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刘涛副主任医师(59)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刘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腹部肿瘤,门脉高压,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病理性脾切除术,胆道闭锁,肝肿瘤,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腹部肿瘤,门脉高压,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病理性脾切除术,胆道闭锁,肝肿瘤,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胆管结石用什么药能把它除掉

    胆管结石药物辅助排石时熊去氧胆酸对部分符合条件胆固醇结石可能有溶解作用但非所有适用,合并胆管炎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属辅助措施,儿童一般不首选药物溶石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孕妇用溶石药需医生严格评估利弊,老年人用药选对肝肾影响小的并监测且权衡药物与手术利弊优先身体负担小的治疗方式。 一、药物辅助排石相关情况 胆管结石药物治疗主要起辅助作用,目前无药物能完全溶解所有胆管结石。熊去氧胆酸对部分胆固醇结石可能有一定溶解作用,但需满足特定条件,如结石直径≤2厘米、胆固醇含量高且胆囊功能正常等,有研究表明部分符合条件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可促进胆固醇结石溶解,但并非所有胆管结石适用。 二、合并胆管炎时的抗感染药物使用 当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时会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例如头孢类抗生素等,此类药物通过杀灭细菌来缓解胆管炎症状,但这并非直接针对结石溶解,仅为控制感染的辅助措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胆管结石一般不首选药物溶石,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药物代谢能力差,药物可能对其肝肾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通常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或手术评估。 孕妇:孕妇使用溶石药物需谨慎,部分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相关药物,且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常存在肝肾功能减退,使用药物时需选择对肝肾影响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避免因药物代谢问题引发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若符合手术指征,应权衡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利弊,优先考虑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治疗方式。

    2025-10-28 11:43:16
  • 多发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对于直径小于10毫米、无明显症状的多发胆囊息肉,通常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观察息肉变化;对于直径大于10毫米、基底部宽大、逐渐出现症状、怀疑恶变或不能除外恶变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1.定期复查:对于直径小于10毫米、无明显症状的多发胆囊息肉,一般不需要立即手术治疗,可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如果息肉没有明显变化,可继续定期复查;如果息肉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直径大于10毫米、基底部宽大、逐渐出现症状(如腹痛、腹胀等),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多发胆囊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基底部宽大、逐渐出现症状、怀疑恶变或不能除外恶变的患者。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胆囊息肉手术的首选方法。 3.其他治疗方法: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饮食调整应注意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药物治疗可使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以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多发胆囊息肉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此外,对于有胆囊息肉家族史、年龄较大、肥胖、长期吸烟饮酒等高危人群,应更加重视胆囊息肉的筛查和定期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025-10-28 11:42:38
  • 胆囊摘除后不能吃什么

    胆囊摘除后,短期内脂肪消化功能受影响,应避免高油脂、辛辣刺激性、高胆固醇、产气、生冷食物,因这些食物会分别引起消化不良、加重胃肠道负担、增加肝脏合成胆固醇负担、致腹胀、引发腹痛腹泻等问题。 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蠕动加快或痉挛。对于胆囊摘除后的患者,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影响消化功能的恢复。像辣椒、花椒、芥末等,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腹痛、腹泻等情况。临床观察发现,部分胆囊切除患者在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反应。 高胆固醇食物 胆固醇的代谢与胆汁密切相关,胆囊摘除后,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紊乱。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猪肝、猪心等)、蟹黄、蛋黄等,过多摄入会增加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负担,也不利于身体的恢复。有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患者长期高胆固醇饮食,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消化功能。 产气食物 产气食物进入胃肠道后会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常见的产气食物有豆类(黄豆、黑豆等)、洋葱、土豆等。胆囊摘除后的患者胃肠道功能需要一定时间恢复,过多食用产气食物会让患者感到腹部不适,影响生活质量。比如,一些胆囊切除患者在食用豆类后,出现明显的腹胀症状。 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道的蠕动。对于胆囊摘除后的患者,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问题。尤其是体质较弱或胃肠道功能较差的患者,更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2025-10-28 11:41:46
  • 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吗

    胆囊息肉大多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超声时发现,部分患者会有右上腹不适(进食油腻后加重,约15%-20%)、消化不良(约10%-15%)、少见黄疸(堵塞胆管时,低于5%),儿童患胆囊息肉症状不典型,女性特殊时期症状可能因激素变化不同,有病史者需定期超声监测,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右上腹不适:有些患者会感觉右上腹有隐痛或胀痛等不适感,这种不适可能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因为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而息肉可能会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例如,有研究发现,约15%-20%的胆囊息肉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的隐痛等不适症状,这与胆囊息肉刺激胆囊壁以及影响胆汁排泄等有关。 消化不良: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这是因为胆囊息肉影响了胆囊对胆汁的储存和排放,进而影响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尤其是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一般来说,约10%-15%的胆囊息肉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表现。 黄疸:较为少见,当胆囊息肉较大,堵塞胆管时,可能会引起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这是因为胆管堵塞后,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从而进入血液导致黄疸。但这种情况相对比较罕见,发生率通常低于5%。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患有胆囊息肉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可能症状表现可能不太典型,需要更密切观察。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胆囊息肉相关症状可能会因为激素变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有胆囊息肉病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息肉变化,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2025-10-28 11:41:06
  • 治疗肝胆的药有哪些

    利胆类药物熊去氧胆酸可增加胆汁酸分泌等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等治疗,保肝抗炎类药物水飞蓟宾能稳定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适用于多种肝病肝损害,退黄类药物腺苷蛋氨酸可促进胆汁酸代谢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病黄疸,孕妇用利胆或保肝类药物需谨慎遵医生评估权衡,儿童用肝胆药物需格外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必要时经儿科医生评估选用合适药物。 一、利胆类药物 熊去氧胆酸是常见利胆药,通过增加胆汁酸分泌、抑制胆固醇合成与分泌,促进胆固醇结石溶解,临床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等病症的治疗,有研究表明其能有效改善胆汁淤积相关指标。 二、保肝抗炎类药物 水飞蓟宾是典型代表,可稳定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免受毒性物质损伤,能改善肝功能指标,如降低转氨酶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适用于多种肝病引起的肝损害。 三、退黄类药物 腺苷蛋氨酸可促进胆汁酸代谢,改善胆汁淤积导致的黄疸,在临床中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引起的黄疸,有临床应用数据支持其退黄效果,能有效缓解黄疸相关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使用利胆或保肝类药物需谨慎,如熊去氧胆酸,应在医生充分评估母体与胎儿风险后权衡是否使用,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需严格遵循医疗专业人员指导。 儿童:儿童使用治疗肝胆药物时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等,仅在必要时且经儿科医生严格评估后选用合适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年龄段的药物,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未完善,药物代谢与成人存在差异,需确保用药安全。

    2025-10-28 11:40: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