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专业,尤其擅长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胆道及胰腺肿瘤,微创外科技术及肿瘤综合治疗等领域,已独立完成2000余例复杂肝胆外科手术。先后在美国UCLA、MSKCC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多次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做专题学术报告。近年来主编、主译《肝胆外科手术技巧》、《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液体治疗》、《肝脏移植图谱》等专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30余篇文章。
展开-
肝肿瘤的早期症状和前兆
肝肿瘤早期可出现不明原因且渐重的乏力、消瘦,消化道有食欲减退、间歇性恶心呕吐,腹部有右上腹隐痛胀痛、肝区闷胀不适,部分有皮肤巩膜黄染,老年人代偿差症状易被忽视需警惕,有肝炎病史者应尽早做相关检查,长期饮酒者出现相关情况需格外留意排查肝肿瘤。 一、全身症状 1.不明原因乏力:肝肿瘤早期,肿瘤细胞代谢会消耗机体大量能量,同时肝脏功能受影响可能导致营养物质代谢障碍,使患者出现持续且不明原因的乏力感,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这种乏力感会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消瘦:由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食欲受影响以及营养吸收利用障碍等因素,患者会出现体重逐渐减轻、消瘦的情况,短期内体重下降较明显时需引起重视。 二、消化道症状 1.食欲减退:肝脏是参与消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肿瘤早期可能影响肝脏分泌胆汁等消化相关功能,进而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对以往喜爱的食物缺乏兴趣。 2.恶心、呕吐:肿瘤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或通过神经反射等机制引起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严重时可出现呕吐症状,且这种消化道症状可能呈间歇性发作。 三、腹部症状 1.右上腹隐痛或胀痛:肿瘤在肝脏内生长,会逐渐牵拉肝包膜,从而引起右上腹出现隐痛或胀痛感,疼痛程度一般较轻,且可能呈间歇性,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 2.肝区不适:部分患者还可能感觉肝区有闷胀等不适感,这种不适感没有明显的固定诱因,持续存在但程度不一。 四、黄疸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因为肿瘤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或肿瘤破坏肝细胞影响胆红素代谢,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发黄、眼睛巩膜发黄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较差,肝肿瘤早期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乏力、消瘦等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衰老相关表现而被忽视,因此老年人若出现上述任何一种异常表现且持续不缓解,都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排查肝肿瘤。 有肝炎病史人群:如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肝病的人群,本身就是肝肿瘤的高危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乏力、消瘦、消化道症状或腹部不适等情况,要尽早进行肝功能检查、甲胎蛋白检测以及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肿瘤。 长期饮酒人群: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脏,增加肝肿瘤发生风险,这类人群出现不明原因乏力、右上腹不适等情况时,需格外留意,及时排查肝肿瘤相关问题,因为长期饮酒导致的肝脏损害可能会掩盖肝肿瘤早期症状的典型性。
2025-10-28 13:41:31 -
胆结石的病情有多严重
胆结石有无症状与有症状之分,无症状者相对隐匿但有风险,有症状者会有疼痛发作、炎症反应,还可引发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癌等严重并发症,儿童发病进展快需密切观察,孕妇发病风险增且治疗复杂,老年人因基础病多病情变化快预后差。 一、无症状胆结石的病情程度 部分胆结石患者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此类患者病情相对隐匿,但并非完全无风险。研究显示,约10%-15%的无症状胆结石患者可能在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出现症状,且长期存在胆结石可能增加胆囊黏膜恶变等潜在风险,只是短期内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但需密切监测随访以观察病情变化。 二、有症状胆结石的病情表现及影响 1.疼痛发作:当胆结石移动刺激胆囊或胆管时,患者会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隐痛、胀痛甚至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发作时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进食等活动,降低生活质量。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有症状胆结石患者会因疼痛发作频繁就医。 2.炎症反应:胆结石反复刺激胆囊或胆管可引发胆囊炎或胆管炎,表现为局部炎症,出现发热、局部压痛等症状,炎症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进一步扩散加重病情。 三、胆结石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及严重性 1.胆管炎:胆结石堵塞胆管可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发细菌感染形成胆管炎,患者会出现高热、寒战、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据统计重症胆管炎的死亡率可达到5%-10%左右。 2.急性胰腺炎:胆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能阻塞胰管,引起胰液反流,诱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轻症胰腺炎可能经保守治疗缓解,但重症胰腺炎死亡率较高,可达20%-30%甚至更高。 3.胆囊癌:长期存在的胆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胆结石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比无胆结石人群高15-30倍,一旦发展为胆囊癌,预后通常较差,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治疗效果不佳。 四、特殊人群胆结石病情的特殊性 1.儿童:儿童胆结石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往往较快,可能较早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胆囊炎等,且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和表达能力有限,需更加密切观察,及时诊断处理。 2.孕妇:孕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胆汁代谢,使孕妇胆结石发病风险增加,且孕期治疗胆结石需兼顾胎儿安全,处理相对复杂,若孕期胆结石引发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健康均会造成严重威胁。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胆结石引发的并发症对老年人的机体耐受能力挑战更大,病情变化更迅速,治疗难度相对较高,预后相对较差。
2025-10-28 13:40:09 -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怎么诊断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的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初步筛查但有漏诊可能,CT能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关系但有辐射,MRCP是重要手段且无辐射;实验室检查中肝功能可反映肝脏功能,血常规可助判断是否有感染;临床表现非特异,需综合多方面结果明确诊断,儿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检查有需注意的方面。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扩张的形态、走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可以明确扩张胆管的具体分布范围,对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通过增强CT扫描还能更好地显示胆管壁的情况以及有无合并其他病变等,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剂量,需权衡利弊。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是诊断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它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整个胆道系统的形态,包括肝内胆管扩张的范围、程度以及胆道的解剖结构等,对于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无辐射,尤其适用于对辐射敏感的人群,如儿童、孕妇等。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如果合并胆管炎等情况,血清转氨酶可升高,胆红素水平可能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较为明显,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胆汁淤积等情况,但肝功能异常并非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所特有,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血常规检查:当合并急性胆管炎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有助于判断是否有继发感染等情况,但这只是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 临床表现结合综合判断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患者可能有一些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如反复右上腹疼痛、黄疸、腹部包块等,但这些表现也可见于其他胆道疾病。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明确是否为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出现反复的右上腹不适等情况,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结合超声等检查来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的可能。对于有黄疸表现的患者,通过MRCP等检查来明确胆道的具体病变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检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检查方法的选择和操作的安全性。对于孕妇患者,在选择影像学检查时要充分考虑辐射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无辐射的MRCP等检查方法。同时,在综合判断病情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生理差异对疾病表现和诊断的影响,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025-10-28 13:39:34 -
有胆囊结石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式包括观察等待、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无症状且符合相应条件的胆囊结石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需定期检查;手术治疗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用有症状等多种人群,具创伤小等优势)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基层医院或有禁忌证时用);其他治疗方法中溶石治疗适用于特定胆固醇结石患者但疗程长有复发可能,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特定单发胆固醇结石患者但存问题。 一、观察等待 1.适用情况: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尤其是那些结石较小、数量较少且没有明显胆囊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可选择观察等待。例如,一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或者部分年轻患者结石较小且无不适症状时,可先进行观察。 2.注意事项:观察期间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监测结石大小、胆囊炎症等情况的变化。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有高脂饮食等可能加重胆囊负担的情况,若出现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二、手术治疗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适用人群: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如经常出现右上腹疼痛、饱胀不适等;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且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充满型胆囊结石患者;萎缩性胆囊结石患者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能耐受手术,可考虑该手术;老年患者若心肺功能等一般状况允许,也可评估后选择该手术。 手术优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器械进行胆囊切除,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也较短。 2.开腹胆囊切除术 适用情况:在一些基层医院或患者存在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时可能会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例如患者腹腔粘连严重,腹腔镜手术难以操作等情况。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开腹手术的应用相对减少。 三、其他治疗方法 1.溶石治疗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但溶石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6-24个月,且存在结石复发的可能。例如,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可用于溶石治疗,但药物治疗效果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能效果不佳。 注意事项:使用溶石药物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指标,因为药物可能对肝脏有一定影响。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结石变化情况,若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出现结石移动等情况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用情况: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单发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但该治疗方法存在结石粉碎不彻底、结石复发等问题,而且可能会引起胆囊炎症等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相对较少,因为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025-10-28 13:39:15 -
胆结石最佳治好方法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等待适用于无症状的较小结石;药物治疗有溶石药物和缓解症状药物,溶石药物适用范围窄、疗程长,缓解症状药物是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用于有症状胆结石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儿童需严格评估风险)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适用于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老年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治疗方法选择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观察等待 适用情况:对于无症状的胆结石,尤其是较小的结石,有时可以选择观察等待。例如,一些直径小于1厘米且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 原理:部分患者的胆结石可能长期不会引起症状,通过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即可。但需要密切关注结石大小、患者症状等情况,一旦出现症状或病情变化则需要及时干预。 二、药物治疗 溶石药物: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可能对某些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溶解作用,但适用范围较窄。一般要求结石较小、胆囊功能较好等情况。例如,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正常的患者可能在医生评估后尝试使用熊去氧胆酸。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变胆汁成分,促进胆固醇的溶解。不过,药物溶石疗程较长,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且存在结石复发等问题。 缓解症状药物:当胆结石引起胆绞痛等症状时,可使用解痉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比如山莨菪碱等,能缓解胆道平滑肌痉挛,减轻疼痛症状,但这只是对症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胆结石问题。 三、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适用情况:是治疗有症状胆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如胆囊结石反复引起胆绞痛、胆囊炎发作,或合并有胆囊息肉等情况的患者。 优势:创伤小,患者恢复快。通过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等器械进行胆囊切除,腹部瘢痕小。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只要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都可以考虑该手术方式。但对于儿童患者,需要严格评估手术风险,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手术耐受性等方面需要更谨慎的考量。 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如果胆结石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可能需要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例如,出现黄疸、胆管炎等情况时,往往提示胆总管有结石存在。手术中需要探查胆总管,取出结石,并根据情况处理胆管。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其可能合并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前需要对这些基础疾病进行良好的控制,以降低手术风险。 在选择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结石的大小、数量、部位以及患者的症状等多方面因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5-10-28 13:3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