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颖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唇腭裂手术治疗,面裂畸形手术重建,儿童颌骨创伤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儿童颌骨畸形,重度皮罗征伴呼吸困难患者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崔颖秋,男,颌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6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唇腭裂治疗及儿童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

  2007年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2009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皇家儿童医院口腔颌面-整形外科研修,学习皮罗氏序列征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手术治疗,2010年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短期交流。致力于唇腭裂及儿童先天性颌骨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数字化医疗在儿童颌面外科的应用。

展开
个人擅长
唇腭裂手术治疗,面裂畸形手术重建,儿童颌骨创伤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儿童颌骨畸形,重度皮罗征伴呼吸困难患者的综合治疗。展开
  • 整牙能让前突的下巴回来吗

    整牙对前突下巴的影响与多种因素相关,牙齿矫正通过外力使牙齿移动影响牙槽骨改建,若前突由牙齿因素致轻中度下巴前突,恒牙期整牙有改善作用,青少年因颌骨有改建潜力改善可能更好,成年人颌骨发育停,骨性前突单纯正畸效差,需结合正颌手术,牙齿因素致的成年人正畸疗程长且要注意口腔卫生,正畸期间及后生活方式影响效果,有既往严重牙周病史或颞下颌关节病史者整牙效果受影响,需先控制牙周病或评估颞下颌关节状况再定正畸方案。 牙齿矫正主要通过矫治器施加外力,使牙齿移动,进而影响牙槽骨的改建。如果前突的下巴是由牙齿前突等因素导致的,整牙有可能让前突的下巴回来。例如,当存在牙齿重度前突情况时,通过正畸治疗内收前牙,改变牙齿的位置关系,可能会使面部侧貌得到改善,看起来下巴相对不那么前突。一般来说,对于恒牙期因为牙齿因素引起的轻度或中度下巴前突,整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如果下巴前突是由颌骨发育异常(如下颌骨过度发育等骨性因素)导致的,单纯整牙可能效果有限。 不同年龄人群的情况 青少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颌骨还有一定的改建潜力。如果是因为不良口腔习惯等导致的牙齿因素引起的下巴前突,通过正畸治疗调整牙齿位置,同时利用生长发育潜力,有可能更好地改善下巴前突情况。例如,青少年常见的由于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引发的牙齿前突进而导致下巴相对前突的情况,早期进行正畸干预,不仅能排齐牙齿,还可能对颌骨发育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下巴恢复到更正常的位置。 成年人:成年人颌骨生长发育基本停止,对于骨性下巴前突,单纯正畸效果不佳,可能需要结合正颌外科手术。但如果是牙齿因素导致的下巴前突,成年人通过正畸治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过成年人正畸疗程相对较长,一般需要1-3年甚至更久,而且在正畸过程中需要更严格地维护口腔卫生,因为成年人口腔内可能存在更多已有的牙齿问题,如龋齿、牙周病等,这些情况会影响正畸治疗的效果和进程。 与生活方式的关联 正畸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口腔卫生差,容易引发龋齿、牙周炎等,不仅会影响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可能间接影响对下巴前突的改善效果。例如,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龈炎症,可能会影响牙齿移动的速度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整个正畸治疗的时间和最终效果。 正畸治疗后,患者也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长期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否则可能导致新的牙齿移位,影响下巴的外观。如果患者在正畸治疗后又恢复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使前突的下巴有复发的风险。 病史对整牙效果的影响 如果患者有既往严重的牙周病史,牙周组织存在较严重的破坏,那么在整牙过程中,牙齿移动可能会受到更大影响,因为牙周组织支持不足。这种情况下,整牙对前突下巴的改善效果可能不如没有牙周病史的患者。需要在正畸治疗前先对牙周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如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待牙周状况稳定后再考虑正畸治疗,以提高整牙对下巴前突的改善可能性。 对于有颞下颌关节病史的患者,整牙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正畸治疗引起的牙齿移动可能会影响颞下颌关节的受力平衡,如果颞下颌关节本身存在问题,不当的正畸治疗可能会加重颞下颌关节的症状,如疼痛、弹响等,同时也可能影响整牙对下巴前突的改善效果。所以在整牙前需要对颞下颌关节状况进行详细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畸方案。

    2025-10-13 13:26:35
  • 牙根用指甲一碰就发酸怎么回事

    牙根用指甲一碰就发酸可能由牙本质敏感、龋齿、牙周炎、楔状缺损等原因引起。牙本质敏感多因牙根部位牙本质暴露,长期食用酸性食物饮料、有夜磨牙习惯等易致;龋齿是细菌感染致牙齿硬组织破坏,口腔卫生差、喜食甜食者易患;牙周炎会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使牙根暴露,老年人、吸烟者更易出现;楔状缺损由不正确刷牙方法致牙齿颈部缺损,长期有不良刷牙习惯者易发生。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同时要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等。 一、牙本质敏感 1.原理 牙根部位的牙本质暴露是常见原因。牙本质中有牙本质小管,当牙本质暴露后,外界刺激(如指甲触碰)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到牙髓,引起发酸等敏感症状。例如,长期刷牙方法不当(如用力横刷)、牙龈退缩等都可能导致牙根暴露。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如果存在不良口腔习惯,如啃咬硬物等,可能损伤牙齿导致牙本质暴露;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可能出现生理性退缩,也会使牙根暴露引发敏感;老年人牙龈退缩相对更常见,牙本质敏感问题可能更突出。 2.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食用酸性食物或饮料的人群,如经常喝碳酸饮料的人,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会被酸侵蚀,牙本质暴露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牙根一碰就发酸的情况。而有夜磨牙习惯的人,牙齿磨损严重,也易导致牙本质暴露引发敏感。 二、龋齿 1.原理 龋齿是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牙齿硬组织破坏。当龋坏发展到接近牙根部位时,也会出现牙根一碰发酸的症状。细菌产生的酸等代谢产物会刺激牙髓周围组织,引起敏感。 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佳,喜欢吃甜食,龋齿发生率较高,且儿童龋齿发展可能较快,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出现牙根相关的敏感症状;成年人龋齿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也会逐渐发展累及牙根部位导致敏感。 2.生活方式影响 经常吃含糖量高食物且不注意口腔清洁的人群,患龋齿风险高。比如一些上班族,工作忙可能口腔清洁不彻底,又频繁摄入含糖零食,容易引发龋齿进而导致牙根发酸。 三、牙周炎 1.原理 牙周炎会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从而使牙根暴露。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等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炎症会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当牙根暴露后,受到外界刺激就会发酸。 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退行性变,牙周炎患病率相对较高,更易出现牙根暴露和敏感;年轻人如果口腔卫生长期不良,也可能患上牙周炎,出现牙根发酸等症状。 有吸烟习惯的人群,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加重牙周炎的发展,增加牙根发酸的可能性。 四、楔状缺损 1.原理 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用力横刷,会在牙齿颈部形成楔状缺损,导致牙根部位的牙体组织缺损,进而出现敏感症状,表现为牙根一碰发酸。 对于不同性别,可能并无明显差异,但长期有不良刷牙习惯的人群,无论男女都易出现楔状缺损。例如一些长期采用错误刷牙方式的人群,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因为楔状缺损导致牙根发酸。 儿童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其刷牙,也可能出现类似不良刷牙导致的牙齿颈部问题,虽然儿童发生楔状缺损相对较少,但也需注意。 如果出现牙根用指甲一碰就发酸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对于牙本质敏感可进行脱敏治疗等;对于龋齿需进行充填治疗;牙周炎则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等。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避免食用过多酸性食物和饮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

    2025-10-13 13:25:38
  • 什么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总称,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发病率相对高,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有关节区疼痛、弹响、下颌运动障碍等表现,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遵循保守治疗为主原则,可通过保持良好咀嚼习惯等预防。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好发于青壮年,这与该年龄段下颌运动频繁、咀嚼肌活动多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发生变化,比如关节软骨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等,使得青壮年相对更容易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相关问题。 性别方面: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例如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颞下颌关节周围组织的功能状态,增加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偏侧咀嚼的人,会导致两侧咀嚼肌发育不均衡,使得颞下颌关节受力不均,容易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经常大张口,如长时间打哈欠、进食大块食物等,可能会使颞下颌关节过度牵拉,超出正常的活动范围,增加关节损伤的风险;精神压力过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会导致咀嚼肌紧张度增加,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运动,进而诱发该综合征。 病史方面:有面部外伤史的人群,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后续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概率相对较高;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能累及颞下颌关节,引发相关的紊乱症状。 临床表现 关节区疼痛:疼痛部位可在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疼痛性质可为钝痛、锐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仅在咀嚼时稍有不适,有的则疼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进食和张口。 关节弹响:在关节运动过程中可听到弹响音,分为清脆的单声弹响和破碎的多声弹响等。弹响可能发生在开口初期、开口中期或开口末期等不同阶段。 下颌运动障碍:表现为开口度异常(开口度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异常(开口时下颌中线偏向一侧等),患者可能出现张口困难,影响正常的进食、说话等功能。 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下颌的外形、关节区有无肿胀等情况;触诊检查关节区及咀嚼肌的压痛情况等;还会进行下颌运动的检查,观察开口度、开口型等。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X线检查,可了解关节骨质的情况,如有无骨质破坏、增生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关节盘、肌肉等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对于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内部结构改变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主要遵循保守治疗为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热敷、理疗等方法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对于存在咬合关系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来调整咬合;如果病情较为严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等,但手术治疗相对较少采用。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咀嚼习惯,避免偏侧咀嚼,均衡使用两侧牙齿咀嚼食物;注意避免大张口,减少颞下颌关节的过度牵拉;保持心情舒畅,减轻精神压力,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如运动、冥想等缓解压力;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相关问题,如牙齿的异常咬合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纠正孩子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咬下唇、吮指等,因为儿童时期颞下颌关节等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良习惯更容易影响其正常发育。

    2025-10-13 13:24:34
  • 牙齿缝隙大怎么解决

    牙齿缝隙大的解决方法有正畸治疗、牙齿贴面修复、树脂充填修复、烤瓷冠或全瓷冠修复,正畸治疗适用于大多因牙齿排列不齐致缝隙大的人群,原理是施加力使牙齿移至正常位置;牙齿贴面修复适用于缝隙不大且牙齿表面基本健康的人群,是用薄层修复材料粘结遮盖缝隙;树脂充填修复适用于因较小龋洞等致缝隙的情况,用树脂材料填充关闭缝隙;烤瓷冠或全瓷冠修复适用于缝隙大且伴牙齿变色、缺损等较严重情况,能包裹牙齿关闭缝隙并改善外观等,选择方法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且要在正规口腔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正畸治疗 1.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因牙齿排列不齐导致缝隙大的人群,包括不同年龄阶段,从青少年到成年人均可考虑。对于儿童,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通过正畸治疗可以利用牙齿的生长潜力来排齐牙齿关闭缝隙;成年人则可以通过固定矫治器(如金属托槽、陶瓷托槽等)或隐形矫治器等进行正畸治疗。 2.原理:通过施加适当的力,使牙齿逐渐移动到正常的位置,从而减小牙齿之间的缝隙。例如,固定矫治器是通过粘结在牙齿上的托槽和钢丝来传递力量,引导牙齿移动;隐形矫治器则是通过一系列逐渐变化的透明矫治器来逐步移动牙齿。 二、牙齿贴面修复 1.适用情况:适用于牙齿缝隙不大,且牙齿表面基本健康的人群。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希望快速改善牙齿外观,牙齿贴面是一种较为快捷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贴面修复需要磨除少量牙齿表面组织,所以对于牙齿本身健康状况有一定要求,比如不能有严重的龋齿等问题。 2.原理:牙齿贴面是将薄层的修复材料粘结在牙齿表面,遮盖牙齿的缝隙以及改善牙齿的颜色、形态等。常见的贴面材料有树脂贴面和瓷贴面等。瓷贴面美观效果好,接近天然牙齿的色泽和透明度,但相对价格较高;树脂贴面价格相对较低,但耐磨性等方面可能稍逊一筹。 三、树脂充填修复 1.适用情况:如果牙齿缝隙是由于较小的龋洞等原因造成的缝隙,可考虑树脂充填。对于儿童,当出现因龋齿导致的牙齿缝隙时,也可以使用树脂充填来关闭缝隙,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树脂材料,以保证安全性和耐久性。 2.原理:使用树脂材料填充牙齿的缝隙或龋洞,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和邻接关系。医生会将树脂材料填充到缝隙处,然后进行固化等操作,从而关闭缝隙。不过,树脂充填材料可能存在一定的磨损和变色情况,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四、烤瓷冠或全瓷冠修复 1.适用情况:当牙齿缝隙较大,同时伴有牙齿变色、缺损等较严重情况时,可以考虑烤瓷冠或全瓷冠修复。这种方法适用于成年人,尤其是牙齿本身有较多问题需要整体修复的情况。 2.原理:通过制作烤瓷冠或全瓷冠,将整个牙齿包裹起来,不仅可以关闭牙齿缝隙,还能改善牙齿的外观、颜色和形态等。烤瓷冠是由金属基底和瓷层组成,全瓷冠则完全由瓷材料制成,美观性更好。但这种方法需要磨除较多的牙齿组织,对牙齿的损伤相对较大,所以在选择时需要谨慎考虑。 在选择解决牙齿缝隙大的方法时,需要根据个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年龄、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同时,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需要在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由专业的牙科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例如,儿童在进行相关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医生操作的轻柔性和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对儿童牙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成年人则要根据自身的口腔情况和美观需求等做出合适的选择。

    2025-10-13 13:24:03
  • 口腔溃疡发烧是什么原因

    口腔溃疡发烧可由感染因素(病毒如疱疹性口炎、手足口病,细菌如球菌性口炎)、自身免疫性因素(白塞病)、其他因素(创伤性因素、营养缺乏因素如维生素B族、微量元素缺乏)导致,不同因素有其相应特点及发病机制。 一、感染因素导致口腔溃疡发烧 (一)病毒感染 1.疱疹性口炎 年龄因素: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病毒类型: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病毒可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 发病机制: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形成口腔溃疡。同时,病毒感染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发热。一般体温可达到38℃-39℃,甚至更高。 2.手足口病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无明显性别差异。儿童由于活动范围广,易接触到病毒传播源。 病原体: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 临床表现:口腔内可见散在的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可出现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表现,口腔溃疡则是病毒在口腔黏膜复制损伤的结果。 (二)细菌感染 1.球菌性口炎 全身状况:多见于体弱、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包括儿童和成人。例如长期患有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的儿童,身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致病菌: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引起。 发病过程:这些细菌感染口腔黏膜后,可引起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形成溃疡。细菌在局部繁殖产毒,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左右,溃疡部位疼痛明显。 二、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口腔溃疡发烧 (一)白塞病 1.发病机制: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口腔内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可伴有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等。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也有部分患者出现高热。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机体的免疫平衡被打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引起口腔黏膜溃疡和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出现发热。 三、其他因素导致口腔溃疡发烧 (一)创伤性因素 1.年龄相关特点:儿童较为常见,比如儿童在玩耍时咬伤口腔黏膜,或使用过硬的食物擦伤口腔黏膜等。 2.创伤过程:口腔黏膜受到创伤后,局部组织受损,容易继发感染。如果创伤后感染细菌等病原体,就会引起炎症反应,出现口腔溃疡,同时伴有发热。一般体温不会太高,多为低热,但如果感染较重,也可能出现中度发热。 (二)营养缺乏因素 1.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B族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维生素B等。儿童如果挑食、偏食,容易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例如长期不吃新鲜蔬菜、水果的儿童,维生素B族缺乏较为常见。 发病机制:维生素B族参与机体的多种代谢过程,缺乏时会影响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导致口腔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溃疡。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引发炎症反应,出现发热,一般为低热。 2.微量元素缺乏:如锌缺乏。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和细胞的代谢。儿童锌摄入不足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锌缺乏会影响口腔黏膜的修复和免疫功能,导致口腔溃疡,也可能伴有发热症状。

    2025-10-13 13:23: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