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唇腭裂手术治疗,面裂畸形手术重建,儿童颌骨创伤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儿童颌骨畸形,重度皮罗征伴呼吸困难患者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崔颖秋,男,颌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6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唇腭裂治疗及儿童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
2007年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2009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皇家儿童医院口腔颌面-整形外科研修,学习皮罗氏序列征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手术治疗,2010年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短期交流。致力于唇腭裂及儿童先天性颌骨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数字化医疗在儿童颌面外科的应用。
展开-
总是牙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牙痛的常见诱因及相关情况包括:龋齿因细菌分解糖分产酸致牙齿硬组织脱矿形成龋洞引发疼痛,儿童及有不良生活方式等人群易患;牙髓炎多由龋齿发展、牙齿外伤或重度磨损等致牙髓发炎,有龋齿未及时治疗者及牙齿受意外损伤者易患;根尖周炎常因牙髓炎未治炎症扩散或咬合创伤引起,有牙髓炎病史未治者及咬合关系异常者易患;智齿冠周炎是智齿萌出不全致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炎,18-25岁青年及口腔卫生差者易患;牙龈乳头炎由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刺激牙龈乳头引发,任何年龄段中口腔卫生差、有不良修复体或牙齿排列不齐者易患;牙本质过敏是牙本质暴露受外界刺激致酸痛,中老年人、长期横向刷牙者及有不良刷牙习惯的儿童易患,均会导致牙痛反复。 一、龋齿 成因:细菌(如变形链球菌等)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菌斑中的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长期作用可使牙齿硬组织脱矿,逐渐形成龋洞,当龋洞达到一定深度累及牙本质甚至牙髓时,就会引起牙痛,且龋洞容易残留食物残渣,刺激龋坏部位导致疼痛反复。 影响因素:儿童喜欢吃甜食且口腔清洁意识较弱,相比成人更易患龋齿;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饭后不及时漱口、长期高糖饮食等都会增加龋齿发生风险,有龋齿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反复出现牙痛。 二、牙髓炎 成因:多由龋齿进一步发展引起,细菌感染到达牙髓组织,牙髓组织发炎,血管扩张、渗出增加,髓腔内压力升高,压迫神经引起剧烈疼痛。另外,牙齿受到外伤、重度磨损等也可能导致牙髓炎,如牙齿受外力撞击后,牙髓可能受损引发炎症。 影响因素:青少年及成年人都可能发生,有龋齿未及时治疗的人群是高发群体,生活中牙齿受到意外损伤的人也易出现牙髓炎导致牙痛反复。 三、根尖周炎 成因:通常是牙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向根尖周组织扩散所致,细菌及其毒素侵犯根尖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另外,咬合创伤也可能引发根尖周炎,比如牙齿有过早接触、不均匀咬合等情况。 影响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牙髓炎病史且未治疗的人风险较高,咬合关系异常的人群也易出现根尖周炎导致牙痛反复。 四、智齿冠周炎 成因:智齿萌出过程中,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主要是因为智齿萌出不全,牙冠与牙龈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易嵌塞在盲袋内,加上细菌滋生,引发炎症。 影响因素:18-25岁左右的青年人群较为常见,这是智齿萌出的常见年龄段,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更容易发生智齿冠周炎导致牙痛反复。 五、牙龈乳头炎 成因:主要是由于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刺激牙龈乳头,导致牙龈乳头发生炎症。例如进食时食物嵌入两牙之间,长时间刺激牙龈乳头引起炎症,出现牙痛症状。 影响因素: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口腔卫生习惯不好、有不良修复体的人群易出现牙龈乳头炎导致牙痛反复,儿童如果牙齿排列不齐也可能因食物嵌塞引发牙龈乳头炎。 六、牙本质过敏 成因:牙本质暴露时,牙齿受到外界刺激(如冷、热、酸、甜等)会出现酸痛症状。常见原因有牙龈退缩、刷牙方法不当导致牙釉质磨损、牙齿外伤等,使牙本质暴露,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发疼痛。 影响因素:中老年人由于牙龈退缩、牙齿磨损等情况相对较多,更易出现牙本质过敏;长期横向刷牙的人群也易因牙釉质磨损导致牙本质过敏引发牙痛反复,儿童如果有不良刷牙习惯也可能出现牙本质过敏相关牙痛。
2025-10-13 13:15:40 -
儿童唇炎怎么治疗
儿童唇炎的护理与应对需从多方面入手,要避免刺激因素,像引导儿童不舔唇咬唇、做好风吹寒冷防护;保持唇部湿润,用合适润唇膏或温水湿敷;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严重时就医,局部或全身用药;低龄儿童和有过敏史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避免刺激因素 避免舔唇、咬唇:儿童往往会不自觉地舔唇或咬唇,这会加重唇炎症状。家长要引导儿童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因为唾液中的酶等物质会刺激唇部皮肤,导致炎症反复。例如,持续舔唇会使唇部皮肤处于潮湿状态,更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等的侵袭,加重唇炎。 避免风吹、寒冷刺激:在寒冷、多风的天气里,儿童唇部容易受到伤害。应给儿童佩戴合适的口罩等防护用品,减少唇部直接暴露在外界不良环境中。比如,寒冷空气会使唇部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唇炎的恢复,而风吹会带走唇部水分,使唇部干燥加重。 二、保持唇部湿润 使用润唇膏:选择成分简单、无刺激的儿童专用润唇膏。每日根据唇部干燥情况适时涂抹,保持唇部湿润。例如,一些含有天然植物成分如橄榄油、维生素E等的润唇膏,能在唇部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但要注意,应选择正规品牌的产品,避免儿童误食润唇膏。 湿敷:对于唇部有干燥、脱屑等情况的儿童,可使用无菌纱布蘸取适量温水进行湿敷,每次湿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每天可进行2-3次。湿敷能软化唇部的痂皮和鳞屑,有助于后续护理和炎症的消退。 三、饮食调整 增加水分摄入:保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取,多喝温开水,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有利于唇部黏膜的正常代谢。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儿童每天每千克体重需摄入100-150毫升的水,随着年龄增长适当调整。充足的水分能从内部改善唇部的湿润状况。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让儿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胡萝卜、菠菜等。其中,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上皮组织的健康,维生素B族对唇部黏膜的修复有一定帮助,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例如,胡萝卜中富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橙子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唇部炎症的消退和组织修复。 四、就医治疗 局部用药:如果唇炎症状较为明显,如出现红肿、渗出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药物。例如,对于轻度炎症,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短期外用,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需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疗程。如果有感染情况,可能会使用抗生素软膏。 全身治疗:极少数情况下,如唇炎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或病情较为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全身治疗。但全身用药需非常谨慎,要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低龄儿童:低龄儿童在护理唇炎时更需要家长的细心照料。家长要更加严格地防止儿童舔唇、咬唇等不良行为,选择润唇膏等产品时要确保绝对安全,避免儿童误食。同时,在饮食方面要更加注意,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防止儿童因咀嚼能力等问题导致食物对唇部产生不良刺激。 有过敏史儿童:如果儿童有过敏史,在选择润唇膏、食物等时要特别留意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例如,有些儿童可能对某些水果、润唇膏中的特定成分过敏,家长要仔细观察儿童使用相关物品后的反应,如出现唇部红肿加重、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物品,并及时就医。
2025-10-13 13:15:05 -
口腔癌有几种而且有什么表现
口腔癌有鳞状细胞癌(最常见,与多种因素相关)、腺癌(较少见,与腺体相关因素有关)、恶性黑色素瘤(源于黑色素细胞,与紫外线等因素有关)、肉瘤(罕见,与创伤等因素有关)等种类,表现有经久不愈溃疡、异常肿块、疼痛、张口困难、牙齿松动脱落、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长期吸烟饮酒中老年男性等出现异常表现需警惕,有癌前病变病史人群出现异常变化要重视。 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口腔癌的90%以上。好发于舌、颊、牙龈、口底等部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饮酒、口腔卫生不良、嚼槟榔等。长期吸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会损伤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加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风险;饮酒会刺激口腔黏膜,且酒精是许多致癌物的溶剂,能促进致癌物的吸收;口腔卫生差易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滋生,长期慢性刺激可诱发癌变;嚼槟榔会使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进而可能恶变为鳞状细胞癌。 腺癌:较少见,多发生于小唾液腺,如腭部、舌下腺等。腺癌的发生可能与腺体的慢性炎症、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例如,腭部的腺癌可能与长期的局部炎症刺激有关,炎症长期存在会导致腺体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 恶性黑色素瘤:来源于黑色素细胞,好发于牙龈、硬腭、颊部等。其发生与紫外线照射、种族、遗传等因素有关。白种人由于皮肤中黑色素含量相对较少,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较弱,患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相对较高;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患病几率也会增加。 肉瘤:包括骨肉瘤、纤维肉瘤等,非常罕见。肉瘤的发生多与局部的创伤、射线照射等因素有关。例如,长期接受射线照射的口腔局部组织,可能会引发细胞的恶性转化,导致肉瘤的发生。 表现 溃疡:口腔内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一般溃疡边缘不整齐,基底有硬结,疼痛不明显或逐渐加重。如舌部的鳞状细胞癌,常表现为舌缘或舌腹的溃疡,开始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感,随着病情进展,溃疡逐渐增大,边缘隆起,质地变硬。 肿块:口腔内出现异常的肿块,可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状。颊黏膜的腺癌可能表现为颊部的肿块,初期肿块较小,不易被发现,随着肿块增大,可出现局部的肿胀、疼痛,侵犯周围组织后可导致张口受限等。 疼痛:早期可能疼痛不明显,随着肿瘤的生长侵犯神经或继发感染等,可出现明显的疼痛。恶性黑色素瘤常伴有疼痛,且疼痛程度可能较剧烈。 张口困难:肿瘤侵犯颞下颌关节或咀嚼肌时,可导致张口困难。例如,牙龈的鳞状细胞癌侵犯咀嚼肌时,患者会出现张口受限,影响进食和语言功能。 牙齿松动或脱落:肿瘤侵犯牙槽骨时,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口底的鳞状细胞癌侵犯牙槽骨时,可出现相邻牙齿的松动甚至脱落。 颈部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常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表现为颈部出现无痛性的肿块,质地较硬,可逐渐增大。例如,舌癌容易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患者可在颈部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患口腔癌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对于长期吸烟、饮酒的中老年男性,出现口腔内异常表现时更应警惕口腔癌的可能;而对于有口腔黏膜白斑等癌前病变病史的人群,若出现病变部位的异常变化,如溃疡不愈合、肿块形成等,需高度重视。女性在妊娠期或更年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口腔黏膜的敏感性可能改变,但这并不是口腔癌的特异性表现,若有异常仍需及时排查。
2025-10-13 13:14:17 -
刚取完神经牙还疼怎么办
刚取完神经牙还疼可能有正常术后反应、感染因素、充填材料刺激、根管治疗不完善等原因。正常术后反应是轻微隐痛胀痛,1-2天可缓解,可观察等待;感染因素致疼痛加重、持续久且伴肿胀等,需及时就医控制感染;充填材料刺激致持续性钝痛,需复诊调整充填材料;根管治疗不完善致不定时隐痛或特定刺激下痛,需再次就诊完善根管治疗。 一、正常术后反应 1.原因分析: 牙髓去除后,牙髓腔内部的创面以及周围组织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轻微疼痛,这是比较常见的术后反应。一般来说,这种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多为隐痛或胀痛,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1-2天内会逐渐缓解。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正常术后反应的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儿童由于牙髓组织相对较为娇嫩,术后疼痛可能相对更敏感一些,但总体持续时间也较短;而有长期口腔疾病史的患者,可能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略有不同,但基本遵循上述一般规律。 2.应对措施: 可以先采取观察等待的方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让牙齿及周围组织有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一般通过自身的修复机制,疼痛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二、感染因素 1.原因分析 如果在牙髓治疗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或者术后口腔卫生维护不佳,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感染会引起炎症反应加剧,从而导致疼痛加重,疼痛性质可能为跳痛、剧烈疼痛等,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超过2-3天仍不缓解,还可能伴有局部牙龈肿胀等表现。 不同人群感染发生的风险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口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也可能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术后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 2.应对措施: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感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进一步消毒、引流等操作来控制感染,以缓解疼痛。 三、充填材料刺激 1.原因分析 牙髓治疗后使用的充填材料可能对牙髓周围组织产生一定刺激,尤其是当充填材料超出正常范围,或者与牙髓组织接触时,会引起疼痛。疼痛可能为持续性钝痛,与充填材料的性质、充填操作等因素有关。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充填材料刺激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不太配合,充填操作相对更难精准,更容易出现充填材料刺激的情况;老年患者由于牙髓组织萎缩等原因,对充填材料刺激的敏感性可能也会有变化。 2.应对措施: 需要复诊让医生检查充填材料情况,如果是充填材料刺激导致的疼痛,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充填材料等进行处理。 四、根管治疗不完善 1.原因分析 牙髓治疗中的根管治疗如果不完善,如根管充填不密合、根管内仍有残留感染物质等,会导致疼痛持续存在。疼痛可能表现为不定时的隐痛或者在特定刺激下疼痛加重,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根管治疗才能缓解疼痛。 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根管治疗不完善的风险可能不同。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口腔内环境相对较差,可能增加根管治疗不完善的风险;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群,也容易导致根管治疗后出现问题。 2.应对措施: 患者需要再次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重新评估根管治疗情况,进行相应的完善治疗操作来解决疼痛问题。
2025-10-13 13:13:27 -
什么样的原因可以引起牙齿松动
牙齿松动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牙周病(菌斑牙石刺激致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创伤性咬合(过大咬合力、咬合关系异常)、根尖周病变(牙髓病未治致根尖周组织炎症、牙槽骨吸收)、牙齿外伤(外力撞击、咬硬物)、颌骨病变(囊肿、肿瘤破坏颌骨结构影响牙齿支持)以及儿童替牙期的生理性松动(继承恒牙萌出致乳牙牙根吸收松动)。 一、牙周病 牙周病是导致牙齿松动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当发生牙周病时,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会引起牙龈炎症,炎症进一步向深部蔓延,破坏牙周膜和牙槽骨。随着牙槽骨的不断吸收,牙齿的支持组织逐渐减少,牙齿就会出现松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牙周病,比如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引发轻度的牙周炎症,而中老年人由于牙龈退缩、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等原因,牙周病的发生率相对更高。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加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更容易出现牙周炎症导致牙齿松动。 二、创伤性咬合 1.咬合创伤: 当牙齿受到过大的咬合力时,会造成创伤性咬合。比如长期的偏侧咀嚼习惯,会使一侧牙齿承受过大的咬合力,导致该侧牙齿的牙周膜损伤,牙槽骨吸收,进而引起牙齿松动。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长期有偏侧咀嚼习惯的人更易出现。 牙齿的咬合关系不正常,如牙齿有早接触、牙合干扰等,也会引起创伤性咬合。例如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群,容易出现局部的咬合创伤,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导致牙齿松动。 三、根尖周病变 根尖周病变多是由于牙髓病未得到及时治疗,细菌感染通过根尖孔蔓延到根尖周组织引起的。炎症会导致根尖周组织充血、水肿,牙槽骨吸收,从而影响牙齿的稳固性,造成牙齿松动。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若患有牙髓病未及时处理,都可能发展为根尖周病变导致牙齿松动。比如儿童乳牙患龋坏后未及时治疗,容易引发根尖周炎症,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和萌出,也可能导致乳牙松动。 四、牙齿外伤 1.外力撞击: 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如摔倒时碰伤牙齿、交通事故等导致牙齿受伤,会引起牙齿松动。这种情况在儿童和年轻人中较为常见,儿童活泼好动,更容易发生牙齿外伤。比如儿童在玩耍时摔倒,前牙容易受到撞击而松动。 牙齿受到咬硬物的外力,也可能造成牙齿外伤松动。例如有人习惯咬过硬的食物,如坚果等,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牙齿出现隐裂或松动。 五、颌骨病变 颌骨的某些病变也会影响牙齿的稳固性导致松动。比如颌骨囊肿,随着囊肿的逐渐增大,会破坏颌骨的正常结构,压迫周围的牙槽骨,使牙齿的支持组织受到影响,进而引起牙齿松动。颌骨肿瘤等病变也可能有类似的作用,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颌骨病变,都可能对牙齿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年龄的人都可能患颌骨病变,但发病机制和具体表现会因年龄等因素有所不同,比如儿童的颌骨病变可能更多与发育性因素相关,而成年人的颌骨病变则可能有更多肿瘤等情况。 六、生理性原因 在儿童替牙期,乳牙会出现生理性的松动,这是因为继承恒牙的萌出,推动乳牙牙根吸收,从而使乳牙逐渐松动脱落,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儿童在6-12岁左右经历替牙期,此时乳牙松动是正常的,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乳牙过早脱落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
2025-10-13 13:1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