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李照主任医师(30)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李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照,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自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已参与完成肝移植手术200余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重症监护及长期随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日本红十字会医院、美国Cleveland Clinic、Indiana University Hospital、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spital、Johns Hopkins Hospital和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学习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具有规范化的肝胆外科临床诊治经验。参与了多部肝移植相关书籍如《门脉高压症》、《移植:专业外科实践指南》等书的翻译和编写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负责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科研研究,在肝癌分子影像研究方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展开
  • 肝血管瘤有什么症状表现

    肝血管瘤早期多无症状体检偶然发现瘤体较小时对肝脏影响不大无不适信号,体积较大时可致腹部不适、压迫胃肠道致消化不良等、压迫胆道致黄疸,破裂出血时会有右上腹剧痛伴休克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症状有差异儿童少见女性特殊时期及有基础肝病者症状可能有变化。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多是在体检做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这是因为肿瘤较小时,对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不大,身体也不会有相关不适的信号传递给患者。例如,一些体型较瘦、平时体检不频繁的人群,可能在肝脏血管瘤已经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被发现,但自身却没有感觉到任何异常。 有症状表现 腹部不适:当肝血管瘤体积较大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引起上腹部的隐痛、胀痛等不适感觉。一般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且疼痛的性质不剧烈,可能是间歇性的。比如,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发现肝血管瘤已有数年,近期感觉右上腹偶尔有隐隐的胀痛,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但再次活动或劳累后又会出现。 压迫症状 胃肠道压迫:若肝血管瘤压迫胃肠道,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患者会感觉进食后饱胀感明显,不想吃东西。例如,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肝血管瘤较大,压迫到了胃,出现了长时间的食欲下降,进食少量食物就觉得肚子很饱,体重也有轻微下降。 胆道压迫:当肝血管瘤压迫胆道时,可能会引起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等。这是因为胆道受压后,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进入血液导致的。比如,有一位老年患者,肝血管瘤压迫胆道出现黄疸,皮肤发黄且伴有瘙痒,影响了日常生活。 破裂出血相关症状:虽然肝血管瘤破裂出血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症状。破裂时患者会突然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例如,有报道显示,个别肝血管瘤体积巨大的患者,在受到外力撞击等情况下发生破裂出血,出现剧烈腹痛和休克症状,需要紧急就医处理。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肝血管瘤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肝血管瘤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也可能出现腹部包块等表现;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肝血管瘤的状态,从而出现相应症状变化;有基础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肝血管瘤的存在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相关的不适表现等。

    2025-10-28 13:16:14
  • 肝囊肿忌吃什么食物

    高盐食物会使人体钠摄入增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肝囊肿患者水盐代谢平衡辛辣刺激性食物易刺激胃肠道间接影响肝脏功能油腻油炸食物会增加肝脏代谢脂肪负担酒精类饮品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损伤肝细胞过甜食物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肝脏脂肪沉积风险儿童肝囊肿患者需家长严格注意饮食禁忌老年肝囊肿患者因肝脏功能减退更要严格把控饮食以防饮食不当加重肝脏负担。 高盐食物会使人体钠摄入增多,加重肾脏负担,对于肝囊肿患者可能影响身体水盐代谢平衡。例如,长期大量食用咸菜、腌肉等高盐食品,可能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对肝脏及整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一般建议成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肝囊肿患者更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 辛辣刺激性食物 像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可能间接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等,进而干扰肝脏的血液供应和代谢等过程。肝囊肿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此类食物,以减少对胃肠道和肝脏的刺激。 油腻油炸食物 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等,含有较高的油脂,肝囊肿患者过多食用会增加肝脏代谢脂肪的负担。长期大量摄入油腻油炸食物可能导致血脂升高,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功能,不利于肝脏健康。一般建议日常饮食中油脂摄入应控制,肝囊肿患者更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油脂来源,如橄榄油等,减少油炸油腻食物的摄取。 酒精类饮品 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饮酒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可能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肝囊肿患者而言,酒精对肝脏的损害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发展风险。无论是白酒、啤酒还是其他含酒精的饮品,肝囊肿患者都应绝对禁止饮用。 过甜食物 过多食用糖果、甜点心等过甜食物,会使血糖升高,进而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增加肝脏脂肪沉积的风险。例如,长期大量吃甜食可能导致脂肪肝等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加,对于肝囊肿患者来说,也会影响肝脏的代谢状态。一般建议控制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25克,肝囊肿患者更需注意限制过甜食物的摄入。 对于儿童肝囊肿患者,家长要格外注意其饮食,严格遵循上述饮食禁忌,避免给孩子食用不利于肝脏健康的食物,以保障孩子肝脏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对于老年肝囊肿患者,由于其肝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更要严格把控饮食,防止因饮食不当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身体健康状况。

    2025-10-28 13:15:39
  • 0.4厘米的胆囊息肉最佳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对于直径0.4厘米的胆囊息肉,首先采取观察随访为主,一般6-12个月做次腹部超声检查;要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蔬果摄入,运动上适度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育龄女性妊娠期间要增加超声检查频率,老年人群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有家族史人群更要严格按建议定期监测。 一、观察随访为主 对于直径0.4厘米的胆囊息肉,通常首先采取观察随访的策略。因为这类较小的息肉发生恶变的风险相对较低。一般建议每隔6-12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超声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直径小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恶变率较低,0.4厘米的息肉属于较小的范畴,定期超声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息肉是否有增大、形态改变等可能提示恶变的迹象。 二、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 1.饮食方面 要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因为过多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能会刺激胆囊收缩,对胆囊息肉产生一定影响。研究发现,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胆囊息肉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取,有助于维持胆囊的健康状态。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膳食纤维的充足供应,这对于胆囊的正常功能维持有积极作用。 2.运动方面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体重,而肥胖是胆囊息肉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保持合适的体重可以降低胆囊相关疾病的风险。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 在妊娠期间,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胆囊的收缩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胆囊息肉的情况。如果在妊娠前已发现0.4厘米的胆囊息肉,妊娠期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适当增加超声检查的频率,以便及时了解息肉的变化。 2.老年人群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胆囊息肉的观察随访中要注意综合评估身体状况。超声检查时要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同时要考虑老年人可能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进行医疗操作时要充分权衡利弊。 3.有胆囊息肉家族史的人群 这类人群虽然息肉目前只有0.4厘米,但由于遗传等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息肉恶变的潜在风险可能会高于一般人群,所以更要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定期的超声监测,密切关注息肉的任何细微变化。

    2025-10-28 13:15:18
  • 南瓜藤不适用于治疗胆结石:

    胆结石因胆汁中成分比例失调等多种因素形成,循证医学无南瓜藤可治胆结石的依据,依赖其可能延误正规治疗致病情进展,儿童胆结石需严格遵正规医疗途径,成年胆结石应据自身情况遵循正规医学指南,有基础疾病的胆结石患者需多学科综合评估选正规治疗以保障健康。 一、胆结石的医学认知基础 胆结石是由于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比例失调,析出结晶并逐渐形成固体团块的胆道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胆汁成分改变、胆道感染、胆汁淤滞等多种因素,临床上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正规诊疗措施。 二、南瓜藤对胆结石无治疗依据 从循证医学角度,迄今尚无任何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南瓜藤能够溶解胆结石、促进胆结石排出或从根本上干预胆结石的病理进程。现有医学证据体系中,不存在南瓜藤对胆结石发挥治疗作用的科学支撑。若依赖南瓜藤等无科学依据的方法处理胆结石,可能延误正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进展,如出现胆绞痛频繁发作、胆管炎反复发作、胆囊炎急性加重甚至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健康。 三、不同人群面对胆结石的正确应对 (一)儿童群体 儿童胆结石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因其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善,更需严格遵循正规医疗途径。不能将无科学依据的南瓜藤作为治疗手段,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儿童具体病情,如结石大小、症状表现等,选择适宜的正规诊疗方案,如必要时的手术干预或规范的非手术保守治疗等,以保障儿童健康,避免因错误处理影响其生长发育及未来健康。 (二)成年群体 不同性别成年患者面对胆结石时,均应摒弃南瓜藤等无科学依据的治疗方式。需依据自身胆结石的实际情况,如是否有症状、结石特征等,遵循正规医学指南。例如,对于无症状的较小胆结石,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定期监测,但这也需基于正规医疗评估;而对于有症状或结石较大等情况的患者,应接受经循证医学验证的手术治疗或其他规范治疗手段,以确保治疗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肝病等)的胆结石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更要严格遵循正规医疗原则。不能因存在基础疾病而偏信无科学依据的南瓜藤治疗,必须由多学科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选择合适的胆结石正规治疗方法,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健康,避免基础疾病与胆结石病情相互影响导致不良后果。

    2025-10-28 13:14:38
  • 什么是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为肝脏常见良性肿瘤由扩张血窦构成病因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等有关病理大体呈紫红或蓝紫色镜下是衬内皮细胞的扩张血窦临床表现多数无症状大瘤体可致右上腹隐痛等诊断有超声初筛、CT增强“早出晚归”、MRI“灯泡征”治疗分直径小无症状随访大或有症状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监测瘤体孕妇监测瘤体老年综合评估全身状况。 一、定义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扩张的血窦构成,瘤体主要由内皮细胞排列的血窦组成,血窦大小不一,内含静脉血。 二、病因 其发生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有关,雌激素可能对其有一定影响,女性发病率相对略高,但具体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三、病理表现 大体病理上可见肿瘤呈紫红色或蓝紫色,质地柔软,切面呈海绵状,镜下为衬有内皮细胞的扩张血窦,血窦间有纤维组织间隔。 四、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通过超声等检查发现。 2.有症状情况:肿瘤较大时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出现右上腹隐痛、饱胀感等,若瘤体破裂可能引起急腹症表现,但这种情况较少见。 五、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肝脏内的异常回声团,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团。 2.CT检查:增强扫描可见“早出晚归”的强化特征,即动脉期肿瘤边缘强化,门脉期强化向中心扩展,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填充。 3.MRI检查:对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有较高特异性,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灯泡征”。 六、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无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监测瘤体变化即可。 2.手术治疗:当肿瘤直径大于10厘米、有明显症状或位于肝边缘易破裂时,可考虑手术切除,如肝部分切除术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肝海绵状血管瘤需密切监测瘤体生长速度,若瘤体增长迅速或出现压迫症状,需及时评估治疗方案,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谨慎权衡利弊。 2.孕妇患者:孕期发现肝海绵状血管瘤需监测瘤体大小变化,一般孕期瘤体可能因激素变化略有增大,但多数不影响妊娠过程,分娩后可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干预。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若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需综合考虑全身状况,对于无症状的小肿瘤,以随访观察为主,若需手术则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

    2025-10-28 13:13: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