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专业,尤其擅长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胆道及胰腺肿瘤,微创外科技术及肿瘤综合治疗等领域,已独立完成2000余例复杂肝胆外科手术。先后在美国UCLA、MSKCC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多次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做专题学术报告。近年来主编、主译《肝胆外科手术技巧》、《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液体治疗》、《肝脏移植图谱》等专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30余篇文章。
展开-
胆结石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胆结石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方便无创、价格低,空腹利于观察;CT检查可提供清晰断层图像但有辐射,用于超声不能明确诊断时;MRCP诊断准确性高、无辐射,适合特定人群;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判断胆道梗阻及肝脏功能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指标参考范围不同,有基础病史时解读需谨慎。 CT检查 CT检查对于胆结石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它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胆囊和胆管的断层图像,有助于发现较小的结石以及判断结石是否引起了胆管的梗阻等情况。不过,CT检查是通过X线成像,会有一定的辐射暴露。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考虑CT检查的必要性,因为辐射可能对他们的身体产生潜在影响。一般来说,CT检查多用于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者需要进一步评估结石与周围组织关系的情况。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MRCP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技术来显示胰胆管系统的检查方法。它对于胆结石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尤其适合于对碘造影剂过敏或者超声、CT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MRCP可以清晰地显示胆管和胆囊内结石的位置、形态等信息,而且不需要使用X线,无辐射。在检查前,患者需要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等,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以进行MRCP检查,但对于一些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需要先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该检查。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生化检查等。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一些指标,如胆红素、转氨酶等,可以帮助判断胆结石是否引起了胆道梗阻以及肝脏功能是否受到影响。例如,如果胆结石导致胆道梗阻,可能会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实验室检查的指标参考范围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各项指标与成人也有差异,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来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如果患者有基础病史,如肝脏疾病等,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解读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基础病史对指标的影响。
2025-10-28 12:25:10 -
化胆结石的药物
溶石类药物中熊去氧胆酸可抑制胆固醇合成等使符合特定指征的胆固醇结石缩小溶解需医生规范使用,部分中药复方排石类药物有促进结石排出作用但适用有严格限制需科学评估规范使用,孕妇应避免用化胆结石药优先非药物干预,哺乳期女性用化胆结石药需医生评估潜在影响谨慎选择必要时非药物处理,儿童用化胆结石药需极慎重优先非药物干预仅医生充分评估无优选时谨慎使用。 一、溶石类药物 经科学研究验证,熊去氧胆酸是常用的溶石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并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排泄,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从而使胆固醇结石逐渐溶解。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符合特定指征(如胆固醇结石、结石直径≤2cm等)的患者,一定疗程的熊去氧胆酸使用可观察到结石体积缩小甚至溶解的效果,但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规范使用。 二、排石类药物 部分中药复方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验证具有促进结石排出的作用,例如某些含中药成分的制剂可通过增加输尿管蠕动等机制帮助结石排出。然而,其适用的结石类型有严格限制,需基于结石的性质、大小等因素,经科学评估后确定是否适用,且必须遵循科学的用药规范,不可盲目自行使用。 三、特殊人群用药注意 1.孕妇:孕妇体内生理环境特殊,使用化胆结石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未知风险,因此孕妇应避免使用化胆结石相关药物,需优先考虑非药物的安全干预措施,如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等。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使用化胆结石药物时,需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建议在医生全面评估药物对婴儿的潜在影响后谨慎选择是否使用相关药物,必要时可优先采用非药物方式处理结石问题。 3.儿童: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化胆结石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儿童使用化胆结石药物需极为慎重,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增加每日饮水量以促进小结石的自然排出等,仅在医生充分评估病情且明确无其他更优选择时,才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相关药物。
2025-10-28 12:23:56 -
胆结石一定要割掉胆吗
胆结石不一定都要割掉胆,其治疗方案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无症状胆结石可观察随访;有症状但适合保胆的年轻、有生育需求等患者可考虑保胆取石;合并严重胆囊炎反复发作、胆囊萎缩等情况的需切除胆囊,切除胆囊对消化功能有影响,儿童、老年患者切除胆囊需谨慎,需专业医生据具体病情等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无症状胆结石 1.人群特点:部分患者体检发现胆结石,但无任何不适症状,常见于老年人、体质较弱者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 2.处理原则:一般可采取观察随访的策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等,监测胆结石的变化情况。因为此时手术带来的风险可能超过获益,通过密切观察,若出现症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 二、有症状但适合保胆的情况 1.人群特点:年轻患者、有生育需求的女性等,若胆结石较小且符合一定保胆指征,比如胆囊功能较好等情况。 2.保胆方式:可考虑内镜下保胆取石等手术方式。但保胆手术有一定复发风险,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后也需定期复查。 三、必须切除胆囊的情况 1.人群特点:当胆结石合并严重胆囊炎反复发作,如每年发作多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者胆结石导致胆囊萎缩、瓷化胆囊等情况时,通常需要切除胆囊。这类患者多为胆囊功能已严重受损,继续保留胆囊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囊癌等风险增加。 2.切除影响:切除胆囊后,一般对消化功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短期内可能出现脂肪泻等情况,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代偿,大部分患者可逐渐适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会逐渐减小。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胆囊切除需更加谨慎,因为儿童胆囊功能在消化等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尽量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切除胆囊,且术后需密切关注消化功能的变化及营养状况。老年患者切除胆囊后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术后并发症,因为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总之,胆结石是否要割掉胆不能一概而论,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25-10-28 12:23:15 -
胆囊切除术后多久才能复苏
胆囊切除术后复苏时间因人而异,分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阶段、出院准备阶段,老年患者复苏慢需密切监测等,儿童患者复苏要谨慎,严格控饮食等,特殊情况复苏时间延长。 胃肠功能恢复阶段(2-5天):通常在术后1-2天胃肠蠕动开始逐渐恢复,患者可能会有肛门排气。此时可以开始少量饮水,如无不适,可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对于年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可能在术后2-3天就能开始进流质;但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加上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影响,胃肠功能恢复可能需要3-5天甚至更长时间。在这个阶段,要注意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如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出院准备阶段(5-7天及以后):一般来说,患者在术后5-7天如果一般情况良好,伤口愈合正常,胃肠功能恢复良好,能够正常进食半流质或普通饮食,就可以考虑出院。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伤口愈合不佳、出现并发症(如胆漏、感染等)的患者,复苏时间会相应延长。例如,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加强伤口换药等处理,直到伤口愈合良好才能考虑出院。 特殊人群的复苏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胆囊切除术后复苏相对较慢。要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在胃肠功能恢复方面,要缓慢推进饮食,避免因进食不当导致腹胀、腹痛等不适。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如高血压患者要维持血压稳定,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以促进整体的复苏进程。 儿童患者:儿童胆囊切除术后复苏需要特别谨慎。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快,但在护理上要注意严格控制饮食量和饮食种类。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腹部症状和体征,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更要关注其精神状态等。同时,要注意预防儿童术后的躁动等情况,避免影响伤口愈合和整体复苏。儿童在术后早期活动要适当限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逐步进行,以保证安全和顺利复苏。
2025-10-28 12:22:31 -
慢性胆管炎能自愈吗
慢性胆管炎一般不能自愈其发生通常与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这些病因持续作用使胆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发生慢性炎症改变胆管结石反复刺激胆管黏膜引发炎症不会自行消退胆道蛔虫寄生破坏胆管黏膜引起的炎症不会自行消失细菌感染后在胆管内繁殖引起的炎症不治疗无法自行消除儿童成人及有基础胆道疾病病史人群患慢性胆管炎均不会自愈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控制炎症防止病情恶化。 慢性胆管炎一般不能自愈。慢性胆管炎是胆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细菌感染等持续作用于胆管,导致胆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发生慢性炎症改变。 病因对病情发展的影响 胆管结石:结石会反复刺激胆管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这种炎症是持续存在的,不会自行消退,若不进行干预,炎症会持续进展,可能导致胆管狭窄、胆汁淤积等更严重的情况。对于有胆管结石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结石都不会自行排出而使炎症自愈。 胆道蛔虫:蛔虫在胆管内寄生,会破坏胆管黏膜,引起炎症,蛔虫的存在持续破坏胆管环境,炎症不会自行消失,不同年龄的人群,只要存在胆道蛔虫,慢性胆管炎就会持续存在。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后,会在胆管内繁殖,持续引起炎症,若不进行抗感染等治疗,炎症无法自行消除,不同性别患者,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胆管炎都不会自愈。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儿童:儿童患慢性胆管炎时,由于自身免疫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且胆道结构等特点,慢性胆管炎更不会自愈,需要及时就医处理,比如可能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像有胆道蛔虫的要驱虫等。 成人:成人患慢性胆管炎,也不会依靠自身自愈,需要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如针对胆管结石可能需要手术取石等治疗胆管炎症相关问题。 特殊病史人群:有基础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胆管手术史等情况,发生慢性胆管炎时,病情不会自愈,需积极就医,根据具体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控制炎症,防止病情恶化。
2025-10-28 12:2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