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玲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从事内科内分泌专业临床诊疗工作30多年经验,专业方向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诊治。对难治性的糖尿病合并症有独到的诊疗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77至1982年毕业于青海医学院 个人荣誉:1999年,2004年科研项目(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前体N端20肽的生物活性研究)和(糖尿病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两次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展开
个人擅长
从事内科内分泌专业临床诊疗工作30多年经验,专业方向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诊治。对难治性的糖尿病合并症有独到的诊疗经验。展开
  • 糖尿病能吃枣吗

    糖尿病患者能吃枣,但需在血糖控制平稳时严格控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枣含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能致血糖上升,血糖控制佳者可两餐间少量吃,严控鲜枣3-5颗、干枣1-2颗等量,选生吃;儿童、老年及病史长血糖差者有不同注意,儿童一般不建议,老年要密切监测,病史长血糖差者不建议食用。 一、枣的营养成分特点 枣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如维生素C等)、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每100克鲜枣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23.2克,且其糖分组成中包含葡萄糖、果糖等简单糖类。 二、糖尿病患者食用枣的考量 1.血糖影响方面 由于枣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且简单糖类占比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血糖较快上升。例如有研究表明,健康人进食一定量的枣后血糖会明显升高,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枣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不利于病情的稳定控制。 但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相对平稳,可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枣,比如每天吃3-5颗中等大小的枣,并相应减少当餐主食的摄入量,以将血糖升高的幅度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2.食用量与食用方式选择 糖尿病患者食用枣时需严格控制量。一般建议每次食用3-5颗鲜枣,并且要将这部分热量计入一天的总热量摄入中。如果是干枣,由于其水分含量低,同样重量下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所以食用量应更少,每次1-2颗为宜。 尽量选择生吃枣,避免加工成蜜饯等含糖量更高的枣制品。因为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添加大量糖等成分,会进一步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负担。 三、不同情况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注意 1.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糖尿病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食物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一般不建议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枣,因为儿童的血糖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枣引起血糖波动的风险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儿童特别想吃枣,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非常少量的食用,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2.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食用枣后血糖升高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稳定。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枣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并且在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如果食用后出现血糖明显升高或身体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停止食用并就医。 3.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对于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食用枣。因为这类患者的血糖调节机制受损较严重,食用枣很容易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加重病情,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枣,但需要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严格控制食用量,并根据自身的年龄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食用。

    2025-10-11 12:37:54
  • 甲状腺疾病能引起心慌吗

    甲状腺疾病有可能引起心慌,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致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从而引发心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其他甲状腺疾病在特定情况也可能引起心慌,不同人群中甲状腺疾病引起心慌有不同特点及需注意事项,出现心慌伴相关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查甲状腺功能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心慌的机制 甲状腺激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脏输出量,从而使患者出现心慌症状,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悸等。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约有90%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慌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 二、其他甲状腺疾病与心慌的关系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般情况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较少直接引起心慌,但在病情严重的黏液性水肿患者中,可能因代谢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等,但严重时也可能出现心脏相关的异常表现,不过相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因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心慌的情况较少见。 2.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疾病,在疾病过程中,若伴有甲状腺激素短暂性释放增加等情况,也可能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慌出现;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在疾病早期甲状腺功能正常时一般较少引起心慌,当发展至甲状腺功能减退阶段时,机制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起心慌的情况类似。 三、不同人群中甲状腺疾病引起心慌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甲状腺疾病引起心慌时,可能表现为活动后心慌加重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家长密切观察其活动状态、心率等情况,若发现儿童异常烦躁、活动耐力下降等,需警惕甲状腺疾病可能。 2.老年人:老年人甲状腺疾病引起心慌时,需注意与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的心血管基础疾病相鉴别。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引起的心慌,可能会加重其已有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导致病情复杂化;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出现心慌,也需综合评估其心脏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甲状腺疾病引起的心慌可能对其心脏功能影响更大。 3.女性: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患甲状腺疾病时,引起心慌需特别关注。例如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不仅要考虑对母体心慌等症状的影响,还需考虑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因为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神经系统等发育至关重要;而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心慌,若未及时纠正,也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总之,甲状腺疾病是有可能引起心慌的,当出现心慌等症状时,尤其是伴有甲状腺肿大、怕热、多汗、消瘦(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或怕冷、水肿、体重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由甲状腺疾病引起心慌,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1 12:36:54
  • 孕期糖尿病怎么检查

    孕期糖尿病检查包括筛查时间、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其他检查方法。无高危因素孕妇一般妊娠24-28周行OGTT,有高危因素孕妇首次产检空腹血糖检测,异常则后续重复OGTT,OGTT有检查前准备、过程及诊断标准,其他检查有空腹血糖检测、随机血糖检测,不同特征孕妇需重视检查,医护人员需考虑个体因素确保检查准确及时以保障母婴健康。 对于无高危因素的孕妇:妊娠24-28周是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相对稳定,能够较好地反映孕妇的糖代谢情况。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首次产检时就应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如果空腹血糖正常,在妊娠24-28周再重复进行75gOGTT。高危因素包括既往有糖尿病史、本次妊娠发现胎儿偏大、反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 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3天正常饮食,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 检查过程:先抽取空腹血糖,然后将75g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分别抽取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静脉血浆葡萄糖。 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1mmol/L,或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有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其他检查方法 空腹血糖检测: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首次产检时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是必要的。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症状,需考虑孕前已患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5.1-7.0mmol/L之间,提示糖代谢异常,需要进一步进行OGTT检查。 随机血糖检测:在孕期常规产检中,有时会进行随机血糖检测,如果随机血糖≥11.1mmol/L,同时伴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也应考虑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但通常还需要结合OGTT结果来确诊。 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在孕期糖尿病检查中并无特殊的检查项目差异,但年龄较大的孕妇(如≥35岁)本身属于高危人群,更需要严格按照筛查时间进行检查。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孕妇,由于这类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更要重视孕期糖尿病的检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其遗传因素增加了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所以需要更早且更密切地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考虑孕妇的这些个体因素,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2025-10-11 12:32:54
  • 糖尿病吃了二甲双胍可以停药吗

    糖尿病患者吃二甲双胍一般不能随意停药,但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有合适替代方案、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需依各自特殊情况谨慎评估,同时患者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也会影响停药决策,若生活方式不健康一般不考虑停药,血糖平稳且生活方式健康时医生会评估能否谨慎停药但停药后需密切监测血糖。 1.停药的一般情况及相关考量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不能随意停药。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常用一线药物,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等发挥降糖作用。如果擅自停药,血糖会再次升高,而高血糖长期波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等。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谨慎评估是否停药,例如: 体重明显下降且经医生评估药物不良反应显著:如果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且经医生综合评估,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有其他合适替代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医生会谨慎考虑是否调整用药,但也不是简单直接停药,而是会逐步过渡并寻找更合适的治疗方式。 2.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2型糖尿病相对较少见,若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停药需格外谨慎。儿童使用二甲双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其特定的研究范围,一般不轻易停药,除非有非常明确且严重的不适应情况,需在儿科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因为随意停药可能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代谢等。 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停药更需慎重,血糖波动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等影响较大。如果老年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过程中需要调整用药,要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多方面情况,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停药及采取何种替代治疗。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一般不轻易停药。因为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不良影响,如孕妇可能发生子痫前期等并发症,胎儿可能出现巨大儿、早产等情况,所以妊娠期患者停药需经医生充分评估妊娠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后谨慎决定。 3.生活方式对停药决策的影响 患者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是否能停药。如果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期间能严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控制饮食(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比例等)、规律适度运动等,且血糖控制一直较为平稳,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有逐步谨慎停药的可能,但即使考虑停药,也会要求患者密切监测血糖,一旦血糖有升高趋势需及时恢复用药。而如果患者不能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血糖很难稳定,一般不考虑停药。

    2025-10-11 12:31:33
  • 甲亢会头晕吗

    甲亢可能会引起头晕,原因包括代谢亢进影响致脑部供血可能受影响、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致神经调节功能受干扰、部分患者可能合并电解质紊乱等,孕妇甲亢患者头晕风险可能增加,出现头晕需及时就医检查评估并采取相应治疗,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等。 代谢亢进影响: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会使机体代谢率明显增高。这会导致身体耗氧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等,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例如,代谢加快可能使心率加快,心脏泵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若心脏输出量不能很好地适应机体代谢需求,就可能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头晕。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甲亢患者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紊乱对其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敏感;成年女性甲亢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影响下,若同时合并甲亢导致的头晕,需要更综合地考虑生理周期与甲亢病情的相互作用;老年甲亢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功能减退的情况,甲亢引起的代谢变化更容易加重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症状更明显。 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过高的甲状腺激素会刺激神经系统,使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较大、失眠等情况,而长期的失眠等睡眠问题又可能引发头晕。比如,甲亢患者常伴有烦躁不安、易激动等表现,这种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状态会干扰正常的神经调节功能,进而影响脑部的神经功能平衡,导致头晕症状出现。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甲亢患者,其头晕症状可能会因生活方式的不健康而加重;有既往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甲亢患者,甲亢引发的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头晕症状,需要特别关注原发病与甲亢的相互影响。 其他相关因素:部分甲亢患者可能合并有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如低钾血症等,这也可能导致头晕。当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时,可能会影响体内钾离子的代谢,从而引起血钾浓度的变化,血钾异常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包括脑部神经肌肉,进而出现头晕等不适。对于患有甲亢的特殊人群,如孕妇甲亢患者,由于妊娠本身也会对身体的生理状态产生影响,甲亢合并妊娠时,身体的各系统变化更为复杂,发生头晕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血压、血常规等指标,以明确头晕是否与甲亢及妊娠相关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如果甲亢患者出现头晕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包括甲状腺功能测定、血常规、血压、头颅相关检查等,以明确头晕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积极控制甲亢病情,纠正可能存在的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从而缓解头晕症状。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等,以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头晕等症状的改善。

    2025-10-11 12:29:2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