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照,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自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已参与完成肝移植手术200余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重症监护及长期随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日本红十字会医院、美国Cleveland Clinic、Indiana University Hospital、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spital、Johns Hopkins Hospital和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学习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具有规范化的肝胆外科临床诊治经验。参与了多部肝移植相关书籍如《门脉高压症》、《移植:专业外科实践指南》等书的翻译和编写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负责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科研研究,在肝癌分子影像研究方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展开
  • 肝肾囊肿怎么才能消除

    肝肾囊肿根据大小和症状有不同消除方法,较小且无症状的肝肾囊肿定期监测,较大或有症状的肝囊肿可穿刺抽吸硬化或手术,较大或有症状的肾囊肿可穿刺抽吸或手术,且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如基础疾病等进行相应处理。 一、肝囊肿 1.较小且无症状的肝囊肿 对于大多数体积较小(直径通常小于5厘米)且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的肝囊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囊肿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即可。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囊肿生长非常缓慢,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极小,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囊肿是否出现异常变化。例如,对于一些没有基础肝病、生活方式相对健康(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的人群,较小的肝囊肿通常只需定期随访。 2.较大或有症状的肝囊肿 穿刺抽吸硬化治疗:当肝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并且出现了压迫症状(如腹胀、腹痛等)时,可以考虑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抽吸硬化治疗。该方法是在超声的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囊肿内,抽出囊液,然后注入无水酒精等硬化剂,使囊肿壁发生无菌性炎症,最终粘连闭合,达到消除囊肿的目的。对于一些体质较好、囊肿位置适合穿刺操作的患者可以采用此方法,但需要注意术后可能存在囊肿复发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需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穿刺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等,要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操作。 手术治疗:如果肝囊肿非常大,或者穿刺抽吸等方法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囊肿开窗术等。手术可以直接去除大部分囊肿壁,使囊液引流通畅,从而缓解囊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手术前需要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以降低手术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以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二、肾囊肿 1.较小且无症状的肾囊肿 同样,对于直径小于4厘米且没有引起腰痛、血尿等症状的肾囊肿,也主要是定期进行肾脏超声或CT检查来监测囊肿的变化。这是因为此类肾囊肿生长缓慢,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较小。在生活方式方面,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对于年轻人群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对于老年人群要注意适度运动,保持心血管健康等,这些都有助于维持肾脏的正常功能,使较小的肾囊肿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2.较大或有症状的肾囊肿 穿刺抽吸治疗:当肾囊肿直径大于4厘米,并且出现了腰部疼痛等症状时,可以考虑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抽吸治疗。与肝囊肿的穿刺抽吸硬化治疗类似,通过穿刺抽出囊液,但是肾囊肿穿刺抽吸后复发的概率相对肝囊肿可能稍高一些。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肾脏还在发育阶段,肾囊肿穿刺治疗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儿童的肾脏对操作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一般优先考虑保守观察,只有在囊肿严重影响肾脏功能等极端情况下才会考虑穿刺等有创操作。 手术治疗:如果肾囊肿很大或者穿刺治疗效果不好,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去顶减压术等。手术可以去除囊肿的顶部,降低囊肿内压力,缓解症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手术前需要评估心脏功能,确保手术能够在心脏能够耐受的情况下进行。比如,要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等情况,以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2025-10-28 15:10:33
  • 胆囊切除多长时间恢复

    胆囊切除术后恢复分三个阶段,1-2周内是初步恢复,需观察、适度活动、调整饮食,恢复受身体素质等因素影响;2-3个月内为中期恢复,可基本恢复日常活动,饮食需注意,特殊人群有相关注意事项;3个月以上为完全恢复,基本接近正常状态,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监测要求,恢复因人而异,合理护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促良好恢复。 一、术后早期恢复(1-2周内) 胆囊切除术后1-2周内是身体初步恢复的阶段。一般来说,术后第1天患者可能还在医院的监护下,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情况。在术后1周左右,大部分患者可以在室内适度活动,如缓慢行走等,这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等情况。此阶段患者的体力相对较弱,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饮食方面开始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例如术后第1-2天可能先喝少量温水,若无不适可进食米汤等流质食物,然后逐渐过渡到面条、粥等半流质食物,这个阶段的恢复情况与患者的身体素质、手术方式(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开放手术恢复更快一些)等因素有关。对于年轻、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恢复可能相对快些;而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者,恢复可能会稍慢,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整体恢复能力,需要更密切关注血糖、心脏等相关指标的稳定。 二、中期恢复(2-3个月内) 在术后2-3个月,大部分患者的身体已经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一般来说,此时患者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如轻度的家务劳动、短距离的散步等。消化功能方面也在逐步调整,虽然胆囊被切除,但机体可以通过胆管的代偿性扩张等机制来部分替代胆囊的功能,不过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饮食上基本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高脂、高油的食物,因为此时消化脂肪的功能还未完全稳定。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激素水平等可能对身体恢复产生的潜在影响,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男性患者如果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需要逐渐纠正,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以及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使其稳定在合适范围,以促进身体的整体恢复;冠心病患者要定期监测心脏情况,遵循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管理要求。 三、完全恢复(3个月以上) 通常在术后3个月以上,身体基本可以认为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到病前的生活方式,包括正常的工作、适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消化功能也基本适应了没有胆囊的状态,一般可以正常消化各类食物,但仍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长期大量进食高脂食物。对于特殊人群,例如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在完全恢复后仍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肝胆等相关器官的情况,因为老年患者术后出现一些慢性问题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期女性在胆囊切除术后完全恢复后怀孕,需要密切监测孕期身体状况,因为怀孕可能会对消化系统等带来一定负担,要确保身体能够良好耐受;有过胆囊切除史且有家族遗传病史(如肝胆系统肿瘤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总体而言,胆囊切除后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但通过合理的术后护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可以促进良好恢复。

    2025-10-28 15:09:56
  • 泥沙性胆结石吃什么药

    溶石排石类药物中熊去氧胆酸可使小于2cm胆固醇性泥沙样胆结石在胆囊功能良好时逐渐溶解但有适用限制,鹅去氧胆酸副作用多且应用少;缓解症状类药物消炎利胆片能缓解症状但严重情况需结合其他手段,山莨菪碱可缓解胆绞痛但儿童、老年人使用有注意事项;儿童、孕妇、老年人患泥沙性胆结石时用药各有特殊要求,儿童少用且需谨慎,孕妇一般不优先药物治疗,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溶石排石类药物 1.熊去氧胆酸: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胆汁中熊去氧胆酸的含量,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从而使胆固醇结石逐渐溶解。有研究表明,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胆固醇性泥沙样胆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服用熊去氧胆酸有一定的溶石效果,但一般需要较长疗程,通常需连续服用6-24个月,且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结石变化情况。不过,该药物并非对所有泥沙性胆结石患者都有效,对于存在胆道梗阻、严重肝功能损害等情况的患者不适用。 2.鹅去氧胆酸:同样是通过改变胆汁成分来发挥溶石作用,但其副作用相对较多,如可能引起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且溶石效果不如熊去氧胆酸稳定,目前临床应用相对熊去氧胆酸较少。 二、缓解症状类药物 1.消炎利胆片:具有清热、祛湿、利胆的作用,可缓解泥沙性胆结石引起的右上腹疼痛、口苦等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它能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排出,减轻胆道炎症。但对于症状严重或结石较大、引起严重胆道梗阻等情况时,单纯依靠消炎利胆片可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需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在使用时,一般人群均可服用,但孕妇需慎用,因为其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 2.山莨菪碱:属于M胆碱受体阻断剂,能缓解胆道平滑肌痉挛,从而减轻因胆结石引起的胆绞痛症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使用山莨菪碱需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避免引起不良反应;对于老年人,因其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等情况,使用时也需谨慎,防止加重排尿困难等问题。 三、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泥沙性胆结石相对较少见,若发生,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药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等。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如必须使用溶石或缓解症状的药物,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和密切监测下进行,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差异较大。 2.孕妇:孕妇患有泥沙性胆结石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很多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所以一般不优先选择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孕妇,可通过调整饮食,如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同时注意休息来缓解症状;若症状严重,需在多学科(妇产科、肝胆外科等)会诊评估后,权衡利弊再考虑是否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选择药物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山莨菪碱时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要监测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对于溶石药物的使用,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减慢,需更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28 15:08:37
  • 肝上有小囊肿注意什么

    对于肝上小囊肿需定期复查,每6-12个月超声检查,特殊人群可更频;要调整生活方式,饮食均衡、避免饮酒高脂,适当有氧运动;注意症状变化,出现腹痛等及时就医,特殊人群更需关注;避免盲目用药,勿乱服伤肝药,儿童用药需遵医嘱。 一、定期复查 复查频率:对于肝上的小囊肿,一般建议每隔6-12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以观察囊肿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超声检查具有方便、无创、可重复性强的特点,能够较好地监测囊肿的动态变化。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定期超声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囊肿是否有异常增大等情况。 特殊人群:对于有家族遗传相关肝囊肿病史的人群,或者囊肿较大、有相关症状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复查,如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而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囊肿可能有不同的变化趋势,也需要按照医生建议的频率进行复查,密切关注囊肿对儿童肝脏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二、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苹果、菠菜等,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要避免过度饮酒,因为酒精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有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发生肝脏相关病变的风险会增加,对于肝上有小囊肿的人来说,过度饮酒可能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不利于囊肿的稳定。另外,要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防止血脂升高,间接减轻肝脏代谢压力。 运动方面: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部受到撞击等情况,因为肝囊肿较大时剧烈运动可能有囊肿破裂等风险。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运动方式,如跳绳、骑自行车等,既能够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要确保安全,避免因运动不当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 三、注意症状变化 关注自身感觉:要留意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囊肿有异常变化,如囊肿扭转、破裂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例如,当囊肿发生扭转时,可能会引起较为剧烈的腹痛,需要尽快进行检查和处理。 特殊人群: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肝上有小囊肿时更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因为孕期身体的激素水平等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囊肿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儿童患者如果出现腹痛等不适,家长要格外重视,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就医。 四、避免盲目用药 切勿自行乱用药:不要自行服用一些可能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即使是一些常见的感冒药等,也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因为很多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不当用药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囊肿的病情。例如,一些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过量服用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对于肝上有小囊肿的人来说,更要谨慎用药。 特殊人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用药需要更加谨慎,绝对不能自行给儿童使用成人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明确诊断和指导下使用药物,以确保用药安全,避免对儿童肝脏等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2025-10-28 15:08:01
  • 肝部海绵状血管瘤怎么治疗

    肝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等待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老年和儿童患者;手术治疗针对直径大于10厘米或位于肝脏边缘有破裂风险的患者,儿童和老年患者手术有不同注意事项;介入栓塞治疗适合不能耐受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不同性别和儿童患者有相应考虑;射频消融治疗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患者,不同年龄人群需根据具体情况应用。 一、观察等待 1.适用情况: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的肝部海绵状血管瘤,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这类患者由于血管瘤较小,生长缓慢,且无明显症状,定期进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监测其大小、形态变化即可,一般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腹部超声,观察血管瘤有无明显增大等情况。 2.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患者,若肝部海绵状血管瘤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也可先采取观察等待,但需密切随访,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管瘤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不过总体来说小的无症状血管瘤在儿童中也可先观察。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血管瘤直径大于10厘米,有破裂出血风险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考虑手术。因为较大的血管瘤破裂可能会引起腹腔内大出血,严重危及生命。 血管瘤位于肝脏边缘,有发生外伤性破裂可能的患者,比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经常有腹部碰撞风险的人群,不管年龄性别,都应考虑手术切除。 2.不同人群手术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进行肝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术后恢复要注重营养支持和护理,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手术创伤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要更加严格。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调整基础疾病,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注意切口愈合情况,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三、介入治疗 1.介入栓塞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肝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可考虑介入栓塞治疗。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使血管瘤缺血坏死。例如一些身体状况较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或者血管瘤位置特殊、手术切除难度大的数据患者。 年龄性别影响: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育龄期女性,介入治疗后要考虑对生育等方面的影响,不过一般来说介入栓塞治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在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对于儿童患者,介入治疗要谨慎,因为儿童血管较细等因素可能会增加操作难度和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四、射频消融治疗 1.适用情况 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肝部海绵状血管瘤,尤其对于多发性肝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如果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射频产生热能使血管瘤组织凝固坏死。 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应用需根据具体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射频消融治疗要考虑其肝脏的耐受性等因素,要在有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对于老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也可根据血管瘤具体情况考虑射频消融治疗,但要评估射频消融对老年患者肝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2025-10-28 15:07: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