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专注于小儿微创外科,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小儿直肠肛门畸形,小儿腹腔镜,肿瘤,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胆道闭锁,肠道畸形,肝脏移植等。
向 Ta 提问
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副主任,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兼秘书,有19年的外科临床工作经验,曾在美国著名的费城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任访问学者,系统学习了小儿腹腔镜、机器人和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系统治疗,师从著名的Alberto Pena教授、Shakula教授等。 他专注于儿童微创外科手术,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的团队每年完成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儿童肿瘤及小儿微创手术超过900余例;近5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高水平文章2篇(IF:13.314,IF:6.359),省级医学科研课题5项,在中华和中国系列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8篇,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和编委会秘书主持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路径》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小儿外科诊疗流程》2部著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服务之星”。
展开-
肠梗阻有什么症状
肠梗阻的不同类型有不同表现,机械性肠梗阻阵发性绞痛等,麻痹性肠梗阻腹痛不明显,绞窄性肠梗阻起病初持续剧烈腹痛后可阵发性加剧等;呕吐早期为反射性,高位肠梗阻呕吐早且频,低位肠梗阻呕吐晚且后期粪样物等;腹胀高位不明显,低位遍及全腹,麻痹性全腹均匀膨胀;完全性肠梗阻多停止排气排便,不完全性可有少量;全身情况有脱水电解质紊乱、感染中毒等,儿童肠梗阻症状与成人不同且病情变化快,老年人肠梗阻症状不典型且易诱发加重基础疾病。 麻痹性肠梗阻:腹痛往往不明显,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不适。 绞窄性肠梗阻:起病初为持续性剧烈腹痛,之后可阵发性加剧,或持续腹痛伴阵发性加重。 呕吐 早期:呕吐为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 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 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呈带臭味的粪样物。若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提示肠管有血运障碍,如绞窄性肠梗阻。 腹胀 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 低位肠梗阻:腹胀较为明显,可遍及全腹。 麻痹性肠梗阻:全腹呈均匀性膨胀。 停止排气排便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停止排气排便,但在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肠内仍残存的粪便和气体,仍可自行或在灌肠后排出,不要误认为不存在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可有少量排气排便。 全身情况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根据肠梗阻的类型、梗阻发生的快慢以及患者的机体状况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如口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尿少等。由于丢失的体液成分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电解质紊乱表现,如低钾血症时可出现肌无力、腹胀、心律失常等。 感染和中毒:绞窄性肠梗阻时,肠管发生血运障碍,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 对于特殊人群: 儿童:小儿肠梗阻的症状与成人有所不同,由于小儿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小儿机械性肠梗阻除了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外,可能还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由于小儿肠管相对较薄,肠套叠等小儿常见肠梗阻类型可能会出现果酱样大便等特殊表现。而且小儿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往往较快,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肠梗阻的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呕吐等表现可能较轻,但全身情况变化较大。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肠梗阻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这些基础疾病。例如,肠梗阻导致的感染和中毒可能会引起老年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同时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本身减弱,发生肠梗阻时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2025-10-13 11:51:45 -
全腹CT正常能排除肠癌吗
全腹CT正常一般不能完全排除肠癌,因其有局限性,还需结合结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血清肿瘤标志物等多种检查手段,以及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不同人群情况综合判断。 一、全腹CT的局限性 全腹CT对肠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观察肠道局部的形态、有无肿块等情况,但存在局限性。部分早期肠癌病灶较小,可能在全腹CT上表现不明显,尤其是一些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早期病变,CT可能难以发现。另外,肠道的准备情况、肠道的蠕动等因素也可能影响CT对病变的显示效果。 二、其他相关检查的必要性 1.结肠镜检查: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还能在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这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因为全腹CT发现不了的早期病变,在结肠镜下可能清晰可见,并且能通过病理明确病变性质。例如,一些微小的腺瘤性息肉可能在CT上被遗漏,但在结肠镜下能被发现并取病理确诊。 2.粪便隐血试验:粪便隐血试验可作为肠癌筛查的初筛手段之一。虽然全腹CT正常,但如果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也提示肠道可能存在病变,需要进一步进行结肠镜等检查来明确。 3.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对肠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虽然全腹CT正常,但如果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也需要警惕肠癌的可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三、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1.年龄因素:对于中老年人群,本身肠癌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即使全腹CT正常,也不能轻易排除肠癌,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发生病变的概率增加。而对于儿童等相对低发人群,全腹CT正常且没有相关典型症状时,肠癌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排除肠癌的关键因素,但在临床中,男性和女性肠癌的好发部位等可能有一定差异,不过这不是全腹CT正常与否能否排除肠癌的直接相关因素,主要还是依靠综合检查来判断。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即使全腹CT正常,也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肠道情况,因为这类生活方式是肠癌的高危因素,可能存在潜在的肠道病变未被CT发现。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全腹CT正常时肠癌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也不能绝对排除。 4.病史因素:有肠道息肉病史、炎症性肠病病史等的人群,即使全腹CT正常,患肠癌的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通过结肠镜等更细致的检查来排除肠癌,因为这类人群肠道黏膜已经有一定的病理基础,容易发生病变。 总之,全腹CT正常不能排除肠癌,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以及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病史等综合判断来明确肠道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
2025-10-13 11:51:24 -
直肠肿瘤手术大吗
直肠肿瘤手术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肿瘤较小局限时可能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范围小;中晚期多需根治术,范围大。手术难度与患者个体情况相关,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均有影响,老年患者风险高,既往腹部手术史会增加手术难度。 手术范围相关 早期直肠肿瘤手术:早期直肠肿瘤通常肿瘤直径较小,浸润深度有限,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时,手术主要针对直肠内的病灶区域进行操作,一般切除范围局限在肿瘤及其周围少量正常组织,手术范围相对较小。例如,对于一些直径小于2厘米且局限于黏膜层的直肠肿瘤,经肛门局部切除即可,手术对患者肠道功能等影响相对较轻,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中晚期直肠肿瘤手术:中晚期直肠肿瘤往往需要进行包括直肠、部分乙状结肠以及相关肠系膜、淋巴结等的切除。手术范围较大,因为要保证将肿瘤及其可能侵犯或转移的区域尽可能彻底切除,以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这就意味着手术涉及的组织器官较多,操作过程复杂程度增加,对患者身体的创伤也更为明显。 手术难度与患者个体情况的关系 年龄因素: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各器官功能有所衰退,进行直肠肿瘤手术时,手术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因为老年患者对手术创伤的耐受能力较差,术后恢复可能较慢,而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都会影响手术的实施和术后恢复情况。例如,老年患者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时,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其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手术安全。而对于年轻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对手术创伤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强,在手术耐受性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的肿瘤情况来制定手术方案。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对直肠肿瘤手术大小的评估影响不大,但在术后恢复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异。例如,女性患者可能在术后心理状态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疏导,但这并不直接影响手术范围等核心的“大小”评估。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患者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手术预后。比如长期吸烟会导致肺部功能下降,增加手术中出现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进而可能影响手术的实施和患者的恢复。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有助于患者在术前更好地调整身体状态,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有既往腹部手术史,可能会导致腹腔内粘连等情况,增加直肠肿瘤手术的难度,手术范围的确定可能需要更加谨慎,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器官。例如,既往有阑尾切除术史的患者,再次进行直肠肿瘤手术时,腹腔内粘连可能会使解剖结构变得模糊,手术操作难度加大,需要更精细地分离粘连组织,手术范围的确定也需要综合考虑粘连情况对肿瘤切除范围的影响等。
2025-10-13 11:51:04 -
什么是直肠癌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病因有饮食因素致肠道菌群等改变、遗传综合征使基因突变及肠道慢性炎症刺激;临床表现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进展期有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等;诊断靠直肠指检、结肠镜及活检、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评估基础病术后护理,有家族遗传史者要遗传咨询及早检,健康人群应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降低发病风险。 一、定义 直肠癌是发生在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二、病因 1.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会增加直肠癌发病风险,此类饮食结构可影响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进而诱发肠道病变。 2.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会显著提高个体患直肠癌的概率,遗传基因的突变可使肠道细胞异常增殖。 3.肠道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肠黏膜反复损伤与修复,增加癌变几率。 三、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有少量便血或大便潜血阳性。 2.进展期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便频、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可伴有黏液;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晚期可触及腹部肿块,还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四、诊断方法 1.直肠指检:是简单有效的初步检查方法,可触及直肠内肿块,了解肿块部位、大小、范围等。 2.结肠镜检查及活检:为确诊直肠癌的关键手段,能直接观察肠道内病变情况,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3.影像学检查:包括直肠腔内超声,可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CT、MRI等检查有助于判断肿瘤有无远处转移及局部扩散范围。 五、治疗 1.手术治疗: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肿瘤部位、分期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局部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等。 2.放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或术后杀灭残留癌细胞。 3.化疗:常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以降期,或术后辅助化疗杀灭微小转移灶,也可用于晚期直肠癌的姑息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选择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术后需加强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 2.有家族遗传史人群: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筛查,早期定期进行结肠镜等检查,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3.生活方式相关:健康人群应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摄取;适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降低直肠癌发病风险。
2025-10-13 11:50:41 -
肠里面长了息肉怎么办严重吗
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发现。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和病理类型等因素。较小的、良性的息肉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而某些类型的息肉具有较高恶变风险,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肠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切除和手术治疗等。预防肠息肉的发生和发展,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治疗相关疾病等。 1.肠息肉的症状有哪些? 大多数肠息肉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结肠镜检查时发现。少数情况下,肠息肉可能会引起以下症状: 便血:大便带血或潜血阳性。 腹痛:腹部隐痛或不适感。 腹泻或便秘:大便习惯改变。 肠梗阻:较大的息肉可能导致肠梗阻。 2.如何诊断肠息肉? 诊断肠息肉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医生将一根细长的软管插入肛门,通过肠道观察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和颜色等,并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息肉的性质(良性或恶性)。其他检查方法如X线钡剂灌肠、CT等也可用于辅助诊断。 3.肠息肉严重吗? 肠息肉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息肉的类型和大小。一般来说,小的、良性的息肉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然而,某些类型的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具有较高的恶变风险,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4.如何治疗肠息肉? 治疗肠息肉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内镜下切除:通过结肠镜将息肉切除,常用的方法有电切、圈套切除、黏膜切除术等。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或无法在内镜下切除的息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用于缓解症状或辅助治疗。 5.肠息肉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肠息肉的发生和发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定期体检:有家族性肠息肉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治疗相关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有助于预防肠息肉的发生。 6.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肠息肉相对较少见,通常与遗传因素有关。诊断和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遵循儿科医生的建议。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肠息肉的发生率增加。老年人应重视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肠息肉。 有肠道疾病的人群: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肠息肉。 有家族性肠息肉病的人群:这类人群的息肉发生率较高,恶变风险也较大,应密切监测和进行预防性治疗。 总之,肠息肉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对于发现的肠息肉,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对于预防肠息肉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2025-10-13 1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