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晓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专注于小儿微创外科,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小儿直肠肛门畸形,小儿腹腔镜,肿瘤,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胆道闭锁,肠道畸形,肝脏移植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副主任,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兼秘书,有19年的外科临床工作经验,曾在美国著名的费城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任访问学者,系统学习了小儿腹腔镜、机器人和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系统治疗,师从著名的Alberto Pena教授、Shakula教授等。 他专注于儿童微创外科手术,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的团队每年完成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儿童肿瘤及小儿微创手术超过900余例;近5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高水平文章2篇(IF:13.314,IF:6.359),省级医学科研课题5项,在中华和中国系列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8篇,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和编委会秘书主持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路径》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小儿外科诊疗流程》2部著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服务之星”。

展开
个人擅长
专注于小儿微创外科,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小儿直肠肛门畸形,小儿腹腔镜,肿瘤,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胆道闭锁,肠道畸形,肝脏移植等。展开
  • 胰头肿瘤有良性的吗

    胰头有良性肿瘤,常见胰腺囊腺瘤和胰岛细胞瘤。胰腺囊腺瘤病理是胰体尾部多见但胰头也可发生的较少见胰腺外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可能无症状或肿瘤大时压迫致上腹隐痛腹胀等,靠影像学等诊断;胰岛细胞瘤起源胰岛细胞部分良性,不同细胞起源表现不同症状,靠血液生化等诊断。治疗据情况,小无症状随访,大或有症状手术。特殊人群治疗需考虑,生活上要健康生活。 病理特点:胰腺囊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多为良性或交界性,好发于胰体尾部,但也有发生在胰头部的情况。其肿瘤组织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壁被覆单层或多层上皮细胞。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腹部不适就诊时发现。当肿瘤较大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上腹部隐痛、腹胀等症状。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可发现胰腺内的囊性占位,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磁共振成像(MRI)对囊腺瘤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同时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辅助诊断。 胰岛细胞瘤 病理特点:胰岛细胞瘤是起源于胰岛细胞的肿瘤,部分为良性。胰岛有多种细胞类型,不同细胞起源的肿瘤具有不同的内分泌功能,如胰岛素瘤(由β细胞起源)、胃泌素瘤(由G细胞起源)等,发生在胰头部的胰岛细胞瘤也有良性的可能。 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分泌的激素种类及水平。例如胰岛素瘤可引起低血糖症状,如发作性心悸、手抖、出汗、头晕、乏力等,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胃泌素瘤可导致顽固性消化性溃疡,出现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 诊断方法:血液生化检查发现血糖异常降低对胰岛素瘤有提示意义,进一步通过测定胰岛素、C肽等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内镜、CT、MRI等定位肿瘤位置,以明确诊断。 对于胰头良性肿瘤的治疗,一般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症状等情况综合考虑。如果肿瘤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肿瘤的变化;如果肿瘤较大或出现压迫症状、内分泌功能异常等情况,则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剜除术等,具体手术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如果发现胰头良性肿瘤,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考虑对身体损伤小、能最大程度保留正常胰腺功能的治疗方式;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身体的基础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前需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手术安全。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生育等问题对治疗方案的影响,男性患者也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在生活方式上,无论是哪类人群,都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2025-10-13 12:05:43
  • 十二指肠降部良性副乳需要手术吗

    十二指肠降部良性副乳是否手术需综合肿物大小、症状表现、性质确定性等因素判断,若肿物小无症状且性质明确可随访,反之可能需手术,手术方式依情况选,术后要护理和定期随访,儿童患者需特殊关注。 一、影响手术决策的因素 1.肿物大小:若十二指肠降部良性副乳体积较小,比如直径小于1厘米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进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密切观察其变化。因为较小的肿物可能对周围组织器官压迫等影响较小,通过定期监测能及时发现其有无异常增大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仍在发育,更需谨慎评估肿物变化对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而成年患者则可根据自身整体健康状况及肿物监测情况来决定后续处理。 2.症状表现 有相关症状:如果十二指肠降部良性副乳引起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例如出现反复腹痛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进食,或者导致消化道出血引起贫血等情况时,手术切除肿物能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激素等因素对肿物的影响,若症状因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加重趋势,更应积极考虑手术;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但如果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在评估手术风险可耐受的情况下也应考虑手术。 无症状:若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且肿物通过检查考虑为良性且生长非常缓慢,可暂时不急于手术,继续密切随访观察。比如一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此时手术风险较高,可选择定期复查,动态了解肿物情况。 3.肿物性质的确定性:通过内镜活检等手段尽可能明确肿物的良性性质,但有时可能需要结合长期随访情况来综合判断。如果对肿物性质存在一定疑虑,为了彻底明确且防止出现潜在恶变可能,也可考虑手术切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肿物性质判断可能相对更需谨慎,需要更细致的检查来明确,以保障治疗的合理性。 二、手术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 1.手术方式选择:一般会根据肿物的具体位置、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内镜下切除术等相对微创的方式,如果肿物位置较特殊、体积较大等可能需要开腹手术等。内镜下切除术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但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开腹手术适用于复杂情况,但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2.术后护理及随访: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术后都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等情况。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饮食上逐渐从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术后仍需要定期进行内镜等复查,以确保肿物无复发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术后护理要更加注重儿童的心理安抚以及营养支持等,因为儿童身体处于生长阶段,术后恢复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指标等;成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基础疾病等,来调整随访和康复计划。

    2025-10-13 12:05:15
  • 老年人肠梗阻怎么治疗

    老年人肠梗阻需从基础评估与监测入手,进行生命体征、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防治感染;手术治疗针对非手术无效或绞窄性肠梗阻,要评估脏器功能选合适术式;需兼顾基础疾病治疗和防压疮;术后逐步康复,饮食循序渐进,出院后定期随访防复发。 一、基础评估与监测 对于老年人肠梗阻患者,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密切观察患者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变化。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血生化检查能评估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必要时进行腹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肠梗阻的部位、程度等。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需更加细致地监测。 二、非手术治疗 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抽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老年人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慢,放置胃管时需更加轻柔操作,避免损伤食管等部位。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检查结果,及时补充相应的电解质,如低钾血症时补充钾盐等。老年人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下降,在补液过程中要注意补液速度和量的控制,防止发生心衰等并发症,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调整补液方案。 防治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可能的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要注意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避免药物蓄积。 三、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若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征象(如腹痛持续加重、有腹膜刺激征、血便等),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老年人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包括改善营养状况、纠正心肺功能异常等。 手术方式选择:根据肠梗阻的病因、部位、性质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手术中要注意操作轻柔,减少对老年人机体的应激刺激。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肠梗阻过程中要兼顾这些基础疾病的治疗。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血糖的控制,避免因肠梗阻应激等因素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要注意术中术后心肌缺血等情况的监测和处理。同时,老年人皮肤弹性差,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要加强护理,定期翻身等。 五、康复与随访 术后老年人要逐步进行康复,早期鼓励在床上活动,逐步过渡到床边活动、室内活动等。饮食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注意营养均衡。出院后要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排便、腹痛等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防止肠梗阻复发等情况的发生。

    2025-10-13 12:04:55
  •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

    直肠癌早期会有排便习惯改变(包括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交替)、大便性状改变(变细、带血、黏液便)、腹痛(早期隐痛或不适)、贫血相关表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人群出现这些表现需警惕直肠癌,要密切观察相关症状并排查。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相对更需警惕,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可能本身就会有一定变化,更容易掩盖直肠癌早期排便习惯改变的症状。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肠道蠕动可能相对缓慢,更容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而如果有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直肠癌早期排便习惯改变的风险。 病史:有肠道息肉病史等的人群,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时更要高度怀疑直肠癌的可能。 大便性状改变 表现:大便变细,这是由于肿瘤在肠腔内生长,占据了部分空间,使得排出的大便直径变窄;还可能出现大便带血,血液一般是暗红色,与粪便混合,或者大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有时还会出现黏液便,大便中带有黏液状物质。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层都可能出现,但对于儿童来说,大便性状改变可能提示肠道有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检查排除直肠癌等严重疾病;老年人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更要仔细排查。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等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增加大便性状改变的风险,而吸烟、大量饮酒等也可能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影响大便性状。 病史:有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时要考虑直肠癌等病变的可能。 腹痛 表现:早期可能出现腹部隐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或者有腹部不适感,这种疼痛往往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腹痛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腹痛可能表达不清,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他伴随症状;老年人腹痛可能由于感觉迟钝等原因,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可能会出现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腹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等也可能导致腹部不适,增加腹痛的发生几率。 病史:有腹部手术史等的人群,出现腹痛时要考虑是否有肠道粘连等并发症,同时也要排查直肠癌的可能。 贫血相关表现 表现:由于肿瘤生长可能会导致慢性失血,从而引起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年龄因素: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贫血倾向,直肠癌导致的贫血可能会加重这种情况;儿童如果出现贫血相关表现,要考虑多种可能病因,直肠癌相对较少见,但也不能忽视。 生活方式:长期营养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使身体更容易出现贫血相关表现,而如果有慢性出血性疾病等基础情况,再合并直肠癌的慢性失血,会加重贫血程度。 病史: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贫血相关表现时要注意鉴别是原有疾病还是直肠癌导致的新情况。

    2025-10-13 12:04:53
  • 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有粘连松解术(适用于粘连范围较局限等情况,儿童和多次腹部手术史患者需考虑不同因素)、肠切除吻合术(适用于肠管绞窄坏死等情况,老年和儿童患者需考虑不同因素)、短路手术(适用于广泛粘连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需考虑不同因素)、肠造口或肠外置术(适用于患者情况差无法耐受复杂手术时,儿童和老年患者术后需考虑不同护理及恢复因素)。 一、粘连松解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粘连范围较局限、粘连不太紧密的患者。通过手术将粘连的肠管、腹膜等粘连组织进行分离,恢复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通畅性。例如,对于部分因腹部手术或炎症等导致的局部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可尝试此方法。 2.考虑因素: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避免过度损伤肠管等组织;对于有多次腹部手术史的患者,粘连往往更复杂、致密,手术难度可能增加,但仍可尝试粘连松解术,不过要充分评估粘连情况和手术风险。 二、肠切除吻合术 1.适用情况:当粘连导致肠管发生绞窄、坏死,或粘连紧密无法进行松解时,需要进行肠切除吻合术。即切除坏死或病变的肠段,然后将两端健康的肠管重新吻合连接,恢复肠道的连续性。比如,若粘连引起肠管血运障碍,肠管已出现发黑、坏死等表现,就需要行肠切除吻合术。 2.考虑因素: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耐受性可能较差,在术前需要全面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评估手术风险;对于儿童患者,肠管较细,吻合操作需要更加精准,要注意避免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需密切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三、短路手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广泛粘连难以分离,或分离后容易导致严重肠粘连复发的情况。通过在粘连的肠袢之间建立一个短路通道,使肠道内容物绕过粘连部位,恢复肠道的通畅。例如,腹腔内粘连非常广泛,无法进行有效的粘连松解,且肠管有梗阻表现时可考虑短路手术。 2.考虑因素:不同年龄患者在术后恢复上有差异,儿童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注意营养支持和肠道功能的监测;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其术后活动相对受限等因素增加了相关风险。 四、肠造口或肠外置术 1.适用情况:当患者情况较差,无法耐受复杂的肠切除吻合等手术时,可先进行肠造口或肠外置术,暂时解除肠梗阻,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二期手术。比如,患者身体极度虚弱,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等,无法承受长时间复杂手术时。 2.考虑因素:对于儿童患者,肠造口或外置术后护理需要特别注意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老年患者要注意造口部位的观察,预防造口相关并发症,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以利于后续二期手术。

    2025-10-13 12:03: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