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专注于小儿微创外科,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小儿直肠肛门畸形,小儿腹腔镜,肿瘤,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胆道闭锁,肠道畸形,肝脏移植等。
向 Ta 提问
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副主任,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兼秘书,有19年的外科临床工作经验,曾在美国著名的费城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任访问学者,系统学习了小儿腹腔镜、机器人和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系统治疗,师从著名的Alberto Pena教授、Shakula教授等。 他专注于儿童微创外科手术,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的团队每年完成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儿童肿瘤及小儿微创手术超过900余例;近5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高水平文章2篇(IF:13.314,IF:6.359),省级医学科研课题5项,在中华和中国系列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8篇,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和编委会秘书主持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路径》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小儿外科诊疗流程》2部著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服务之星”。
展开-
结肠息肉术后饮食菜谱
结肠息肉术后的饮食菜谱应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调整,术后1-2天可食用清流食,如米汤、果汁;3-4天可食用流食,如藕粉、杏仁茶;5-6天可食用半流食,如粥、面条;7天以后可食用软食,如馒头、面包。需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高纤维食物,保持饮食规律,注意饮食均衡和多样性。 一、术后1-2天:清流食 1.米汤 米汤是一种清淡、易消化的液体食物,适合在术后1-2天食用。 制作方法:将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煮沸,然后转小火煮至米烂汤稠即可。 2.果汁 果汁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身体恢复。 制作方法:选择新鲜的水果,如苹果、橙子、梨等,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即可。 二、术后3-4天:流食 1.藕粉 藕粉是一种半流质食物,易于消化吸收。 制作方法:将藕粉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用沸水冲调至糊状即可。 2.杏仁茶 杏仁茶具有润肺止咳、滋养身体的功效。 制作方法:将杏仁洗净,浸泡后去皮,加入适量水煮沸,然后转小火煮至杏仁软烂,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三、术后5-6天:半流食 1.粥 粥是一种软烂、易消化的食物。 制作方法:将大米或小米洗净,加入适量水煮沸,然后转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蔬菜、肉类等食材。 2.面条 面条易于消化,且能提供一定的能量。 制作方法:将面条煮熟后捞出,加入适量汤料和蔬菜即可。 四、术后7天以后:软食 1.馒头 馒头是一种常见的主食,易于咀嚼和消化。 制作方法:将面粉发酵后制成馒头,蒸熟即可。 2.面包 面包也是一种软食,可以选择全麦面包或白面包。 食用方法:直接食用或涂抹黄油、果酱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恢复情况不同,饮食调整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在术后恢复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纤维食物,以免刺激肠道或引起不适。同时,应保持饮食规律,适量进食,避免过度进食或饥饿。如果在饮食调整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2025-10-13 10:10:18 -
胃肿瘤的症状
胃肿瘤的症状可能有消化不良、胃痛、体重下降、贫血、黑便或呕血、腹部肿块及其他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1.消化不良:这是胃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包括食欲不振、饱腹感、恶心、呕吐、腹胀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胃痛:胃痛是胃肿瘤的另一个常见症状,可能表现为隐痛、钝痛或胀痛。疼痛可能在进食后加重,也可能在夜间出现。 3.体重下降:由于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此外,肿瘤的消耗也可能导致体重下降。 4.贫血:胃肿瘤可能导致慢性失血,从而引起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疲劳等症状。 5.黑便或呕血:如果肿瘤侵犯了血管,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呕血。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6.腹部肿块: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在腹部摸到肿块,这可能是胃肿瘤的一种表现。 7.其他症状:除了上述症状外,胃肿瘤还可能引起其他症状,如低热、乏力、消瘦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由胃肿瘤引起,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年龄较大、有胃癌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胃肿瘤的诊断,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包括胃镜、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一旦确诊为胃肿瘤,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此外,胃肿瘤的预防也非常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降低胃肿瘤的发生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胃肿瘤的症状多样化,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胃肿瘤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10-13 10:09:48 -
胃癌的好发部位
胃癌好发部位有胃窦部、胃小弯部、贲门部,胃窦部是较为常见的好发部位,胃小弯部、贲门部也易发生,不同人群在好发部位分布有细微差异,如老年、有不良生活方式、有家族病史人群风险有变化。 一、胃窦部 胃窦部是胃癌较为常见的好发部位。胃窦部位于胃的远端,接近幽门的区域。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统计数据表明,相当比例的胃癌发生在此处。从解剖结构上看,胃窦部的黏膜上皮细胞等组织在长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时,更容易发生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恶变。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容易首先在胃窦部定植和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逐渐促使胃窦部细胞发生癌变。 二、胃小弯部 胃小弯部也是胃癌的好发部位之一。胃小弯是胃的一个解剖结构部位,此处的胃黏膜组织在生理功能和受到外界刺激等方面有其特点。一些致癌因素,如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的胃酸刺激等,容易在胃小弯部产生累积效应,导致细胞发生癌变。比如,长期食用高盐、腌制等食物,其中的致癌物质可能更易在胃小弯部作用于胃黏膜细胞,引发细胞的恶性转化。 三、贲门部 贲门部是胃与食管相连的部位,同样是胃癌的好发区域。贲门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与胃的其他部位有所不同,这里的上皮细胞等在接触食管传来的食物等刺激时,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例如,贲门部的黏膜屏障功能相对可能较弱,当受到烟酒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向上蔓延等情况时,就容易发生细胞的癌变。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胃癌在好发部位的分布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异,但总体的好发区域基本如上所述。例如,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各部位黏膜的修复等功能减弱,更易在上述好发部位发生胃癌;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在胃癌的发病上,在好发部位的分布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差异,但男性如果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在各好发部位发生胃癌的风险;有胃癌家族病史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在胃的这些好发部位发生胃癌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监测。
2025-10-13 10:09:27 -
胃部间质瘤是癌症吗
胃部间质瘤是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可视为广义“癌症”范畴,其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细胞,生物学行为具异质性,部分有侵袭转移等类似癌症表现,与传统上皮来源癌起源不同但临床处理有相似处,不同人群发病等有差异,不健康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其发生风险,有胃部基础病史人群需密切监测胃部情况 胃部间质瘤的性质特点 胃部间质瘤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细胞,其生物学行为具有异质性,部分胃部间质瘤生长缓慢,侵袭性较低;而部分则具有较高的侵袭潜能,会像癌症一样出现局部侵袭周围组织以及远处转移等情况。从组织学角度来看,它的细胞形态、增殖活性等方面的表现与癌有差异,但在临床进程中存在恶变倾向,会对患者健康造成类似癌症的严重威胁,比如导致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转移相关的相应表现。 与传统癌的区别及联系 传统上皮来源的癌是上皮细胞恶变而来,而胃部间质瘤起源于间叶组织。不过,二者在临床处理上有相似之处,都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采取手术切除等治疗手段,对于有侵袭倾向或恶性程度较高的胃部间质瘤,术后可能还需要辅助靶向药物治疗等,这一点和癌症的综合治疗有相通之处。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胃部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老年人群体,身体机能下降,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更谨慎评估身体耐受性等;女性和男性在发病率等方面可能有一定统计差异,但具体到个体,诊断和治疗都要依据病情实际情况来开展。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胃部间质瘤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饮食不规律、吸烟、酗酒等可能会对胃部间质产生不良影响,但目前对于胃部间质瘤确切的生活方式相关致病机制还在研究中,不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于整体健康包括胃部间质瘤的防治都是有益的。有胃部相关基础病史的人群,比如既往有慢性胃炎等病史的人,发生胃部间质瘤的风险可能相对有所不同,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胃部情况,以便早期发现胃部间质瘤。
2025-10-13 10:08:49 -
胃肠手工吻合方式是什么
胃肠手工吻合方式包括端端吻合、端侧吻合、侧侧吻合,端端吻合需对齐胃肠两端用缝线间断或连续缝合且注意不同年龄患者差异;端侧吻合是胃肠一端与另一段侧方吻合,要注意内层外层缝合及特殊人群操作;侧侧吻合是两段胃肠侧方吻合要注意吻合口大小及特殊病史患者操作,需根据病情等选合适方式,遵循规范并考虑个体差异以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一、端端吻合 操作要点:将胃肠的两端对齐,使用缝线进行间断或连续缝合。间断缝合是逐针进行缝合,每缝一针打一个结;连续缝合则是从一端开始连续缝合至另一端。在缝合过程中要保证胃肠壁对合整齐,避免出现内翻或外翻过度的情况。例如,在胃大部切除术中,胃与空肠的端端吻合常采用这种方式。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端端吻合时需要注意组织的弹性和血供情况,儿童胃肠组织相对较嫩,操作时更需轻柔,避免损伤组织导致愈合不良。 二、端侧吻合 操作要点:将胃肠的一端与另一段胃肠的侧方进行吻合。比如胃空肠端侧吻合,需要将胃的残端与空肠的侧壁进行缝合。首先确定吻合口的位置,然后进行内层和外层的缝合。内层一般采用全层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外层采用浆肌层间断缝合。在特殊人群中,如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可能减退,血供相对较差,在端侧吻合时要更仔细地操作,确保吻合口血供良好,防止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侧侧吻合 操作要点:将两段胃肠的侧方进行吻合,形成一个共同的通道。例如在某些肠道疾病的手术中可能会用到侧侧吻合。操作时要注意吻合口的大小适中,保证肠内容物能够顺利通过。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曾有腹部手术史导致腹腔粘连的患者,进行侧侧吻合时需要特别小心,防止损伤周围组织,可在粘连松解后再进行吻合操作,以降低手术风险。 胃肠手工吻合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手术部位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解剖和缝合的规范,同时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病史等因素,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5-10-13 1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