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亚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耳鼻喉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处理,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异常等,尤其擅长于耳科及听力学相关疾病,包括各种听力障碍的诊断及处理、听力障碍患者的言语康复指导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小亚,女,耳鼻喉及听力学硕士,广东省妇幼保健学会儿童听力协会副主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协会委员,临床听力学实践经验丰富。

  擅长听力障碍的诊断及康复。熟悉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处理,如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中耳炎等。

展开
个人擅长
耳鼻喉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处理,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异常等,尤其擅长于耳科及听力学相关疾病,包括各种听力障碍的诊断及处理、听力障碍患者的言语康复指导等。展开
  • 接完电话后出现耳痛的原因是什么

    耳痛成因包括外耳道压力变化(长时间单侧通话致气压骤变)、外耳道炎症诱发(机械刺激加重炎症且有瘙痒、分泌物多等基础表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相关(头部姿势不当致牵涉痛)、神经反射性疼痛(电话刺激经神经传导),儿童外耳道狭窄娇嫩需避免长时间单侧通话且耳痛及时查外耳道,老年人有耳部基础病接电话后耳痛需警惕病情加重并定期检查,有耳部基础病史者接电话后耳痛要关注程度、持续时间等,若加重或伴其他症状及时就医。 一、外耳道压力变化所致耳痛 接电话时若长时间用一侧耳朵夹握电话,可导致外耳道内气压发生变化,尤其在快速拿放电话瞬间,气压骤变可能引起外耳道黏膜的不适或轻微疼痛,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时间单侧通话后。 二、外耳道炎症诱发 若本身存在外耳道炎(如细菌性外耳道炎、真菌性外耳道炎等),接电话时的机械刺激(如耳机压迫、通话时的摩擦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引发耳痛。此类人群通常有外耳道瘙痒、分泌物增多等基础表现。 三、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相关疼痛 打电话时头部姿势不当,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活动异常,若本身存在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可出现耳周牵涉痛,表现为耳痛症状。常见于长期有不良咀嚼习惯或头部姿势不良的人群。 四、神经反射性疼痛 耳部感觉受多组神经支配,电话刺激可能通过神经传导引发反射性疼痛。例如,电话对耳部周围皮肤的触碰或压迫,通过神经反射弧传递至耳部相关神经,导致感觉异常性耳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外耳道相对狭窄且皮肤娇嫩,长时间单侧夹电话更易引起外耳道压力变化,需避免儿童长时间单侧通话,若出现耳痛应及时检查外耳道情况。 老年人:若老年人本身有耳部基础疾病(如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等),接电话后耳痛需警惕基础病情加重,建议定期检查耳部健康,选择舒适的通话方式。 有耳部基础病史者:如既往有中耳炎、外耳道炎等病史者,接电话后耳痛需密切关注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若疼痛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道分泌物异常等)应及时就医。

    2025-10-23 12:36:19
  • 疱疹性咽颊炎怎么治

    疱疹性咽颊炎需隔离休息保证充足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合适温湿度并空气流通,给予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体温未超38.5℃物理降温超则遵医嘱用退热药物,咽痛明显用含漱液或含片缓解,儿童密切关注病情防高热惊厥用药谨慎,成人病情加重等及时就医,合并细菌感染遵医嘱用抗生素。 一、一般治疗 1.隔离休息:疱疹性咽颊炎具有传染性,患者需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保证充足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2.环境护理:保持室内清洁,维持合适的温度(一般18~22℃)和湿度(50%~60%),并确保空气流通,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康复环境。 3.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对咽部产生不良刺激。 4.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缓解咽部不适。 二、对症治疗 1.退热处理:若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未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等;当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以降低体温,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2.缓解咽痛:对于咽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含漱液(如生理盐水等)含漱,或局部使用含片等缓解咽部疼痛,但需注意药物选择需遵循医嘱,避免自行随意用药。 三、特殊情况处理 1.儿童患者:儿童患疱疹性咽颊炎时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尤其是体温情况,防止高热引发惊厥。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成人患者:成人患者也需注意休息,监测自身病情进展,若病情加重或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合并细菌感染:若经检查明确有继发细菌感染,可在医生判断下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但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滥用抗生素。

    2025-10-23 12:35:02
  • 耳屎怎么来的

    耳屎医学上称耵聍由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产生含油脂、脱落上皮细胞及灰尘等有保护外耳道作用,儿童耵聍腺分泌旺盛且外耳道窄皮肤娇嫩易致栓塞,成年人分泌情况因人而异正常可随下颌运动排出,老年人耵聍腺功能减退且外耳道皮肤弹性下降易积聚,正常可通过外耳道蠕动及日常动作排出,分泌多或排出受阻会形成栓塞需处理。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由外耳道皮肤中的耵聍腺分泌产生的。耵聍腺是一种变形的汗腺,位于外耳道软骨部的皮肤内。 耵聍的成分 耵聍的主要成分包括油脂、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外耳道内的灰尘等。这些成分混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耳屎。 耵聍的作用 耵聍对外耳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可以阻挡外界的灰尘、小虫等进入外耳道深处,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同时,耵聍的油脂成分可以保持外耳道皮肤的湿润,防止其过于干燥而引起不适或损伤。 不同人群耵聍的特点 儿童:儿童的耵聍腺分泌相对较为旺盛,但儿童的外耳道较窄,且皮肤较为娇嫩。如果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不畅,容易导致耵聍栓塞,影响听力等。例如,一些儿童可能因为长时间未清理外耳道,加上耵聍分泌较多,而出现耳朵堵塞感等不适。 成年人:成年人的耵聍分泌情况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正常的耵聍会随着咀嚼、说话等下颌关节的运动逐渐排出外耳道,所以大多数成年人不需要频繁刻意清理外耳道。但如果有外耳道炎等疾病,可能会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 老年人:老年人的耵聍腺功能可能会有所减退,耵聍分泌相对减少,但由于老年人的外耳道皮肤弹性下降等原因,耵聍也可能更容易积聚在外耳道内,需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耵聍堵塞的情况。 耵聍的排出方式 正常情况下,耵聍会通过外耳道的自然蠕动以及人们日常的咀嚼、说话等动作,逐渐向外排出,最终自行脱落出外耳道。但如果耵聍分泌过多或者排出受阻,就可能会形成耵聍栓塞,需要及时处理。例如,一些人可能因为外耳道狭窄、有异物阻挡等原因,导致耵聍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发耳部不适等问题。

    2025-10-23 12:30:14
  • 耳结是什么

    耳结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耵聍腺分泌的耵聍积聚过多形成硬团块阻塞外耳道的状态,成因有耵聍分泌过多、排出受阻,常见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部不适及头晕等,儿童易因塞入异物致耵聍与异物混合阻塞,老年人耵聍腺功能减退易排出不畅,长期游泳或频繁挖耳者易引发,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通过耳镜等检查用耵聍钩取出、冲洗法或抽吸法等处理,切勿自行盲目挖耳以防损伤外耳道或鼓膜。 一、耳结的定义 耳结即耵聍栓塞,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分泌的耵聍(俗称耳屎)积聚过多,形成较硬团块阻塞外耳道的状态。 二、耳结的成因 1.耵聍分泌过多:部分人群耵聍腺分泌旺盛,如油性耵聍体质者,耵聍产生量远超正常排出速度,易积聚成耳结。 2.排出受阻:外耳道狭窄、畸形、肿瘤等可阻碍耵聍正常排出;老年人因肌肉松弛、下颌关节运动无力,耵聍排出能力下降;儿童玩耍时塞入异物,或长期不当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破坏耵聍排出通道,均易引发耳结。 三、耳结的常见症状 1.听力下降:耵聍阻塞外耳道,影响声音传导,导致不同程度听力减退。 2.耳部不适:出现耳内闭塞感、耳鸣,耵聍刺激外耳道皮肤可引发耳痛。 3.其他表现:耵聍刺激外耳道神经可致头晕,压迫鼓膜还可能影响鼓膜功能。 四、不同人群的耳结特点 1.儿童:好奇心强,易塞入小物件致耵聍与异物混合阻塞,家长需留意儿童抓耳、哭闹等异常表现。 2.老年人:耵聍腺功能减退,耵聍多干燥呈碎屑状,但也可因排出不畅形成团块,且耳部自我感知灵敏度下降,对症状感知不敏锐。 3.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游泳者外耳道易进水,致耵聍吸水膨胀增加耳结风险;频繁挖耳者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刺激耵聍腺分泌,破坏耵聍正常排出通道,易引发耳结。 五、耳结的处理原则 若出现耳结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耳镜等检查后,可采用耵聍钩取出、冲洗法(依耵聍性质选合适冲洗液)或抽吸法等处理,切勿自行盲目挖耳,以防损伤外耳道或鼓膜。

    2025-10-23 12:28:50
  •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中耳炎

    中耳炎有耳部局部症状如耳痛、听力下降、耳道分泌物,全身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有相关病史及经常游泳潜水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为高危,需留意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一、症状表现 1.耳部局部症状:耳痛是常见表现,急性中耳炎患者耳痛较为明显,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儿童常因耳痛哭闹、抓耳;慢性中耳炎耳痛相对较轻,可能为隐痛。听力下降也是常见症状,患者会感觉耳闷堵感,听外界声音变弱,分泌性中耳炎时这种听力下降可能更明显,急性中耳炎时听力下降可能随炎症控制有所恢复。还有耳道分泌物,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初期可能有稀薄分泌物,随后变为脓性分泌物;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可能有清稀液体渗出。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儿童体温可能升高较明显,可达到38℃-39℃甚至更高,成人也可能有低热情况;还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 二、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中耳炎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患者可能同时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比如先有感冒症状,之后出现耳部不适,这种情况要高度警惕中耳炎,因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容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发炎症。 三、高危人群及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儿童是中耳炎高发人群,因其咽鼓管短、宽、平,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更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家长需留意儿童是否有哭闹、抓耳、发热伴耳部不适等情况,若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且耳部有异常,要及时就医排查。 有相关病史人群:有感冒、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病史的人群,由于鼻腔、鼻窦与中耳通过咽鼓管相通,疾病易累及中耳引发中耳炎,这类人群要密切关注自身耳部状况,一旦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疑似中耳炎症状,应尽早就诊。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经常游泳、潜水的人群,水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增加中耳炎发生风险,这类人群在游泳、潜水后若出现耳部闷胀、疼痛等不适,要及时检查耳部情况。

    2025-10-23 12:27: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