨慎。由于孕期生理变化,胆囊结石可能在孕期加重。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饮食调整要兼顾孕妇营养需求和胎儿发育,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果病情需要手术,要权衡手术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胆囊结石保守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基础疾病的影响。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饮食调整要综合考虑基础病的饮食要求,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摄入,在观察病情变化时要注意与基础病症状相鉴别,避免延误胆囊结石相关疾病的诊治。 3.儿童:儿童胆囊结石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保守治疗要更加注重饮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要保证儿童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脂肪等摄入,定期复查时要选择对儿童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密切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腹部症状情况,及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28 14:2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