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专注于小儿微创外科,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小儿直肠肛门畸形,小儿腹腔镜,肿瘤,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胆道闭锁,肠道畸形,肝脏移植等。
向 Ta 提问
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副主任,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兼秘书,有19年的外科临床工作经验,曾在美国著名的费城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任访问学者,系统学习了小儿腹腔镜、机器人和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系统治疗,师从著名的Alberto Pena教授、Shakula教授等。 他专注于儿童微创外科手术,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的团队每年完成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儿童肿瘤及小儿微创手术超过900余例;近5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高水平文章2篇(IF:13.314,IF:6.359),省级医学科研课题5项,在中华和中国系列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8篇,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和编委会秘书主持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路径》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小儿外科诊疗流程》2部著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服务之星”。
展开-
大肠肿瘤严重吗
大肠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大肠癌),严重性因性质而异。良性肿瘤体积小症状不明显,体积大或特殊人群影响不同;大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中晚期会局部浸润转移威胁生命,中晚期不及时治疗严重威胁生命,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良性大肠肿瘤 1.一般影响 体积较小的良性大肠肿瘤通常症状不明显,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一些带蒂的结肠息肉,可能在肠镜检查时被发现,若能及时切除,一般预后较好,对日常生活等影响不大。但如果良性肿瘤逐渐增大,可能会引起一些肠道相关症状,如肠道梗阻等情况。对于儿童良性大肠肿瘤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肿瘤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肠道正常功能的发育,需要密切关注肿瘤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干预。 2.特殊人群情况 对于老年良性大肠肿瘤患者,身体机能相对下降,肿瘤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等功能,而且手术等干预措施的风险也相对较高龄人群有所增加,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来决定治疗方案。 二、恶性大肠肿瘤(大肠癌) 1.早期影响 早期大肠癌可能仅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不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此时肿瘤尚未广泛转移,若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手术等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年轻的大肠癌患者,由于发病年龄轻,可能会对其未来的生活、工作等产生较大心理压力,而且病情的发展变化也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2.中晚期影响 局部浸润与转移:中晚期大肠癌会出现局部浸润周围组织器官,如侵犯膀胱、子宫等,引起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例如侵犯膀胱可能导致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还会发生远处转移,如转移至肝脏,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等;转移至肺部则会引起咳嗽、咯血、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对于老年大肠癌中晚期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转移带来的多器官功能损害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儿童患大肠癌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中晚期转移,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阶段,转移造成的全身影响更为复杂,治疗难度也极大。 对生命的威胁:大肠癌中晚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据相关临床研究统计,大肠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占据一定比例,随着病情进展到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会明显缩短,生活质量也会急剧下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总体而言,大肠肿瘤的严重性不能一概而论,良性肿瘤相对恶性肿瘤风险较低,但也需重视,而大肠癌无论是早期还是中晚期都对患者健康有较大威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大肠肿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2025-10-13 11:41:17 -
大便干燥出血是肠癌吗
大便干燥出血不一定是肠癌,其常见原因有痔疮(各年龄段可发病,便后滴血,血色鲜红,干结粪便摩擦易致出血)、肛裂(多因大便干燥致肛管皮肤撕裂,排便时及后剧痛,伴少量鲜血附着粪便表面或手纸);肠癌除大便干燥出血外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消瘦乏力等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可通过直肠指检初步判断,结肠镜检查是明确是否为肠癌的金标准,儿童、孕妇、老年人大便干燥出血需分别注意相应情况,老人尤其要警惕排除肠癌。 一、其他常见原因及相关情况 痔疮 发病情况:是引起大便干燥出血较常见的原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久坐、便秘、妊娠等人群易患。 出血特点:通常为便后滴血,血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混合,在大便干燥时,由于干结粪便摩擦痔疮表面血管,容易导致出血。 肛裂 发病情况:多因大便干燥、肛管皮肤撕裂所致,多见于年轻人。 出血特点:排便时及排便后会出现肛门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少量鲜血,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手纸上。 二、肠癌的相关表现及特点 肠癌的一般表现:除了大便干燥出血外,还可能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腹部肿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肠癌的发病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人发病也有增多趋势。一般来说,肠癌引起的出血,血色可为鲜红、暗红或黏液脓血便,且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还可能伴有贫血进行性加重等情况。不过,仅通过症状并不能确诊肠癌,需要进一步检查。 三、如何鉴别诊断 医学检查方法 直肠指检:简单易行,可初步了解直肠下段及肛管有无病变。痔疮、肛裂通过直肠指检可初步判断,而肠癌在直肠指检时可能触及肿块等异常。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能够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发现病变部位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明确是否为肠癌的金标准。对于出现大便干燥出血的患者,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有家族肠癌病史、伴有消瘦等报警症状者,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 四、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大便干燥出血多与饮食不均衡、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等有关,一般不是肠癌,但如果出现长期大便异常及出血,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孕妇:孕妇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等原因易出现大便干燥,痔疮引起的出血较为常见。但也需要警惕是否有其他肠道病变,在进行检查和诊断时要充分考虑孕妇的特殊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 老年人:老年人大便干燥出血需尤其重视,因为老年人是肠道肿瘤的高发人群,除了考虑痔疮、肛裂等常见原因外,一定要通过结肠镜等检查排除肠癌等严重疾病。
2025-10-13 11:40:28 -
早期胃癌怎么治疗
早期胃癌的治疗包括手术、辅助治疗和随访监测。手术分内镜下治疗(适用于特定早期胃癌且创伤小,包括EMR和ESD)和外科根治性手术(依肿瘤情况选术式);辅助治疗有术后辅助化疗(针对高危早期胃癌患者,有不良反应需关注)和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分子靶点患者,有基因检测要求和不良反应);治疗后需长期随访监测,依患者情况调整频率和项目。 一、手术治疗 1.内镜下治疗 适应证:适用于分化型、黏膜内癌、无溃疡、直径≤2cm的早期胃癌。对于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患者较为适用,因为内镜下治疗创伤小,恢复快。 具体方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EMR是将病变黏膜完整切除,对于较大病变可能需要分块切除;ESD则能将病变与其下方的黏膜下层完整剥离,从而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能更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减少复发风险。 2.外科手术 根治性手术:是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深度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等。对于年轻患者,会更注重保留胃的功能和外形,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对于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范围,以保障手术安全和术后生活质量。 二、辅助治疗 1.术后辅助化疗 适用情况: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早期胃癌患者,如病理分化差、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术后需要辅助化疗。一般采用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等化疗方案,通过化疗可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但化疗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对于老年患者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靶向治疗 针对情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于某些具有特定分子靶点的早期胃癌患者可能会考虑靶向治疗。例如,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的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但靶向治疗有严格的基因检测要求,需要筛选合适的患者,并且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等,在应用时需要谨慎评估。 三、随访监测 早期胃癌患者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监测,一般建议治疗后前2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包括胃镜、腹部超声、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随访的频率和检查项目可能会有所调整,例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关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由治疗带来的其他器官损害等问题。
2025-10-13 11:40:02 -
肠癌会腹痛吗
肠癌有可能出现腹痛症状,其机制与肿瘤生长致肠道结构改变、功能紊乱及侵犯周围组织有关,不同类型肠癌腹痛特点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会影响肠癌腹痛,腹痛非肠癌特有,出现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消瘦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肠癌引起腹痛的机制 肠癌导致腹痛的原因主要与肿瘤生长引起肠道结构改变、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等有关。例如肿瘤不断生长占据肠道空间,使肠腔狭窄,影响肠道内容物通过,引起肠道痉挛,从而产生腹痛;或者肿瘤侵犯周围神经、组织,也会引发疼痛。 二、不同类型肠癌的腹痛特点 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一般腹痛位置相对不固定,多为隐痛或胀痛,常伴有腹部不适感。这是因为右半结肠肠腔较大,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才会出现肠道梗阻等情况,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往往是较为轻微的不适。 左半结肠癌:由于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窄,肿瘤容易导致肠腔梗阻,所以腹痛相对较明显,多为腹部绞痛,同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便血等症状出现较早。 直肠癌:当癌肿刺激直肠黏膜时,可引起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尤其是癌肿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时,疼痛可能会加重,且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等。 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对肠癌腹痛的影响及应对 年龄: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如年轻人敏锐,有时肠癌腹痛症状可能被忽视,容易延误诊断。而儿童患肠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腹痛表现可能更易被家长察觉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腹痛表现不同,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若发生肠癌,腹痛等症状可能与孕期其他生理不适混淆,需仔细鉴别。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患肠癌风险较高,这类人群若出现腹痛,更应警惕肠癌可能;而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的人群,肠道受到不良刺激,发生肠癌后腹痛等症状出现的概率增加,且病情可能进展更快,这类人群出现腹痛时需格外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病史:有肠道息肉病史的人群,发生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若此类人群出现腹痛,要考虑肠癌导致腹痛的可能性,需进一步进行肠镜等检查明确肠道情况;有炎症性肠病病史的患者,其肠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发生肠癌的风险也升高,出现腹痛时需综合评估是否由肠癌引起。 总之,肠癌有可能会腹痛,但腹痛并非肠癌特有的症状,其他肠道疾病等也可能引起腹痛。当出现腹痛且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消瘦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肠镜、大便潜血等,以明确病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025-10-13 11:39:41 -
大便间断出血是肠癌么
大便间断出血不一定是肠癌但肠癌可能有此表现,可能导致大便间断出血的非肠癌因素有痔疮(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久坐等人群易患,便血鲜红、排便后滴鲜或粪便表面带血、间断发作)、肛裂(多见于年轻人,常因大便干结引起,便血鲜红量少,伴排便时剧烈周期性疼痛、间断出血与肛管损伤相关)、肠息肉(各年龄段可发生,家族息肉病史者易患,便血鲜红、量不多、可间断出现且息肉可自行脱落);肠癌导致大便间断出血特点为颜色暗红、血与粪便混合或伴黏液、间断出现,还伴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年轻人肠癌相对少见易被忽视、老年人肠癌与肿瘤生长破溃出血有关且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出现大便间断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40岁以上及高危因素人群更应重视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可能导致大便间断出血的非肠癌因素 1.痔疮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久坐、久站、便秘等人群易患。 出血特点:便血颜色鲜红,通常是在排便后滴鲜血,或粪便表面带血,一般不与粪便混合,间断出现,在便秘、进食辛辣食物等诱因下容易发作。 2.肛裂 人群特点:多见于年轻人,常因大便干结等原因引起。 出血特点:便血颜色鲜红,量一般较少,同时伴有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疼痛呈周期性,便后有短暂缓解,随后又会出现剧烈疼痛,间断出血与排便时肛管受到损伤相关。 3.肠息肉 人群特点: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家族息肉病史者更易患病。 出血特点:便血颜色鲜红,可间断出现,一般量不多,有时息肉可自行脱落随大便排出。 二、肠癌导致大便间断出血的特点及相关情况 1.肠癌出血特点:肠癌引起的便血颜色可为暗红色,血与粪便混合,或伴有黏液,间断出现,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 2.不同年龄肠癌患者的特点 年轻人肠癌: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年轻人患肠癌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常因便血等症状就诊时已处于相对晚期阶段,需特别注意年轻人出现大便间断出血且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等情况时要高度警惕。 老年人肠癌:老年人本身肠道功能衰退等,肠癌导致的大便间断出血可能与肠道肿瘤生长导致局部破溃出血有关,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需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 当出现大便间断出血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直肠指检、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有家族肠癌病史、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等高危因素者更应重视,通过规范的检查来鉴别到底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大便间断出血,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3 11: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