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刘涛副主任医师(30)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刘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腹部肿瘤,门脉高压,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病理性脾切除术,胆道闭锁,肝肿瘤,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腹部肿瘤,门脉高压,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病理性脾切除术,胆道闭锁,肝肿瘤,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发现肝脏结节后该如何处理

    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肝脏结节特征超声可初步筛查并3-6个月复查CT及MRI增强扫描精准显示血供等,良性结节中肝囊肿小无症状每年复查超声大或有症状评估处理,肝血管瘤小每6-12个月复查超声大结合情况评估治疗;恶性结节如肝癌检测指标结合分期处理,早期有手术指征者考虑手术无法手术可选TACE等且关注乙肝病史评估抗病毒治疗,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处理需综合评估身体耐受,女性妊娠期发现结节分时期处理,乙肝患者发现结节需定期检测病毒载量等并规范抗病毒治疗。 一、初步评估阶段 1.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手段明确肝脏结节特征,超声可初步筛查结节大小、位置、回声等,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变化;CT及MRI增强扫描能精准显示结节血供及强化特点,如肝癌多呈“快进快出”强化表现。 二、结节性质判断与对应处理 (一)良性结节处理 1.肝囊肿 若囊肿较小(直径<5cm)且无症状,每年复查超声监测大小变化;若囊肿直径>5cm或出现压迫症状,需评估是否行介入穿刺引流等处理。 2.肝血管瘤 小的血管瘤(直径<5cm)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观察有无增大;直径>5cm的血管瘤需结合症状及影像学特征,评估是否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二)恶性结节处理(以肝癌为例) 1.指标检测 检测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结合增强影像学明确分期。 2.分期处理 早期肝癌(单个结节直径<5cm或多个结节数目<3个且直径总和<3cm):有手术指征者考虑手术切除;无法手术者可选择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靶向治疗(如索拉非尼等)、免疫治疗等。 同时关注乙肝病史,若有乙肝病毒感染,需评估抗病毒治疗情况以控制病毒复制,利于病情控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 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处理肝脏结节时需综合评估身体耐受情况。良性结节病情稳定者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恶性结节需权衡治疗风险与获益,优先选择对身体负担小的方案。 2.女性患者 妊娠期发现肝脏结节需谨慎,孕早期发现者多延迟处理以避影响胎儿,孕中晚期发现者需密切监测结节变化,产后再定进一步方案,同时考虑妊娠对结节生长的可能影响。 3.乙肝患者 发现结节时需定期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肝功能等,若病毒复制活跃,需在处理结节同时规范抗病毒治疗,因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可促进肝癌进展,良好抗病毒治疗可稳定肝脏病情。

    2025-10-28 13:24:25
  • 肝部出现血泡是怎么回事

    肝部血泡是肝脏内血管异常扩张或局部血管损伤形成的类似血泡结构成因含先天性、外伤、疾病相关,较小者多无症状体检发现,较大或破裂有右上腹不适、急腹症表现,诊断靠腹部超声、增强CT/MRI,无症状小血泡随访,大或有风险可介入或手术,儿童需谨慎保守观察,老年人需综合评估健康状况个体化决策。 一、肝部血泡的定义及可能成因 肝部血泡是指肝脏内由血管异常扩张或局部血管损伤后形成的类似血泡样的结构。其成因主要包括:1.先天性因素,部分人群可能存在先天性肝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局部血管呈囊状扩张形成血泡样结构;2.外伤因素,腹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时,可能损伤肝脏血管,引起局部出血并形成血肿,若未完全吸收机化可能呈现类似血泡的形态;3.疾病相关,某些肝脏疾病(如肝脏血管性疾病等)可能导致肝脏血管通透性改变或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引发局部血管扩张形成血泡。 二、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较小的肝部血泡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多在体检通过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2.有症状情况:较大的肝部血泡可能引起右上腹隐痛、胀痛等不适,若血泡发生破裂,可导致腹腔内急性出血,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急腹症表现。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初步发现肝脏内是否存在异常的液性或混合性回声区,有助于提示肝部血泡的可能; 增强CT或MRI: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血管特征、血供情况等,通过增强扫描可明确血泡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鉴别诊断及评估血泡性质、范围等具有重要价值。 四、处理方式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且较小的肝部血泡,通常建议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如每隔3-6个月复查超声或CT等),监测血泡的大小、形态等变化;2.治疗干预:若血泡较大(直径≥5cm等情况)或有破裂风险,可考虑介入治疗(如血管栓塞术等)或手术治疗,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综合评估后制定。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肝部出现血泡时需格外谨慎,由于儿童肝脏发育尚未成熟,治疗应优先考虑保守观察,密切随访,若需干预则需选择对肝脏损伤小且更契合儿童生理特点的治疗方式;2.老年人: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评估肝部血泡的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脏器功能等,治疗决策应更注重安全性和个体化,充分权衡治疗收益与风险。

    2025-10-28 13:23:43
  • 胆管癌做引流是怎么回事

    胆管癌做引流是针对胆管癌致胆管梗阻等情况的对症治疗措施,目的包括缓解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方式有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和内镜下胆管引流,引流后对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如老年患者要密切观察皮肤等,女性患者避免引流管牵拉,有基础病史患者要关注相关影响。 一、引流的目的 1.缓解黄疸症状:胆管癌造成胆管梗阻后,胆汁淤积会使患者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等,引流可以将胆汁引出体外,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改善黄疸状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黄疸缓解后能提高生活舒适度,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因黄疸出现瘙痒等不适,引流后瘙痒会减轻;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患者,黄疸缓解也有助于整体身体状况的改善。 2.改善肝功能:胆汁淤积会影响肝功能,引流后胆汁能正常排出部分,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对于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尤为重要,可避免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二、引流的方式 1.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在影像引导下,通过皮肤穿刺进入肝内胆管,放置引流管将胆汁引出。这种方式对于身体一般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较为适用,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PTCD相对创伤较小。 2.内镜下胆管引流:通过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管放置引流管。对于能耐受内镜检查操作且胆管梗阻部位适合内镜处理的患者可选择,不同性别患者在操作耐受性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一般内镜操作都有相应的麻醉等措施来减轻不适。 三、引流后的注意事项 1.对于不同人群的护理 老年患者:要密切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因为老年患者皮肤较脆弱,容易因胆汁刺激出现皮肤炎症等,定期更换引流管周围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同时要注意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因为黄疸等情况可能影响营养吸收,适当补充营养,比如给予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等的食物。 女性患者: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避免引流管牵拉等情况,比如穿衣、翻身等动作要轻柔,防止引流管移位等情况发生,影响引流效果。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要注意引流管相关操作及护理过程中对血糖的影响,保持血糖稳定;有心血管病史患者要关注引流过程中身体状况变化,防止出现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 总之,胆管癌做引流是针对胆管癌导致胆管梗阻等情况采取的重要对症治疗手段,通过不同的引流方式来达到缓解症状等目的,并且在引流后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等工作。

    2025-10-28 13:21:56
  • 形成胆结石的原因

    胆结石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胆汁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过饱和、胆盐含量降低)、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运动障碍)、细菌感染因素(细菌改变胆汁成分性质)、遗传因素(有家族遗传倾向)、性别与激素影响(女性更易发病)、肥胖与饮食因素(肥胖人群风险高、高脂高糖饮食易引发)。 胆盐含量降低:胆盐能促进胆固醇的溶解。当肠道吸收不良、回肠切除等情况发生时,胆盐重吸收减少,胆汁中胆盐含量降低,就无法有效溶解胆固醇,进而促使胆结石形成。比如患有回肠疾病的患者,胆盐的代谢受到影响,易引发胆结石。 胆囊收缩功能异常 胆囊运动障碍:胆囊的正常收缩有助于胆汁的排出。如果胆囊肌张力低下或收缩功能减退,胆汁排空就会延迟,胆汁在胆囊内长时间停留,胆汁中的水分被过度吸收,胆汁成分浓缩,胆固醇等物质更容易沉积形成结石。老年人胆囊肌层萎缩,胆囊收缩功能相对较弱,比年轻人更易出现胆囊运动障碍从而增加胆结石形成风险。 细菌感染因素 细菌影响胆汁成分:某些细菌感染可改变胆汁的成分和性质。例如,大肠杆菌等细菌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能水解结合胆红素,使其成为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钙,进而沉淀形成胆红素结石。在一些胆道感染高发的地区,胆结石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倾向:有研究表明,胆结石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胆结石患者,其亲属患胆结石的风险比普通人群要高。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胆汁成分的代谢过程,比如某些与胆盐代谢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增加胆结石形成的概率。 性别与激素影响 女性更容易发病:女性患胆结石的概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有关。女性在妊娠期间,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影响胆囊的收缩功能,导致胆汁排空延迟;而且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改变胆汁的成分和胆囊的收缩功能,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女性胆结石的发病风险。 肥胖与饮食因素 肥胖人群风险高:肥胖者体内脂肪含量高,会使肝脏合成胆固醇增多,同时肥胖还可能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汁排空减慢,从而促进胆结石形成。例如,体重指数(BMI)≥30的肥胖人群,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高脂、高糖饮食:长期摄入高脂、高糖食物,会使血液中脂质成分升高,影响胆汁的成分和胆囊的功能。比如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甜食等,会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盐比例失调,容易引发胆结石。

    2025-10-28 13:21:15
  • 胆囊结石怎么治最好

    胆囊结石治疗方法分观察等待、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无症状者可观察等待有症状或符合指征者可选手术等方式,手术有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适用于有症状等情况老年及儿童需谨慎评估,开腹用于腹腔镜困难情况,溶石治疗适用于特定胆固醇结石患者但疗程长有复发可能且药物有副作用,体外冲击波碎石临床应用不广泛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选择治疗方法。 一、观察等待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部分患者终身不会出现症状,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情况即可。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评估结石大小、胆囊壁情况等。但需注意,若患者存在一些高危因素,如结石直径≥3cm、合并胆囊息肉、胆囊壁增厚等,可能需要更早考虑治疗。 二、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适用情况: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如反复胆绞痛发作;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导致胆囊萎缩、瓷化胆囊等。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通过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切除胆囊。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老年患者,若心肺功能等一般情况可耐受手术,也可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加强术后护理,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胆囊结石,手术需谨慎评估,一般仅在有症状且符合手术指征时考虑,因为儿童胆囊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功能,手术可能对其未来胆囊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积脓、坏疽等,则需及时手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目前主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困难的情况,如严重的腹腔粘连、解剖结构异常等。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三、其他治疗方法 溶石治疗:适用于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常用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但溶石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6-24个月,且存在结石复发的可能,同时药物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泻等,临床应用相对受限。 体外冲击波碎石:较少用于胆囊结石的治疗,因为胆囊结石位于胆囊内,体外冲击波碎石难以将结石完全粉碎,且可能导致胆管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所以临床应用不广泛。 总之,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选择,无症状患者可观察等待,有症状或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等合适的方式。

    2025-10-28 13:20: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