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门静脉高压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专业,尤其擅长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胆道及胰腺肿瘤,微创外科技术及肿瘤综合治疗等领域,已独立完成2000余例复杂肝胆外科手术。先后在美国UCLA、MSKCC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多次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做专题学术报告。近年来主编、主译《肝胆外科手术技巧》、《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液体治疗》、《肝脏移植图谱》等专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30余篇文章。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门静脉高压病的诊治。展开
  • 胆息肉多大必须做手术

    胆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基底部宽大、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等情况,或出现明显症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1.直径:胆息肉的直径是决定是否手术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直径大于1厘米的胆息肉恶变的风险较高,需要手术切除。 2.基底部:基底部较宽的胆息肉也容易恶变,需要手术治疗。 3.逐渐增大:胆息肉在短期内逐渐增大,提示恶变的可能性增加,需要手术治疗。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可能会刺激胆囊黏膜,导致胆囊息肉恶变。因此,合并胆囊结石的胆息肉也需要手术治疗。 5.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增厚可能是胆囊炎症或其他病变的表现,也提示恶变的风险增加,需要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胆息肉的决策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等因素。对于年龄较大、息肉较小、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以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息肉的变化情况。如果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基底部较宽、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等情况,或者患者有明显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应考虑手术治疗。 目前,手术治疗胆息肉主要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胆息肉的首选方法。 总之,胆息肉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决策。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手术风险和益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2025-07-30 10:56:33
  • 胆囊结石疼吃什么药

    胆囊结石疼痛时常用解痉镇痛药(如山莨菪碱,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消化道溃疡病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儿童、孕妇使用需谨慎),出现疼痛应及时就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以达止痛且避不良反应目的。 解痉镇痛药:如山莨菪碱等,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胆道平滑肌痉挛,从而减轻疼痛。有研究表明,山莨菪碱能有效松弛胆道括约肌,降低胆道内压力,起到止痛作用。但对于青光眼患者等应慎用,因为山莨菪碱可能会影响眼压等情况;前列腺增生患者也需谨慎,可能会加重排尿困难。 非甾体抗炎药:像双氯芬酸钠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双氯芬酸钠对于缓解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有一定效果,但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格外注意,因为它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增加消化道出血等风险;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建议使用。 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等,适用于较为剧烈的疼痛情况。哌替啶能起到强效镇痛作用,但儿童使用需严格谨慎,因为儿童对阿片类药物的代谢和耐受等与成人不同,可能会带来较多不良反应;孕妇使用也需权衡利弊,因其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当出现胆囊结石疼痛时,首先应及时就医明确病情,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来综合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025-07-30 10:55:33
  • 胆管结石症状是什么

    胆管结石的常见症状有腹痛、黄疸、发热等,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1.腹痛:腹痛是胆管结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可能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2.黄疸:胆管结石阻塞胆管时,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引起黄疸。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 3.发热:胆管结石合并感染时,会引起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还可能伴有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胆管结石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发现。此外,胆管结石的症状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如胆囊炎、胰腺炎等,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等,适用于结石较大、症状严重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等,适用于结石较小、症状较轻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胆管结石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同时,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胆管结石等疾病。

    2025-07-30 10:54:31
  • 小的胆囊息肉可以自愈吗

    小的胆囊息肉一般难以自愈,其形成与胆固醇代谢紊乱、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直径小于10毫米且无症状的小胆囊息肉需定期超声检查观察,若出现息肉增大、基底宽、合并结石、短期内增长迅速等情况需考虑治疗干预,特殊人群如孕妇的胆囊息肉观察和处理更谨慎。 小的胆囊息肉的相关情况及应对 观察随访方面:对于直径小于10毫米且没有明显症状的小胆囊息肉,一般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来观察息肉的变化情况。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需要关注,比如年轻女性如果存在胆固醇代谢相关问题,可能更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息肉发生不良病变的风险可能相对需要更谨慎评估。生活方式方面,有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要注意调整,因为高脂饮食可能会加重胆固醇代谢紊乱,进而影响胆囊息肉情况。如果有胆囊息肉病史的人群,定期随访超声是关键,通过超声可以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变化。 可能的变化情况:虽然小的胆囊息肉一般不会自愈,但在观察过程中可能出现息肉增大的情况,一旦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息肉基底较宽、合并胆囊结石、短期内息肉增长迅速等情况时,就需要考虑进一步的治疗干预,如手术等,因为这些情况提示息肉发生恶变等不良病变的风险增加。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等,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胆囊息肉的观察和处理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超声检查对胎儿的影响以及息肉本身在孕期可能的变化情况等。

    2025-07-30 10:53:24
  • 肝胆病症状

    肝胆病是发生在肝脏和胆囊部位的疾病的统称,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其症状主要包括消化道症状、黄疸、肝区疼痛、全身症状和其他症状。对于肝胆病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饮酒、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和积极治疗。 1.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2.黄疸:皮肤、巩膜发黄,尿液呈浓茶色。 3.肝区疼痛: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可放射至肩部。 4.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畏寒等。 5.其他症状:如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等。 需要注意的是,肝胆病的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肝胆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调整: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避免饮酒:酒精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应避免饮酒。 3.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需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肝功能、肝脏B超等检查,以了解病情变化。 5.积极治疗:对于肝胆病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总之,肝胆病的症状较为复杂,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饮酒、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等,以控制病情进展。

    2025-07-30 10:52: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