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腹部肿瘤,门脉高压,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病理性脾切除术,胆道闭锁,肝肿瘤,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我有胆结石,不想手术该怎么治疗
胆结石患者若不采用手术治疗,可选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等。 一、药物治疗:如果胆结石为胆固醇结石,可使用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这类药物主要能溶解胆结石所含胆汁酸成分。 二、体外冲击波碎石:胆囊收缩功能正常且结石直径在0.5至2厘米的胆结石患者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但长期使用抗凝剂药物者、并发急性胆管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以及妊娠妇女属于该治疗手段的禁忌人群。 实际上,手术治疗是应对胆结石的首选,但因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存在差异,所以适宜的治疗方案也不同。个人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总之,胆结石治疗方法多样,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2025-04-01 22:22:58 -
肝腹水传染吗
肝腹水通常不具传染性,这是因为肝腹水主要源于肝脏功能受损而致的腹部积水现象。 一、肝腹水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由肝脏损伤致使无法正常将体内水液排出,从而在腹腔内积聚所引起。一般而言,肝腹水并不具有传染性。然而,如果患者的肝损伤是由肝炎导致的,那就可能具有传染性,但首先是有肝炎,之后才会出现肝腹水。 二、通常情况下,若能在肝损伤早期进行积极且有效的治疗,往往不会形成肝腹水。所以,建议有肝腹水家族史的患者,要定期进行肝脏检查,比如肝功能检查、肝脏彩超检查等,这样能够降低肝腹水产生的可能性。 总之,要明确肝腹水是否具有传染性需根据具体病因判断,同时对于有相关风险因素的人群应重视定期检查以预防肝腹水的发生。
2025-04-01 22:22:58 -
胆囊小息肉2mm怎么办
胆囊息肉2mm的处理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综合考量。 一、若患者胆囊息肉为2mm,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则无需特殊处理,仅需定期随访。随访主要是评估息肉的大小、增长速度,以及是否伴有胆囊的其他异常情况,如是否存在胆囊壁增厚、是否有胆囊炎症状、是否出现胆囊大量结石等。 二、如果患者胆囊息肉虽为2mm,但有明显胆绞痛,尤其是还伴有胆结石,此时则需考虑进行胆囊切除。另外,若胆囊息肉在随访复查过程中增长速度过快或者超过1cm,意味着癌变概率显著增加,这种情况下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尾段总结:总之,对于胆囊息肉2mm的情况,要根据患者有无症状、息肉变化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具体的处理方式。
2025-04-01 22:22:58 -
胆结石多大需要开刀
胆结石大小在两厘米左右通常就需手术。但具体多大需手术还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一、胆结石较小:当胆结石小于两厘米时,一般无需手术,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缓解病情。然而,若结石导致胆管嵌顿,此时应进行手术治疗。要是胆结石进而引发胆囊炎症状或导致胆囊息肉形成,就必须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二、胆结石较大:如果结石体积较大且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则需要通过手术方式切除,通常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定期复查,饮食上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低脂低糖饮食,同时要保持乐观心态。 总之,胆结石患者是否需要手术不能单纯依据结石大小来判断,要综合各种情况,而患者日常也需做好各方面的护理。
2025-04-01 22:22:52 -
胆囊切除后,为什么还疼
胆囊切除后疼痛可能与切除不彻底、局部粘连、肾结石等因素有关。 一、切除不彻底:胆囊切除后出现疼痛,可能与手术未能完全切除有关。比如胆囊管较长的情况下,切除后可能会有残余胆囊管结石形成,结石对局部产生刺激,从而引发疼痛症状。 二、局部粘连:在进行胆囊切除时,通常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种手术可能会出现穿孔现象,如果发生穿孔就容易导致局部粘连,进而导致胆囊切除后疼痛。 三、肾结石:若胆囊切除后肾脏发生病变,产生肾结石,在肾结石的刺激下,也可能出现类似胆囊切除后疼痛的表现,但其实与胆囊并无直接关联。 总之,当胆囊切除后仍存在疼痛症状时,必须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以防症状进一步加重。
2025-04-01 22: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