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专业,尤其擅长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胆道及胰腺肿瘤,微创外科技术及肿瘤综合治疗等领域,已独立完成2000余例复杂肝胆外科手术。先后在美国UCLA、MSKCC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多次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做专题学术报告。近年来主编、主译《肝胆外科手术技巧》、《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液体治疗》、《肝脏移植图谱》等专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30余篇文章。
展开-
如何治疗活体性胆囊疾病
非手术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胆汁刺激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儿童依年龄体重精准计算补液量成分,老年综合心肾功能调整补液方案,有细菌感染证据用抗感染药,低龄遵儿科禁忌,老年慎选药并评估对肝肾影响;手术治疗针对符合指征者,术前全面评估全身状况,术后儿童遵儿科安全护理,老年关注术后恢复防并发症并结合基础病调整康复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需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胆汁分泌对胆囊的刺激,同时进行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儿童患者需依据其年龄、体重等精准计算补液量与成分,确保符合儿科生理需求;老年患者则要综合考量心肾功能状况调整补液方案,避免加重心肾负担。 2.药物治疗:当存在细菌感染证据(如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时可使用抗感染药物,低龄儿童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的抗感染药物;老年患者因肝肾功能减退,需谨慎选择药物并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二、手术治疗 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活体性胆囊疾病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以精准判断手术风险及制定适宜手术方案;术后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针对性护理与康复指导,儿童患者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老年患者要密切关注术后恢复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结合其基础疾病调整后续康复措施。
2025-09-17 13:04:26 -
胆囊肿大并伴有多发结石该如何处理
无症状胆囊肿大伴多发结石者需定期行腹部超声检查监测变化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出现反复胆囊炎发作等情况需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个体化手术方案,无法耐受手术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药物对症处理且要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及时就医。 一、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肿大并伴有多发结石患者,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监测胆囊大小、结石数量及位置变化,一般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同时,患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采取低脂肪、高纤维饮食,规律作息,避免暴饮暴食,以降低胆囊疾病发作风险。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患者出现反复胆囊炎发作、胆绞痛、合并胆管结石、怀疑胆囊癌变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切除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常用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特殊人群考量:老年人需综合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儿童患者优先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若病情严重需手术时,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非手术干预补充 若患者因基础疾病等因素无法耐受手术,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药物缓解症状,但需严格遵循医嘱,且药物使用主要为对症处理,如出现胆囊炎症状时可短期使用消炎药物等,但最终仍需根据病情发展评估是否需手术干预。同时,所有患者均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腹痛加剧、发热、黄疸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9-17 13:03:41 -
胆囊手术后吃什么好
胆囊手术后饮食要注意清流食、产气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选择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定时进餐、少量多餐,特殊情况注意饮食调整,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心态。 1.术后初期: 饮食应以清流食为主,如米汤、果汁、蔬菜汁等。 避免食用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2.逐渐过渡: 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流食,如半流食、软饭等。 逐渐增加食物的质和量,但要避免过度进食。 3.选择适宜食物: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刺激胃肠道。 4.注意饮食规律: 定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道负担。 5.特殊情况: 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 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手术情况和饮食情况。 总之,胆囊手术后的饮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和食用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
2025-09-17 12:59:27 -
肝腹水前兆
肝腹水前兆主要表现为消化异常、四肢异常、精神异常以及全身异常等,其引发因素包括肝硬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具体的表现情况如下: 一、消化异常: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腹胀等状况。这主要是因为肝功能受损,影响到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二、四肢异常:可表现为双下肢水肿、颜面部水肿、上肢水肿等。这通常是由于肝脏病变导致体内蛋白质合成减少,引起低蛋白血症,使得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中。 三、精神异常:患者可能会有性情改变,比如变得烦躁、易怒,甚至还可能出现兴奋、谵妄等现象。这与肝功能异常影响到神经递质的代谢和平衡有关。 四、全身异常:包括营养不良、全身消瘦、腹围增大、乏力、易疲倦等。这些表现多是由于肝脏疾病长期消耗以及代谢紊乱等原因所致。 当患者出现上述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明确病因并进行对症治疗。此时,可通过B超检查来帮助明确是否为肝腹水。患者日常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进食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同时要戒烟、戒酒,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避免暴饮暴食。 总结概况提示:肝腹水前兆有多种表现,涉及消化、四肢、精神和全身等方面,主要由一些肝脏疾病引发。发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患者在生活中也需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
2025-09-17 12:58:27 -
肝血管瘤会自己消失吗
肝血管瘤一般不会自己消失,是肝脏常见良性肿瘤由血管异常增生形成,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症状体检发现,儿童患者血管瘤多不自行消退,成年患者自行消失可能性极低,多数无需特殊治疗,大或有症状时可能需治疗。 肝血管瘤的特点 肝血管瘤生长较为缓慢,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其增长速度通常与患者的年龄、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在儿童时期发现的肝血管瘤,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瘤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大多不会自行消退。对于成年患者,肝血管瘤持续存在的情况更为常见。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儿童患者:儿童肝血管瘤有部分可能在婴幼儿时期增长较快,但也有少数可能在一定阶段趋于稳定,而不会自行消失。如果是女婴,受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部分肝血管瘤可能会有短暂的快速增长,但之后多不会自行消退。 成年患者:成年后的肝血管瘤,受激素水平相对稳定等因素影响,其自行消失的可能性极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肝血管瘤一旦形成,大多会持续存在,只是部分患者的血管瘤增长非常缓慢,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多数肝血管瘤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进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监测其大小、形态变化即可。但如果肝血管瘤较大(直径≥10厘米)或有明显症状(如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腹痛等)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
2025-09-17 12:5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