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专注于小儿微创外科,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小儿直肠肛门畸形,小儿腹腔镜,肿瘤,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胆道闭锁,肠道畸形,肝脏移植等。
向 Ta 提问
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副主任,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兼秘书,有19年的外科临床工作经验,曾在美国著名的费城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任访问学者,系统学习了小儿腹腔镜、机器人和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系统治疗,师从著名的Alberto Pena教授、Shakula教授等。 他专注于儿童微创外科手术,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的团队每年完成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儿童肿瘤及小儿微创手术超过900余例;近5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高水平文章2篇(IF:13.314,IF:6.359),省级医学科研课题5项,在中华和中国系列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8篇,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和编委会秘书主持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路径》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小儿外科诊疗流程》2部著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服务之星”。
展开-
肠道倒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肠道倒叠即肠套叠,其发生原因包括解剖因素(婴幼儿回盲部系膜未完全固定、成人肠管病变)、饮食改变(婴幼儿饮食变化、成人饮食不规律)、肠道疾病(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成人肠道肿瘤息肉)及其他因素(季节、遗传),婴幼儿肠套叠需及时就医用空气灌肠等非手术复位,成人肠套叠针对病因治疗,不同人群处理方式和预后不同。 解剖因素 婴幼儿时期:婴儿的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这是婴幼儿容易发生肠套叠的一个重要解剖因素。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如突然的体位变化等,就可能导致回盲部肠管发生套叠。 成人时期:成人肠套叠多与肠管本身的病变有关,如肠息肉、肿瘤等,这些病变可成为诱使肠套叠发生的因素,因为病变部位的肠壁蠕动功能可能出现异常,进而引发肠套叠。 饮食改变 婴幼儿:当婴幼儿从母乳喂养转为人工喂养,或者添加辅食的种类、数量发生较大变化时,肠道对食物的适应过程可能会引发功能紊乱,从而增加肠套叠的发生风险。比如,从单纯的母乳过渡到含有较多不易消化成分的配方奶时,肠道需要重新适应,可能导致肠套叠。 成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情况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节律,也可能成为成人肠套叠的诱发因素。例如,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后,肠道蠕动紊乱,可能引发肠套叠。 肠道疾病 婴幼儿:一些肠道的感染性疾病,如肠炎等,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管蠕动功能失调,从而增加肠套叠的发生几率。例如,肠道受到轮状病毒等感染后,肠道黏膜受损,蠕动异常,容易导致肠套叠。 成人:肠道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是成人肠套叠的常见原因之一。肿瘤会使肠壁出现隆起、增厚等改变,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和通畅性,进而引发肠套叠。另外,肠道的息肉等病变也可能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其他因素 季节因素:部分研究发现,肠套叠的发生可能与季节有一定关系,例如在某些季节,病毒感染等肠道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从而间接增加了肠套叠的发生风险。 遗传因素:虽然相对少见,但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具有更容易发生肠套叠的体质,不过目前相关的具体遗传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对于婴幼儿肠套叠,由于其身体机能和生理特点特殊,一旦怀疑肠套叠,需及时就医处理,通常可先尝试空气灌肠等非手术方法复位;对于成人肠套叠,往往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如通过内镜或手术等方式处理肠道内的病变等。同时,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在面对肠套叠时,处理方式和预后等都会有所不同,在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2025-10-13 11:27:31 -
胃肠道血管肿瘤如何护理
针对胃肠道血管肿瘤患者需进行病情观察,包括出血情况和生命体征;实施饮食护理,急性期禁食或给易消化无刺激食物,恢复期逐渐增食物种类;开展心理护理,安抚患者不良情绪;预防并发症,包括感染和血栓;做好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并关注不同年龄患者反应。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胃肠道血管肿瘤患者若有出血,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休克表现,需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同年龄人群对生命体征变化的耐受不同,儿童和老年患者对血压、脉搏变化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 饮食护理 急性期饮食:若患者处于急性出血期,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对于非急性出血期患者,给予易消化、无刺激性的软食或半流食,避免食用坚硬、粗糙、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出血加重。儿童患者饮食需格外注意,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的食物。老年患者牙齿咀嚼功能可能下降,饮食应更细软。 恢复期饮食: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后,逐渐增加食物种类,但仍要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促进胃肠道黏膜修复。 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安抚:胃肠道血管肿瘤患者可能因疾病带来的不适、对预后的担忧等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需要家长的配合,医护人员可通过温和的态度、简单易懂的方式安抚儿童情绪。老年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担忧,需耐心向其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并发症预防护理 感染预防: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和皮肤感染。对于有留置胃管、尿管等的患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感染。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更要注意皮肤护理,定期更换尿布等。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相对较弱,需加强皮肤清洁。 血栓预防:对于活动受限的患者,鼓励其适当进行肢体活动,如床上翻身、四肢屈伸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儿童患者若因疾病原因活动受限,医护人员和家长要协助其进行肢体被动活动。老年患者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更要注意血栓预防。 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嘱给患者用药,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的作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和老年患者用药需特别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反应。例如某些药物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有影响,需谨慎使用。
2025-10-13 11:27:14 -
出现胃穿孔该怎么办
胃穿孔是严重急腹症,需立即停食饮水就医,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紊乱;手术有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不同年龄等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般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抽出胃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胃内压力,减少胃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有利于穿孔的闭合和腹膜炎的控制。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静脉补充适量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以及电解质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补液量和补液成分需要根据其具体的生理状况进行调整,例如儿童的补液量需按照体重进行精确计算,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导致不良后果;老年人则要兼顾其心肾功能,防止补液过快引发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 穿孔修补术: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或穿孔时间较长、腹腔污染严重的患者。通过手术用缝线修补穿孔部位,然后清洗腹腔,放置引流管等。对于不同性别患者,手术操作原则相同,但女性患者要注意避免损伤盆腔内的生殖器官等结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患者,术后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以促进康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需要更好地控制血糖以利于伤口愈合。 胃大部切除术: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较好,穿孔时间较短,腹腔污染较轻,可考虑行胃大部切除术,一次性解决穿孔问题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胃部病变,如胃溃疡等。但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不同年龄患者的术后恢复能力不同,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 术后护理与康复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腹部症状和体征等的观察。例如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不降,要警惕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恢复饮食,一般先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普通饮食。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患者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老年人则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易消化的优质蛋白食物。 预防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肠梗阻等。要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梗阻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活动要循序渐进,防止诱发心血管事件。
2025-10-13 11:26:52 -
胃癌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什么
胃癌早期有多种表现,包括类似消化不良的上腹部不适等、食欲减退与体重减轻、恶心呕吐以及少数的消化道出血相关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略有差异,部分人群需更警惕,如中老年人、有不良生活方式的男性、有家族胃癌病史或胃部基础疾病者等出现相关表现要重视排查。 一、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胃癌早期可能出现类似消化不良的表现,如上腹部不适、隐痛、胀痛等。这种疼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与进食的关系也不确切,可能在进食后加重或减轻,容易被患者忽视。例如部分患者会感觉上腹部饱胀感,尤其是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有较为明显的饱胀,这是因为胃癌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胃的排空延迟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能都有此类表现,但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相对更需要警惕,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胃部发生病变的几率可能增加;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并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男性如果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可能会增加胃部病变风险。 二、食欲减退与体重减轻 早期胃癌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对以往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食量逐渐减少。同时,由于胃部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即使进食量没有明显减少,也可能因为营养吸收不良等原因出现体重减轻。比如一些患者在短时间内体重可下降5公斤以上,而且这种体重减轻往往是没有明显诱因的,与正常的减肥等情况不同。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和体重不增甚至下降,也要考虑到胃部疾病的可能,因为儿童胃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也可能有类似表现。 三、恶心、呕吐症状 部分胃癌早期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有时可能带有少量血丝。这是因为胃癌病灶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的逆蠕动增加等。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胃肠功能就相对较弱,出现恶心、呕吐时可能更容易被认为是胃肠功能紊乱等,但如果频繁出现且经一般胃肠调理无改善,就需要排查胃部问题;对于年轻患者,如果出现反复恶心、呕吐,也要提高警惕。 四、消化道出血相关表现 少数早期胃癌患者可能出现少量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者粪便颜色发黑(呈柏油样便)。这是由于胃癌病灶表面的黏膜糜烂、破溃等导致少量出血,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排出体外就会出现这样的粪便改变。对于有家族胃癌病史的人群,或者本身有胃部基础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的患者,如果出现大便潜血阳性等情况,更要重视,因为这类人群发生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及时进行胃镜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2025-10-13 11:26:32 -
胃穿孔严重吗要怎样医治
胃穿孔是严重急腹症,胃内物质流入腹腔可致腹膜炎等,不及时治可危及生命,严重性与穿孔大小、就诊时间等有关;医治方法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特定情况且需密切观察,手术分单纯穿孔缝合术和彻底性溃疡手术;不同人群胃穿孔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加强术后护理,儿童患者要注意液体电解质补充、谨慎选手术方式并加强营养支持,女性孕期患者要权衡母亲救治与胎儿影响。 胃穿孔的医治方法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空腹小穿孔、穿孔周围炎症水肿较重或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等情况。首先要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内容物继续外漏。同时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来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还需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但非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范围,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仍需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单纯穿孔缝合术:是比较常用的手术方式,对于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彻底性溃疡手术的患者适用。通过缝合穿孔部位来暂时解决穿孔问题,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再考虑进一步的溃疡根治手术。 彻底性溃疡手术: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穿孔时间在8-12小时以内,腹腔污染较轻,可考虑行彻底性溃疡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等,一次性解决穿孔和溃疡问题。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溃疡的部位和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 不同人群胃穿孔的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医治胃穿孔时,要更加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对心血管、血糖等的影响。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身体机能较差。 儿童患者:儿童胃穿孔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儿童在医治时要特别注意液体量和电解质的补充,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功能不如成人完善。在手术选择上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身体创伤较小且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胃穿孔和手术可能会对儿童的消化系统和整体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如果是在孕期发生胃穿孔,医治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权衡母亲病情救治和胎儿的影响。例如,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手术治疗时要采取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操作方式和麻醉方式等。
2025-10-13 11: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