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唇腭裂手术治疗,面裂畸形手术重建,儿童颌骨创伤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儿童颌骨畸形,重度皮罗征伴呼吸困难患者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崔颖秋,男,颌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6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唇腭裂治疗及儿童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
2007年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2009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皇家儿童医院口腔颌面-整形外科研修,学习皮罗氏序列征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手术治疗,2010年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短期交流。致力于唇腭裂及儿童先天性颌骨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数字化医疗在儿童颌面外科的应用。
展开-
下颌后缩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下颌后缩成因包括先天遗传、儿童时期吮指等不良习惯及腺样体肥大等疾病,矫正分非手术与手术,儿童早期可戴功能性矫治器干预,成年人轻度靠正畸,重度用正颌手术,且不同人群矫正需兼顾差异。 一、下颌后缩的原因 1.先天遗传因素:遗传是下颌后缩的重要成因,若家族中有下颌后缩病史,子代遗传该特征的概率较高,基因决定了下颌骨的发育形态基础,使个体先天具备下颌后缩的潜在倾向。 2.后天不良习惯:儿童时期长期存在吮指、咬下唇、口呼吸等不良口腔习惯可引发下颌后缩。例如口呼吸时,气道狭窄迫使下颌处于后缩位以改善通气,长期此状态会影响下颌骨正常生长方向与形态;吮指等习惯会干扰下颌骨的正常发育进程。 3.疾病因素:腺样体肥大等疾病致呼吸道狭窄,患者被迫长期口呼吸,进而影响下颌骨生长,最终导致下颌后缩发生,疾病通过改变呼吸模式与面部肌肉功能关系干扰下颌发育。 二、下颌后缩的矫正方法 1.非手术矫正 ①儿童早期干预: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若发现下颌后缩趋势,可佩戴功能性矫治器(如肌激动器),利用肌肉功能作用力引导下颌骨向前生长,刺激其正常发育,需由专业正畸医生依据儿童具体情况定制矫治器并定期调整。 ②成年人轻度下颌后缩:可采用正畸治疗,通过牙齿移动调整咬合关系,间接改善下颌后缩外观,正畸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1-2年甚至更久,患者需配合定期复诊调整矫治器。 2.手术矫正:对于重度下颌后缩患者,可考虑正颌手术(如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通过外科手术截断下颌骨并前移至合适位置固定以矫正后缩,手术风险较高,术后需较长时间恢复及正畸配合以稳定咬合关系。不同人群矫正需兼顾差异,儿童生长发育期矫正具可塑性,成年人骨骼定型矫正难度较大;女性更关注面部美观对心理影响,矫正中需兼顾心理因素;有特殊病史者矫正前需充分评估身体状况确保安全。
2025-10-14 12:59:54 -
早晨起床时口臭应如何解决
强化口腔清洁需用巴氏刷牙法保证时长并用牙线清理牙缝儿童要成人监护,清晨饮温水湿润口腔,优化饮食结构即晚餐避食易留异味食物、减少辛辣油腻多吃蔬菜水果,排查龋齿等口腔疾病定期口腔科检查,关注消化系统健康排查幽门螺杆菌等,儿童需成人指导刷牙老人注重口腔清洁检查及留意消化状况必要时就医以应对晨起口臭。 一、强化口腔清洁措施 早晨起床后应严格遵循正确刷牙方法,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长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同时,使用牙线细致清理牙缝间残留的食物残渣,避免食物在口腔内发酵产生异味。对于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规范刷牙,保证口腔清洁彻底。 二、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清晨起床后饮用200~300毫升温水,温水可有效湿润口腔,冲刷残留的食物碎屑,降低细菌因食物残留而滋生产酸的几率,从而减少口臭产生。 三、优化饮食结构 前一日晚餐应避免进食洋葱、大蒜等易在口腔内残留异味的食物,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取,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以维持口腔环境的相对平衡,降低晨起口臭风险。 四、排查口腔疾病因素 长期晨起口臭需警惕口腔疾病,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龋齿会使食物残屑易滞留龋洞并被细菌分解产酸;牙龈炎、牙周炎则因炎症导致牙龈出血、红肿,细菌滋生引发异味。建议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疾病。 五、关注消化系统健康 部分口臭可能与消化系统问题相关,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若晨起口臭伴随胃痛、胃胀等消化系统症状,需考虑进行幽门螺杆菌等相关检查,排查消化系统疾病导致口臭的可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儿童需在成人指导下正确刷牙,保障口腔清洁;老年人因唾液分泌减少,更要注重口腔清洁及定期口腔检查,同时其消化系统功能可能减退,需留意饮食与消化状况,必要时就医排查消化系统疾病,以全面应对晨起口臭问题。
2025-10-14 12:59:35 -
腮腺癌早期症状是什么
腮腺癌早期症状相对隐匿,常见早期表现有腮腺部位无痛性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可活动或固定,各年龄段及有相关病史人群需重视)、局部轻微胀痛或麻木感(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或慢性刺激因素人群要警惕)、少数患者有面部轻度麻木或表情轻度异常(有家族史人群需及时就医),但这些症状非腮腺癌特有,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腮腺部位肿块:多数患者首发症状是腮腺区域出现无痛性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可活动或固定。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出现,但一般来说,任何年龄段发现腮腺部位异常肿块都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儿童若发现腮腺部位肿块,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进一步检查排查疾病;女性在腮腺出现肿块时同样要及时就医明确性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有腮腺部位慢性炎症病史等人群相对更易出现腮腺癌相关症状,有这些病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腮腺部位情况。 局部不适: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腮腺部位有轻微的胀痛、麻木感等不适,但这种不适往往容易被忽视。对于有腮腺部位长期慢性刺激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的人,出现这种轻微不适更要提高警惕,因为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腮腺癌发生风险,此时出现的不适症状可能是早期信号。 面部神经症状:早期一般较少出现明显面部神经症状,但少数患者可能会有面部轻度麻木、面部表情轻度异常等情况。对于有腮腺癌家族史的人群,若出现上述面部神经相关轻微异常表现,更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患病风险升高,早期的轻微神经症状也可能是腮腺癌早期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腮腺癌所特有,其他腮腺良性病变等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所以当发现腮腺部位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腮腺超声、CT等)、病理活检等明确病变性质,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腮腺癌。
2025-10-14 12:59:02 -
牙齿倒膜需要多久
牙齿取模时间一般10-30分钟,受患者配合度、牙齿情况、取模材料及方法影响,儿童患者需更多耐心安抚,老年患者因口腔局部情况复杂取模时间稍长且要关注其身体状况。 患者配合度:如果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医生,按照医生要求保持特定的口腔状态,那么取模过程会相对顺利,时间可能偏向10-15分钟。例如配合良好的成年患者。但如果患者不配合,比如频繁吞咽、移动口腔等,就会延长取模时间,可能需要20-30分钟甚至更久。 牙齿情况: 牙齿排列整齐:对于牙齿排列比较整齐的患者,取模相对简单,时间可能较短,大概10-15分钟。 牙齿排列不整齐或有复杂情况:如果牙齿排列不整齐,如存在严重拥挤、扭转等情况,取模时需要更仔细地操作来获取准确的模型,时间会相应延长,可能需要15-30分钟。比如有牙齿严重拥挤的患者,医生需要多次调整取模材料的放置位置以涵盖所有牙齿的细节。 取模材料及方法: 普通印模材料:使用普通印模材料时,操作相对常规,时间一般在15-25分钟左右。 数字化取模技术:随着牙科技术发展,数字化取模技术逐渐应用。这种技术利用光学扫描等方式获取牙齿模型,时间相对较短,大概5-10分钟就能完成。但数字化取模对设备和操作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配合度相对较差,取模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抚。医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引导儿童配合,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因紧张而咬伤取模材料等情况。例如对于低龄儿童,可能需要分多次完成取模,以儿童的舒适度为首要考虑,避免强制操作给儿童带来心理阴影和身体伤害。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口腔局部情况复杂,如牙齿磨损严重、牙龈萎缩等情况,取模时操作相对精细,时间可能会比中青年患者稍长。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因长时间张口取模导致患者疲劳等不适。
2025-10-14 12:58:29 -
口腔内科学中的根管治疗术是什么
根管治疗是针对牙齿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其适应症包含牙髓病中因龋齿等致牙髓暴露或感染的患牙及根尖周病中根尖周组织病变的患牙,操作步骤有开髓、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特殊人群里儿童患者操作要轻柔防损伤恒牙胚需家长协助复查,老年患者治疗前需评估全身状况控制平稳后进行且过程中监测身体反应,特殊病史患者需告知医生评估风险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扩散。 一、定义 根管治疗术是针对牙齿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重要治疗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坏死物质,进行消毒后严密充填根管,以消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恢复患牙形态与功能。 二、适应症 1.牙髓病:因龋齿、磨损、外伤等致牙髓暴露或感染的患牙,如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等。 2.根尖周病: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等根尖周组织病变的患牙。 三、操作步骤 1.开髓:使用牙科器械打开髓腔,暴露根管口,为后续操作提供通路。 2.根管预备:利用根管锉等器械,逐步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并将根管预备成特定形态,便于后续充填。 3.根管消毒:放置消毒药物于根管内,杀灭残余细菌,控制根尖周炎症。 4.根管充填:选用合适的充填材料(如牙胶尖配合根管糊剂)严密充填根管,恢复患牙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牙齿处于发育阶段,操作需格外轻柔,避免损伤恒牙胚。家长需协助患儿配合治疗,治疗后需关注牙齿后续发育情况,定期复查。 2.老年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治疗前需评估全身状况,确保血糖、血压等控制平稳后再行根管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身体反应。 3.特殊病史患者:如有免疫系统疾病等特殊病史,需告知医生,综合评估治疗风险,治疗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扩散。
2025-10-14 12: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