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专业,尤其擅长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胆道及胰腺肿瘤,微创外科技术及肿瘤综合治疗等领域,已独立完成2000余例复杂肝胆外科手术。先后在美国UCLA、MSKCC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多次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做专题学术报告。近年来主编、主译《肝胆外科手术技巧》、《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液体治疗》、《肝脏移植图谱》等专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30余篇文章。
展开-
肝脏上出现血管瘤应该怎么治疗
肝脏血管瘤无症状且直径小于五厘米者每6-12个月超声随访观察病情,直径大于五厘米等情况可手术,老年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等,儿童手术需谨慎,介入治疗是找供血动脉注栓塞剂使瘤缺血坏死,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者,孕妇介入要评估胎儿安全,婴幼儿介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一、定期随访观察 对于无症状且肝脏血管瘤直径小于5厘米的患者,由于此类血管瘤通常生长缓慢且恶变风险极低,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血管瘤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其病情进展,若未出现明显变化则继续维持随访。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当肝脏血管瘤直径大于5厘米,或位于肝脏边缘有破裂风险,以及血管瘤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如压迫胆道导致黄疸、压迫胃肠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肝血管瘤切除术等,通过直接切除血管瘤来解除相关风险和症状,但手术存在一定创伤,需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后选择。 2.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因为手术对身体的应激可能会对其心肺等器官功能产生影响,要在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前提下进行评估和决策;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格外谨慎,需权衡手术带来的创伤与血管瘤可能带来的风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三、介入治疗 1.治疗原理 通过血管造影找到肝脏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然后注入栓塞剂,使血管瘤的供血动脉闭塞,从而让血管瘤缺血、坏死、缩小。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肝脏血管瘤患者。 2.特殊人群情况 孕妇发现肝脏血管瘤时,若病情需要考虑介入治疗,要充分评估胎儿的安全,因为介入治疗使用的栓塞剂等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需多学科会诊后谨慎决策;对于婴幼儿肝脏血管瘤患者,介入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婴幼儿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要最大程度减少治疗对其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2025-10-28 12:16:48 -
胆囊结石吃药能不能变小
胆囊结石吃药变小有一定可能性但受多因素影响,包括结石性质、胆囊功能、结石大小,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考虑吃药变小问题时需分别谨慎评估,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是否采用药物干预。 影响胆囊结石吃药变小的因素 结石性质:胆固醇性结石相对更有可能通过药物使体积变小,而胆红素性结石等其他性质结石通过药物变小的可能性较低。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结石的化学成分等存在差异,药物对其作用机制不同。 胆囊功能:胆囊功能正常时,胆汁的排泄、浓缩等功能处于较好状态,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来影响结石。如果胆囊存在萎缩、纤维化等功能异常情况,药物作用会大打折扣,结石变小的概率也会降低。 结石大小:一般来说,较小的结石相对更有可能通过药物变小,较大的结石单纯依靠药物使体积明显变小较为困难。例如直径在0.5-1厘米左右的胆固醇性结石可能更有希望通过药物干预变小。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胆囊结石相对较少见,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更需谨慎评估。一般不优先采用药物溶石治疗儿童胆囊结石,因为儿童胆囊结石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生长发育等多方面因素,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等可能是更安全的初始措施,且低龄儿童使用溶石药物存在较多不确定风险。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考虑胆囊结石吃药变小问题时需格外谨慎。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所以一般不轻易采用药物溶石治疗孕妇胆囊结石,多以观察和非药物的保守措施为主,如调整饮食结构等,需充分权衡药物对胎儿的风险和结石本身对孕妇健康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考虑药物溶石时要评估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同时老年人胆囊功能可能本身存在一定衰退,这也会影响药物使结石变小的效果,所以对于老年人胆囊结石吃药变小的情况需个体化评估,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再决定是否采用药物干预。
2025-10-28 12:16:00 -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可以消掉
目前无明确药物可直接消除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非肿瘤性的胆固醇性息肉与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炎症性息肉与胆囊慢性炎症相关,均无特定药物消除,主要靠调整生活方式等,肿瘤性的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也无药物消除,符合指征需手术,儿童胆囊息肉罕见需谨慎对待,女性男性患者均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有基础病史者要控制基础疾病,主要根据息肉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采取观察、调整生活方式或手术等处理措施。 非肿瘤性息肉 胆固醇性息肉:是最为常见的胆囊息肉类型,与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一般来说,若息肉较小且无症状,主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比如保持低胆固醇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动物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同时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等。但目前尚无特定药物能使其消除。 炎症性息肉:多与胆囊的慢性炎症相关,主要是积极治疗胆囊的慢性炎症,如存在胆囊炎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针对胆囊炎进行相应处理,但也没有药物能直接消除炎症性息肉,主要也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针对可能的炎症诱因进行处理。 肿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属于肿瘤性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对于腺瘤性息肉,目前同样没有药物能使其消除,一旦发现有恶变倾向或符合手术指征,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儿童胆囊息肉较为罕见,若儿童出现胆囊息肉,需更加谨慎对待,首先要明确息肉性质等情况,一般也是先考虑非药物的观察等方式,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使用需格外慎重。对于女性胆囊息肉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上也需注意激素等因素可能对胆囊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生活等;男性患者也同样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基础病史如高脂血症等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高脂血症等可能会影响胆囊息肉的状况。总之,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明确消掉胆囊息肉,主要是根据息肉的不同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采取观察、调整生活方式或手术等不同处理措施。
2025-10-28 12:15:09 -
如何治疗枞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小于10mm且无症状者通常定期腹部超声监测病情,直径≥10mm等情况考虑手术,术式有开腹和腹腔镜,儿童少见需谨慎非手术观察,老年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后决定观察或手术,女性孕期多学科评估制定方案,生活上需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规律作息、适当有氧运动维持合理体重来辅助管理胆囊息肉。 一、观察随访 对于直径小于10mm且无明显症状的枞胆囊息肉,通常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一般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重点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如是否为单发、有无蒂、边界是否清晰等)及胆囊壁情况。若息肉在随访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可继续维持观察。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枞胆囊息肉直径≥10mm、形态不规则(如广基型)、合并胆囊结石或患者出现明显腹痛等相关症状,以及高度怀疑有恶变倾向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主要为胆囊切除术,包括传统开腹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两种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为多数患者的首选术式。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枞胆囊息肉在儿童中相对少见,若发现需更谨慎评估,优先以非手术观察为主,因儿童胆囊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手术需严格掌握指征,避免过度干预。 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其身体基础状况、心肺功能等,若手术风险较高,可更倾向于密切观察息肉变化,必要时再权衡手术利弊。 女性患者:孕期发现枞胆囊息肉时,需由妇产科、肝胆外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评估,根据孕周、息肉情况等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若有手术指征,需充分考虑孕期特殊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时机。 四、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胆囊健康,建议采取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减少油煎、油炸食品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规律作息,避免久坐,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以维持合理体重,辅助胆囊功能的良好状态,利于枞胆囊息肉的管理。
2025-10-28 12:14:51 -
什么是保胆取石法
保胆取石法是针对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方式,核心是保留胆囊正常生理功能取石并处理降复发风险,需循证医学把握适应证排除禁忌关注复发,儿童一般不建议应用,成年女性需考虑妊娠影响,有基础病史者术前全面评估术后加强管理及监测。 一、保胆取石法的定义 保胆取石法是一种针对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方式,其核心是在最大程度保留胆囊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手术取出胆囊内结石。具体操作是借助腹腔镜或传统开腹的手术路径进入腹腔,显露胆囊后,切开胆囊取出结石,再对胆囊进行必要处理以降低结石复发风险等。 二、适用人群特点 1.胆囊功能状况:要求胆囊收缩功能基本正常,能较好发挥储存和浓缩胆汁等生理作用,若胆囊已丧失功能则不适合该术式。例如通过胆囊功能检查(如口服胆囊造影等)评估显示胆囊收缩良好的患者相对适宜。 2.结石特征:一般适用于单发或多发但适合保留胆囊的结石情况,如结石数量较少、体积适中且未严重破坏胆囊结构等。 三、循证医学考量 保胆取石法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把握适应证,需排除一些禁忌情况,如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如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黏膜不规则等)、胆囊已无功能等。其复发风险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研究显示结石复发与胆囊本身病理状态、结石特征等相关,因此术后需密切随访观察。 四、不同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由于儿童胆囊功能及身体发育尚不完善,保胆取石法一般不建议应用,需综合评估后谨慎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2.成年女性:需考虑妊娠等对胆囊功能的影响,若在术后妊娠,需关注胆囊功能变化及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术前应充分与患者沟通可能存在的情况。 3.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包括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血糖控制情况等,以确保手术安全,术后也需加强对基础病史的管理及对胆囊相关情况的监测。
2025-10-28 12:1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