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炜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性发育畸形、小儿肾积水、隐匿性阴茎、尿道下裂、隐睾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从事小儿泌尿外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2011年和2017年分别在美国堪萨斯城儿童医院(CMH)和费城儿童医院(CHOP)小儿泌尿外科进修学习。对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肾积水、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扩张、重复肾、肾发育不良、膀胱畸形、尿道下裂、尿道上裂合并尿失禁、两性畸形、隐匿型阴茎、隐睾等泌尿外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在泌尿外科各类疾病中的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泌尿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小儿泌尿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泌尿外学组委员。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中华系列和SCI文章20余篇,其中SCI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8篇。

展开
个人擅长
性发育畸形、小儿肾积水、隐匿性阴茎、尿道下裂、隐睾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急性前列腺炎多久会转为慢性

    急性前列腺炎转为慢性无固定时间界限,受患者自身(年龄、性别等)、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及时规范治疗急性前列腺炎、调整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可降低转为慢性风险。 影响急性前列腺炎转为慢性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如果身体素质较好,但急性前列腺炎发生后若不及时治疗,相对而言身体恢复能力较强,但如果忽视病情,炎症持续存在,也可能较快转为慢性;而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功能有所衰退,急性前列腺炎后更易出现炎症迁延不愈的情况,转为慢性的时间可能相对较短或更容易发生。 性别:男性均可能发生,但从生理角度看,男性之间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炎症的反应和自身免疫等方面,一般不存在因性别导致转为慢性时间有本质差异,但个体的生活习惯等会综合影响。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酗酒、频繁性生活或过度手淫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前列腺的血液循环和局部环境,不利于炎症的消退,会加速急性前列腺炎向慢性转变。比如长期久坐会导致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炎症因子不易排出,使得急性炎症难以有效控制,从而增加转为慢性的风险,可能使转变时间提前。 病史: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泌尿系统基础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等,在发生急性前列腺炎时,就更容易相互影响,导致炎症难以治愈,进而更快转为慢性前列腺炎。例如本身有尿道炎的患者,尿道内的病原菌可能更容易波及前列腺,使得急性前列腺炎的炎症难以控制,加速向慢性转化。 预防急性前列腺炎转为慢性的措施 及时规范治疗急性前列腺炎:一旦发现急性前列腺炎的相关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疼痛等,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规范的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足量、足疗程使用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等)来控制炎症,避免炎症迁延不愈。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避免酗酒,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规律性生活,避免过度性生活或手淫等。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本身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病情,以减少对急性前列腺炎治疗的不利影响,降低转为慢性的风险。 总之,急性前列腺炎转为慢性的时间不确定,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及时规范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可以降低转为慢性的风险。

    2025-10-15 13:48:05
  • 什么是前列腺结石

    前列腺结石是前列腺腺泡和腺管内由腺管阻塞、尿液反流、钙盐沉积等因素形成的固体块状物,分类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无症状或合并感染、梗阻时有相应表现,可通过直肠指诊、超声检查、X线检查诊断,老年男性及有前列腺疾病史人群需注意相关健康情况及检查就医。 一、定义 前列腺结石是指在前列腺腺泡和腺管内形成的结石,它是由前列腺腺管内的淀粉样小体钙化、尿液反流中的某些成分(如草酸钙、磷酸钙等)沉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固体块状物。 二、形成原因 1.腺管阻塞:前列腺的腺管发生堵塞时,前列腺液排出不畅,其中的一些成分容易沉积形成结石。例如,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腺管狭窄或阻塞。 2.尿液反流:尿液反流进入前列腺腺管内,尿液中的钙盐等成分可逐渐沉积,进而形成结石。 3.钙盐沉积:前列腺液中的钙盐等物质在腺泡和腺管内异常沉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结石。 三、分类 1.内源性结石:主要由前列腺液中的成分(如磷酸镁、碳酸钙等)沉积形成,起源于前列腺腺泡和腺管内。 2.外源性结石:多与尿道结石的反流有关,由尿道中的某些成分进入前列腺腺管后沉积而成。 四、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多数前列腺结石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通过超声等检查偶然发现。 2.有症状情况:当前列腺结石合并感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如合并感染时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表现;合并梗阻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 五、诊断方法 1.直肠指诊:医生通过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内的结石,质地较硬,但该方法的准确性有限。 2.超声检查:超声是诊断前列腺结石常用的方法,可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等情况,是初步筛查前列腺结石的重要手段。 3.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等,能发现较大的前列腺结石,但对于较小的结石可能显示不清晰。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发生率增加,可能增加前列腺结石的患病风险,应定期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异常。 2.有前列腺疾病史人群:如既往有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者,更需关注前列腺健康状况,出现排尿异常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合并前列腺结石等问题。

    2025-10-15 13:46:59
  • 急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膀胱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是多饮水,每天饮水量1500-2000ml;药物治疗中非复杂性用呋喃妥因,妊娠期用头孢菌素类,老年需考虑肝肾功能选药;特殊人群里儿童要谨慎选药并观察反应,女性要注意会阴部清洁和性生活后排尿及治疗期避免性生活,男性要注意基础疾病并遵医嘱治疗。 一、一般治疗 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有助于细菌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降低细菌在尿道的停留时间,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左右,这对于各年龄段的急性膀胱炎患者都适用,尤其对于因饮水过少导致尿液浓缩,进而加重膀胱炎症状的人群有明显帮助。 二、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对于非复杂性急性膀胱炎,常用的抗生素有呋喃妥因等。呋喃妥因通过干扰细菌酶系统,抑制细菌代谢并损伤DNA,从而发挥抗菌作用。一般疗程较短,通常为3-7天。 对于妊娠期女性急性膀胱炎患者,由于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会选择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品种),这类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 对于老年急性膀胱炎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某些抗生素的代谢或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调整用药方案以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急性膀胱炎: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中多饮水等方法,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对儿童可能有较大不良影响的药物,抗生素的选择需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谨慎决定,且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 女性急性膀胱炎: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急性膀胱炎,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在性生活后要及时排尿,以冲洗尿道,降低膀胱炎的发生风险。同时,在治疗期间要避免性生活,以免加重病情或导致交叉感染。 男性急性膀胱炎:男性急性膀胱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要注意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如前列腺炎等,若有基础疾病需同时进行治疗,以防止急性膀胱炎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

    2025-10-15 13:45:50
  • 女性晚上尿频怎么治疗

    女性晚上尿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治疗方法包括减少饮水量、放松心情、使用抗生素、进行膀胱训练等。如果尿频持续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1.生理性尿频: 饮水过多:晚上饮水过多会导致尿量增加,从而引起尿频。这种情况下,减少夜间饮水量即可。 精神紧张: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尿频。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进行放松活动,可以减轻这种情况。 2.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膀胱炎是泌尿系统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通常包括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头孢呋辛酯。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很重要。 尿道炎:尿道炎也可能导致尿频,治疗方法与膀胱炎相似。 3.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膀胱过度活动症: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征是膀胱不自主地收缩,导致尿频和尿急。治疗方法包括膀胱训练、药物治疗(如托特罗定)或物理治疗(如电刺激)。 尿道狭窄:尿道狭窄会导致排尿困难和尿频。治疗可能需要尿道扩张或手术修复。 4.其他健康问题: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因为高血糖水平会导致尿量增加。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的关键,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 肾脏疾病:某些肾脏疾病可能导致尿频。治疗将取决于具体的疾病,可能包括药物治疗、透析或肾移植。 妇科问题:女性的妇科问题,如盆腔炎、子宫肌瘤或子宫脱垂,也可能引起尿频。治疗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期或严重的尿频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诊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排尿、避免憋尿、注意个人卫生等,也有助于缓解尿频症状。 如果你有尿频问题,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孕妇、老年人和患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群,尿频的原因和治疗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处理这些情况时,医生的专业建议尤为重要。

    2025-10-15 13:45:00
  • 老想尿但每次只尿一点这是为什么啊

    老想尿但每次只尿一点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疾病、膀胱过度活动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需要就医明确诊断,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心态。 1.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炎症刺激膀胱,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感染途径:细菌可通过尿道口逆行感染,如不注意尿道口卫生,或性生活不洁,细菌可通过尿道口进入膀胱。此外,还可通过血液循环、淋巴系统感染,或经输尿管感染上行至膀胱。 治疗方法:医生一般会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使用抗生素、消炎药等。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细菌排出。 2.前列腺疾病:男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病,可导致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前列腺的逐渐增大,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 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会阴或耻骨上区疼痛等。 治疗方法: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3.膀胱过度活动症:指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或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 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感觉过敏、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等。 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包括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等;药物治疗主要使用M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 4.其他原因: 精神因素:如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可导致尿频。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可能会引起尿频。 其他:如糖尿病、肾脏疾病、尿崩症等,也可能导致尿频。 总之,老想尿但每次只尿一点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避免憋尿,适量饮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025-10-15 13:43: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