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玲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从事内科内分泌专业临床诊疗工作30多年经验,专业方向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诊治。对难治性的糖尿病合并症有独到的诊疗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77至1982年毕业于青海医学院 个人荣誉:1999年,2004年科研项目(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前体N端20肽的生物活性研究)和(糖尿病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两次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展开
个人擅长
从事内科内分泌专业临床诊疗工作30多年经验,专业方向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诊治。对难治性的糖尿病合并症有独到的诊疗经验。展开
  • 患妊娠期糖尿病可以吃苹果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苹果,需注意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一般每次100-150克,还要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同时要关注自身和胎儿健康,遵循饮食管理原则,配合适当运动。 一、苹果的营养成分与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益处 苹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如钾等)以及膳食纤维等。其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血糖上升相对平缓。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不过,苹果也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其含量一般在10%左右,所以需要控制食用量。 二、食用苹果的注意事项 1.食用时机 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苹果,比如上午10点左右或者下午3点左右。这时候血糖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吃苹果引起的血糖波动相对较小。避免在餐后立即吃苹果,因为餐后本身血糖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再吃苹果会使血糖进一步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2.食用量 一般来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次吃苹果的量可以控制在100-150克左右。可以根据自身的血糖监测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吃了苹果后血糖有较明显升高,下次可以适当减少食用量。例如,在吃苹果前监测血糖,吃后1-2小时再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升高幅度超过正常范围较多,就需要减少苹果的摄入量。 3.个体差异 不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同,对苹果的耐受程度也有差异。一些患者可能本身血糖控制较好,那么在严格遵循上述食用时机和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吃苹果;而对于血糖控制不太理想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苹果的摄入量,甚至在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时暂时不吃苹果,先通过其他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来保证营养摄入。 三、特殊人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温馨提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在饮食管理方面,除了苹果,其他水果的选择和食用也需要遵循类似的原则。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定期进行产检,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整个孕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合理控制饮食,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等,运动也有助于血糖的控制,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025-09-28 10:57:41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吃萝卜吗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适量吃萝卜,其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有增强免疫力、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等优势,食用建议清蒸、清炒且控制量,同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及搭配饮食,若食用后血糖波动要调整,要在保证营养均衡同时维持血糖稳定。 一、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适量吃萝卜 萝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是较为适宜的食物。 (一)营养成分优势 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孕妇免疫力;还含有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改善机体的糖代谢指标。例如,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内食物的黏度,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从而有助于平稳血糖水平。 (二)食用方式建议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吃萝卜时建议选择清蒸、清炒等简单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等会增加油脂摄入的做法。清炒萝卜能最大程度保留萝卜的营养成分,清蒸萝卜也较为健康。同时,要注意控制食用量,虽然萝卜对血糖影响较小,但过量食用也可能会对血糖产生一定波动。一般来说,每餐可食用100-150克左右的萝卜较为合适。 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食用萝卜的注意事项 (一)个体差异影响 每个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身体状况不同,对食物的反应也有差异。有些孕妇可能本身胃肠功能较弱,过量食用萝卜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如腹胀等。这是因为萝卜中的膳食纤维在胃肠内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胃肠功能较弱的孕妇过量食用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所以,对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更要注意控制萝卜的食用量。 (二)搭配饮食的考量 在食用萝卜时,要注意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例如,不要与过多高糖食物一起食用,保持整体饮食的均衡。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要遵循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根据自身的血糖情况、体重增长情况等合理搭配食物。如果在食用萝卜后血糖出现明显波动,应及时调整萝卜的食用量或与医生沟通调整整体饮食计划。 总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吃萝卜,但要注意适量以及食用方式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维持血糖的稳定。

    2025-09-28 10:56:46
  • 打胰岛素打哪个部位

    胰岛素常见注射部位有腹部(肚脐周围2-3厘米以外,吸收稳定、受运动影响小,各年龄段适用,严重肥胖或消瘦者需调整)、大腿外侧(前外侧上1/3处,适合各年龄段,运动时大腿活动多会加快吸收,运动前避免在此注射)、上臂外侧(中1/3处,成人可选,儿童要注意,吸收速度个体差异较大)、臀部外上侧(外上侧区域,行动不便老年人可选,吸收速度相对较慢,注射时需轮换部位避免局部皮下脂肪增生,儿童要保证注射安全舒适)。 一、腹部 1.具体位置:通常选择肚脐周围2-3厘米以外的区域。这个部位皮下脂肪较厚,能减少注射到肌肉层的风险。 2.优势:腹部胰岛素吸收相对比较稳定,受运动影响较小。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腹部注射胰岛素都较为方便,一般成人和儿童均可选择。但对于有严重肥胖或消瘦的人群,可能需要适当调整注射点与肚脐的距离等情况。 二、大腿外侧 1.具体位置:大腿前外侧上1/3处。 2.优势: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大腿外侧也是常用的注射部位之一。不过,大腿部位的胰岛素吸收速度可能受运动影响,运动时大腿活动较多可能会加快胰岛素吸收速度,所以如果在运动前注射,要避免在大腿部位注射。 三、上臂外侧 1.具体位置:上臂外侧中1/3处。 2.优势:成人可以选择上臂外侧注射胰岛素,相对来说比较方便。但儿童上臂外侧注射时要注意力度等情况,避免儿童因不配合导致注射不适。上臂部位的胰岛素吸收速度个体差异可能相对较大。 四、臀部外上侧 1.具体位置:臀部外上侧区域。 2.优势: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臀部外上侧注射胰岛素。不过,臀部的胰岛素吸收速度相对较慢,一般不作为首选的常规注射部位。 在选择胰岛素注射部位时,还需要注意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导致局部皮下脂肪增生等问题。比如可以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方式,今天注射腹部左侧,明天就注射腹部右侧等。同时,不同人群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儿童要特别注意注射时的安全与舒适,尽量让儿童配合以保证注射的规范性。

    2025-09-28 10:55:18
  • 亚急性甲状腺炎危险吗

    亚急性甲状腺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也需关注,多数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病程自限但少数迁延,病情发作影响生活,部分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异常不同阶段,多数可恢复正常少数留甲减,本身严重并发症少见,极少数有甲状腺肿大压迫周围组织情况,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尤其甲功异常及有基础疾病者。 病情发展方面: 多数患者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典型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疼痛程度不一。一般病程呈自限性,数月内可自行缓解,但也有少数患者病程迁延。在病情发作时,疼痛等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进食、睡眠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因不适而哭闹不安,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部分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不同阶段,早期可能因甲状腺滤泡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出现甲亢症状,如心悸、多汗、消瘦等;随后可能进入甲状腺功能减退阶段,出现怕冷、乏力、水肿等表现,但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能遗留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甲亢阶段的心悸等症状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脏事件发生的风险;而甲状腺功能减退阶段的低代谢表现可能会影响其基础疾病的控制。 并发症情况: 亚急性甲状腺炎本身的严重并发症较少见,但如果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影响。例如,甲状腺疼痛剧烈时可能会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治疗时机。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功能减退,对病情变化的耐受性较差,病情变化可能不易被及时察觉,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甲状腺肿大明显压迫周围组织的情况,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等,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对于儿童患者,颈部组织相对娇嫩,甲状腺肿大压迫周围组织时可能会对其呼吸等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总之,亚急性甲状腺炎大多数预后良好,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但仍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尤其是在甲状腺功能异常阶段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2025-09-28 10:51:38
  • 老年人甲减性心脏病如何诊断

    老年人甲减性心脏病的诊断需详细采集病史,观察临床表现,进行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谱、心功能、血脂等实验室检查,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等,考虑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其他心脏病鉴别,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避免误诊漏诊,检查时考虑老人耐受程度。 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老年人是否有甲减的一般表现,如畏寒、乏力、反应迟钝、皮肤干燥粗糙、食欲减退、便秘等,同时关注心血管系统表现,可能出现心界扩大、心动过缓、心包积液相关表现(如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等)。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是原发性甲减的重要指标,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降低。对于甲减性心脏病患者,TSH常明显升高,FT4和FT3降低程度根据病情轻重有所不同。 心肌酶谱及心功能相关指标:可能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轻度升高,脑钠肽(BNP)或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提示心功能受损。 血脂检查:常伴有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 心电图检查 可见窦性心动过缓,低电压,T波低平或倒置,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心电图表现。 超声心动图检查 可发现心包积液,心室壁运动减弱,心肌增厚,心腔扩大等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助于评估心脏受累情况。 放射性核素检查 通过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等检查,可了解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细胞功能情况,辅助诊断甲减性心脏病。 老年人患甲减性心脏病时,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诊断过程中需更加细致全面地考虑其生理特点。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病相鉴别,如冠心病等。同时,在诊断过程中要关注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多种基础疾病相互影响的情况,确保诊断准确。温馨提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进行各项检查时需考虑其耐受程度,操作应尽量轻柔、简便。对于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避免因单一检查结果造成误诊或漏诊,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025-09-28 10:50: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