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唇腭裂手术治疗,面裂畸形手术重建,儿童颌骨创伤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儿童颌骨畸形,重度皮罗征伴呼吸困难患者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崔颖秋,男,颌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6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唇腭裂治疗及儿童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
2007年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2009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皇家儿童医院口腔颌面-整形外科研修,学习皮罗氏序列征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手术治疗,2010年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短期交流。致力于唇腭裂及儿童先天性颌骨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数字化医疗在儿童颌面外科的应用。
展开-
牙齿痛吃什么
牙齿痛时可通过食用凉性蔬果(如梨、荸荠)和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缓解,需避免辛辣刺激性、过冷过热食物,儿童要谨慎选择食物且及时就医,老年人要选易咀嚼消化的食物并及时就诊。 一、食物缓解牙齿痛的相关情况 (一)凉性蔬果 1.梨:梨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对于因上火引起的牙齿痛有一定缓解作用。梨中含有丰富的水分,能起到一定的滋润口腔作用。比如,将梨切块榨汁饮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牙齿的疼痛感,但这只是辅助缓解,不能替代专业治疗。 2.荸荠:荸荠性寒,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它可以生食或煮熟后食用,生食时能利用其寒凉性质缓解因热邪导致的牙齿痛。不过,对于儿童来说,生食荸荠要注意清洗干净,避免感染寄生虫等问题。 (二)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1.粥类: 小米粥:小米粥容易消化,不会对牙齿造成过多刺激。小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B族等,有助于维持口腔黏膜的健康。在牙齿痛时,食用小米粥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减轻口腔咀嚼负担。 南瓜粥:南瓜粥同样清淡易消化,南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它能为机体补充营养,并且在食用过程中不会对牙齿产生强烈的摩擦或刺激,适合牙齿痛患者食用。 二、需避免的食物 (一)辛辣刺激性食物 1.辣椒: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刺激牙髓神经,加重牙齿痛的症状。无论是辣椒本身还是含有辣椒的食物,如麻辣火锅等,都应在牙齿痛期间避免食用。对于有口腔炎症伴随牙齿痛的患者,辛辣刺激食物会使炎症进一步加重。 (二)过冷过热食物 1.过冷食物:过冷的食物会刺激牙齿神经,导致牙齿疼痛加剧。例如,刚从冰箱取出的冷饮,食用后可能会使牙齿敏感的患者疼痛明显增加。 2.过热食物:过热的食物会烫伤口腔黏膜和牙齿周围的组织,尤其是对于已经有牙齿损伤(如龋齿、牙髓炎等)的情况,过热食物会刺激受损的牙髓等组织,加重疼痛。比如滚烫的热汤、热咖啡等都应避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儿童牙齿痛时,在选择食物方面更要谨慎。儿童的口腔黏膜较为娇嫩,应避免给儿童食用过硬、过黏、过冷过热的食物。例如,硬糖可能会划伤儿童的口腔黏膜,同时加重牙齿的负担;对于儿童食用的粥类等,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儿童口腔。因为儿童的牙齿还在发育阶段,牙齿痛可能是龋齿等问题引起,除了注意食物选择,还应及时带儿童就医检查牙齿情况。 (二)老年人 1.老年人牙齿痛时,要考虑其牙齿可能存在的磨损、松动等问题。在食物选择上,要保证食物易于咀嚼和消化。避免食用需要大量咀嚼的坚硬食物,如坚果等。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糖分等含量,例如粥类如果是甜粥,要控制糖分摄入,以免影响血糖控制,进而间接影响口腔健康状况。老年人牙齿痛也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13 12:16:00 -
烂舌头是什么病的前兆
儿童常见的舌部相关疾病包括地图舌、沟纹舌、口腔念珠菌病、创伤性舌炎和猩红热。地图舌表现为舌面圆形或椭圆形红斑、丝状乳头萎缩等,与遗传、维生素缺乏、免疫因素有关;沟纹舌有不同形态裂纹,与遗传、地理环境等有关;口腔念珠菌病有不同类型表现,与儿童免疫、用药、卫生等有关;创伤性舌炎有创伤因素致舌部充血等,与换牙期、好动、饮食等有关;猩红热有草莓舌等表现,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空气飞沫传播,儿童尤其3-7岁易患。 一、地图舌 特点:表现为舌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类似地图的边界,红斑部位丝状乳头萎缩,黏膜充血发红,病损具有游走性,可在短时间内改变位置或形状。 相关因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部分患儿有家族史;也可能与维生素缺乏相关,如维生素B族缺乏可能参与其发生;还与免疫因素有一定关联,免疫功能异常时易出现地图舌。儿童相对常见,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均可发生,尤其在挑食、营养不均衡的儿童中更易出现。 二、沟纹舌 特点:舌背上有不同形态、不同排列、不同深浅的沟纹或裂纹。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当食物残渣等进入沟纹中时可能会引起不适。 相关因素:遗传是重要因素之一,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也可能与地理环境、人种及营养因素有关。儿童中也不少见,尤其在一些有家族遗传背景的儿童中更易发生,对于营养摄入不均衡的儿童,发生沟纹舌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口腔念珠菌病 特点: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可表现为舌面覆盖白色凝乳状斑点或斑膜,可擦去;急性红斑型念珠菌病表现为舌黏膜上的充血红斑,常有味觉异常或疼痛;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可出现舌部结节状增生。 相关因素: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婴儿,口腔念珠菌病较为常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增加感染风险;婴儿母亲乳头卫生状况不佳、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等也易导致婴儿感染口腔念珠菌。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免疫功能更低下的儿童发生口腔念珠菌病的几率更高。 四、创伤性舌炎 特点:多有明确的创伤因素,如残根、残冠的锐利边缘刺激舌部,或咬伤、食物过硬过烫等导致舌部黏膜损伤,表现为舌部相应部位的充血、水肿、糜烂等,有疼痛不适。 相关因素:儿童在换牙期可能存在残根、残冠刺激舌部;儿童好动,容易咬伤舌部;饮食上不注意,食用过烫、过硬食物也易造成舌部创伤。不同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生,尤其在换牙期儿童及好动、饮食不注意的儿童中更易出现创伤性舌炎。 五、猩红热 特点:除了有发热、咽痛等全身症状外,舌部表现为典型的草莓舌,初期舌被白苔,红肿的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随后白苔脱落,舌面鲜红,乳头明显突起。 相关因素: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儿童普遍易感,尤其3-7岁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在集体生活的儿童中容易相互传播。
2025-10-13 12:15:10 -
蛀牙是吃糖多造成的吗
蛀牙(龋齿)发生与吃糖多密切相关但非唯一因素,还涉及口腔卫生、牙齿自身、细菌等因素,预防需控制糖分摄入、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及定期口腔检查。 一、蛀牙与吃糖的关系 蛀牙(龋齿)的发生与吃糖多有密切关系,但并非唯一因素。糖分会被口腔中的细菌利用,细菌分解糖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逐渐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长期积累就容易引发龋齿。例如,有研究表明,经常摄入高糖食物的人群,患蛀牙的概率相对更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吃了糖就一定会得蛀牙,还与口腔卫生、牙齿自身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口腔卫生因素 1.年龄影响:儿童由于口腔清洁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吃糖后没有及时清洁口腔,更容易发生蛀牙。而成年人如果口腔卫生习惯不佳,比如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也会增加蛀牙风险。 2.性别差异: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导致蛀牙与吃糖关联的直接因素,但不同性别的口腔卫生行为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部分女性可能更注重口腔护理,而部分男性相对忽视,这会间接影响蛀牙的发生概率。 3.生活方式:长期高糖饮食且不注重口腔清洁的生活方式,会显著提高蛀牙的发生可能性。比如一些喜欢吃糖果、甜饮料等甜食的人群,若不及时刷牙漱口,牙齿长期处于酸性环境中,蛀牙风险大增。 4.病史影响:有牙齿发育不良等病史的人群,牙齿本身的抗酸能力较弱,即使吃糖量不多,也更容易受到酸性物质的侵蚀而发生蛀牙。 二、其他导致蛀牙的因素 (一)牙齿自身因素 1.牙齿矿化程度:牙齿矿化良好的人相对更能抵御酸性物质的侵蚀,发生蛀牙的概率较低;而牙齿矿化不佳的人,比如儿童在牙齿发育阶段如果缺乏某些矿物质,牙齿更容易被酸腐蚀产生蛀牙。 2.牙齿排列情况: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比如存在牙列拥挤等情况,清洁口腔会比较困难,食物残渣容易残留,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进而增加蛀牙风险。 (二)细菌因素 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等特定细菌是导致蛀牙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这些细菌在口腔内不断繁殖,当摄入糖分后,会快速代谢糖分产生酸,长时间作用于牙齿就会引发龋齿。 三、预防蛀牙的措施 (一)控制糖分摄入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减少高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比如少吃糖果、蛋糕、甜饮料等。儿童在饮食方面,家长要注意控制其甜食的摄取量,避免长期大量食用。 (二)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1.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合适的牙刷和含氟牙膏。儿童刷牙时需要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刷牙效果。 2.使用牙线:定期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缝隙,尤其是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能有效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三)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牙齿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儿童和有牙齿健康问题风险的人群更应重视定期检查。
2025-10-13 12:14:04 -
智齿蛀牙痛怎么办
智齿蛀牙痛需及时就医检查,根据龋坏程度采取去腐充填、安抚治疗、间接盖髓或根管治疗等措施,若智齿无法保留则考虑拔除,术后儿童和成年人护理要点不同,儿童要注意口腔卫生等,成年人要注意休息、饮食等。 一、及时就医检查 口腔科就诊:智齿蛀牙痛时应尽快前往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X线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智齿龋坏的程度、位置以及是否累及牙髓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智齿的发育情况和龋坏后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智齿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龋坏也需及时处理;成年人智齿龋坏较为常见,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二、根据龋坏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浅龋或中龋: 去腐充填:如果智齿龋坏处于浅龋或中龋阶段,医生会使用专业工具去除龋坏组织,然后选用合适的充填材料进行充填修复。对于儿童,要选择对牙髓刺激小、安全性高的充填材料;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材料。 深龋: 安抚治疗:若深龋接近牙髓,患者有敏感症状,可能会先进行安抚治疗。放置安抚药物观察一段时间,看牙髓是否恢复正常。不同年龄人群对安抚治疗的反应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需要更谨慎选择安抚药物及观察周期。 间接盖髓:如果判断牙髓状况尚可,可能会采用间接盖髓术,通过盖髓剂促进牙髓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保护牙髓。 累及牙髓: 根管治疗:当智齿龋坏已经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通常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包括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等步骤。儿童进行根管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恒牙胚等;成年人根管治疗相对成人化操作,但也需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等原则。 三、考虑拔除智齿的情况 无法保留的智齿:如果智齿龋坏严重,无法通过治疗保留,或者智齿位置不正(如近中阻生、水平阻生等)经常引起冠周炎、食物嵌塞等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拔除智齿。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拔除智齿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有所不同。儿童拔除智齿需谨慎,要评估对颌骨发育等的影响;成年人拔除智齿后恢复相对儿童较快,但也需注意术后护理,如成年人如果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术后感染风险可能增加,需更密切关注伤口情况。 四、术后护理要点 儿童术后护理:儿童拔除智齿后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食用过硬、过烫的食物,遵循医生嘱咐服用适当药物(如儿童适用的抗感染药物等,但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家长要监督儿童保持口腔清洁,防止伤口感染影响恢复,同时观察儿童术后有无异常反应,如出血不止、剧烈疼痛等及时就医。 成年人术后护理:成年人拔除智齿后要注意休息,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饮食以温凉软食为主。如果本身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要注意控制血压,避免因血压波动影响伤口愈合。按照医生要求服用抗感染等药物,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等,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复诊。
2025-10-13 12:12:50 -
牙烂得只剩牙根了怎么办
牙烂只剩牙根时,需先评估牙根保留可能性,依据情况进行根管治疗、桩核冠修复等保留治疗,或拔除后选择种植牙、活动义齿、固定桥等修复方式,同时要注重日常口腔护理,包括良好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检查等,儿童和成年人护理有别,全身疾病患者需控制病情以维护口腔健康。 一、牙根评估与保留可能性判断 牙根的情况至关重要,需要通过口腔检查、X线片等方式来评估。如果牙根有一定的长度,且周围牙槽骨吸收不严重,牙根稳固,那么有保留的可能性;反之,如果牙根过短、周围牙槽骨吸收严重、有明显炎症且无法通过治疗控制,可能就需要拔除。对于儿童来说,乳牙牙根的情况评估更要谨慎,因为乳牙牙根会生理性吸收,要根据具体吸收程度和恒牙胚的情况来判断是否保留;对于成年人,要综合自身口腔健康状况、全身健康情况等因素来考量。 二、保留牙根的治疗方法 (一)根管治疗 如果牙根有保留价值,首先要进行根管治疗。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消毒根管,然后填充根管,消除炎症。对于儿童,乳牙根管治疗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避免损伤恒牙胚;成年人则根据具体根管情况进行规范的根管治疗操作。 (二)桩核冠修复 根管治疗完成后,如果牙根足够稳固,需要做桩核冠修复。桩核可以固定在根管内,为冠修复提供基础。儿童的乳牙一般不做桩核冠修复,除非是特殊情况且经过专业评估;成年人则根据牙齿的美观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冠修复材料,如全瓷冠等。 三、拔除牙根后的修复方式 (一)种植牙修复 如果牙根拔除后,牙槽骨条件允许,成年人可以考虑种植牙修复。种植牙具有美观、功能接近天然牙的优点,但需要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良好,牙槽骨有足够的高度和宽度来植入种植体。儿童一般不适合种植牙修复,因为其牙槽骨还在发育中。 (二)活动义齿修复 活动义齿是比较传统的修复方式,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牙齿缺失。对于儿童,可能会根据乳牙缺失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义齿;成年人也可以选择活动义齿,但美观和舒适度相对种植牙稍差。 (三)固定桥修复 固定桥修复需要借助相邻牙齿来支撑,要求相邻牙齿健康。成年人如果有合适的相邻牙齿可以考虑固定桥修复,儿童一般不采用这种修复方式,因为儿童牙齿还在变化中。 四、日常口腔护理建议 无论牙根是保留还是拔除,日常口腔护理都很重要。要保持良好的刷牙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含氟牙膏;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刷牙;成年人要注意根据自身口腔情况调整护理方式,如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要控制好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口腔伤口愈合和口腔健康。 总之,牙烂得只剩牙根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和修复方案,并注重日常口腔护理以维护口腔健康。
2025-10-13 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