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照,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自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已参与完成肝移植手术200余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重症监护及长期随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日本红十字会医院、美国Cleveland Clinic、Indiana University Hospital、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spital、Johns Hopkins Hospital和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学习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具有规范化的肝胆外科临床诊治经验。参与了多部肝移植相关书籍如《门脉高压症》、《移植:专业外科实践指南》等书的翻译和编写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负责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科研研究,在肝癌分子影像研究方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展开
  • 得了胆结石,哪些东西不能吃

    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加重胆囊代谢负担可能促进胆结石形成或致病情加重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不同;高脂肪食物像油炸食品、肥肉等进食后刺激胆囊收缩素分泌致胆汁排出不畅易引发胆结石相关症状女性相对敏感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及有胆结石病史者更易受影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刺激胃肠道引起胆囊反射性收缩导致胆道括约肌痉挛诱发胆绞痛等症状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受影响不同性别无绝对差异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及有胆结石病史且胃肠道功能不佳者需注意避免。 具体食物及影响: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肾等)、蛋黄等属于高胆固醇食物。胆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等因素相关,过多摄入高胆固醇食物会进一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加重胆囊的代谢负担,可能促进胆结石的形成或导致病情加重。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高胆固醇食物的人群,患胆结石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若长期摄入过多高胆固醇食物,可能影响其正常的代谢发育;成年人则会使自身胆囊的胆汁成分失衡;老年人本身代谢功能减弱,更易因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引发胆结石相关问题。 高脂肪食物 具体食物及影响: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等)、肥肉等属于高脂肪食物。进食高脂肪食物后,会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促使胆囊收缩,若胆汁排出不畅,就容易导致胆结石相关症状发作。以油炸食品为例,其含有的大量脂肪需要胆囊分泌胆汁来消化,对于胆结石患者来说,胆囊功能可能已经受损,难以有效处理高脂肪食物带来的消化需求。在性别方面,女性由于激素等因素影响,相对男性可能对高脂肪食物更为敏感,更容易因高脂肪食物摄入引发胆结石的不适;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摄入高脂肪食物后更不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有胆结石病史的人群,摄入高脂肪食物则极易诱发疼痛等症状。 辛辣刺激性食物 具体食物及影响: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胆囊的反射性收缩,可能导致胆道括约肌痉挛,影响胆汁的排出,从而诱发胆结石患者出现胆绞痛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层次,儿童的胃肠道较为娇嫩,辛辣刺激性食物更易对其胃肠道及胆囊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成年人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会干扰胆汁的正常代谢;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胆囊功能都相对较弱,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刺激可能会使胆结石病情波动。性别上,虽然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女性在激素等因素下可能对辛辣刺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后更易出现胆囊相关的不适症状;有胆结石病史且胃肠道功能不佳的人群,辛辣刺激性食物更是需要严格避免。

    2025-10-28 13:58:27
  • 肝胆脾肾彩超要空腹吗憋尿吗

    肝胆脾肾彩超检查中,肝脏、胆囊、脾脏彩超一般需空腹且不需要憋尿;肾脏彩超一般不需要严格空腹但通常需要憋尿,不同人群包括儿童、特殊人群等需遵循相应空腹和憋尿要求以保证检查准确安全。 空腹要求:一般需要空腹。因为进食后,胃肠道会产生气体,可能会干扰超声波对肝脏、胆囊的成像,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通常建议检查前8-12小时禁食禁水,这样能使胆囊充盈,更清晰地观察胆囊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有无结石、息肉等病变。对于儿童来说,同样需要遵循空腹要求,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和结果准确。婴幼儿在检查前可能需要提前做好禁食准备,避免因进食后胃肠道气体过多影响对肝胆部位的观察。 是否需要憋尿:一般不需要憋尿,因为肝脏、胆囊的检查主要是通过腹部超声,其位置相对固定,不受膀胱充盈情况的明显影响。 脾脏彩超 空腹要求:通常也需要空腹,原因同肝脏、胆囊彩超,空腹可减少胃肠道气体对脾脏超声成像的干扰,以便清晰显示脾脏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脾脏肿大、囊肿、肿瘤等病变。儿童进行脾脏彩超检查时也需空腹,禁食时间可根据儿童年龄适当调整,一般学龄前儿童禁食4-6小时,学龄儿童禁食6-8小时等。 是否需要憋尿:一般不需要憋尿,脾脏的超声检查主要关注其自身的结构等情况,膀胱充盈与否对其影响不大。 肾脏彩超 空腹要求:一般不需要严格空腹,但尽量避免大量进食后立即检查,因为少量进食通常不会对肾脏超声检查造成严重干扰。不过,若同时进行肝脏、胆囊、肾脏等多项彩超检查,为了统一安排检查流程和保证肝脏、胆囊检查的准确性,可能需要遵循肝脏、胆囊检查的空腹要求。儿童进行肾脏彩超检查时,若同时涉及其他需要空腹的脏器检查,也需配合禁食要求。 是否需要憋尿:一般需要憋尿。因为肾脏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憋尿后充盈的膀胱可以作为透声窗,将肾脏更好地显示出来,有利于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以及肾盂、肾盏等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肾结石、肾囊肿、肾脏肿瘤等病变。对于儿童来说,尤其是年龄较小不能自主憋尿的儿童,可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如在检查前适当让其饮水,促使膀胱充盈,但要注意控制饮水量,避免过多饮水导致儿童不适或影响检查过程。对于能自主配合的儿童,应指导其在检查前适量饮水憋尿至合适程度。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进行肝胆脾肾彩超检查时,都需要遵循上述关于空腹和憋尿的要求。例如,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导致气体过多的患者,可能需要提前与医生沟通,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气体干扰;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进行肾脏彩超检查时憋尿情况也需根据个体实际情况谨慎处理,以确保检查安全且结果准确。

    2025-10-28 13:57:13
  • 胆囊息肉的治疗

    胆囊息肉治疗分观察随访和手术治疗。直径小于10毫米、无症状且无恶变危险因素者定期6-12个月腹部超声随访,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患者随访有差异;手术指征为直径大于10毫米、短期内迅速增大、伴胆囊结石胆囊炎等,方式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特殊人群儿童手术谨慎,老年患者术前评估基础病、术后加强护理。 一、观察随访 适用情况:对于直径小于10毫米、无症状且无恶变危险因素的胆囊息肉患者,通常建议定期观察随访。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以监测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变化。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此类胆囊息肉在较长时间内发生恶变的概率较低,通过定期超声随访可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患者的观察随访频率和重点可能略有差异。对于儿童胆囊息肉患者,由于其发病机制和成人不同,且恶变风险极低,但仍需关注息肉的生长情况,随访间隔可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判断。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观察随访时需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和耐受情况。 生活方式: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在观察随访期间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运动量等,以降低胆囊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风险。 病史因素:有胆囊疾病家族史或既往有胆囊相关轻度炎症等病史的患者,在观察随访胆囊息肉时需更加密切关注,因为这类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胆囊病变易感性。 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直径大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尤其是单发、宽基底的息肉,恶变风险相对较高,建议手术治疗。研究显示,直径大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恶变概率明显高于较小的息肉。 短期内息肉迅速增大的患者,提示可能有恶变倾向,需及时手术。 伴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症状的胆囊息肉患者,在出现反复腹痛等不适时,也多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息肉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在腹部建立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胆囊切除。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息肉位置特殊、合并严重粘连等,可能需要开腹手术,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特殊人群 儿童患者:儿童胆囊息肉手术需极其谨慎,只有在严格符合手术指征且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后才考虑手术。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手术对其生理和心理的影响都需要特别关注,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带来的不良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调整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切口恢复情况,预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2025-10-28 13:56:36
  • 肝内胆管结石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部位、数量、大小以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主要有上腹疼痛、寒战高热、黄疸、肝功能异常等,有时也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积极治疗胆道感染和避免诱因。 1.上腹疼痛:这是肝内胆管结石最常见的症状,多为上腹部闷胀不适,也可表现为隐痛或绞痛,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2.寒战高热:胆管结石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3.黄疸:肝内胆管结石梗阻时,可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进而引起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 4.肝功能异常:长期的胆管炎症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出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情况。 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症状并非肝内胆管结石所特有,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有胆管结石高危因素(如胆道感染、胆道梗阻、胆道手术史等)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应根据结石的大小、部位、数量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肝内胆管结石,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口服利胆药物、抗感染治疗等。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结石较大、症状明显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等。 3.内镜治疗: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道梗阻或狭窄的患者,可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胆道支架置入等内镜治疗方法。 4.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中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采用疏肝利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调整: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 2.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腹部超声、肝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积极治疗胆道感染:如有胆道感染,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预防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 4.避免诱因: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注意保暖,避免胆道感染的发生。 总之,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多样,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预防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2025-10-28 13:56:13
  • 肝有结节是怎么回事,怎么诊断

    肝结节成因多样包括肝炎后修复性、肝硬化、良性肿瘤相关及恶性肿瘤相关,诊断方法有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和肝穿刺活检,不同人群诊断需结合具体情况。 一、肝有结节的成因 肝结节是肝脏组织内异常增生的团块,成因多样: 肝炎后修复性结节: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患者,长期炎症损伤致肝细胞坏死,机体修复过程中可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再生结节,若持续进展可能向肝硬化方向发展; 肝硬化结节:肝硬化患者肝脏结构重建,纤维组织收缩牵拉肝细胞形成结节,是肝硬化的病理表现之一; 肝脏良性肿瘤相关结节:肝血管瘤、肝腺瘤等良性肿瘤可表现为肝内结节,多为先天性或因代谢等因素导致的局部组织异常增生; 肝脏恶性肿瘤相关结节:原发性肝癌(如肝细胞癌)、转移性肝癌等恶性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结节,常与肿瘤细胞侵袭、血管生成等机制相关。 二、肝结节的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为初步筛查手段,可清晰显示肝内结节的大小、形态、回声等,能发现直径≥1cm的结节,观察结节血流情况,但受肠气等干扰,对深部或小病灶的分辨率有限; 2.CT检查(增强CT):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观察结节在动脉期、门静脉期等不同时相的强化特点,有助于判断结节血供,区分良性与恶性结节,如肝癌多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对比剂快速廓清; 3.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病变检出及定性诊断价值高,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可反映结节的水分子扩散情况,辅助鉴别良恶性结节,增强MRI通过多期相扫描观察结节强化特征,对肝结节的诊断和分型更精准。 (二)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测:评估肝脏合成、代谢、解毒等功能,如白蛋白、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肝脏存在基础病变; 2.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等,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性肝炎感染,对肝炎后肝结节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肿瘤标志物检测: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较特异的标志物,AFP升高需警惕肝癌可能,但部分良性肝病、妊娠等情况也可导致AFP轻度升高;糖类抗原19-9(CA19-9)等指标对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可能有辅助诊断价值。 (三)肝穿刺活检 为有创检查,通过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明确肝结节性质的金标准,可确定结节是良性增生、炎症性病变还是恶性肿瘤,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不同人群肝结节诊断需结合具体情况,如肝炎病史者需重点排查肝炎相关结节,长期饮酒者要考虑酒精性肝病相关结节,儿童肝结节需警惕先天性病变等特殊情况。

    2025-10-28 13:55: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