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专注于小儿微创外科,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小儿直肠肛门畸形,小儿腹腔镜,肿瘤,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胆道闭锁,肠道畸形,肝脏移植等。
向 Ta 提问
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副主任,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兼秘书,有19年的外科临床工作经验,曾在美国著名的费城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任访问学者,系统学习了小儿腹腔镜、机器人和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系统治疗,师从著名的Alberto Pena教授、Shakula教授等。 他专注于儿童微创外科手术,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的团队每年完成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儿童肿瘤及小儿微创手术超过900余例;近5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高水平文章2篇(IF:13.314,IF:6.359),省级医学科研课题5项,在中华和中国系列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8篇,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和编委会秘书主持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路径》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小儿外科诊疗流程》2部著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服务之星”。
展开-
小儿肠套叠原因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其发生与解剖因素(婴幼儿回盲部解剖特点及淋巴结因素)、饮食因素(辅食添加及食物成分变化)、病毒感染因素(轮状病毒等感染致肠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因素(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完善致肠蠕动紊乱)相关,家长需关注小儿状况,科学喂养护理以降低风险。 一、解剖因素 1.婴幼儿回盲部解剖特点:婴幼儿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回盲瓣呈唇样凸入盲肠,使得回肠末端与盲肠之间的活动度较大,当肠管蠕动异常时,容易导致肠套叠发生。例如,在一些生理情况下,如小儿开始添加辅食等,胃肠功能发生变化,可能引发肠套叠。 2.淋巴结因素:小儿淋巴组织丰富,回盲部淋巴结相对较多。当淋巴结肿大时,可能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和结构,增加肠套叠的发生风险。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能导致回盲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进而诱发肠套叠。 二、饮食因素 1.辅食添加:小儿在4-10个月时处于添加辅食的阶段,此时肠道对食物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果突然改变饮食种类或增加辅食量,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蠕动节律发生改变,从而诱发肠套叠。例如,从单一的母乳或配方奶喂养突然过渡到添加较多新的固体辅食,可能打破肠道原有的消化和蠕动平衡。 2.食物成分变化:某些食物可能引起肠道过敏或刺激,导致肠管痉挛。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儿,食用相关奶制品后,肠道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引发肠套叠。 三、病毒感染因素 1.轮状病毒等感染:轮状病毒等感染可引起肠道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肠功能紊乱。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节律,使肠管容易发生套叠。例如,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小儿感染后发生肠套叠的几率相对增加。 四、自主神经因素 小儿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现肠蠕动的紊乱。当小儿受到惊吓、腹部着凉等刺激时,可能导致肠蠕动节律失调,进而引发肠套叠。比如,寒冷季节小儿腹部保暖不当,可能引起肠道痉挛,增加肠套叠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小儿肠套叠,家长需密切关注小儿的身体状况,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呕吐、腹部包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在小儿的喂养和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合理,遵循辅食添加的原则,注意腹部保暖等,以降低小儿肠套叠的发生风险。
2025-10-13 10:48:22 -
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可以微创吗
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是否可微创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早期或部分中期、肿瘤局限无广泛转移且患者身体状况能耐受者有可能采用微创,肿瘤晚期、患者身体状况极差者一般不适合微创,需多学科团队评估患者病情、分期及身体状况后确定,以保障肿瘤根治效果并促进患者康复。 一、适用情况 1.肿瘤分期方面 早期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肿瘤局限于肠壁内或侵犯黏膜下层、肌层,未发生远处转移时,微创腹腔镜手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例如一些研究显示,早期乙状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在肿瘤根治效果上与开腹手术相当,且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对于部分中期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患者,若肿瘤侵犯范围相对局限,没有累及重要血管、脏器且无远处广泛转移,也可考虑微创治疗,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多学科团队(MDT)综合评估后决定。 2.患者身体状况方面 年轻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较好,对微创术后恢复的耐受性相对较好,更适合考虑微创治疗。而老年患者若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尚可,也有机会评估是否能行微创。比如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基本正常,无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影响手术耐受性的基础疾病时,可评估能否进行微创。 对于有一定生活方式影响的患者,如平时活动量较大但身体基础状况允许的,微创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更能让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方式;而有长期吸烟史导致肺功能稍差的患者,需要在术前优化呼吸功能等,评估能否耐受微创操作及术后恢复。 二、不适用情况 1.肿瘤晚期情况 若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已发生广泛远处转移,如肝转移、肺转移等形成多发转移灶,或者肿瘤侵犯周围重要组织脏器无法通过微创完整切除时,一般不适合微创治疗,多采用姑息等其他治疗方式。 2.患者身体状况极差情况 患者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如重度心力衰竭、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不能缓解,无法耐受手术操作及气腹等微创操作相关的生理改变时,不适合微创。还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无法承受手术打击的患者也不适合。 总之,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能否采用微创治疗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团队充分评估患者病情、肿瘤分期及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后才能确定的问题,要在保障肿瘤根治效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发挥微创治疗的优势,促进患者康复。
2025-10-13 10:48:00 -
小孩肠套叠症状怎么治
小孩肠套叠典型症状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复位(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全身情况良好者,利用空气压力复位)、钡剂灌肠复位(同空气灌肠复位适用情况,利用钡剂压力复位,特殊人群需谨慎)、手术治疗(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失败、套叠超48小时伴肠坏死等时采用,手术方式根据情况定,小儿手术要精细)。 一、小孩肠套叠的症状 小孩肠套叠典型症状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腹痛时孩子会突然哭闹不安,面色苍白,伴有手足乱动,数分钟后缓解,间隔一段时间又反复发作;血便多在发病后6-12小时出现,多为果酱样黏液血便;腹部可摸到像腊肠样的肿块。 二、小孩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一)空气灌肠复位 1.适用情况:一般适用于发病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酸中毒的患儿。 2.原理: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在X线监视下可见套叠阴影逐渐后退,直至完全消失,此时可见大量气体进入小肠,患儿症状缓解。 3.对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考虑:对于年龄较小、生活方式正常的患儿,空气灌肠复位是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如果患儿有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腹膜炎体征等情况,则不适合空气灌肠复位。 (二)钡剂灌肠复位 1.适用情况:同空气灌肠复位类似,适用于发病时间较短的患儿。 2.原理:经肛门注入钡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套叠的肠管,利用钡剂的压力使套叠的肠管复位。当钡剂到达套叠头部时,可见杯口状阴影,随着钡剂的注入,杯口状阴影逐渐消失,肠管复位。 3.特殊人群考虑:对于一些特殊生活方式的患儿,如长期便秘等情况,钡剂灌肠复位需要谨慎操作,要根据患儿具体的肠道准备情况等进行评估,确保操作安全。 (三)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空气灌肠或钡剂灌肠复位失败,或者肠套叠时间超过48小时,伴有肠坏死、腹膜炎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一般采用肠切除吻合术等,根据患儿肠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要充分考虑小儿肠道的生理特点,减少手术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在切除坏死肠管时,要准确判断坏死肠管的范围,尽量保留足够的肠管长度以保证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
2025-10-13 10:47:18 -
能大便还叫肠梗阻吗
能大便也可能是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时肠道未完全梗阻可有少量大便排出,高位肠梗阻早期可能仍有少量大便排出,绞窄性肠梗阻有时也可能有少量大便排出,但都需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怀疑肠梗阻应及时就医详细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不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时,肠道未完全梗阻,仍有部分通道允许少量肠内容物通过,所以可能有少量大便排出。例如,部分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道有部分通道可让气体和少量粪便通过,此时患者可能有排气、排便,但仍存在肠梗阻的其他表现,如腹痛、腹胀、呕吐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不同,儿童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表现为相对较轻的腹痛、腹胀,呕吐程度也相对较轻;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因机体反应相对较弱,症状可能不典型,但仍需重视。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卧床、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导致不完全性梗阻情况。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更高。 高位肠梗阻早期 高位肠梗阻时,梗阻部位较高,呕吐发生较早且频繁,而排气、排便停止可能稍晚。在梗阻早期,可能仍有少量大便排出。比如十二指肠高位梗阻,早期可能还能有少量粪便排出,但随着病情进展,梗阻加重,会出现典型的肠梗阻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高位肠梗阻可能因肠道解剖特点,早期能大便的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老年人高位肠梗阻由于胃肠功能、机体储备等因素,早期能大便的情况也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生活方式中,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可能增加高位肠梗阻的发生风险,有胆道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可能因相关病变影响肠道导致高位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特殊情况 绞窄性肠梗阻是较严重的肠梗阻类型,肠管有血运障碍,但有时也可能有少量大便排出。不过这种情况非常危险,虽然有大便排出,但肠道已出现缺血坏死等严重问题。不同人群中,儿童绞窄性肠梗阻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老年人绞窄性肠梗阻由于机体耐受能力差,更需及时诊断和处理。有心血管病史等的患者,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时,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病情判断和治疗。 总之,能大便不能单纯排除肠梗阻,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如果怀疑肠梗阻,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3 10:46:33 -
小肠穿孔
小肠穿孔是一种严重疾病,病因多样,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预防包括避免腹部外伤、积极治疗肠道疾病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特别注意。 1.病因 小肠穿孔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外伤、感染、炎症性肠病、肿瘤等。其他可能导致小肠穿孔的因素包括肠道缺血、医源性损伤等。 2.症状 小肠穿孔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腹痛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并且会逐渐加重。其他症状的出现取决于穿孔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3.诊断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一些辅助检查来诊断小肠穿孔。这些检查包括X线、CT、胃肠镜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探查来明确诊断。 4.治疗 小肠穿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穿孔并处理潜在的病因。非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 5.预后 小肠穿孔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穿孔的原因、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选择等。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可以康复,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肠梗阻等。 6.预防 小肠穿孔的预防主要包括避免腹部外伤、积极治疗肠道疾病、注意饮食卫生等。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7.特殊人群 儿童:小肠穿孔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儿童患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特别关注。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小肠穿孔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健康问题,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小肠穿孔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些患者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治疗。 总之,小肠穿孔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对于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预防小肠穿孔的发生也非常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可以降低小肠穿孔的风险。
2025-10-13 10: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