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唇腭裂手术治疗,面裂畸形手术重建,儿童颌骨创伤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儿童颌骨畸形,重度皮罗征伴呼吸困难患者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崔颖秋,男,颌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6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唇腭裂治疗及儿童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
2007年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2009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皇家儿童医院口腔颌面-整形外科研修,学习皮罗氏序列征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手术治疗,2010年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短期交流。致力于唇腭裂及儿童先天性颌骨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数字化医疗在儿童颌面外科的应用。
展开-
牙根尖切除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牙根尖切除手术有感染、出血、神经损伤、面部肿胀、窦腔损伤等常见后遗症,可通过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格要求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及密切关注身体状况等措施降低后遗症风险。 出血: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情况,一般为少量渗血,但也有少数可能出现较明显出血。手术操作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以及患者自身凝血功能状况会影响出血风险。高龄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退化等情况,出血风险相对较高;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本身凝血机制异常,术后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神经损伤:手术有可能损伤邻近神经,比如下牙槽神经等,会导致相应区域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表现。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一定时间观察恢复;成年患者若发生神经损伤,恢复过程可能相对复杂且时间较长。有既往神经病史的患者,再次手术时神经损伤的风险可能更高。 面部肿胀:术后常见面部肿胀现象,这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炎症反应所致。肿胀程度因人而异,与手术创伤大小、患者自身炎症反应程度等有关。青少年患者机体代谢相对旺盛,肿胀消退可能相对较快;老年患者代谢较慢,肿胀消退时间可能会延长。 窦腔损伤:若手术涉及上颌窦等窦腔部位,有可能造成窦腔损伤,进而引起鼻腔不适、鼻腔与口腔相通等情况。对于有鼻窦病史的患者,窦腔损伤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可能增加,比如引发鼻窦炎等问题。 降低后遗症风险的措施 术前评估:全面评估患者口腔局部情况、全身健康状况等,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需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手术;详细了解患者神经病史等,评估神经损伤风险。 术中操作:精细操作,尽量避免对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损伤,减少手术创伤。 术后护理:严格要求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按时复诊观察恢复情况。儿童患者需在家长协助下做好口腔护理;高龄患者及有基础病史患者要密切关注术后身体状况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2025-10-14 13:07:32 -
儿童牙怎样能掉的快
儿童换牙有正常过程,可通过让孩子多吃富含纤维的较硬食物促进乳牙自然更快掉落,要避免低龄儿童自行摇晃乳牙及异常咬合习惯等不良干扰,若乳牙牙根吸收异常缓慢超正常时间未掉落,需及时带孩子到口腔科由专业医生处理,家长要关注孩子换牙情况,引导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异常时及时就医遵医嘱。 一、正常换牙过程助力自然加速掉落 儿童正常换牙时,乳牙牙根会逐渐吸收,这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一般不需要刻意去干预加速掉落,但要注意让孩子多吃富含纤维的较硬食物,像玉米、苹果(切块)等,通过咀嚼运动可以促进乳牙牙根吸收,从而帮助乳牙自然更快掉落。比如孩子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这类食物,能让乳牙脱落过程相对顺利且加快。 二、避免不良习惯干扰 1.不建议自行摇晃 低龄儿童(3-6岁左右)若自行过度摇晃乳牙,可能会损伤牙龈、牙槽骨等。因为儿童的牙槽骨等组织还比较稚嫩,不当的摇晃可能导致感染等问题。而且自行摇晃不一定能真正加快掉落速度,还可能带来额外的风险。 2.防止异常咬合习惯 有些孩子有偏侧咀嚼等不良咬合习惯,这可能会影响乳牙牙根的正常吸收进程。例如长期偏侧咀嚼,会使一侧乳牙牙根吸收受影响,导致乳牙掉落缓慢。所以要纠正孩子不良的咬合习惯,让双侧牙齿都能正常发挥咀嚼功能,促进乳牙正常掉落。 三、特殊情况需专业处理 如果乳牙因为各种原因(如龋齿严重等)导致牙根吸收异常缓慢,超过正常换牙时间仍未掉落,这时候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处理,比如通过专业的牙科操作来帮助乳牙脱落,但这是在正规医疗场所由专业医生进行的,家长不可自行操作。 温馨提示:儿童换牙是一个自然且需要精心呵护的过程,家长要关注孩子换牙情况,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当发现乳牙异常掉落缓慢等情况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以保障孩子牙齿正常替换。
2025-10-14 13:06:32 -
腮腺混合瘤严重吗
腮腺混合瘤具有一定严重性,虽属良性肿瘤但有恶变潜能,恶变率约5%-10%,与肿瘤大小、生长速度及患者年龄等有关;其临床表现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肿瘤生长致面部畸形影响外貌与心理,还会压迫结构引发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需及时诊断治疗选合适方案降低不良影响。 腮腺混合瘤的病理特点与恶变风险 腮腺混合瘤的病理结构较为复杂,其由上皮组织和黏液样或软骨样间质组成。虽然大多数腮腺混合瘤生长较为缓慢,但有研究表明其恶变率约为5%-10%左右。恶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肿瘤的大小、生长速度等,较大的肿瘤以及生长速度较快的腮腺混合瘤恶变的可能性相对更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恶变风险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中老年患者相对青少年患者恶变风险可能会略高一些,这可能与中老年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变化有关。 腮腺混合瘤的临床表现与对生活的影响 面部外观影响:肿瘤逐渐增大时,会导致腮腺部位的形态发生改变,使患者面部两侧不对称,对于注重外貌的人群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来说,这种面部外观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 功能障碍:肿瘤生长可能会压迫周围的面神经等结构,导致患者出现张口困难等问题,这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咀嚼和进食,长期可能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同时,面神经受压还可能会引起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言语功能和面部表情交流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多维度的不良影响。对于儿童患者来说,腮腺混合瘤影响面部外观和功能可能会对其未来的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因为儿童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外貌的改变可能会对其自信心和人际交往产生较大冲击。 总之,腮腺混合瘤具有一定的严重性,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患者身体和生活的不良影响。
2025-10-14 13:05:50 -
钛烤瓷牙能做磁共振吗
钛烤瓷牙一般可做磁共振检查,其钛为非铁磁性金属对磁共振影响小,一般情况不影响检查结果,特殊人群如儿童及有特殊病史人群需综合评估钛烤瓷牙对检查结果影响后判断,总体钛烤瓷牙通常可做磁共振检查但需视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钛烤瓷牙中的钛是一种非铁磁性金属,其本身不会被磁场吸引。而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来成像,主要依赖于人体内氢原子核的信号。普通烤瓷牙中可能含有镍铬等金属成分,这些金属会受磁场影响,导致图像伪影等问题,但钛烤瓷牙由于钛的特性,一般对磁共振检查影响较小。 不同情况的具体表现 一般情况:对于单纯的钛烤瓷牙,在进行头颅、四肢等部位的磁共振检查时,通常不会对检查结果产生明显干扰,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但如果是口腔内的钛烤瓷牙,在进行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部磁场效应,但这种效应一般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严重影响诊断。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进行磁共振检查时,若口腔内有钛烤瓷牙,同样要考虑钛烤瓷牙对检查的影响。由于儿童在检查过程中可能需要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钛烤瓷牙本身不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直接损害,但仍需关注磁共振检查时的磁场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细微影响,不过总体上钛烤瓷牙不构成儿童进行磁共振检查的绝对禁忌证,只要按照磁共振检查的要求做好准备即可。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等需要进行头颈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若口腔内有钛烤瓷牙,医生会综合评估钛烤瓷牙对磁共振图像的影响程度。如果影响较小,仍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来明确病情;若担心钛烤瓷牙可能带来的极轻微影响,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病情权衡是否进行磁共振检查以及采取相应的图像伪影处理等措施来尽量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总体而言,钛烤瓷牙一般是可以做磁共振检查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查部位、患者的具体病情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和处理。
2025-10-14 13:05:31 -
颞颌骨关节炎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症状包括疼痛(部位在颞下颌关节区及周围可放射,不同年龄表现有别,性质多为钝痛酸痛且咀嚼加重)、关节弹响(张闭口运动时出现,单侧咀嚼者易出现)、下颌运动异常(开口度变小、开口型偏斜,长期偏侧咀嚼或有外伤史者易出现)、咀嚼肌不适(有酸痛、紧张,长时间过度用咀嚼肌或长期精神紧张者易出现)。 疼痛 部位:疼痛常发生在颞下颌关节区及周围,可放射至耳部、面部等部位。不同年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表现为哭闹、不愿进食等,而成人则能明确指出疼痛位置。 性质:多为钝痛、酸痛等,在咀嚼食物时疼痛往往会加重,比如长期有咀嚼硬食习惯的人群,咀嚼时疼痛可能更为明显;一些生活方式不规律、经常熬夜的人群,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疼痛可能会更频繁或更剧烈。 关节弹响 发生机制:在张闭口运动时,关节处可出现弹响,分为清脆的弹响和破碎的弹响等。对于有不良口腔习惯,如单侧咀嚼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关节弹响情况,因为单侧咀嚼会使两侧关节受力不均,导致关节结构异常,进而引发弹响。 下颌运动异常 开口度异常:正常开口度约3.7-4.5厘米,患者可能出现开口度变小,无法正常张大嘴巴,影响进食、说话等日常活动。有长期偏侧咀嚼病史的人群,由于两侧咀嚼肌发育不均衡,更容易出现开口度异常。 开口型异常:正常开口型是下颌中线不偏斜,呈直线型。患者可能出现开口型偏斜,如偏向患侧等情况。一些有颞颌关节外伤病史的人群,更易发生开口型异常。 咀嚼肌不适 肌肉酸痛: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等,患者可感觉咀嚼肌酸胀、疼痛,尤其在咀嚼后更为明显。生活方式中长时间过度用咀嚼肌,比如经常嚼口香糖的人群,容易出现咀嚼肌不适症状。 肌肉紧张:咀嚼肌可能处于紧张状态,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发硬。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由于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更容易出现咀嚼肌紧张情况。
2025-10-14 1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