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自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已参与完成肝移植手术200余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重症监护及长期随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日本红十字会医院、美国Cleveland Clinic、Indiana University Hospital、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spital、Johns Hopkins Hospital和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学习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具有规范化的肝胆外科临床诊治经验。参与了多部肝移植相关书籍如《门脉高压症》、《移植:专业外科实践指南》等书的翻译和编写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负责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科研研究,在肝癌分子影像研究方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胆囊息肉样病变0.4*0.3cm高回声怎样治疗
对于直径0.40.3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高回声,以观察随访为主,每隔3-6个月腹部超声检查,出现息肉增大等情况需进一步评估;要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多吃蔬果,作息要规律;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协助做好随访、关注生长发育,孕妇要注意超声检查安全性及调整饮食结构、密切观察,老年患者要兼顾胆囊息肉和基础疾病情况、适度调整生活方式且需家属协助随访。 一、观察随访为主 对于直径0.40.3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高回声,首先考虑定期观察随访。因为这类较小的息肉发生恶变的风险通常较低。一般建议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超声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如果在随访过程中息肉大小、形态等无明显变化,可继续定期随访;若出现息肉增大(直径超过1cm等情况)、形态改变(如变得不规则等)等情况,则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等干预措施。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随访频率和关注重点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超声监测的间隔基本遵循上述原则。对于女性,如果没有特殊的激素相关影响导致息肉变化加速的情况,随访原则与男性相似;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饮食等的人群,在随访过程中更要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对胆囊息肉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这是因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能会刺激胆囊收缩,促进息肉的生长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对于老年患者,同样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维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胆固醇等的摄入。 2.作息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等不良作息。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对胆囊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的人群作息调整的重点有所不同,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生长发育,老年患者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各系统的稳定功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胆囊息肉样病变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现,除了遵循上述随访和生活方式调整外,要特别注意定期监测时的配合度,家长要协助做好超声检查等随访工作。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胆囊息肉的情况可能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定变化,需要综合评估。 2.孕妇:如果是孕妇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0.40.3cm高回声,由于孕期生理变化,随访时要注意超声检查对胎儿的安全性,一般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超声检查方式。在生活方式调整上,要在保证孕妇营养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进补导致胆固醇等摄入过多。同时,要密切关注孕期息肉的变化情况,因为孕期身体激素等变化可能会对胆囊息肉有一定影响,但一般不建议在孕期进行积极的手术等干预,多以密切观察为主。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随访过程中要同时关注胆囊息肉情况和基础疾病情况。在生活方式调整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度进行,如运动方面要选择适合老年人体能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对病情变化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更需要家属协助做好定期随访等工作。
2025-10-28 15:05:38 -
肝结节吃什么消除最快
肝结节患者需综合维护肝脏健康,饮食上要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及优质蛋白食物但要注意量,生活方式要规律作息保证不同年龄段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选适合自身强度的;肝结节不能仅靠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消除,需根据性质病因医疗干预,良性定期复查,恶性等采取相应治疗,有肝炎病史者密切监测,孕妇患肝结节处理复杂需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方案,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但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全面管理。 一、饮食调整对肝结节的作用及相关食物 (一)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对肝脏的修复和保护有一定作用,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等功效。新鲜的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像橙子、柠檬、草莓、西兰花、菠菜等。研究表明,充足的维生素摄入有助于维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对肝结节患者的肝脏健康有一定益处,但不能单纯依靠食物消除肝结节,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对维生素的需求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各类维生素的摄入;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可能下降,可适当通过多样化饮食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制剂来满足需求。 (二)优质蛋白食物 优质蛋白有助于修复受损肝细胞,常见的优质蛋白食物有瘦肉(如鸡肉、鱼肉等白肉相对红肉更适合肝结节患者,因为红肉脂肪含量相对较高)、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对于肝结节患者,合理摄入优质蛋白很重要,但要注意控制量,避免加重肝脏负担。比如患有肝结节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蛋白质食物时要考虑食物的升糖指数等因素,选择低升糖指数的优质蛋白食物。 二、生活方式对肝结节的影响及相关调整 (一)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作息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夜间是肝脏进行自我修复的重要时段,长期熬夜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不同年龄段人群规律作息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2-14小时睡眠,学龄儿童每天10-12小时;成年人建议每天7-8小时的优质睡眠;老年人睡眠时长可能相对减少,但也应保持在6-8小时左右,且要保证睡眠质量。 (二)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对肝脏健康有一定好处。适合肝结节患者的运动有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强度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来定,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肝结节患者运动时要更加谨慎,比如老年人运动时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应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三、医疗干预的重要性及相关情况 肝结节不能单纯依靠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来消除,需要根据肝结节的性质、病因等进行相应医疗干预。如果是良性肝结节,要定期复查观察结节变化;如果是恶性肝结节等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手术、介入等治疗措施。不同病史的患者情况不同,有肝炎病史的肝结节患者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肝脏情况,遵循肝病相关治疗和监测方案。特殊人群如孕妇患有肝结节时,处理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胎儿和孕妇的情况,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因为任何药物或治疗措施都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要在多学科会诊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总之,肝结节患者要通过综合的方式来维护肝脏健康,饮食、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全面管理。
2025-10-28 15:04:46 -
总胆红素有点偏高要紧吗
总胆红素有点偏高需分情况看待,生理性因素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剧烈运动等致的通常不要紧,去除诱因多可恢复,病理性因素如肝脏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胆道疾病(胆囊结石等占位性病变)致的则需结合多因素综合判断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且预后严重程度因病因而异。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总胆红素偏高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生理性黄疸,早产儿出现时间更早,程度可能更重。这是因为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总胆红素会有一定程度升高,一般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15mg/dL)。这种情况通常不要紧,一般在出生后2-4周会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密切观察胆红素变化情况即可。 2.剧烈运动、长期饮酒、进食过多高脂食物等 剧烈运动后可能会暂时引起总胆红素轻度升高,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的代谢状态改变,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过程。长期饮酒的人,酒精需要经过肝脏代谢,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导致总胆红素偏高。进食过多高脂食物后,也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总胆红素轻度升高。一般通过休息、戒酒、调整饮食结构后,总胆红素可恢复正常,这种情况通常不要紧,但需要积极去除这些诱因。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总胆红素偏高 1.肝脏疾病 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肝脏后,会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患者除了总胆红素偏高外,还可能伴有转氨酶升高等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病毒载量、肝功能等相关指标,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必要时进行抗病毒等相应治疗。 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总胆红素升高。患者可能有肝区疼痛、腹胀、腹水、门脉高压等表现,病情相对较为严重,需要根据肝硬化的病因和分期等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如针对病因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处理并发症等。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物、抗生素等可能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总胆红素升高。如果是药物引起的,需要根据情况调整用药,一般在停药并采取相应保肝等治疗后,总胆红素可能会逐渐恢复,但如果肝损伤严重,也可能会有较严重的后果。 2.胆道疾病 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结石阻塞胆道,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需要根据结石的大小、部位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保守治疗或手术取石等。 胆管癌、肝癌等胆道占位性病变:肿瘤阻塞胆道,影响胆红素的正常排泄,也会导致总胆红素升高。患者除了黄疸外,还可能有消瘦、腹痛等表现,病情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总之,当发现总胆红素有点偏高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去除诱因后多可恢复正常;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则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总胆红素偏高预后和严重程度差异较大。
2025-10-28 15:03:35 -
胆结石吃什么最好
胆结石患者的饮食需关注富含膳食纤维、低脂肪低胆固醇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蔬菜类中绿叶蔬菜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等;水果类中苹果含膳食纤维,能辅助身体代谢;肉类里鱼肉等低脂肪低胆固醇;奶类中脱脂牛奶合适;维生素A丰富的胡萝卜可保持胆囊上皮细胞健全;维生素C丰富的橙子能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儿童、老年、女性、男性胆结石患者在饮食上各有注意事项,如儿童烹饪清淡、老年选择合适食物、女性根据自身情况适量摄入等。 一、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蔬菜类:绿叶蔬菜如菠菜、生菜等,每100克菠菜中约含2.2克膳食纤维,生菜每100克含1.6克左右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胆固醇代谢,对胆结石患者有一定益处。对于儿童胆结石患者,应确保蔬菜摄入充足且烹饪方式清淡,避免过于油腻影响病情;老年胆结石患者同样需保证膳食纤维摄入,以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降低因便秘等情况加重胆结石相关不适的风险。女性胆结石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绿叶蔬菜的摄取量,男性也同理,保持均衡饮食。 2.水果类:苹果是不错的选择,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含2.4克膳食纤维。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能辅助身体代谢,减少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状态。儿童胆结石患者吃苹果可直接食用或制成新鲜果汁(需注意避免添加糖分);老年患者要注意选择软硬适中的苹果,防止咀嚼困难;女性和男性胆结石患者都可将苹果作为日常水果摄入的重要部分,但要根据自身血糖情况适量食用,因为部分水果含糖量不同,如血糖高的胆结石患者需选择低糖水果。 二、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 1.肉类:鱼肉是较好的选择,像三文鱼,每100克三文鱼中胆固醇含量约为60毫克左右,且富含优质蛋白质。对于儿童胆结石患者,可选择清蒸的淡水鱼,如鲈鱼,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老年胆结石患者应避免油炸鱼肉,以炖煮等方式烹饪;女性胆结石患者在选择肉类时要优先考虑低脂肪的鱼肉、鸡肉(去皮)等;男性也应减少高脂肪肉类如五花肉等的摄入,多吃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 2.奶类:脱脂牛奶是合适之选,每100毫升脱脂牛奶脂肪含量低于0.5克,且富含钙等营养成分。儿童胆结石患者可饮用脱脂牛奶来补充营养;老年胆结石患者喝脱脂牛奶有助于补钙,同时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女性和男性胆结石患者日常可将脱脂牛奶作为重要的钙来源之一,但要注意若有乳糖不耐受情况则需选择合适的替代品。 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胡萝卜是良好来源,每100克胡萝卜约含胡萝卜素8285微克,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保持胆囊上皮细胞的健全,防止上皮细胞脱落形成结石核心。儿童胆结石患者吃胡萝卜可做成胡萝卜泥等形式;老年患者要注意烹饪时避免高温过度破坏维生素A;女性和男性胆结石患者都应适当摄入胡萝卜来补充维生素A。 2.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橙子是典型代表,每100克橙子含维生素C约33毫克。维生素C能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减少胆固醇结石形成风险。儿童胆结石患者吃橙子要注意适量,避免空腹食用;老年患者若有牙齿问题可榨汁饮用但需控制量;女性胆结石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也可正常摄入橙子补充维生素C,男性同理。
2025-10-28 15:02:27 -
肝结石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辅助治疗及其他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有微创胆道镜取石术(适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较小等情况)和肝切除术(适用于肝内结石致局部肝脏严重病变时);药物辅助治疗包括溶石药物(适用于胆固醇性肝结石等情况,通过改变胆汁成分溶石)和抗感染药物(肝结石引起胆道感染时用,根据不同患者选药);其他治疗方式有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肝内胆管较粗等结石)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适用于位置较深的肝内结石,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高)。 一、手术治疗 (一)微创胆道镜取石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较小、数量较少且没有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对于年轻患者,尤其是生活方式较为健康、胆道系统解剖结构较清晰的人群较为适用。 2.原理:通过腹腔镜在腹部做小切口,找到胆管后插入胆道镜,利用胆道镜直接观察胆管内结石情况,并用取石钳等工具将结石取出。该手术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创伤。 (二)肝切除术 1.适用情况:当肝内结石导致局部肝脏出现严重病变,如肝组织萎缩、纤维化甚至癌变倾向时,需要进行肝切除术。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导致肝脏基础较差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而对于老年患者,要综合考虑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若肝脏病变严重且其他器官功能尚可,可在充分准备下考虑手术。 二、药物辅助治疗 (一)溶石药物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胆固醇性肝结石,在结石较小且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可尝试使用溶石药物。但溶石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且并非所有患者都有效。对于有基础肝病(如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使用溶石药物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因为药物可能对肝脏有一定负担。 2.作用原理:通过改变胆汁成分,使胆汁中胆固醇等成分的比例达到溶解结石的状态,从而使结石逐渐变小甚至消失。例如一些药物可以增加胆汁酸分泌,改变胆汁的理化性质。 (二)抗感染药物 1.适用情况:当肝结石引起胆道感染时,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选择抗感染药物需考虑其肝肾功能以及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儿童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老年患者多有基础疾病,用药需更加谨慎,要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相应抗生素。 三、其他治疗方式 (一)体外冲击波碎石 1.适用情况:适用于肝内胆管较粗、结石位置较浅且适合体外冲击波聚焦的结石。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如高龄且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要评估其能否耐受体外冲击波碎石的过程。体外冲击波碎石是利用冲击波聚焦后击碎结石,使其变成小颗粒,便于通过胆道排出,但可能存在结石碎块残留等问题。 (二)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位置较深、通过其他微创方式较难取出的肝内结石,可考虑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该手术需要在超声等引导下进行穿刺,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凝血功能等方面。特殊人群如孕妇等一般不考虑该手术,因为穿刺等操作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
2025-10-28 15:0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