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晓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专注于小儿微创外科,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小儿直肠肛门畸形,小儿腹腔镜,肿瘤,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胆道闭锁,肠道畸形,肝脏移植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副主任,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兼秘书,有19年的外科临床工作经验,曾在美国著名的费城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任访问学者,系统学习了小儿腹腔镜、机器人和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系统治疗,师从著名的Alberto Pena教授、Shakula教授等。 他专注于儿童微创外科手术,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的团队每年完成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儿童肿瘤及小儿微创手术超过900余例;近5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高水平文章2篇(IF:13.314,IF:6.359),省级医学科研课题5项,在中华和中国系列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8篇,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和编委会秘书主持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路径》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小儿外科诊疗流程》2部著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服务之星”。

展开
个人擅长
专注于小儿微创外科,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小儿直肠肛门畸形,小儿腹腔镜,肿瘤,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胆道闭锁,肠道畸形,肝脏移植等。展开
  • 胃脂肪瘤为什么切片

    胃脂肪瘤切片首要目的是明确病变组织学性质以区分其他病变,还可排除恶性病变可能,基于切片结果能指导精准治疗,不同情况患者因病理性质不同处理策略有差异,切片为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提供依据。 一、明确病变性质 胃脂肪瘤切片的首要目的是通过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变的组织学性质。胃内的隆起性病变可能有多种情况,如腺瘤、癌等,胃脂肪瘤虽属于良性肿瘤,但通过切片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准确区分其与其他恶性或非脂肪瘤性病变,保障诊断的准确性。例如,通过病理切片能清晰看到胃脂肪瘤的脂肪细胞特征,与其他如上皮源性肿瘤等进行鉴别。 二、排除恶性病变 尽管胃脂肪瘤大多为良性,但仍需通过切片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部分胃部病变在外观上可能相似,仅通过内镜下观察难以精准判断,而病理切片能从细胞水平确定病变是否为恶性,这对患者后续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若误将恶性病变当作胃脂肪瘤处理,会延误患者的正规治疗,因此切片是排除恶性病变的关键步骤。 三、指导精准治疗 基于切片明确的病理结果,医生能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若确诊为胃脂肪瘤,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内镜下切除等;若为其他病变,则会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措施。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其胃内病变的处理策略因病理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切片结果为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提供了依据。例如,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若切片提示恶性病变,需综合其病史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儿童胃脂肪瘤相对少见,切片明确性质后可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处理,避免不恰当的治疗。

    2025-09-09 12:03:34
  • 大肠息肉的症状有哪些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部闷胀不适、脱垂等,也可能无任何表现。诊断需依靠相关检查,治疗方法有内镜下切除、手术治疗等,预防可通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治疗肠道炎症等实现。 1.便血:为间断性或间歇性便血,血色鲜红,量一般不多,果酱色便提示息肉可能有恶变。 2.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腹泻等。 3.腹部闷胀不适:一般无腹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闷胀不适。 4.脱垂:较大的息肉可能会脱出肛门外,或在排便时被推出肛门外。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由大肠息肉引起,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肠镜检查、大便潜血试验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大肠息肉的治疗,通常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恶变风险等因素来决定。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切除、手术治疗等。此外,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也是发现和治疗大肠息肉的重要方法。 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家族性息肉病、大肠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3.治疗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4.避免长期使用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 总之,大肠息肉的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

    2025-09-09 12:02:46
  • 结肠息肉手术后几天可以正常饮食

    结肠息肉手术后的饮食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根据手术方式、息肉大小和数量、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决定。术后1-2天禁食,2-3天清流食,3-4天半流食,4-5天软食,5天以上恢复正常饮食,但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高纤维食物。注意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过热、过冷、过硬食物,戒烟限酒。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1.术后1-2天:此时患者通常需要禁食,以让肠道休息。 2.术后2-3天:开始清流食,如米汤、果汁等,以避免刺激肠道。 3.术后3-4天: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米粥、面条、馄饨等。 4.术后4-5天:可以尝试软食,如馒头、面包、蔬菜等。 5.术后5天以上: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但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纤维食物,以免引起肠道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在恢复饮食过程中,应遵循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2.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3.避免食用过热、过冷、过硬的食物,以及腌制、熏制、烧烤类食物。 4.戒烟限酒。 5.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如果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饮食恢复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腹痛、腹胀、呕吐、黑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处理。

    2025-09-09 12:01:38
  • 如何处理男童因误食水宝宝导致的肠梗阻

    男童误食水宝宝后若有疑似肠梗阻症状需即刻带患儿至儿科急诊或小儿外科就诊,医生会经问诊、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情况,梗阻较轻且一般状况好可采取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保守治疗,梗阻严重有并发症迹象则需手术取出异物并处理肠道,家长要加强低龄男童看护,将小物件放儿童触及不到处,发现吞食可疑情况及时送医并密切监护。 一、及时就医评估 男童误食水宝宝后若出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疑似肠梗阻症状,需即刻携带患儿至儿科急诊或小儿外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进一步安排腹部X线、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肠梗阻情况,腹部X线可能发现肠道内异物影等异常表现。 二、依据梗阻状况选择治疗举措 1.保守治疗:若梗阻程度较轻且患儿一般状况良好,医生可能先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吸出胃肠道内气体与液体,减轻腹胀并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同时给予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需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 2.手术治疗:当梗阻严重出现肠坏死、肠穿孔等并发症迹象时,通常需进行手术。手术中医生探查肠道取出误食水宝宝,并依肠道受损情况做相应处理,如切除坏死肠段等。 三、预防相关提示 家长需加强低龄男童看护,将水宝宝等小物件放置于儿童触及不到之处,教育孩子勿随意将小物品放入口中。若发现孩子有吞食异物可疑情况,要冷静并及时送医,避免延误治疗。同时,低龄儿童自身认知与行为控制能力有限,家长监护至关重要,需时刻留意孩子活动范围,防止类似误食事件发生。

    2025-09-09 12:00:04
  • 肠息肉术后的饮食

    肠息肉术后的饮食管理建议:术后6-8小时禁食,1-2天清流食,2-3天半流食,3-4天软食,5-7天恢复正常饮食,逐渐增加食量,保持饮食规律,注意水分摄入,避免饮酒和吸烟,特殊情况遵医嘱。 1.术后禁食 一般在术后6-8小时内需要禁食,以避免食物刺激手术部位引起出血。 2.清流食 术后1-2天,可以开始食用清流食,如米汤、果汁、糖水等。清流食易于消化,不会给肠道带来负担。 3.半流食 术后2-3天,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米粥、面条、馄饨等。半流食可以提供一定的营养,同时不会过于刺激肠道。 4.软食 术后3-4天,可以食用软食,如馒头、面包、煮烂的蔬菜等。软食更容易消化吸收。 5.正常饮食 术后5-7天,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饮食的清淡和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纤维食物。 6.逐渐增加食量 在恢复饮食过程中,应逐渐增加食量,避免过度进食引起腹胀或不适。 7.饮食规律 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8.注意水分摄入 术后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预防便秘。 9.避免饮酒和吸烟 饮酒和吸烟会影响肠道的血液循环和恢复,应尽量避免。 10.特殊情况 如果患者有其他健康问题或饮食限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不同,饮食调整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在术后恢复期间,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此外,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2025-09-09 11:59: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