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唇腭裂手术治疗,面裂畸形手术重建,儿童颌骨创伤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儿童颌骨畸形,重度皮罗征伴呼吸困难患者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崔颖秋,男,颌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6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唇腭裂治疗及儿童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
2007年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2009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皇家儿童医院口腔颌面-整形外科研修,学习皮罗氏序列征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手术治疗,2010年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短期交流。致力于唇腭裂及儿童先天性颌骨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数字化医疗在儿童颌面外科的应用。
展开-
种植一颗牙需要多长时间
种植一颗牙时间跨度一般数月到半年左右,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前检查与方案制定约1-2周,种植体植入手术约1小时术后需数周恢复,骨结合期一般3-6个月,安装牙冠约1-2周,且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会对各阶段时间和恢复产生影响。 第一阶段:术前检查与种植方案制定(约1-2周) 年龄因素: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槽骨情况可能不稳定,需要更谨慎评估,可能会适当延长术前检查时间以确保种植方案的安全性和适宜性;而老年人可能存在牙槽骨萎缩等情况,也需要更细致检查来确定是否适合种植以及制定合适方案,这一阶段可能因年龄相关的口腔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槽骨的血运等,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评估口腔健康状况以排除种植禁忌;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先将血糖等指标控制在合适范围,这也会影响术前检查及方案制定的时间。 病史: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术前需要进行更全面的全身评估,确保种植手术能在安全的全身状况下进行,这会使术前检查与方案制定时间延长。 首先患者需要到口腔种植科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BCT等)来了解牙槽骨的骨量、密度、颌骨的形态等情况,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种植方案,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2周左右。 第二阶段:种植体植入手术(约1小时左右,术后恢复需数周) 年龄因素:青少年术后恢复相对可能较快,但由于生长发育问题需更密切随访;老年人术后恢复可能相对缓慢,需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恢复时间可能会适当延长。 生活方式:吸烟者术后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因为吸烟影响伤口愈合;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患者术后恢复也可能受影响,需要加强口腔卫生指导来促进恢复。 病史: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术后恢复需要更关注血糖控制情况,以保证伤口正常愈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观察恢复状况。 在患者身体状况符合种植手术要求后,进行种植体植入手术,手术时间一般较短,约1小时左右,但术后需要一定时间恢复,一般需要数周,这期间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 第三阶段:种植体与牙槽骨结合(即骨结合期,一般需要3-6个月) 年龄因素:青少年骨结合时间可能相对较短,因为生长活跃;老年人骨结合时间可能延长,因为骨代谢相对缓慢。 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骨结合,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而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延缓骨结合;吸烟等会明显延缓骨结合过程。 病史:有影响骨代谢疾病的患者,如骨质疏松症等,骨结合时间可能会延长,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骨结合。 种植体植入后需要与牙槽骨形成骨结合,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6个月,患者在此期间需要定期复诊,观察种植体的愈合情况。 第四阶段:安装牙冠(约1-2周) 年龄因素:青少年可能需要考虑牙冠随着生长进行调整等情况,安装牙冠后随访时间可能相对长一些;老年人安装牙冠后需要注意牙冠的维护等。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良好的患者安装牙冠后维护相对容易,能更好保持种植牙齿的功能和寿命;生活方式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关注牙冠状况。 病史:有相关影响口腔健康病史的患者,安装牙冠后需要更密切监测,确保种植牙齿的长期效果。 骨结合完成后,就可以安装牙冠了,安装牙冠的过程相对较快,一般需要1-2周左右,安装完成后一颗种植牙的整个过程基本完成,但之后还需要定期复查维护等。
2025-10-13 13:27:57 -
长龅牙怎么办
长龅牙的处理需综合龅牙类型、严重程度及患者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方法,早期干预矫正包括观察儿童替牙期及应用早期矫治器;常规正畸治疗有固定矫治器(金属托槽、陶瓷托槽)和隐形矫治器;骨性龅牙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儿童患者要监督配合治疗并关注心理,成年患者矫正疗程长,需全面检查评估且更注意口腔卫生,整个过程需专业正畸医生指导。 一、早期干预矫正 (一)儿童替牙期观察 儿童在替牙期出现长龅牙情况时,家长应密切观察。若存在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指、口呼吸等,需及时纠正。口呼吸可能由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颌面发育导致龅牙加重,家长要带孩子到耳鼻喉科排查腺样体等问题并针对性解决不良习惯。 (二)早期矫治器应用 对于一些轻度的龅牙倾向,可在儿童乳牙期或替牙期使用简单的矫治器,如活动矫治器等。这些矫治器可以通过轻微的力引导牙齿的生长方向,防止龅牙进一步发展。但需要由专业正畸医生根据儿童具体口腔情况定制,并且要定期复查调整矫治器。 二、常规正畸治疗 (一)固定矫治器 1.金属托槽矫治器:是较为常用的固定矫治器,通过粘结剂将托槽粘结于牙齿表面,然后用弓丝施加力量来移动牙齿。一般需要连续佩戴1-2年左右,具体时间根据龅牙的严重程度而定。在佩戴过程中要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及饭后都要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防止出现龋齿和牙龈炎症。 2.陶瓷托槽矫治器:外观相对美观,托槽颜色接近牙齿本色,适合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其原理和金属托槽矫治器类似,通过弓丝的力量移动牙齿来改善龅牙情况,佩戴过程中的口腔卫生维护同样重要。 (二)隐形矫治器 隐形矫治器是通过一系列逐渐改变形状的透明矫治器来移动牙齿。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美观性较好,复诊次数相对固定矫治器较少。但需要患者严格按照医生要求佩戴,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20-22小时,否则会影响矫治效果。隐形矫治器适用于轻中度龅牙患者,对于严重的骨性龅牙可能效果有限。 三、骨性龅牙的处理 (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如果龅牙是由骨骼发育异常导致的骨性龅牙,单纯正畸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需要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即先进行正畸治疗排齐牙齿,然后进行正颌手术调整颌骨的位置,最后再进行正畸精细调整。这种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正畸医生、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患者在术前要充分了解手术相关风险和预后情况,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护理,包括饮食方面要吃软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口腔卫生维护等。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在进行龅牙矫正时,家长要监督孩子配合治疗。由于儿童新陈代谢快,牙齿移动相对较快,但也需要定期复诊调整矫治器。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有些孩子可能因为佩戴矫治器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家长要给予心理疏导,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治疗过程。 (二)成年患者 成年患者龅牙矫正相对儿童可能疗程更长一些,因为成年后牙齿和颌骨的改建速度较儿童慢。成年患者在矫正前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全身健康评估,排除一些不适合正畸治疗的疾病。在矫正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因为成年患者患龋病和牙周病的风险相对儿童更高。 总之,长龅牙的处理需要根据龅牙的具体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整个治疗过程都需要在专业正畸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025-10-13 13:27:22 -
整牙能让前突的下巴回来吗
整牙对前突下巴的影响与多种因素相关,牙齿矫正通过外力使牙齿移动影响牙槽骨改建,若前突由牙齿因素致轻中度下巴前突,恒牙期整牙有改善作用,青少年因颌骨有改建潜力改善可能更好,成年人颌骨发育停,骨性前突单纯正畸效差,需结合正颌手术,牙齿因素致的成年人正畸疗程长且要注意口腔卫生,正畸期间及后生活方式影响效果,有既往严重牙周病史或颞下颌关节病史者整牙效果受影响,需先控制牙周病或评估颞下颌关节状况再定正畸方案。 牙齿矫正主要通过矫治器施加外力,使牙齿移动,进而影响牙槽骨的改建。如果前突的下巴是由牙齿前突等因素导致的,整牙有可能让前突的下巴回来。例如,当存在牙齿重度前突情况时,通过正畸治疗内收前牙,改变牙齿的位置关系,可能会使面部侧貌得到改善,看起来下巴相对不那么前突。一般来说,对于恒牙期因为牙齿因素引起的轻度或中度下巴前突,整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如果下巴前突是由颌骨发育异常(如下颌骨过度发育等骨性因素)导致的,单纯整牙可能效果有限。 不同年龄人群的情况 青少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颌骨还有一定的改建潜力。如果是因为不良口腔习惯等导致的牙齿因素引起的下巴前突,通过正畸治疗调整牙齿位置,同时利用生长发育潜力,有可能更好地改善下巴前突情况。例如,青少年常见的由于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引发的牙齿前突进而导致下巴相对前突的情况,早期进行正畸干预,不仅能排齐牙齿,还可能对颌骨发育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下巴恢复到更正常的位置。 成年人:成年人颌骨生长发育基本停止,对于骨性下巴前突,单纯正畸效果不佳,可能需要结合正颌外科手术。但如果是牙齿因素导致的下巴前突,成年人通过正畸治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过成年人正畸疗程相对较长,一般需要1-3年甚至更久,而且在正畸过程中需要更严格地维护口腔卫生,因为成年人口腔内可能存在更多已有的牙齿问题,如龋齿、牙周病等,这些情况会影响正畸治疗的效果和进程。 与生活方式的关联 正畸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口腔卫生差,容易引发龋齿、牙周炎等,不仅会影响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可能间接影响对下巴前突的改善效果。例如,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龈炎症,可能会影响牙齿移动的速度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整个正畸治疗的时间和最终效果。 正畸治疗后,患者也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长期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否则可能导致新的牙齿移位,影响下巴的外观。如果患者在正畸治疗后又恢复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使前突的下巴有复发的风险。 病史对整牙效果的影响 如果患者有既往严重的牙周病史,牙周组织存在较严重的破坏,那么在整牙过程中,牙齿移动可能会受到更大影响,因为牙周组织支持不足。这种情况下,整牙对前突下巴的改善效果可能不如没有牙周病史的患者。需要在正畸治疗前先对牙周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如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待牙周状况稳定后再考虑正畸治疗,以提高整牙对下巴前突的改善可能性。 对于有颞下颌关节病史的患者,整牙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正畸治疗引起的牙齿移动可能会影响颞下颌关节的受力平衡,如果颞下颌关节本身存在问题,不当的正畸治疗可能会加重颞下颌关节的症状,如疼痛、弹响等,同时也可能影响整牙对下巴前突的改善效果。所以在整牙前需要对颞下颌关节状况进行详细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畸方案。
2025-10-13 13:26:35 -
牙根用指甲一碰就发酸怎么回事
牙根用指甲一碰就发酸可能由牙本质敏感、龋齿、牙周炎、楔状缺损等原因引起。牙本质敏感多因牙根部位牙本质暴露,长期食用酸性食物饮料、有夜磨牙习惯等易致;龋齿是细菌感染致牙齿硬组织破坏,口腔卫生差、喜食甜食者易患;牙周炎会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使牙根暴露,老年人、吸烟者更易出现;楔状缺损由不正确刷牙方法致牙齿颈部缺损,长期有不良刷牙习惯者易发生。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同时要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等。 一、牙本质敏感 1.原理 牙根部位的牙本质暴露是常见原因。牙本质中有牙本质小管,当牙本质暴露后,外界刺激(如指甲触碰)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到牙髓,引起发酸等敏感症状。例如,长期刷牙方法不当(如用力横刷)、牙龈退缩等都可能导致牙根暴露。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如果存在不良口腔习惯,如啃咬硬物等,可能损伤牙齿导致牙本质暴露;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可能出现生理性退缩,也会使牙根暴露引发敏感;老年人牙龈退缩相对更常见,牙本质敏感问题可能更突出。 2.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食用酸性食物或饮料的人群,如经常喝碳酸饮料的人,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会被酸侵蚀,牙本质暴露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牙根一碰就发酸的情况。而有夜磨牙习惯的人,牙齿磨损严重,也易导致牙本质暴露引发敏感。 二、龋齿 1.原理 龋齿是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牙齿硬组织破坏。当龋坏发展到接近牙根部位时,也会出现牙根一碰发酸的症状。细菌产生的酸等代谢产物会刺激牙髓周围组织,引起敏感。 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佳,喜欢吃甜食,龋齿发生率较高,且儿童龋齿发展可能较快,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出现牙根相关的敏感症状;成年人龋齿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也会逐渐发展累及牙根部位导致敏感。 2.生活方式影响 经常吃含糖量高食物且不注意口腔清洁的人群,患龋齿风险高。比如一些上班族,工作忙可能口腔清洁不彻底,又频繁摄入含糖零食,容易引发龋齿进而导致牙根发酸。 三、牙周炎 1.原理 牙周炎会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从而使牙根暴露。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等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炎症会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当牙根暴露后,受到外界刺激就会发酸。 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退行性变,牙周炎患病率相对较高,更易出现牙根暴露和敏感;年轻人如果口腔卫生长期不良,也可能患上牙周炎,出现牙根发酸等症状。 有吸烟习惯的人群,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加重牙周炎的发展,增加牙根发酸的可能性。 四、楔状缺损 1.原理 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用力横刷,会在牙齿颈部形成楔状缺损,导致牙根部位的牙体组织缺损,进而出现敏感症状,表现为牙根一碰发酸。 对于不同性别,可能并无明显差异,但长期有不良刷牙习惯的人群,无论男女都易出现楔状缺损。例如一些长期采用错误刷牙方式的人群,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因为楔状缺损导致牙根发酸。 儿童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其刷牙,也可能出现类似不良刷牙导致的牙齿颈部问题,虽然儿童发生楔状缺损相对较少,但也需注意。 如果出现牙根用指甲一碰就发酸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对于牙本质敏感可进行脱敏治疗等;对于龋齿需进行充填治疗;牙周炎则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等。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避免食用过多酸性食物和饮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
2025-10-13 13:25:38 -
什么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总称,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发病率相对高,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有关节区疼痛、弹响、下颌运动障碍等表现,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遵循保守治疗为主原则,可通过保持良好咀嚼习惯等预防。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好发于青壮年,这与该年龄段下颌运动频繁、咀嚼肌活动多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发生变化,比如关节软骨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等,使得青壮年相对更容易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相关问题。 性别方面: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例如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颞下颌关节周围组织的功能状态,增加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偏侧咀嚼的人,会导致两侧咀嚼肌发育不均衡,使得颞下颌关节受力不均,容易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经常大张口,如长时间打哈欠、进食大块食物等,可能会使颞下颌关节过度牵拉,超出正常的活动范围,增加关节损伤的风险;精神压力过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会导致咀嚼肌紧张度增加,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运动,进而诱发该综合征。 病史方面:有面部外伤史的人群,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后续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概率相对较高;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能累及颞下颌关节,引发相关的紊乱症状。 临床表现 关节区疼痛:疼痛部位可在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疼痛性质可为钝痛、锐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仅在咀嚼时稍有不适,有的则疼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进食和张口。 关节弹响:在关节运动过程中可听到弹响音,分为清脆的单声弹响和破碎的多声弹响等。弹响可能发生在开口初期、开口中期或开口末期等不同阶段。 下颌运动障碍:表现为开口度异常(开口度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异常(开口时下颌中线偏向一侧等),患者可能出现张口困难,影响正常的进食、说话等功能。 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下颌的外形、关节区有无肿胀等情况;触诊检查关节区及咀嚼肌的压痛情况等;还会进行下颌运动的检查,观察开口度、开口型等。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X线检查,可了解关节骨质的情况,如有无骨质破坏、增生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关节盘、肌肉等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对于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内部结构改变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主要遵循保守治疗为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热敷、理疗等方法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对于存在咬合关系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来调整咬合;如果病情较为严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等,但手术治疗相对较少采用。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咀嚼习惯,避免偏侧咀嚼,均衡使用两侧牙齿咀嚼食物;注意避免大张口,减少颞下颌关节的过度牵拉;保持心情舒畅,减轻精神压力,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如运动、冥想等缓解压力;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相关问题,如牙齿的异常咬合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纠正孩子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咬下唇、吮指等,因为儿童时期颞下颌关节等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良习惯更容易影响其正常发育。
2025-10-13 13:2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