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昌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泌尿外科疑难复杂疾病、尿道下裂、尿道下裂、肾积水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泌尿外科疑难复杂疾病、尿道下裂、尿道下裂、肾积水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前列腺钙化灶怎么消除

    对于前列腺钙化灶,大多数无明显症状者定期观察随访;由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病因引起的要针对相关疾病治疗;极少数合并严重前列腺疾病时考虑手术治疗。老年男性要重视定期检查及注意生活习惯,中青年男性要预防相关基础疾病并积极治疗病因相关疾病。 一、观察随访 对于大多数前列腺钙化灶,若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观察随访。因为很多前列腺钙化灶是前列腺组织退行性变、炎症愈合后留下的疤痕,在没有引发其他严重问题时,动态观察其变化即可。例如,男性在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时发现有钙化灶,若身体无不适,可每隔一段时间(如半年到一年)进行前列腺超声等检查,监测钙化灶有无变化。 二、针对病因治疗相关疾病 前列腺炎相关:如果前列腺钙化灶是由前列腺炎引起的,当前列腺炎发作时,需要针对前列腺炎进行治疗。前列腺炎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等类型。对于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具体药物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来消除炎症,但这里仅强调针对病因处理。如果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需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多种综合措施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从而间接影响钙化灶相关情况。比如,患有前列腺炎的患者要注意避免久坐、饮酒、食用辛辣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等。 前列腺增生相关:若合并前列腺增生,当增生引起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例如,通过药物缓解排尿症状等,但同样是针对其基础疾病进行治疗,以稳定病情,可能对钙化灶产生一定影响。 三、手术治疗(极少数情况) 只有当前列腺钙化灶合并严重的前列腺疾病,如严重的前列腺结石、前列腺癌等情况时,才可能考虑手术治疗。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激进的手段,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后谨慎选择。比如,当前列腺钙化灶合并前列腺癌时,可能需要根据癌症的分期等情况采取手术切除等相应手术方式,但手术风险等也需要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谨慎权衡。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男性: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钙化灶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老年男性在观察随访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定期检查,因为老年人群患前列腺相关严重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要密切关注排尿情况等变化,一旦出现排尿异常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同时,老年男性在生活中要注意适度饮水,避免憋尿等不良习惯,以减少对前列腺的不良刺激。 中青年男性:中青年男性若发现前列腺钙化灶,也要重视相关基础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比如,避免不洁性生活等可能导致前列腺炎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以降低前列腺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间接影响前列腺钙化灶的相关情况。如果中青年男性因前列腺炎等疾病导致前列腺钙化灶相关问题,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遵循治疗方案,争取控制病情发展。

    2025-10-15 15:11:05
  • 膀胱结石怎么排出体外

    膀胱结石排石方法有自行排石、医疗手段排石和手术治疗排石。自行排石适用于较小结石,大量饮水并适当运动;医疗手段排石中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1-3厘米结石,膀胱镜取石适用于较大或其他方法难排结石;手术治疗排石的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适用于特定情况。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合适方法,过程中关注症状变化及时就医。 一、自行排石 对于较小的膀胱结石(直径小于0.5厘米左右),大量饮水是重要的方法。增加饮水量可以增加尿量,尿液的冲刷作用有助于结石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左右,分多次饮用,保持尿液呈淡黄色或无色。同时,适当进行一些跳跃、跑步等运动,也可能有助于结石的排出,但运动时要注意自身身体状况,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鼓励其多饮水,并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力适当安排活动,比如在家长陪伴下进行适量的走动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不适。 二、医疗手段排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用于结石直径在1-3厘米左右的膀胱结石。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结石裂解,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对于成年患者,在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泌尿系统超声、X线等,以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儿童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泌尿系统相对娇嫩,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控制冲击波的能量等参数,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且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排尿情况以及是否有血尿、疼痛等不适症状。 膀胱镜取石 对于较大的膀胱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或采用其他方法难以排出的结石,可采用膀胱镜取石。医生通过尿道将膀胱镜插入膀胱,找到结石后,用碎石器械将结石粉碎后取出。对于成年患者,在膀胱镜取石前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如清洁肠道等。儿童患者进行膀胱镜取石时,要选择合适的膀胱镜规格,操作过程中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儿童的尿道等组织,术后要注意观察儿童的排尿情况、有无感染等并发症,给予适当的护理,比如保持尿道口清洁等。 三、手术治疗排石 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 这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适用于结石较大、合并有膀胱憩室、膀胱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等情况的患者。手术需要切开膀胱,直接取出结石。对于成年患者,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等。儿童患者进行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要关注儿童术后的排尿功能恢复等情况,家长要配合医生做好儿童的术后护理工作,比如帮助儿童保持伤口清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等。 在整个膀胱结石排出体外的过程中,无论是自行排石、医疗手段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结石大小、身体状况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是否有疼痛加剧、血尿加重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处理。

    2025-10-15 15:09:48
  • 阴茎增长术是什么

    阴茎增长术是针对因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等致阴茎外观短小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成年男性的外科操作,常见术式包括切断悬韧带的阴茎延长术(可使埋藏阴茎海绵体释放增外露长度)和有自体组织移植及人工材料植入的阴茎增粗术,适用经医学评估因相关因素致阴茎短小严重影响性生活且非手术无效的成年男性,未成年人一般不建议,手术存出血、感染、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术后外观不满意等风险,术前需全面体检、与医生充分沟通,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防勃起裂开、控基础病,特殊人群需术前心理评估疏导。 一、定义 阴茎增长术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手段来增加阴茎长度或周径的医疗操作,主要针对因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等因素导致阴茎外观短小,已严重影响性生活质量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成年男性群体。 二、常见术式 1.阴茎延长术:其原理是切断阴茎悬韧带,该韧带将阴茎固定在耻骨联合下方,切断后可使原本埋藏在体内的阴茎海绵体部分释放出来,从而增加阴茎的外露长度。一般可延长3-5厘米左右,但具体延长效果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2.阴茎增粗术:通常有自体组织移植和人工材料植入两种方式。自体组织移植多是取自身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等进行移植来增粗阴茎;人工材料植入则是采用特定的生物相容性材料植入以达到增粗目的,但需谨慎选择材料,因存在材料排异等风险。 三、适用人群 主要为成年男性中经医学评估确定因先天性阴茎发育不良、外伤等导致阴茎短小,严重影响性生活满意度,且经其他非手术治疗手段无效的人群。需注意未成年人由于生殖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一般不建议实施此类手术,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殖系统发育及未来的生殖功能。 四、手术风险 1.出血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血管损伤导致出血,若出血量较多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 2.感染风险:术后伤口有发生感染的可能,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有异常分泌物等,若发生感染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3.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手术有可能损伤阴茎的血管或神经,从而影响阴茎的正常勃起功能。 4.术后外观不满意:由于个体差异及手术操作等因素,可能出现术后阴茎外观与患者预期不符的情况。 五、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以排除手术禁忌证。同时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具体过程、可能的风险及预期效果等。 2.术后护理:术后要严格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嘱定期换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阴茎勃起导致伤口裂开;定期复诊,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阴茎恢复状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确保身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再考虑手术,并在术后密切关注基础疾病对手术恢复的影响。特殊人群如存在心理障碍等情况的患者,术前需进行心理评估及疏导,保障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2025-10-15 15:08:28
  • 老人尿失禁该如何处理

    老人尿失禁需先明确类型,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皮肤护理等非药物干预,特定类型可考虑托特罗定等药物治疗,还需饮食控制、体重管理,有基础病和认知障碍的老人处理时要特别关注相关事项。 一、评估与分类 老人尿失禁需先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明确类型,常见类型包括压力性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等出现不自主排尿)、急迫性尿失禁(有强烈尿意后迅速出现排尿)、混合性尿失禁(兼具压力性和急迫性特点)等,不同类型的病因及表现各异,需精准鉴别以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盆底肌训练:这是被科学验证有效的方法,老人可进行凯格尔运动,通过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10-15分钟,长期坚持有助于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尿失禁状况,该方法尤其对压力性尿失禁有较好效果,其科学依据在于能强化盆底肌对尿道等结构的支撑作用。 2.膀胱训练:帮助老人逐渐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比如开始可每1-2小时安排一次排尿,然后根据老人排尿情况逐步延长间隔时间,通过训练调整膀胱的储尿功能,减少不自主排尿的发生,此方法对于急迫性尿失禁等有一定改善作用,基于对膀胱神经肌肉功能调节的原理发挥作用。 3.皮肤护理:由于尿失禁易导致皮肤潮湿,需保持老人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湿的衣物和床单,可使用润肤霜等保护皮肤,预防压疮及皮肤感染等问题,这是因为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且损伤皮肤屏障。 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对于特定类型尿失禁可考虑使用药物,例如急迫性尿失禁可能会用到托特罗定等药物,但使用时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膀胱逼尿肌等功能来改善症状,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且要充分考虑老人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情况。 四、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控制:避免老人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饮品,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膀胱,加重尿失禁症状;同时控制液体摄入量,尤其是晚间,可减少夜间排尿次数,但要注意保证老人机体正常生理需求的水分摄入。 2.体重管理:帮助老人维持健康体重,因为超重会增加腹压,进而加重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可从减轻腹压角度改善尿失禁状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人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在处理尿失禁时需特别关注。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在进行盆底肌训练等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因剧烈运动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人,膀胱训练等措施实施时需要家属或照护人员的协助,要耐心引导老人配合,同时在用药方面要密切观察药物可能带来的影响,如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尿潴留等不良反应,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始终以保障老人舒适度和安全为首要原则。

    2025-10-15 15:07:36
  • 出现尿失禁应如何处理

    尿失禁干预涵盖非药物与医疗措施及特殊人群注意,非药物有生活方式调整(肥胖者减重、治慢性咳嗽、规律饮水)、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皮肤护理;医疗上压力性尿失禁轻中度用药物、重度手术,急迫性用M受体阻滞剂,充盈性针对膀胱出口梗阻处理;特殊人群中老年防跌倒感染等、孕期女性做盆底肌训练,儿童排查先天因素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肥胖人群,建议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减轻体重,因肥胖是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减轻可降低腹压对膀胱的影响;存在慢性咳嗽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咳嗽,减少腹压增加对尿道的压力;养成规律的饮水习惯,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分多次少量饮水。 2.膀胱训练:制定排尿时间表,初始可每1-2小时安排一次排尿,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帮助重新建立膀胱控制能力,适用于多种类型尿失禁患者,尤其对急迫性尿失禁有一定改善作用。 3.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收缩与放松练习,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该训练对各年龄段尿失禁患者均适用,女性患者通过训练可增强盆底肌支撑尿道的能力,男性患者也有助于改善盆底肌功能。 4.皮肤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湿的衣物与床单,避免尿液长期刺激导致皮肤破溃、感染,尤其对于老年行动不便或失禁严重的患者,需加强皮肤监测与护理。 二、医疗干预措施 1.压力性尿失禁:轻中度患者可考虑使用药物(如度洛西汀等,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医生评估选择),重度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等,通过手术恢复尿道与膀胱的正常解剖位置,增强控尿能力。 2.急迫性尿失禁:常用药物包括托特罗定等M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来缓解尿急、尿频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选用。 3.充盈性尿失禁:主要针对导致膀胱出口梗阻的原因进行处理,如前列腺增生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如非那雄胺等)或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以恢复膀胱正常排空功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尿失禁可能增加跌倒、皮肤感染等风险。需关注患者行动能力,协助定时排尿,选择合适的失禁护理用品,同时积极管理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减少因疾病因素加重尿失禁。 2.孕期女性:孕期尿失禁较为常见,多因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所致。应指导正确进行盆底肌训练,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蹲位,分娩后可继续加强盆底肌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 3.儿童尿失禁:儿童尿失禁需排查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原因。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进行排尿习惯训练,教导儿童规律排尿,避免过早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药物,若为先天性因素导致,需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5 15:06: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