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唇腭裂手术治疗,面裂畸形手术重建,儿童颌骨创伤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儿童颌骨畸形,重度皮罗征伴呼吸困难患者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崔颖秋,男,颌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6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唇腭裂治疗及儿童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
2007年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2009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皇家儿童医院口腔颌面-整形外科研修,学习皮罗氏序列征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手术治疗,2010年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短期交流。致力于唇腭裂及儿童先天性颌骨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数字化医疗在儿童颌面外科的应用。
展开-
大牙松动是怎么回事
大牙松动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牙周炎(牙菌斑等刺激致牙周组织炎症、牙槽骨吸收)、外伤(外力撞击或咬合创伤)、根尖周炎(牙髓感染扩散致根尖周组织发炎、牙槽骨吸收)、颌骨疾病(颌骨囊肿压迫牙槽骨、颌骨肿瘤破坏颌骨结构)以及老年人群的生理性因素(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 一、牙周炎导致大牙松动 牙周炎是引起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在牙齿周围,引发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炎症会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支持结构。随着病情进展,牙槽骨吸收,牙齿的支持力量逐渐减弱,就会出现松动。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患牙周炎,年轻人若口腔卫生不良、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中老年人由于牙龈退缩等生理变化,也易受牙周炎困扰。牙周炎患者通常有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等表现,且牙齿松动程度会随病情加重而逐渐明显。 二、外伤引起大牙松动 1.外力撞击:比如在运动中脸部受到撞击、意外摔倒碰撞到牙齿等情况,都可能使大牙受到外力冲击,导致牙周膜损伤,进而引起牙齿松动。青少年在参与激烈运动时,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更容易发生这种外伤导致的牙齿松动;成年人在意外事故中也可能遭遇此类情况。外伤后牙齿可能立即出现松动,还可能伴有疼痛、牙龈出血等症状。 2.咬合创伤:长期的不良咬合习惯,如夜磨牙、偏侧咀嚼等,会使牙齿承受异常的咬合力量,造成牙周组织损伤,引起牙齿松动。长期夜磨牙的人群,牙齿长期受到过大的咬合力,容易出现松动;有偏侧咀嚼习惯的人,两侧牙齿受力不均,也可能导致一侧牙齿松动。咬合创伤引起的牙齿松动,初期可能不明显,但长期会逐渐加重。 三、根尖周炎导致大牙松动 根尖周炎多是由于牙髓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炎症扩散到牙根尖周围组织引起的。细菌感染导致根尖周组织发炎,炎症会刺激周围的牙槽骨,使牙槽骨吸收,从而影响牙齿的稳固性,导致牙齿松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根尖周炎,牙髓炎患者若未及时治疗,就容易发展为根尖周炎。根尖周炎患者通常有牙齿咬合痛、牙龈肿胀等表现,牙齿松动程度因炎症严重程度而异,炎症越重,松动可能越明显。 四、颌骨疾病影响大牙松动 1.颌骨囊肿:颌骨内的囊肿逐渐增大,会压迫周围的牙槽骨,导致牙槽骨吸收,进而影响牙齿的支持结构,引起牙齿松动。颌骨囊肿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都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颌骨囊肿症状有所不同,但随着囊肿增大,牙齿松动等表现会逐渐显现。 2.颌骨肿瘤:如成釉细胞瘤等颌骨肿瘤,会破坏颌骨的正常结构,影响牙齿的稳固性,导致牙齿松动。颌骨肿瘤好发于青壮年,肿瘤的生长会对周围牙齿及组织造成破坏,患者可能出现面部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 五、生理性因素导致大牙松动(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牙龈会逐渐退缩,牙槽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吸收,这是一种生理性的退变过程。牙龈退缩和牙槽骨吸收会使牙齿的有效支持组织减少,从而出现牙齿松动,不过这种松动通常是逐渐发生的,进展相对缓慢。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衰退,口腔组织的修复能力也下降,对于牙齿松动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2025-10-14 16:19:16 -
上下颌连接处疼怎么回事
上下颌连接处疼可能由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关节炎、局部肌肉问题、颞下颌关节区域肿瘤等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与精神、咬合、创伤因素相关,有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表现;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炎由感染、自身免疫等致,有疼痛、肿胀、发热等表现;咀嚼肌劳损因长时间咀嚼硬物或单侧咀嚼致,有局部肌肉酸痛、咀嚼时疼痛加剧表现;颞下颌关节区域肿瘤与遗传、局部慢性刺激等有关,有疼痛、肿块、张口困难加重等表现,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病因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如学生考试前、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精神因素会影响咀嚼肌的功能,进而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运动。 咬合因素:牙齿的咬合关系不正常,比如牙齿过度磨损、牙齿缺失、不良的假牙等,会使颞下颌关节受力不均衡,从而引发疼痛等症状。例如长期偏侧咀嚼的人,可能出现两侧咬合不平衡,导致关节处疼痛。 创伤因素:外力撞击面部,如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或者经常大张口,如打哈欠、长时间进食较硬的食物等,都可能造成颞下颌关节的损伤,引起疼痛。 2.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上下颌连接处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在开口、咀嚼时疼痛可能加重,还可能伴有关节弹响、张口受限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吮指等导致,成人则多与生活中的不良因素相关。 二、关节炎 1.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炎 病因: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炎。例如细菌感染累及颞下颌关节,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该关节等。类风湿关节炎在女性相对多见,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但也可发生在儿童等其他年龄段。 症状表现:除了上下颌连接处疼痛外,还可能有关节肿胀、发热等表现,疼痛在活动关节时明显,病情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张口和咀嚼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时的表现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等有所不同。 三、局部肌肉问题 1.咀嚼肌劳损 病因:长时间咀嚼硬物,如嗑瓜子、嚼口香糖等,或者长期用一侧咀嚼,会导致咀嚼肌劳损,引起上下颌连接处周围的疼痛。长期不良的咀嚼习惯在各个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比如儿童如果经常吃较硬的零食,也可能导致咀嚼肌劳损。 症状表现:主要是局部肌肉的酸痛,在咀嚼时疼痛可能加剧,疼痛部位多在颞下颌关节周围的肌肉区域,可通过休息、调整咀嚼习惯等方式缓解,但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反复发作。 四、肿瘤 1.颞下颌关节区域的肿瘤 病因:肿瘤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局部的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例如长期的炎症刺激等可能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症状表现:除了上下颌连接处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局部肿块、张口困难逐渐加重等表现,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不同性质的肿瘤发展速度等有所不同,各年龄人群都有可能发病,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如果出现上下颌连接处疼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4 16:17:38 -
吃东西牙疼是什么原因
口腔常见疾病包括龋齿、牙本质过敏、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龈乳头炎,分别阐述了各自的原因阐述以及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如龋齿因细菌产酸侵蚀牙齿硬组织形成龋洞致疼,儿童及长期高糖等人群易患;牙本质过敏因牙本质暴露受刺激酸痛,老年人及有不良习惯者易患等。 一、龋齿(蛀牙) 1.原因阐述: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逐渐侵蚀牙齿硬组织,形成龋洞。当进食时,食物嵌塞进入龋洞就会刺激牙髓,导致牙疼。例如,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喜欢吃甜食且未及时清洁口腔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龋齿。儿童由于饮食习惯和口腔清洁能力相对较弱,也是龋齿的高发人群。 2.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儿童的乳牙矿化程度相对较低,且喜欢吃零食,若家长没有帮助其做好口腔清洁,更易患龋齿。成年人如果长期高糖饮食、口腔卫生维护不佳,也会增加龋齿发生的风险。 二、牙本质过敏 1.原因阐述:各种原因导致牙本质暴露,如牙龈退缩、刷牙方法不当(用力横刷)、牙齿磨损等。当进食时,冷、热、酸、甜等刺激通过暴露的牙本质传导到牙髓,引起牙齿酸痛。比如,长期刷牙力度过大的人,牙齿颈部容易出现磨损,进而导致牙本质过敏;随着年龄增长,牙龈逐渐退缩,牙本质暴露的概率也会增加。 2.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等生理变化,牙本质过敏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长期喜欢食用酸性食物或饮料,以及有不良刷牙习惯的人群,牙本质过敏的风险也会升高。 三、牙髓炎 1.原因阐述:龋齿没有及时治疗,细菌感染进一步侵犯牙髓,引起牙髓炎。此外,牙齿受到外伤等也可能导致牙髓炎。牙髓炎时,牙髓组织充血、水肿,进食时受到刺激会引发剧烈疼痛。例如,龋齿未填充,细菌从龋洞深入牙髓,就会引发牙髓炎;意外摔倒导致牙齿受伤,也可能后续发展为牙髓炎。 2.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牙髓炎,但儿童和青少年如果牙齿出现龋坏未及时处理,更易较快发展为牙髓炎。有牙齿外伤史的人群,后续发生牙髓炎的风险增加。 四、根尖周炎 1.原因阐述:牙髓炎进一步发展,炎症波及根尖周组织,导致根尖周炎。进食时,牙齿承受咬合力,会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疼痛。比如,牙髓炎患者未进行有效治疗,炎症扩散到根尖周,就会引发根尖周炎。 2.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牙髓炎病史且未及时治疗的人群,根尖周炎的发生风险较高。生活中不注意口腔健康维护,牙齿疾病未能及时干预的人群,也容易出现根尖周炎。 五、牙龈乳头炎 1.原因阐述:食物嵌塞是常见原因,食物残渣堆积在牙龈乳头处,刺激牙龈乳头,引发炎症。此外,邻面龋、不良修复体等也可能导致牙龈乳头炎。进食时,食物刺激发炎的牙龈乳头,会引起疼痛。例如,牙缝较大的人,如果没有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容易发生牙龈乳头炎;安装不合适的假牙,也可能刺激牙龈乳头导致发炎。 2.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口腔卫生习惯差、牙缝较大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牙龈乳头炎。佩戴不合适假牙的人群,也需注意牙龈乳头炎的发生。
2025-10-14 16:17:10 -
治口腔溃疡小妙招
口腔溃疡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局部使用药物、调整饮食、保证充足休息、补充水分来促进愈合,保持口腔清洁用温和漱口水漱口可减少刺激;局部用促进愈合药物;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证成年人7-8小时、儿童等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饮1500-2000毫升水等保持口腔湿润利于愈合。 一、保持口腔清洁 具体操作:使用温和的漱口水漱口,每天可进行3-4次。漱口水能够帮助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减少对口腔溃疡创面的刺激。例如,含有氯己定成分的漱口水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对于儿童,应选择适合儿童的温和漱口水,因为儿童可能会误吞漱口水。对于成年人,使用普通的抗菌漱口水即可,但也不宜过于频繁使用,以免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 原理:口腔内的细菌等微生物容易在口腔溃疡处滋生,保持清洁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促进溃疡愈合。 二、局部使用药物 具体操作:可以使用一些具有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的局部药物,如含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凝胶等。将药物轻轻涂抹在口腔溃疡表面,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对于儿童,在使用局部药物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儿童误吞药物,最好在成人的协助下使用。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孕妇有影响。 原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加速口腔溃疡创面的愈合过程。 三、调整饮食 具体操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等)和水果(如橙子、苹果等)。维生素对于维持口腔黏膜的健康很重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口腔溃疡创面,加重疼痛和炎症。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口腔溃疡的症状。例如,对海鲜过敏的人就不应食用海鲜类食物。 原理:维生素参与人体多种代谢过程,对口腔黏膜的修复有积极作用;而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口腔黏膜,不利于溃疡愈合。 四、保证充足休息 具体操作: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包括口腔黏膜的修复。对于儿童,要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因为儿童在睡眠过程中身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活动更为活跃。对于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保证充足休息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控制不佳可能会影响口腔溃疡的愈合。 原理:睡眠时身体的内分泌等调节机制处于有利于修复的状态,能够促进口腔溃疡部位的组织修复和愈合。 五、补充水分 具体操作: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充足的水分可以保持口腔湿润,有助于减少口腔黏膜的干燥,对于口腔溃疡的愈合有一定帮助。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确保儿童摄入足够的水分。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口渴的感觉可能不敏感,更要注意主动饮水,保持口腔湿润。 原理:口腔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缺乏水分会导致口腔黏膜干燥,加重口腔溃疡的不适症状。
2025-10-14 16:16:52 -
拔牙后抽烟影响大吗
拔牙后抽烟影响较大,会影响创口愈合,包括延缓血凝块形成与稳定、增加感染几率;对局部组织有不良刺激,如刺激神经末梢、影响组织修复代谢;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有基础疾病者受影响更严重,儿童抑制修复能力等,女性受生理周期等影响,有基础疾病者加重病情风险。 一、影响创口愈合 延缓血凝块形成与稳定:抽烟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这些物质会收缩血管,减少创口局部的血液供应,而血液供应对于血凝块的形成和稳定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拔牙后创口会迅速形成血凝块,起到保护创口、防止感染等作用。但抽烟会干扰这一过程,导致血凝块形成延迟且不稳定,增加创口感染的风险,进而延缓愈合时间。例如,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拔牙后创口愈合时间比非吸烟者平均延长约1-2天。 增加感染几率:创口在血凝块保护下处于相对无菌环境,但抽烟会使口腔内环境改变,降低口腔的自洁能力和局部免疫力。同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创口,破坏局部的防御机制,使细菌更容易在创口定植繁殖,引发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出现创口红肿、疼痛加剧等症状,还会进一步阻碍愈合进程,可能导致创口长期不愈、出现干槽症等严重并发症。 二、对局部组织的不良刺激 刺激神经末梢:烟雾的温度和化学物质会直接刺激拔牙创口周围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不适。对于疼痛敏感的人群,这种刺激可能会更加明显,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正常生活,如影响进食、说话等。而且这种持续的刺激可能会干扰机体的正常修复过程,不利于创口的良好恢复。 影响组织修复代谢:抽烟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干扰局部组织细胞的正常修复功能。例如,会影响胶原蛋白等组织修复所需物质的合成和代谢,而胶原蛋白对于创口的愈合和组织的重建起着关键作用。缺乏足够的胶原蛋白供应,会使创口愈合缓慢,组织修复质量下降。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拔牙后抽烟对其影响更为严重。儿童的口腔局部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抽烟会进一步抑制这种修复能力,还可能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家长应严格监督儿童,避免其在拔牙后抽烟,同时要向儿童普及拔牙后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女性:女性在拔牙后抽烟可能还会受到生理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月经期间,女性机体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抽烟会加重对创口愈合的不良影响,增加感染等风险。同时,女性可能更关注美观和身体的恢复状况,抽烟带来的创口愈合延迟等问题会对其心理和身体恢复产生双重不利影响,因此女性拔牙后更应严格避免抽烟。 有基础疾病者:对于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拔牙后抽烟的危害更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抽烟会导致血管进一步收缩,加重心脏负担,可能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糖尿病患者抽烟会影响血糖控制,降低机体免疫力,使创口感染的风险大幅增加,且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创口愈合,可能导致糖尿病相关的创口不愈等并发症。这类人群拔牙后必须严格戒烟,以保障创口顺利愈合和自身基础疾病的稳定控制。
2025-10-14 16: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