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专业,尤其擅长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胆道及胰腺肿瘤,微创外科技术及肿瘤综合治疗等领域,已独立完成2000余例复杂肝胆外科手术。先后在美国UCLA、MSKCC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多次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做专题学术报告。近年来主编、主译《肝胆外科手术技巧》、《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液体治疗》、《肝脏移植图谱》等专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30余篇文章。
展开-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主要的治疗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主要治疗是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关键在于切开胆管减压,同时要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还要积极抗休克治疗。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主要的治疗是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及早而有效地降低胆管内压力。 梗阻的原因主要是胆道结石,其次是胆道蛔虫和胆道狭窄。胆管梗阻后,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胆管内细菌及毒素逆行经毛细胆管入肝窦至肝静脉,再进入体循环引起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和MODS。手术的关键在于切开胆管减压,取出胆管内结石,取出蛔虫,切除病变胆管并引流。手术力求简单有效,通常采用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 在积极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应早期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等。 对于严重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若出现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胆道梗阻患者、有胆道手术史者等,应定期进行胆道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胆道疾病,预防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 总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此,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并积极进行抗感染、抗休克等综合治疗。
2025-07-30 10:51:44 -
胆囊切除术引流管一般几天拔
胆囊切除术引流管拔除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1-7天,主要取决于手术方式、患者情况和引流管情况。 1.手术方式:如果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常引流管拔除时间较短,一般为1-3天;如果是开腹胆囊切除术,引流管拔除时间可能会较长,一般为3-7天。 2.患者情况:如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引流液颜色正常,量逐渐减少,医生会考虑尽早拔除引流管。如果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或者引流液颜色异常、量较多,医生会延长引流管拔除时间,以确保引流效果和病情稳定。 3.引流管情况:如果引流管通畅,没有堵塞、扭曲等情况,医生会考虑尽早拔除引流管。如果引流管堵塞、扭曲等,医生会先处理引流管问题,再考虑拔除引流管。 一般来说,医生会在术后定期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引流液的颜色、量、腹部体征等,并根据这些情况来决定引流管的拔除时间。在拔除引流管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污染。 2.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牵拉引流管导致疼痛和出血。 3.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如果出现发热、腹痛、引流液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胆囊切除术引流管的拔除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如有任何疑问,可与医生进行沟通。
2025-07-30 10:51:05 -
胆结石会传染吗
胆结石不会传染,但可能与胆道感染等因素有关,高危人群需注意预防。 胆结石不会传染。 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胆固醇代谢异常、胆囊炎症、胆道感染、胆汁淤积等。 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胆色素等,这些物质并不会通过接触、飞沫等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胆结石本身不会传染给他人。 然而,一些导致胆结石形成的因素,如胆道感染、胆囊炎症等,可能会在人群中传播。例如,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等方式感染胆道寄生虫或细菌,可能会引发胆道感染和炎症,进而增加胆结石的发生风险。 此外,一些高危人群,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长期禁食等,也更容易患上胆结石。这些人群的患病风险可能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但也不是传染病。 对于胆结石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胆结石不会传染,但一些导致胆结石形成的因素可能会在人群中传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胆结石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您对胆结石或其他健康问题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2025-07-30 10:50:18 -
胆结石检查要空腹吗
胆结石检查通常需要空腹进行,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空腹时间一般为6~8小时,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腹部超声、CT扫描等。 1.检查项目:胆结石检查主要包括腹部超声、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需要观察胆囊和胆道的情况,了解是否存在结石及结石的大小、数量等。 2.空腹原因:进食后胆囊会收缩,胆汁会排入肠道,影响胆囊的形态和功能观察。如果在进食后进行检查,可能会导致胆囊收缩,使结石难以被发现,或者影响对结石的判断。 3.注意事项:在进行胆结石检查前,一般需要空腹6~8小时以上。在此期间,应避免进食、饮水和服用某些药物。如果患者有特殊情况,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准备。 4.其他检查方法: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无法耐受空腹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其他检查方法,如口服胆囊造影、逆行胰胆管造影等。这些检查方法也可以帮助诊断胆结石,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5.综合诊断:胆结石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如果怀疑有胆结石,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总之,胆结石检查需要空腹,以获得更准确的检查结果。在进行检查前,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做好相关准备。如果对检查有任何疑问,可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
2025-07-30 10:48:06 -
胆囊壁增厚癌变的几率
胆囊壁增厚癌变几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伴胆囊结石、息肉直径超1厘米、年龄50岁以上、女性、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有胆囊癌家族史等时几率升高,发现胆囊壁增厚需完善检查,有高危因素者要密切随访。 从相关研究来看,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比无胆囊结石者高13-30倍,而如果同时存在胆囊壁增厚,那么癌变几率会进一步增加。对于胆囊息肉合并胆囊壁增厚的情况,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恶变率较高,此时胆囊壁增厚癌变几率也会相应升高。 不同年龄段人群中,中老年人群胆囊壁增厚癌变几率相对高于年轻人,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项功能衰退,细胞发生异常变化的概率增加。女性在激素等因素影响下,胆囊疾病的发生及癌变风险与男性有一定差异,女性胆囊壁增厚癌变几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相对需要更密切关注。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会导致胆囊负担加重,影响胆囊正常功能,进而增加胆囊壁增厚后癌变的可能性。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群,由于遗传等因素,其胆囊壁增厚癌变几率比普通人群高。 如果发现胆囊壁增厚,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增强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以明确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及是否存在癌变倾向,对于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更要密切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情况并及时处理。
2025-07-30 10:4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