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微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肠闭锁、脐膨出、膈疝、闭肛、食管闭锁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肠闭锁、脐膨出、膈疝、闭肛、食管闭锁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新生儿洗澡水温

    新生儿洗澡水温建议保持在接近其正常体温的38至40℃,此温能减对皮肤刺激并稳体温,早产儿因体温调节更弱水温建议40到41℃且需密切观察其皮肤颜色等反应,有低体温病史的新生儿洗澡前要评估基础体温,水温可适当提高1到2℃但不超合理范围以保障舒适安全。 一、合适水温范围 新生儿洗澡水温建议保持在38~40℃之间。此温度范围经临床验证,能契合新生儿皮肤特性及未完善的体温调节功能需求,可最大程度降低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并维持其体温稳定。 二、确定依据 临床研究显示,新生儿皮肤娇嫩且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38~40℃的水温接近新生儿正常体温(新生儿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能有效减少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防止因水温不当致使新生儿体温波动过大等状况发生。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因其体温调节能力更弱,洗澡水温建议控制在40~41℃,但需密切观察早产儿皮肤颜色、体温变化等反应,由于早产儿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需格外谨慎以保障其舒适与安全。 有低体温病史的新生儿:洗澡前先评估基础体温,洗澡时水温可适当提高1~2℃,但务必保证水温不超合理范围,杜绝烫伤新生儿皮肤,始终将保障新生儿舒适与安全置于首要位置。

    2025-08-07 15:09:11
  • 新生儿肠绞痛的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肠绞痛有哭闹表现和身体表现,哭闹无明显诱因、时长几十分钟到数小时、难安抚,多见于2-4周婴儿且男婴更易出现,随月龄增长缓解;身体表现有面部涨红痛苦、腹部胀气膨隆硬、双腿蜷起双手紧握。 一、哭闹表现 新生儿肠绞痛时最典型的症状是突然出现剧烈且长时间的哭闹,这种哭闹往往没有明显的外在诱因,哭闹持续时间可从几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且难以安抚,多见于出生后2-4周的婴儿,男婴相对女婴可能更易出现此类情况,可能与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及胃肠道功能不成熟等因素有关,随着月龄增长多数会逐渐缓解。 二、身体表现 1.面部表现:婴儿面部可能会涨红,呈现出痛苦的表情,这是因为在剧烈哭闹过程中身体用力等原因导致面部充血等情况。 2.腹部表现:腹部会出现胀气的情况,表现为腹部膨隆,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腹部较硬,这是由于肠道内气体积聚,胃肠道蠕动功能紊乱所致,与新生儿胃肠道消化酶分泌不足、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等因素相关,使得气体在肠道内积聚无法顺利排出。 3.肢体表现:婴儿的双腿可能会向上蜷起,双手紧握,这是一种身体本能的自我缓解不适的表现,因为蜷腿等动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部的不适感觉,而双手紧握则是身体紧张的一种体现。

    2025-08-07 15:08:45
  • 新生儿经常打嗝是何原因

    新生儿经常打嗝的原因包括生理上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致控制膈肌运动的神经易受刺激随其逐渐成熟而减少,喂养上喂奶过快致吸入较多空气或喂奶量过多致胃部扩张刺激膈肌,环境上对温度变化敏感,温度突然降低或过高均可致膈肌痉挛引发打嗝。 一、生理原因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控制膈肌运动的神经容易受到刺激,当受到轻微刺激时就可能引发膈肌痉挛,从而出现经常打嗝的现象,这是新生儿阶段较为常见的生理情况,随着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 二、喂养因素 1.喂奶过快:新生儿在吃奶过程中,如果吃奶速度过快,会吸入较多空气,空气刺激膈肌,引发打嗝。例如,母乳喂养时如果奶flow过急,或者人工喂养时奶瓶奶嘴孔径过大,都会导致新生儿吃奶过快吸入空气。2.喂奶量过多:新生儿的胃部容量较小,若一次喂奶量过多,会使胃部扩张,进而刺激膈肌,引起打嗝。 三、环境因素 新生儿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当环境温度突然降低时,膈肌可能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生痉挛,导致打嗝;反之,环境温度过高时,也可能对新生儿的身体机能产生影响,间接引发打嗝。例如,季节更替时室温变化明显,若没有及时给新生儿调整衣物或调节室温,就容易出现打嗝情况。

    2025-08-07 15:08:20
  • 新生儿吐泡泡正常吗

    新生儿吐泡泡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异常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新生儿吐泡泡可能是正常的,但也可能是异常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宝宝只是偶尔吐泡泡,精神状态好,吃奶正常,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可能是因为宝宝的口腔还没有发育完全,唾液分泌较多,而宝宝的吞咽功能还不完善,不能及时吞咽唾液,所以会出现吐泡泡的现象。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宝宝的成长,会逐渐改善。 如果宝宝吐泡泡的同时,伴有咳嗽、呛奶、呼吸急促、发热等症状,可能是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等疾病引起的。这可能是由于宝宝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吐泡泡。此外,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腭裂等,也可能导致宝宝吐泡泡。 如果宝宝出现吐泡泡的情况,家长可以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呼吸情况等,如果有异常,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胸片等,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新生儿吐泡泡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但也不必过于紧张。如果宝宝只是偶尔吐泡泡,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可以先观察;如果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应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避免呛奶等情况的发生。

    2025-08-07 15:08:02
  • 早产儿打嗝怎么办

    处理早产儿打嗝的方法包括轻拍背部、喂奶、按摩腹部、改变体位和给予安慰等,若打嗝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1.轻拍背部:将早产儿竖着抱起,轻轻拍打其背部,帮助排出胃部积聚的空气。 2.喂奶:给早产儿喂奶可以缓解打嗝,因为吮吸可以刺激胃部释放气体。 3.按摩腹部:用温暖的手轻轻按摩早产儿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出空气。 4.改变体位:将早产儿放在不同的体位上,如侧卧或俯卧,也可以帮助排出胃部积聚的空气。 5.给予安慰:使用安抚奶嘴或轻轻摇晃早产儿,给予其安慰,也可以缓解打嗝。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早产儿打嗝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呕吐、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咨询医生。此外,在处理早产儿打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动作轻柔:处理早产儿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伤害到他们。 2.注意保暖:保持早产儿的身体温暖,避免着凉。 3.避免过度喂养:不要过度喂养早产儿,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4.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处理早产儿打嗝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您对早产儿的打嗝问题有任何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2025-08-07 15:08: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