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耳鼻喉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处理,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异常等,尤其擅长于耳科及听力学相关疾病,包括各种听力障碍的诊断及处理、听力障碍患者的言语康复指导等。
向 Ta 提问
王小亚,女,耳鼻喉及听力学硕士,广东省妇幼保健学会儿童听力协会副主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协会委员,临床听力学实践经验丰富。
擅长听力障碍的诊断及康复。熟悉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处理,如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中耳炎等。
展开-
分泌性中耳炎会复发吗
分泌性中耳炎存在复发可能,其复发与病因未除(儿童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成人易因鼻部疾病、气压变化等)、治疗不彻底(症状缓解自行停药、手术相关问题)、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过度劳累免疫力低)相关,要积极治原发疾病、规范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来降低复发风险。 病因未除方面 儿童群体: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平且宽,更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引发分泌性中耳炎。例如,儿童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导致炎症反复。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问题,肥大的腺样体可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通气引流,若未得到彻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就容易复发。 成人群体:成人若患有鼻窦炎、鼻息肉等鼻部疾病,炎症可蔓延至咽鼓管,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比如,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增多,炎症刺激咽鼓管,若鼻窦炎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复发风险增加。此外,成人长期处于气压变化较大的环境中,如飞行员、潜水员等职业人群,中耳气压调节功能可能因频繁气压变化而受损,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复发。 治疗不彻底方面 部分患者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导致中耳内的炎症未完全消除,残留的病原体可能在适宜条件下再次引发炎症。例如,使用抗生素治疗时,疗程不足可能无法彻底杀灭中耳内的细菌,为复发埋下隐患。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如鼓膜切开置管术患者,若置管脱落或未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中耳通气引流再次受阻,也容易出现复发情况。 生活方式因素方面 长期吸烟的人群,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包括咽鼓管黏膜,导致咽鼓管功能紊乱。吸烟者患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几率相对较高,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纤毛的运动功能,阻碍中耳分泌物的排出,使中耳容易反复出现炎症。 过度劳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比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的人,身体免疫力下降,当遇到病原体时,更难抵御,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可能性增加。 为降低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风险,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彻底规范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处于易诱发疾病的环境中。儿童家长要特别关注儿童的上呼吸道健康和腺样体情况,成人则要注意鼻部疾病的控制以及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对中耳健康的影响。
2025-10-20 13:40:07 -
打呼噜手术能治疗好吗
打呼噜手术治疗效果因个体情况而异,特定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打呼噜手术效果较好,如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及成人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手术,但也有局限性,肥胖、全身性疾病致打呼噜手术效果有限,老年患者手术风险高且有并发症风险。 不同病因对应的手术及效果 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儿童时期易增生肥大,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引起打呼噜、鼻塞、听力下降等症状。手术通常采用腺样体切除术,一般采用鼻内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多数患儿打呼噜症状消失,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但需要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术后要密切观察鼻腔通气及恢复情况。 扁桃体肥大:扁桃体过度肥大可阻塞气道,导致打呼噜。成人扁桃体肥大手术多采用扁桃体剥离术或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患者打呼噜症状可显著减轻,呼吸通畅度改善。不过,成人术后需注意创面恢复,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恢复和治疗效果。 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可引起鼻塞、打呼噜等症状。手术切除鼻息肉是主要治疗方法,一般在鼻内镜下进行。术后配合鼻腔冲洗等治疗,多数患者鼻塞和打呼噜症状缓解,鼻腔通气功能恢复正常。但鼻息肉有一定复发率,需定期复查,若复发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通气障碍,导致打呼噜。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后,鼻腔通气改善,打呼噜情况多可得到缓解。手术方式有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术后需注意鼻腔填塞物的取出时间和鼻腔黏膜的修复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恢复情况略有差异,一般成人恢复相对儿童稍快,但都需遵循术后护理要求促进恢复。 手术的局限性 并非所有打呼噜患者都适合手术或通过手术能完全治愈。例如,因肥胖导致的打呼噜,手术治疗效果有限,这类患者可能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减肥、改变睡眠姿势等。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打呼噜,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需先治疗原发疾病。另外,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治疗效果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同时,手术也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鼻腔粘连等,不同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不同,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在手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权衡手术利弊。
2025-10-20 13:39:28 -
鼻息肉不手术怎么能掉
鼻息肉不手术可尝试药物治疗,如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缩小息肉体积,但难完全消失;鼻腔冲洗可辅助,清除分泌物等、改善通气,但难使息肉掉掉;针对病因治疗,过敏因素需避免接触过敏原,感染因素要控制感染,但多数情况下鼻息肉不手术完全掉掉少,息肉大等影响生活质量时手术更有效,且不同患者病情不同、治疗效果有差异,非手术治疗要密切观察病情。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鼻息肉不手术时的一种尝试方法。对于轻度鼻息肉,糖皮质激素是常用药物,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它可以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缩小息肉体积。有研究表明,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部分患者的鼻息肉会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但药物治疗存在个体差异,且一般难以使鼻息肉完全消失,通常适用于初发、症状较轻或不适宜手术的患者。 二、鼻腔冲洗 鼻腔冲洗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方式。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的鼻腔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黏膜的水肿,可能对鼻息肉的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定期的鼻腔冲洗,保持鼻腔的清洁环境,有助于改善鼻腔通气,对于缓解因鼻息肉引起的鼻塞等症状有一定帮助,但单纯依靠鼻腔冲洗使鼻息肉掉掉的效果有限。 三、针对病因治疗 1.过敏因素:如果鼻息肉是由过敏因素引起的,如过敏性鼻炎导致鼻息肉形成,那么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明确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控制过敏症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鼻息肉的生长速度,但很难让鼻息肉自行消失。 2.感染因素:对于由感染因素相关的鼻息肉,如慢性鼻窦炎长期不愈引发鼻息肉,需要积极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鼻窦的感染情况,可能会使鼻息肉相关的炎症得到一定缓解,进而可能使鼻息肉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但也不能保证鼻息肉完全掉掉。不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和药物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在针对感染因素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鼻息肉不手术完全掉掉的情况相对较少,大多数情况下,如果鼻息肉较大、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等,手术治疗是更为有效的方法。而且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差异,在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或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考虑手术等更合适的治疗方式。
2025-10-20 13:36:52 -
喉咙白斑是喉癌吗
喉咙白斑不一定是喉癌但有恶变可能,其与吸烟等因素有关,多数为良性但约5%-20%有恶变倾向,需通过喉镜结合病理活检鉴别,治疗要去除诱因,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吸烟人群风险高要戒烟并定期检查。 喉咙白斑的性质 定义:喉咙白斑医学上称为喉白斑病,是喉黏膜上皮角化增生性病变,表现为声带、室带等部位出现白色斑块。 病因:可能与吸烟、用声过度、慢性喉炎、维生素缺乏等因素有关。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喉部黏膜,容易引发喉白斑病;用声过度的职业,如教师等,喉部黏膜频繁摩擦,也可能导致白斑形成。 病理特点:多数喉白斑病属于良性病变,但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其病理改变主要是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和角化,细胞排列紊乱等,但还未达到喉癌的癌细胞无限制增殖、侵袭周围组织的程度。 与喉癌的关系 恶变概率:喉白斑病发生癌变的概率约为5%-20%左右。一般来说,白斑面积较大、病程较长、基底较硬、伴有糜烂等情况时,恶变可能性相对较高。例如,有研究表明,病程超过5年的喉白斑病患者,恶变风险明显增加。 鉴别诊断:需要通过喉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喉镜下观察白斑的形态、部位等,而病理活检是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细胞是否有异型性等情况来区分是良性白斑还是癌变。 治疗及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一旦发现喉白斑病,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戒烟、避免过度用声等。然后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对于较小的、局限的白斑可以在喉镜下进行手术切除;对于范围较广或复发的情况,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手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喉白斑病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多与用声不当、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家长要注意儿童用声习惯,避免长时间大声哭闹等过度用声情况,一旦发现喉部异常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喉白斑病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评估。要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心脏病、糖尿病等,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要充分权衡利弊。同时,老年人自身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术后护理要更加精心,密切观察喉部恢复情况。 吸烟人群:无论年龄性别,吸烟是喉白斑病及喉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人群患喉白斑病进而发展为喉癌的风险远高于非吸烟人群。所以吸烟人群必须严格戒烟,并且定期进行喉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处理。
2025-10-20 13:35:48 -
慢性咽炎为什么会咳嗽
慢性咽炎可通过多种机制引发咳嗽,包括炎症刺激咽喉部神经末梢致咳嗽反射、炎性分泌物刺激引发咳嗽、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遇刺激后咳嗽以及胃食管反流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咳嗽,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各机制影响下咳嗽表现有所不同,如儿童咽喉娇嫩炎症刺激易致频繁咳嗽、老年人呼吸道清除能力下降或胃肠蠕动弱更易因分泌物刺激或反流致咳嗽等。 一、炎症刺激引发咳嗽 慢性咽炎时,咽喉部黏膜处于炎症状态,炎症因子会持续刺激咽喉部的神经末梢,使得咽喉部感受器变得敏感,从而引发咳嗽反射。例如,多项临床研究发现,慢性咽炎患者咽喉部黏膜存在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且有炎性细胞浸润,这些病理改变都会刺激神经引起咳嗽。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儿童慢性咽炎引发咳嗽时,由于儿童咽喉部较为娇嫩,炎症刺激可能更易导致咳嗽频繁;成年人则可能因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慢性咽炎,进而出现咳嗽症状。 二、分泌物刺激导致咳嗽 慢性咽炎患者咽喉部会产生较多的炎性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会不断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反射以试图将分泌物排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呼吸道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因分泌物刺激而出现咳嗽且不易缓解;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咽喉部炎症,使得分泌物增多,从而加重咳嗽症状;有过敏史的人群,可能因接触过敏原导致慢性咽炎加重,分泌物增多引发更明显的咳嗽。 三、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咳嗽 慢性咽炎可能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使得气道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当受到冷空气、异味等刺激时,气道容易发生痉挛或收缩,从而引发咳嗽。不同性别在慢性咽炎引发咳嗽时,可能因体质等因素有所不同,但总体机制相似。比如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可能会有波动,更容易因气道高反应性而出现咳嗽加重的情况;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更明显,慢性咽炎引发咳嗽的几率和程度也可能更高。 四、反流刺激引起咳嗽 胃食管反流也是导致慢性咽炎患者咳嗽的一个重要因素。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引发咳嗽。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人群,慢性咽炎咳嗽的发生风险更高;肥胖人群由于腹部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进而加重慢性咽炎引起的咳嗽;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弱,也较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导致咳嗽症状持续存在。
2025-10-20 13: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