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唇腭裂手术治疗,面裂畸形手术重建,儿童颌骨创伤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儿童颌骨畸形,重度皮罗征伴呼吸困难患者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崔颖秋,男,颌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6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唇腭裂治疗及儿童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
2007年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2009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皇家儿童医院口腔颌面-整形外科研修,学习皮罗氏序列征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手术治疗,2010年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短期交流。致力于唇腭裂及儿童先天性颌骨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数字化医疗在儿童颌面外科的应用。
展开-
牙周炎有什么样的症状
牙周炎有多种症状,包括牙龈炎症相关的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相关的牙周袋形成及牙齿松动感;牙槽骨吸收相关的牙槽骨吸收致牙齿松动度增加;牙齿松动移位相关的牙齿不同程度松动及移位影响咀嚼、发音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如儿童、老年人、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等受影响各有特点。 牙龈红肿:牙周炎早期常见症状之一,牙龈组织由于炎症刺激,血管扩张、充血,导致牙龈颜色发红,质地变得松软。例如,患者刷牙或进食时容易刺激牙龈,出现明显的红肿表现,这是因为炎症因子激活了牙龈内的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渗出到牙龈组织间隙,引起肿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儿童、成年人或老年人,牙龈红肿的表现可能在程度上略有差异,但基本病理机制相似。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较快出现牙龈红肿;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牙龈红肿可能恢复较慢。 牙龈出血:刷牙时牙龈出血是牙周炎比较典型的症状。这是因为牙周炎时牙龈的炎症使得牙龈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患者在早晨起床刷牙或进食较硬食物时,牙龈往往会有出血情况。出血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只是牙刷上有少量血迹,重者可能会出现自发性出血。对于女性,在生理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加重牙龈出血的症状,这是因为激素影响了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 牙周袋形成相关症状 牙周袋形成:随着牙周炎的发展,牙龈会与牙根分离,形成牙周袋。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患者可能会感觉牙齿有松动感,因为牙周组织被破坏,支持牙齿的力量减弱。牙周袋形成后,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进一步加重炎症,形成恶性循环。例如,牙周袋内的细菌可以产生多种酶和毒素,持续破坏牙周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牙槽骨等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使得牙周袋更容易形成且发展更快。吸烟者的牙周袋内炎症反应往往更重,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减少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不利于组织的修复和炎症的控制。 牙槽骨吸收相关症状 牙槽骨吸收: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早期牙槽骨吸收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随着吸收加重,会出现牙齿松动度增加。当牙槽骨吸收达到一定程度时,牙齿的支持组织大大减少,牙齿就会明显松动,甚至可能导致牙齿脱落。老年人由于牙槽骨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萎缩,若合并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会进一步加速,牙齿松动和脱落的风险更高。对于患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牙槽骨吸收的速度可能会比常人更快,因为糖尿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代谢,不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从而加速牙槽骨的破坏。 牙齿松动移位相关症状 牙齿松动移位:当牙周组织被严重破坏时,牙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严重者牙齿可发生移位。例如,上前牙可能会向唇侧移位,导致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松动移位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使患者无法正常咀嚼食物,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入。儿童时期如果发生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移位,会影响恒牙的萌出和正常发育,因为乳牙的牙周组织破坏可能会波及继承恒牙的牙胚等结构。而对于成年人,牙齿松动移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如影响发音,导致说话不清等问题。
2025-10-14 16:37:29 -
牙齿矫正保持器要戴多久
牙齿矫正保持器佩戴时长受矫正复杂程度、个体牙齿情况、佩戴依从性影响,不同阶段有不同佩戴时长安排,儿童和成年患者佩戴保持器各有注意事项。早期前3-6个月全天佩戴,中期3-6个月后逐渐过渡到夜间佩戴1-2年左右,后期根据情况减少佩戴频率但需定期回访;儿童需家长监督清洁复查,成年患者要注意夜磨牙及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佩戴。 矫正复杂程度:如果牙齿矫正过程相对简单,比如只是轻度的牙齿排列不齐矫正,可能佩戴保持器的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1-2年左右;但如果是较为复杂的牙齿畸形矫正,像涉及多颗牙齿严重错位、咬合关系复杂的情况,佩戴保持器的时间可能会延长,有的甚至需要终身佩戴部分时间或者长期间断佩戴。 个体牙齿情况:成年人牙齿矫正后由于牙齿移动后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一般需要佩戴保持器的时间比青少年更长。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齿相对更具可塑性,但即使是青少年,如果牙齿本身的固位能力较差,也可能需要延长保持器佩戴时间。例如,一些牙齿天生松动度稍大的青少年患者,佩戴保持器的时间可能会超过2年。 佩戴依从性:如果患者能严格按照医生要求佩戴保持器,每天佩戴足够的时间(一般建议每天佩戴12-20小时左右),那么可以适当缩短佩戴时长;反之,如果佩戴依从性差,经常不戴或者佩戴时间不足,就需要延长佩戴时间来保证矫正效果的稳定,可能原本计划2年佩戴的保持器需要延长到3年甚至更久。 不同阶段的佩戴时长安排 早期阶段(佩戴初期):在刚拆除矫正器的前3-6个月,需要全天佩戴保持器,除了进食、刷牙等情况外都要佩戴,这是为了让牙齿尽快适应新的位置,稳定牙齿的矫正效果。 中期阶段:经过前3-6个月的全天佩戴后,可以逐渐过渡到夜间佩戴,即每天晚上佩戴保持器,持续时间可以根据情况逐渐延长,比如从最初的每晚佩戴4-6小时,逐渐增加到每晚佩戴8-10小时甚至更久。这个阶段一般持续1-2年左右,具体时间还是要根据个人牙齿稳定情况由医生评估决定。 后期阶段:当牙齿已经非常稳定,经过医生评估认为可以减少佩戴频率时,可以进一步改为每隔几天佩戴一次,或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佩戴,比如长时间旅行、熬夜等可能影响牙齿位置的情况时佩戴。但即使到了这个阶段,也需要定期回访医生,由医生根据牙齿的情况来判断是否还需要继续佩戴保持器以及佩戴的频率。 特殊人群的佩戴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在佩戴牙齿矫正保持器时,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自觉遵守佩戴时间要求,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佩戴习惯。同时,要注意保持器的清洁,防止儿童因为清洁不当导致口腔感染等问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齿情况变化相对较快,所以要定期带儿童去医院复查,根据牙齿的发育情况调整保持器佩戴方案。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在佩戴保持器时,要注意自身的生活方式对牙齿的影响。比如一些有夜磨牙习惯的成年患者,夜间佩戴保持器时可能需要选择更坚固的保持器类型,并且要积极治疗夜磨牙问题,否则夜磨牙可能会影响保持器的效果以及牙齿的稳定。成年患者工作生活节奏可能比较紧张,要提醒他们合理安排时间来保证保持器的佩戴,不能因为工作忙碌等原因忽视保持器的佩戴,从而影响矫正效果的长期维持。
2025-10-14 16:36:14 -
牙痛牙齿松动需要拔吗
牙痛牙齿松动是否需拔需综合牙齿松动原因及程度、患者全身状况、牙齿本身保留价值判断。牙周炎致松牙痛,中重度Ⅲ度松动经治仍不保留则拔,轻度可经治保留;外伤致松牙痛,单纯牙周膜损伤轻度松可保守,折断难修复则拔;根尖周炎致松牙痛,多数经根管治疗可保留,病变重松动大难改善则拔。儿童分乳牙恒牙,尽量保留恒牙,乳牙视情况;老年人综合全身状况,能治尽量保留,必拔需调全身。有功能美观需求且修复无难优先保留,严重龋坏、无保留意义则拔。 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如果是中重度牙周炎引起的牙齿松动且伴有严重牙痛,当牙齿松动度达到Ⅲ度(牙齿松动幅度超过2mm,且有明显的唇舌向、近远中向和垂直向移动),经过牙周序列治疗后仍无法保留时则需要拔除。而轻度松动的牙周炎牙齿,可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如洗牙、龈下刮治等)来保留牙齿。例如,有研究表明,经过规范的牙周治疗,约60%-70%的轻度松动牙周炎牙齿可得到保留。 外伤导致的牙齿松动:因外伤导致的牙齿松动伴有牙痛,需要先进行口腔检查和影像学评估。如果是单纯的牙周膜损伤导致的轻度松动,通过固定等保守治疗有可能恢复稳固;但如果牙齿发生折断,且折断线累及牙根中下段等无法修复的情况,则可能需要拔除。比如,儿童因意外摔倒导致牙齿松动伴牙痛,若牙齿未折断且松动度小,可通过牙周夹板固定等处理保留牙齿;若牙齿折断严重则需拔除。 根尖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急性根尖周炎引起牙痛和牙齿松动时,首先进行根管治疗,多数情况下牙齿可保留。在根管治疗过程中,炎症控制后牙齿松动度会减轻。但如果根尖周病变严重,牙齿松动度大且无法通过根管治疗改善,则需要拔除。有临床研究显示,约80%的根尖周炎牙齿通过规范根管治疗可保留。 患者全身状况 儿童:儿童牙齿松动伴牙痛时,需考虑乳牙和恒牙的不同情况。乳牙松动伴牙痛,若为正常替换前的生理性松动,一般无需拔除;若为乳牙根尖周炎导致的松动牙痛,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根管治疗等保留乳牙,以维持牙弓长度,保证恒牙正常萌出。而恒牙松动伴牙痛,要尽量保留,除非牙齿无法通过治疗保留。例如,儿童恒牙外伤松动伴牙痛,在符合保留条件时应积极采取固定等措施保留。 老年人:老年人牙齿松动伴牙痛时,需综合考虑全身健康状况。如果老年人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糖尿病控制不佳等情况,拔牙风险较高,对于可以通过治疗保留的牙齿,应尽量保留;若牙齿必须拔除,需在全身状况调整到相对稳定时进行。比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牙齿松动伴牙痛,需先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范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8.0mmol/L以下等),评估拔牙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拔牙。 牙齿本身的保留价值 对于有功能和美观需求的牙齿:如果牙齿虽然松动伴牙痛,但还有一定的咀嚼功能,且拔除后需要修复(如种植牙、烤瓷桥等),而修复又存在一定难度或患者不愿接受修复治疗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保留牙齿。例如,前牙松动伴牙痛,若拔除后影响美观和发音,在有保留可能时尽量保留。 无保留价值的牙齿:如果牙齿严重龋坏,牙根破坏严重,或者牙齿松动度大且无法通过治疗改善,没有功能和美观保留意义时,则需要拔除。比如,一颗牙齿龋坏至牙根,松动明显,无保留价值,就应考虑拔除。
2025-10-14 16:35:33 -
唇炎症状
唇炎是唇部炎症性疾病总称,常见症状有唇部干燥脱屑,与环境及不良习惯相关;唇部红肿,接触性唇炎等可致,不同年龄接触物质不同;唇部渗出结痂,急性过敏性唇炎多因接触过敏原;唇部皲裂,慢性唇炎等易致,老年人等易出现;唇部瘙痒,光敏性唇炎可引发,与年龄、性别、光照等有关。 一、唇部干燥脱屑 表现:唇部皮肤出现干燥、起皮的现象,可看到细小的鳞屑,轻轻剥离后可能会有出血点。这种情况在各种类型的唇炎中较为常见,例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患者唇部长期处于干燥状态,表皮细胞代谢异常,导致角质层不断堆积形成脱屑。 影响因素: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在干燥、多风的季节,或者长期处于空调房间等环境中,唇部水分流失加快,容易出现干燥脱屑症状。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人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唇部干燥脱屑;而一些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频繁舔唇、咬唇的人,会进一步加重唇部水分丢失,导致脱屑加重。 二、唇部红肿 表现:唇部组织发红、肿胀,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唇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例如接触性唇炎,是由于唇部接触了某些致敏物质或刺激物质后,局部发生过敏或刺激反应,出现红肿症状。 影响因素:接触性唇炎中,不同年龄人群接触的致敏或刺激物质不同。儿童可能因接触玩具、食物等而发生接触性唇炎;成年人则可能因使用新的唇部化妆品、牙膏等而发病。另外,自身免疫性唇炎如盘状红斑狼疮累及唇部时,也会出现唇部红肿,这种情况在不同性别均可发生,但具体机制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中青年女性相对更易患病。 三、唇部渗出结痂 表现:唇部可能出现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结痂。例如急性过敏性唇炎,患者唇部突然出现肿胀、渗出,随后渗出液干燥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痂皮。 影响因素:急性过敏性唇炎多与接触过敏原的量和个体过敏反应程度有关。儿童如果误食了过敏原食物,可能引发急性过敏反应导致唇部渗出结痂;成年人接触到过敏原如某些药物、食物添加剂等也可出现此类症状。在病史方面,如果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发生唇部渗出结痂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四、唇部皲裂 表现:唇部出现裂口,可深可浅,浅的皲裂可能仅累及表皮,深的皲裂可达到真皮层,引起疼痛、出血等症状。例如慢性唇炎患者,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唇部皮肤弹性下降,容易出现皲裂。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皮肤老化,唇部皮肤水分含量低、弹性差,相对更容易出现皲裂;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缺水状态、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2缺乏)等情况会加重唇部皲裂。有吸烟习惯的人群,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唇部皮肤,导致唇部皲裂发生风险增加。 五、唇部瘙痒 表现:唇部有瘙痒感,患者会不自觉地搔抓唇部,进一步加重唇部损伤。例如光敏性唇炎,在紫外线照射后唇部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 影响因素:光敏性唇炎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和光照暴露情况有关。儿童皮肤较薄,对紫外线更敏感,长时间户外活动后容易诱发光敏性唇炎出现瘙痒症状;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注重皮肤保养,但如果使用了光敏性化妆品后在阳光下活动,也易引发光敏性唇炎导致唇部瘙痒;有光敏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紫外线等诱因时更易出现唇部瘙痒等症状。
2025-10-14 16:34:54 -
智齿一定要拔掉吗
智齿不一定都要拔,需根据情况判断。位置正常且有对颌牙、无临床症状的智齿可保留;智齿阻生、引起邻牙病变的智齿需拔除。孕妇拔牙建议在怀孕4-6个月,老年人拔牙要评估全身健康状况。 一、不需要拔除的情况 1.位置正常且有对颌牙的智齿 年龄因素:对于青少年或年轻人,如果智齿萌出位置正常,与对颌牙能够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这种情况下智齿可以保留。例如,经过口腔检查,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等影像学检查,确认智齿牙冠全部萌出,牙长轴与邻牙长轴平行,没有倾斜,与上颌智齿能够形成良好的咬合接触,这种智齿具有正常的咀嚼功能,可以保留。 生活方式:如果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能够有效清洁智齿及其周围的牙齿,且平时没有出现智齿冠周炎等不适症状,位置正常的智齿可以保留。比如患者每天能够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口腔,智齿周围没有食物残渣堆积,没有炎症表现。 2.无临床症状的智齿 病史因素:一些患者的智齿虽然已经萌出,但长期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如疼痛、肿胀、咬合不适等。这种情况下,经过医生评估,认为拔除智齿可能带来的风险大于保留的益处时,可以考虑保留。例如患者既往没有智齿相关的疼痛病史,口腔检查也没有发现智齿周围有炎症、龋坏等问题,就可以暂时保留智齿进行观察。 二、需要拔除的情况 1.智齿阻生 年龄因素: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当智齿出现阻生情况时,如近中阻生、水平阻生等,往往需要拔除。近中阻生的智齿会向前倾斜,挤压邻牙,导致邻牙发生龋坏等问题;水平阻生的智齿完全埋伏在牙槽骨内或部分萌出,智齿与邻牙之间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引发智齿冠周炎,而且这种阻生的智齿还可能逐渐导致邻牙牙槽骨吸收,影响邻牙的稳固性。例如,通过口腔检查和X线片可以清晰看到智齿的阻生方向和位置,对于阻生的智齿一般建议拔除。 生活方式:如果患者因为智齿阻生经常发生智齿冠周炎,影响正常的生活和饮食,这种情况下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拔除。比如患者因为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导致张口受限,无法正常进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就必须拔除阻生的智齿来解决问题。 2.引起邻牙病变的智齿 病史因素:如果智齿的存在已经导致邻牙出现病变,如邻牙发生龋坏、牙槽骨吸收等,即使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也需要拔除智齿以防止邻牙病变进一步加重。例如,通过口腔检查发现邻牙的远中面有龋坏,进一步拍摄X线片显示是因为近中阻生的智齿压迫邻牙导致邻牙发生龋坏,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拔除智齿来治疗邻牙的病变。 年龄因素:对于任何年龄,如果智齿引起邻牙病变,都需要及时处理。在儿童期如果发现智齿导致邻牙问题,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拔除;成年人如果智齿引起邻牙病变,更需要尽早拔除,以避免邻牙病变持续发展导致更严重的牙齿问题。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是特殊人群,在孕期如果智齿出现问题需要拔牙,一般建议在怀孕的4-6个月期间进行,因为在怀孕早期拔牙可能会引起流产,怀孕晚期拔牙可能会引起早产。对于老年人,如果智齿需要拔除,需要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拔牙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在控制好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谨慎拔牙。
2025-10-14 16: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