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唇腭裂手术治疗,面裂畸形手术重建,儿童颌骨创伤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重建,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儿童颌骨畸形,重度皮罗征伴呼吸困难患者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崔颖秋,男,颌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6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唇腭裂治疗及儿童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
2007年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2009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皇家儿童医院口腔颌面-整形外科研修,学习皮罗氏序列征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手术治疗,2010年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短期交流。致力于唇腭裂及儿童先天性颌骨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数字化医疗在儿童颌面外科的应用。
展开-
口腔内壁长包怎么办
口腔内壁长包有多种常见原因及不同人群特点与预防措施。常见原因包括黏液腺囊肿、根尖周脓肿、黏液腺导管结石等;儿童、成年人、老年人长包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预防需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饮食习、避免不良习惯、定期口腔检查。 一、口腔内壁长包的常见原因及对应处理 (一)黏液腺囊肿 原因:多因轻微外伤使唾液腺导管破裂,涎液蛋白溢入组织内所致,也可因导管系统阻塞继发。常见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肿位于黏膜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泡,状似水疱。 处理: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对于较小的囊肿,也可采用激光治疗等。儿童患者进行手术时需注意安抚其情绪,确保手术安全进行,术后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感染。 (二)根尖周脓肿 原因:多由牙髓病发展而来,细菌感染牙髓后,炎症向根尖周组织扩散,导致根尖周组织化脓。患牙有伸长感,叩痛明显,牙龈上可出现脓包。 处理:需要进行根管治疗,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消除炎症。儿童患者根管治疗时要考虑其配合程度,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要注意饮食,避免用患牙咀嚼。 (三)黏液腺导管结石 原因:导管内的钙盐沉积形成结石,阻塞导管,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 处理: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局部按摩等方法促使其排出,较大的结石则需要手术取出。儿童患者手术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术后要观察口腔恢复情况。 二、不同人群口腔内壁长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特点:儿童口腔内壁长包可能与乳牙萌出刺激、不良习惯(如咬唇、咬舌等)有关。例如,乳牙萌出时,牙龈可能会出现小的隆起,看似长包。儿童配合度较差,家长需留意儿童口腔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家长要帮助儿童保持口腔清洁,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等。避免儿童食用过硬、过烫的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二)成年人 特点:成年人口腔内壁长包可能与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熬夜、爱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成年人,更容易出现口腔黏膜的问题。 注意事项:成年人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三)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口腔内壁长包可能与口腔黏膜退行性变、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有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口腔感染等问题,导致口腔内壁长包。 注意事项:老年人若有全身疾病,要积极治疗基础病,控制血糖等指标。保持口腔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进食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和硬度,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三、口腔内壁长包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可选择软毛牙刷,按照巴氏刷牙法进行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儿童可在家长帮助下进行口腔清洁。 (二)养成良好饮食习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减少食用辛辣、油腻、过烫、过硬的食物,避免对口腔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 (三)避免不良习惯 戒除咬唇、咬舌、咬颊等不良习惯,儿童要防止其养成吸吮手指等不良习惯。成年人要注意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年至少一次。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口腔内的问题,如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变等,并及时进行处理,预防口腔内壁长包等问题的发生。
2025-09-30 13:07:01 -
拔水平阻生智齿有危险吗
拔水平阻生智齿存在局部和全身风险,局部风险有出血、感染、损伤邻牙、干槽症等,全身风险包括过敏反应、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可通过术前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护理指导等措施降低风险,规范操作下风险可控。 一、可能出现的局部风险 出血: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发生出血情况。一般来说,正常操作后出血多可通过局部压迫等措施控制,但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出血风险会增加。例如,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拔牙后出血的概率较常人高,且不易止住。 感染:拔牙后口腔内存在细菌等微生物,若创口护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水平阻生智齿拔除创伤相对较大,感染风险较部分萌出或垂直阻生智齿稍高。青少年患者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弱,术后感染风险可能高于口腔卫生习惯良好的成年人。 损伤邻牙:水平阻生智齿位置靠近邻牙,在拔除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损伤邻牙。对于有牙周炎的患者,邻牙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牙槽骨吸收等病变,此时拔除水平阻生智齿损伤邻牙的风险会进一步升高。 干槽症:这是拔牙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创伤较大的拔牙术后,水平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发生率相对有一定比例。干槽症主要表现为拔牙创口疼痛剧烈,且创口内血凝块异常等。吸烟的患者发生干槽症的风险较不吸烟者高,因为吸烟会影响创口的血液供应和愈合环境。 二、全身风险 过敏反应:若患者对麻醉药物等存在过敏,会引发全身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对于有明确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拔牙前必须详细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例如,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含青霉素类药物成分的麻醉剂时需特别谨慎。 心血管系统影响:拔牙过程中的疼痛、紧张等刺激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波动。对于本身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患者,拔牙后可能出现血压进一步升高,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在拔水平阻生智齿时,由于手术创伤和应激等因素,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较中青年患者高。 呼吸系统影响: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拔牙过程中的刺激可能诱发呼吸困难等症状。此类患者在拔牙前需评估肺功能等情况,且术后需密切关注呼吸状况,因为手术创伤和局部炎症等可能影响呼吸道通畅。 三、降低风险的措施 术前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全身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等。进行口腔检查,拍摄口腔X光片等,准确评估水平阻生智齿的位置、与邻牙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下)再进行拔牙操作;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收缩压低于180mmHg,舒张压低于100mmHg)。 术中规范操作: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创伤。例如,在拔除水平阻生智齿时,采用合适的器械和方法,精细分离牙龈、挺松牙齿、拔除牙齿等步骤,避免不必要的暴力操作。 术后护理指导: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咬紧棉球30-40分钟止血;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避免剧烈运动;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需特别告知家长术后护理的要点,因为儿童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家长需协助做好口腔护理等工作,防止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拔水平阻生智齿有一定风险,但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规范操作和术后合理护理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使患者安全度过拔牙过程。
2025-09-30 13:06:25 -
如何判断是牙髓炎呢
牙髓炎的症状表现包括自发性、放射痛、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等,还有夜间痛及疼痛持续等伴随症状;临床检查有牙齿外观、牙髓活力测试及X线检查等方面;病史询问需关注牙齿敏感史、外伤史及既往牙科治疗史。 一、症状表现 (一)疼痛特点 1.自发性疼痛:没有受到外界刺激时,牙齿会突然出现疼痛,疼痛往往呈阵发性发作。例如,患者可能在夜间休息时,牙齿疼痛突然加重,影响睡眠。这是因为牙髓组织发炎后,内部压力增加,刺激牙髓神经导致。 2.疼痛放射:疼痛可放射至头部、面部等部位,患者往往难以准确指出疼痛的牙齿位置。比如,上颌的牙髓炎可能引起同侧头部的疼痛,下颌的牙髓炎可能放射至耳部等区域。这是由于牙髓神经的传导特点,炎症刺激通过神经传导扩散到周围区域。 3.温度刺激加剧疼痛:冷、热刺激会使疼痛明显加重。当用冷水漱口或进食冷食时,疼痛即刻发作;喝热水时,也会引发剧烈疼痛。这是因为牙髓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炎症状态下这种敏感性增强。 (二)其他伴随症状 1.夜间痛: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比白天更严重。夜间人体处于休息状态,全身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牙髓组织的炎症充血更加明显,压力进一步升高,从而导致疼痛加剧。 2.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后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有的患者疼痛会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然后可能暂时缓解,但之后又会再次发作。 二、临床检查 (一)牙齿外观检查 1.龋齿情况:查看牙齿是否有龋坏,龋洞的深度、位置等。如果牙齿存在较深的龋洞,接近牙髓,就有引发牙髓炎的可能。例如,深龋的龋洞接近牙髓腔,细菌容易通过龋洞感染牙髓。 2.牙齿缺损:牙齿是否有外伤导致的缺损,如牙折等情况。牙折可能使牙髓暴露或受到外界刺激,进而引发牙髓炎。 3.牙龈状况:检查牙龈是否有红肿、瘘管等。牙龈红肿可能是牙髓炎导致的炎症扩散到牙龈组织引起;牙龈出现瘘管可能是慢性牙髓炎的表现,是牙髓炎症通过根尖孔向根尖周组织扩散后形成的排脓通道。 (二)牙髓活力测试 1.冷诊法:用冷刺激源(如冷牙胶棒、冰棒等)接触牙齿,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牙髓处于炎症状态,冷刺激会引起剧烈疼痛。但需要注意,对于儿童患者,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引起患儿恐惧和不配合。 2.热诊法:用热刺激源(如热牙胶棒)接触牙齿,牙髓炎患牙通常会出现疼痛加剧的情况。不过,对于一些牙髓已经坏死的牙齿,热诊可能无反应,但这与牙髓炎的情况不同。 (三)X线检查 1.观察牙根尖周情况:X线可以帮助了解牙根尖周组织是否有病变。牙髓炎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如果是慢性牙髓炎,可能会出现根尖周膜间隙增宽等轻度改变。对于儿童患者,X线检查要注意辐射防护,控制辐射剂量。 三、病史询问 (一)牙齿敏感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的情况。如果患者长期存在牙齿敏感,逐渐发展为自发性疼痛等症状,要考虑牙髓炎的可能。例如,患者多年来一直有刷牙时遇冷疼痛的情况,近期疼痛加重且出现自发性疼痛,就需要高度怀疑牙髓炎。 (二)外伤史 了解患者牙齿是否有外伤史,如近期是否有牙齿碰撞、摔倒等情况。牙齿外伤可能导致牙髓损伤,进而引发牙髓炎。比如,儿童玩耍时摔倒导致牙齿受伤,之后出现牙齿疼痛,要考虑牙髓炎的可能。 (三)既往牙科治疗史 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牙科治疗经历,如补牙、根管治疗等。如果既往补牙材料脱落,或者根管治疗不彻底等,都可能导致牙髓再次感染,引发牙髓炎。
2025-09-30 13:04:11 -
舌头裂口子是怎么回事
舌头裂口子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舌裂与遗传有关)、营养不良(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致唾液减少致口腔干燥进而舌头裂口子)、感染因素(真菌、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其他因素(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口腔局部刺激等),若舌头裂口子伴不适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处理。 一、先天性因素 有些人舌头裂口子是先天性的,比如先天性舌裂,这与遗传因素有关,从出生时就可能存在舌头表面有裂纹的情况,一般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需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预防裂纹处食物残渣残留引发感染等问题。对于儿童来说,若为先天性舌裂,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督促其按时刷牙、漱口等。 二、营养不良 1.维生素缺乏: 当人体缺乏维生素B族等时,可能导致舌头出现裂纹。例如缺乏维生素B2,会影响口腔黏膜等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能引起舌头裂口子。维生素B族在谷类、豆类、肉类等食物中含量较为丰富,长期挑食、偏食的人群容易出现此类情况。对于儿童,若存在挑食偏食导致营养不良进而舌头裂口子,家长要调整其饮食结构,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等的食物,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 维生素C缺乏也可能对口腔黏膜有一定影响,虽然不是直接导致舌头裂口子的最主要原因,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其中。 2.微量元素缺乏:像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能影响舌头的正常状态。例如锌缺乏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再生等过程,可能导致舌头出现裂纹等改变。 三、干燥综合征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包括唾液腺等。患者会出现唾液分泌减少,导致口腔干燥,进而可能引起舌头裂口子,同时还可能伴有眼干、皮肤干燥等其他症状。成年人较为常见,尤其是中年女性。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缓解症状,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湿润,可以使用人工唾液等。 四、感染因素 1.真菌、细菌感染:当舌头受到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时,可能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舌头表面出现裂纹等改变。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容易引发真菌感染。对于儿童,由于抵抗力相对较弱,若不注意口腔卫生,也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导致舌头裂口子。此时需要根据感染类型进行相应的抗真菌或抗细菌治疗,同时要注意口腔清洁。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影响舌头,例如疱疹病毒感染,在疱疹发作过程中,可能会波及舌头,导致舌头出现损伤、裂纹等情况,但相对来说,因病毒感染导致舌头裂口子的情况相对较少见。 五、其他因素 1.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长期处于干燥环境或饮食习惯偏好过烫、过辣食物等,可能对舌头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舌头裂口子。比如生活在气候干燥地区的人群,若不注意补充水分,更容易出现舌头干燥、裂纹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要注意调整生活环境的湿度,保持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口腔局部刺激:不合适的假牙、锐利的牙尖等长期刺激舌头,也可能导致舌头出现裂纹。例如佩戴假牙的老年人,若假牙不合适,长时间摩擦舌头,就可能引起舌头裂口子。此时需要及时调整假牙或处理锐利牙尖,以减少对舌头的刺激。 舌头裂口子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具体情况需要结合患者的详细病史、症状表现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发现舌头裂口子且伴有不适症状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后进行相应处理。
2025-09-30 13:03:04 -
牙根疼应该怎么办
牙根疼可能由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引起,需先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然后就医检查,通过牙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再针对不同病因如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分别进行填充、根管治疗、牙周基础治疗等处理,同时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牙根疼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牙根疼的常见原因及初步应对 牙根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龋齿(蛀牙)、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首先,要尽量保持口腔清洁,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等,缓解暂时的不适。如果疼痛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注意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的食物,以免刺激疼痛加重。 二、就医检查与诊断 1.牙科检查:应及时前往口腔科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视诊、探诊、叩诊等检查方法来确定牙根疼的具体原因。例如,通过视诊观察牙齿表面是否有龋坏、破损等情况;探诊可以了解龋洞的深度以及是否累及牙髓等;叩诊能判断牙齿根尖部是否有炎症等。 2.影像学检查:可能会进行X线片检查,通过X线片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牙齿内部的结构,如牙髓腔、牙根周围骨质等情况,有助于明确是否有根尖周病变、牙槽骨吸收等问题,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不同病因的针对性处理 (一)龋齿导致的牙根疼 如果是龋齿引起的牙根疼,若龋坏较浅,医生会去除龋坏组织后进行填充治疗;如果龋坏较深,累及牙髓,可能需要先进行根管治疗等。 (二)牙髓炎导致的牙根疼 对于牙髓炎引发的牙根疼,通常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包括开髓引流、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等步骤,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适当的消毒,然后填充根管,以消除疼痛并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三)根尖周炎导致的牙根疼 根尖周炎的治疗也多以根管治疗为主。急性期需要先开髓引流,缓解根尖部的压力,减轻疼痛,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根管治疗步骤。如果根尖周炎症较为严重,伴有明显的肿胀等情况,可能还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辅助抗炎,但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 (四)牙周炎导致的牙根疼 牙周炎引起牙根疼时,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洗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去除牙齿周围的牙石、菌斑等刺激因素,控制牙周炎症。如果牙周炎较为严重,牙齿松动明显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牙周手术治疗等。 四、特殊人群牙根疼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牙根疼可能是由于乳牙龋齿未及时治疗发展而来,家长要注意监督儿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少吃甜食,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儿童牙根疼时,应避免自行给儿童服用止痛药,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因为儿童的口腔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需要专业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2.孕妇:孕妇出现牙根疼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治疗的时机和安全性。在孕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尽量避免进行复杂的口腔治疗,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等情况。可以先采取一些简单的口腔清洁等措施缓解疼痛,在孕期相对稳定的阶段(4-6个月),再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适当的口腔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牙根疼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牙根疼时,要考虑到这些全身性疾病对口腔治疗的影响以及口腔治疗对全身性疾病的可能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治疗,并且要注意预防感染等情况。同时,老年人的口腔组织可能有一定的退变,治疗时要更加轻柔、谨慎。
2025-09-30 1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