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照,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自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已参与完成肝移植手术200余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重症监护及长期随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日本红十字会医院、美国Cleveland Clinic、Indiana University Hospital、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spital、Johns Hopkins Hospital和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学习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具有规范化的肝胆外科临床诊治经验。参与了多部肝移植相关书籍如《门脉高压症》、《移植:专业外科实践指南》等书的翻译和编写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负责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科研研究,在肝癌分子影像研究方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展开
  • 肝部囊肿原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肝部囊肿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的胚胎发育异常、肝内迷走胆管以及后天性的炎症、创伤、寄生虫感染等;治疗方法有定期观察(适用于较小无症状的肝囊肿)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囊肿开窗术(适用于较大有压迫等症状的肝囊肿)和肝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囊肿位于肝脏边缘大或与重要管道关系密切的情况)。 一、肝部囊肿的原因 (一)先天性因素 1.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时期,胆管系统发育出现异常,导致胆管形成空泡状结构,进而逐渐发展为囊肿。这种情况在胎儿时期就已存在,但可能在成年后才被发现,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因胚胎发育异常而患病,生活方式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先天性肝囊肿,但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 2.肝内迷走胆管:肝内存在一些迷走胆管,这些胆管在正常发育过程中没有与胆道系统正常连接,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形成囊肿,各年龄段、性别均可发生,与生活方式关联不大。 (二)后天性因素 1.炎症因素:肝脏的慢性炎症,如胆管炎等,可能导致胆管局部狭窄、阻塞,胆汁潴留形成囊肿。各年龄段都可能因炎症引起,女性在生殖周期等因素影响下,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胆管状态,从而对炎症诱发囊肿有一定影响,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等会加重肝脏负担,增加炎症发生概率,进而增加肝囊肿风险。 2.创伤因素:肝脏受到外伤后,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囊肿。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因创伤患病,生活方式中如从事高危职业导致肝脏创伤风险增加的人群更易发病。 3.寄生虫感染:如肝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感染引起,在畜牧地区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均可感染发病,生活方式中接触畜牧环境等会增加感染风险。 二、肝部囊肿的治疗方法 (一)定期观察 1.适用情况: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肝囊肿,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儿童肝囊肿多为先天性,若囊肿小且无不适)、身体状况较差不适合手术的老年人或一般情况稳定的女性患者,若囊肿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囊肿大小、形态等变化。一般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观察囊肿有无增大、有无新的症状出现。 2.原因:较小的肝囊肿通常不会对肝脏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定期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囊肿的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再及时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 (二)手术治疗 1.囊肿开窗术 适用情况:当肝囊肿较大,直径超过5厘米,且出现压迫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或者囊肿合并感染、出血等情况时可考虑。各年龄段、性别均可采用该手术,对于儿童患者,若囊肿较大影响生长发育或出现压迫症状则需手术,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若囊肿导致严重症状也可考虑手术,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囊肿情况加重的患者也可能需要手术。 原理:通过手术将囊肿的顶部切除,使囊肿与腹腔相通,囊液可以流入腹腔被吸收,从而缓解囊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 2.肝部分切除术 适用情况:对于囊肿位于肝脏边缘且体积较大,或囊肿与肝内重要管道关系密切,单纯开窗术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的情况。例如囊肿占据肝脏较大体积,影响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时。不同年龄、性别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儿童患者若囊肿位置特殊,手术需更谨慎评估,女性在考虑手术时需结合自身生理周期等情况,生活方式不良导致肝脏功能进一步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该手术。 原理:切除部分含有囊肿的肝脏组织,从根本上去除囊肿来源,同时尽量保留正常的肝脏组织,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2025-10-28 15:22:14
  • 肝上结节考虑转移结合临床如何处理

    明确诊断需深入采集不同年龄患者病史以筛选原发肿瘤线索,行增强CT或MRI等精准判断影像学并结合PET-CT全面评估全身转移,检测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治疗方案综合考虑原发肿瘤可切除时手术抉择、无法手术时化疗考量及靶向免疫治疗选择;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选创伤小检查及肝肾影响小药物等照护、儿童肝转移多学科协作及身心照护、女性特殊生理期患者多学科会诊及调整方案尊重意愿、基础病患者依病情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一、明确诊断相关评估 1.病史深入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肿瘤患病史、家族肿瘤史等,不同年龄患者病史采集重点有差异,儿童需了解先天发育及遗传相关病史,老年患者着重关注既往慢性疾病史对当前状况的影响,通过病史初步筛选可能的原发肿瘤来源线索。 2.影像学精准判断:行增强CT或MRI检查,依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强化特点等判断其与转移结节的相关性,年龄较小患者需考虑辐射剂量影响,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参数;老年患者若有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需谨慎对比剂使用。同时结合PET-CT检查,全面评估全身转移情况,明确肝结节是否为转移灶。 3.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动态观察其变化趋势辅助判断,不同性别患者因生理差异肿瘤标志物基础值可能有一定波动,但转移相关标志物异常升高对诊断提示意义重大,病史中有肿瘤相关既往史者标志物变化更需关注。 二、治疗方案综合制定 1.手术治疗抉择:若原发肿瘤可切除且患者一般状况评分(如ECOG评分)较好,适合手术耐受,可考虑手术切除肝转移结节,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好更有手术优势,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后谨慎决策。 2.化疗方案考量: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化疗是可选方案,根据原发肿瘤类型选择合适化疗药物,如结直肠癌肝转移可选用FOLFOX等方案,但需密切关注患者肝肾功能、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风险,儿童患者严格避免不适合的化疗方案,老年患者要权衡化疗获益与机体耐受程度。 3.靶向及免疫治疗选择: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特定分子靶点,如肝癌肝转移可考虑抗VEGF等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依据患者肿瘤免疫微环境等情况评估,女性患者若处于生育期使用靶向或免疫药物需充分告知生殖毒性等风险,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患者使用免疫治疗需格外谨慎。 三、特殊人群专属照护 1.老年患者:检查时优先选择对机体创伤小的检查方式,治疗时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及治疗策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加强营养支持,因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较弱,需注重康复期的照护及并发症预防。 2.儿童患者:肝转移极为罕见,一旦出现需多学科协作,优先考虑非侵袭性的诊断及治疗手段,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的治疗方案,充分考虑儿童心理特点,给予心理安抚与支持,保障儿童在治疗过程中的身心安全。 3.女性特殊生理期患者:孕期出现肝转移结节需多学科会诊,综合权衡胎儿发育与母亲肿瘤治疗的利弊,非孕期女性若处于经期等,治疗时要考虑激素水平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可能影响,调整治疗方案时充分尊重患者生育意愿等个人选择。 4.基础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需严格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时避免影响血糖控制的药物过度使用;合并心脏病患者进行化疗等治疗时需评估心脏功能,预防治疗相关心脏不良反应,如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时密切监测心脏射血分数等指标。

    2025-10-28 15:21:58
  • 胆结石怎么补钙

    胆结石患者补钙以饮食为基础,要选择富含钙的食物如乳制品、豆类及豆制品、绿叶蔬菜等,注意饮食搭配促进钙吸收,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胆结石患者补钙各有特别关注点,需以饮食调整为基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补钙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确保安全有效。 一、饮食补钙是胆结石患者补钙的基础方式 1.选择富含钙的食物 乳制品: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对于胆结石患者,可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每天饮用300-500毫升。酸奶也是不错的选择,发酵过程中钙的吸收率有所提高,而且含有益生菌,有助于肠道健康,但要注意选择无糖或低糖的酸奶。 豆类及豆制品:豆腐是含钙丰富的豆制品,每100克北豆腐约含164毫克钙。黑豆、黄豆等豆类,每100克黄豆约含227毫克钙。可以将豆制品纳入日常饮食,如每天吃100克左右的豆腐,或饮用豆浆200-300毫升。 绿叶蔬菜:像菠菜、kale(羽衣甘蓝)等绿叶蔬菜含钙量较高,每100克菠菜约含66毫克钙。不过菠菜中含有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烹饪前可先将菠菜焯水,减少草酸含量。 2.注意饮食搭配促进钙吸收 维生素D的摄入: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胆结石患者可通过适当晒太阳来获取维生素D,一般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根据季节和皮肤情况调整),但要注意避免暴晒。此外,一些食物也富含维生素D,如深海鱼类(三文鱼、沙丁鱼等),每100克三文鱼约含1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可每周食用1-2次。 避免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减少高盐、高磷食物的摄入,高盐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高磷食物如碳酸饮料等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钙吸收。同时,避免大量饮用咖啡和浓茶,它们中的咖啡因等成分会干扰钙的吸收。 二、特殊人群补钙需特别关注 1.儿童胆结石患者补钙 儿童胆结石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补钙需谨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求较高。饮食上应保证上述富含钙食物的摄入,同时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易消化性。例如,对于幼儿,可将牛奶制成奶糊等易于消化的形式。但要避免给低龄儿童随意使用钙剂补充剂,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应优先通过食物补钙。如果需要补充钙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适合儿童的钙剂剂型。 2.老年胆结石患者补钙 老年人钙流失较多,对钙的需求增加。在饮食补钙基础上,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可能减弱。可以选择容易咀嚼和消化的富含钙食物。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疾病,如骨质疏松等,在补钙时要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钙,避免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而且老年人晒太阳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 3.女性胆结石患者补钙 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对钙的需求不同,如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钙流失加速,更需要注意补钙。饮食上除了保证上述食物摄入外,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更年期女性可能存在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在选择食物时可考虑其口味偏好,增加饮食的依从性。同时,要注意补钙与激素替代治疗等的关系(如果有相关治疗情况),需在医生综合评估下进行补钙。 总之,胆结石患者补钙要以饮食调整为基础,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年龄、性别等)合理选择补钙食物和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钙剂补充,但需谨慎权衡,确保安全有效。

    2025-10-28 15:20:59
  • 胆结石患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吗

    胆结石无需手术情况有结石较小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及手术风险高者(如老年、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保守治疗,需要手术情况是有症状胆结石及并发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者需手术,不同人群中儿童胆结石需谨慎评估手术及术后监测恢复,老年胆结石需全面评估基础状况决定手术或保守并管理基础疾病,女性胆结石孕期等特殊时期需兼顾母婴安全,有特定生活方式者无论是否手术均需调整生活方式且术后或无需手术者调整有助控病情。 一、无需手术的情况 1.无症状胆结石:对于结石较小且无明显胆道梗阻等情况的无症状胆结石患者,可定期随访观察。研究表明,部分无症状胆结石患者长期随访中临床症状无明显加重,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行腹部超声等检查,监测结石情况及胆囊功能等。例如,通过定期超声检查能动态了解结石大小、胆囊壁厚度等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进展。 2.手术风险高的患者: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手术风险较高,多采取保守治疗为主。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差,手术耐受能力低,强行手术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及生活质量,此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进行保守处理,饮食上需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等。 二、需要手术的情况 1.有症状的胆结石:当患者出现反复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临床研究显示,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若不及时手术,症状可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且长期刺激可能增加胆囊恶变风险。例如,反复腹痛会干扰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长期刺激胆囊黏膜还可能引发胆囊癌等严重后果。 2.结石相关并发症的患者:胆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时,一般需尽快手术。如胆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发热等症状,不及时手术可能致胆囊穿孔等严重后果;并发胆管炎可出现黄疸、寒战高热等,并发胰腺炎会有腹痛、血淀粉酶升高等表现,此时手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可解除胆道梗阻等情况以缓解并发症。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处理 1.儿童胆结石患者:儿童胆结石相对少见,多与先天胆道结构异常、代谢因素等有关。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需充分评估风险。若儿童胆结石引发反复腹痛等症状,需综合考量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可能更倾向于谨慎评估后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术后需密切监测儿童营养及身体恢复情况,例如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增长及消化功能恢复等。 2.老年胆结石患者:老年胆结石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决定是否手术时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整体状况。若患者基础状况尚可,能耐受手术,可考虑手术治疗;若基础状况较差,手术风险极高,则以保守治疗为主,同时需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如严格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等。 3.女性胆结石患者:女性胆结石发生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处理基本遵循一般原则,但孕期等特殊时期需特殊对待。例如孕期发生胆结石,若出现症状,需根据孕周及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判断,优先考虑母婴安全,必要时谨慎选择手术时机及方式。 4.有特定生活方式的患者: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与胆结石发生相关,无论是否需手术,此类患者均需调整生活方式。如需手术的患者,术后仍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胆结石复发风险;无需手术的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例如高脂饮食者需逐渐转变为低脂、高纤维饮食结构等。

    2025-10-28 15:20:33
  • 胆结石怎样治疗最好呢

    胆结石治疗需综合患者症状、结石大小数量、胆囊功能、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方案,观察等待适用于无症状胆结石尤其是较小结石、儿童及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且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有溶石及缓解症状药物但有适应证限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儿童手术需谨慎老年患者术前需充分评估全身情况且术后需根据基础疾病调整康复方案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观察等待 适用情况:对于无症状的胆结石,尤其是较小的结石,可选择观察等待。一些研究表明,约有20%-40%的无症状胆结石患者在多年内不会出现症状或并发症。例如,对于体检偶然发现的直径小于1cm的无症状胆结石患者,可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结石大小、胆囊壁情况等。 年龄因素:儿童胆结石相对较少见,若儿童胆结石无症状且结石较小,也可考虑观察,但需密切随访,因为儿童胆结石可能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和进展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也可优先考虑观察,但要注意评估胆囊功能等情况。 生活方式影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如规律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这些有助于减少胆结石症状的发作风险。 二、药物治疗 溶石药物: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可用于溶石治疗,但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限制。一般适用于胆固醇结石,且结石直径小于2cm,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研究显示,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固醇结石的完全溶解率约为10%-15%左右。不过,药物治疗疗程较长,通常需要6个月-2年,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缓解症状药物:当胆结石患者出现胆绞痛等症状时,可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如山莨菪碱等缓解疼痛。但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胆结石问题。 特殊人群:儿童一般不首选药物溶石治疗,因为儿童的胆囊功能、药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药物溶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足够的儿童临床数据支持。老年患者使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三、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结石的常用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如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炎等情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该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一般较快,多数患者可在术后1周左右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开腹胆囊切除术:目前主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较大的情况,如严重的腹腔粘连等。但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相对较慢。 年龄因素:儿童胆结石手术需谨慎,一般在有明确手术指征时才考虑手术,如胆结石引起频繁的胆囊炎发作、影响生长发育等情况。儿童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儿童的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老年患者手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降低手术风险。 生活方式与病史: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手术前需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术后也需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术后血糖的监测和控制,心脏病患者需关注心脏功能的恢复等。同时,术后仍需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胆道相关疾病的复发风险。 总体而言,胆结石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结石大小、数量、胆囊功能、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等综合因素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2025-10-28 15:19: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