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李照主任医师(54)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李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照,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自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已参与完成肝移植手术200余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重症监护及长期随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日本红十字会医院、美国Cleveland Clinic、Indiana University Hospital、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spital、Johns Hopkins Hospital和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学习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具有规范化的肝胆外科临床诊治经验。参与了多部肝移植相关书籍如《门脉高压症》、《移植:专业外科实践指南》等书的翻译和编写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负责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科研研究,在肝癌分子影像研究方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展开
  • 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高回声结节内部呈筛网状结构儿童可作初步筛查需准确操作,CT平扫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向中心扩展延迟期等密度填充,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类似灯泡征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同CT且儿童MRI需做好安抚准备。 一、超声检查表现 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检查中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结节,内部呈筛网状结构,这是因为肿瘤内由扩张的血窦构成,超声通过不同组织的回声差异得以显示。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简便、无辐射,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需注意儿童因腹部脏器相对较小等因素,检查时需准确操作以清晰显示病灶。 二、CT检查表现 1.平扫:肝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低密度影,其密度均匀,与周围肝组织分界相对清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平扫时病灶的密度特点基本一致,但儿童因肝脏代谢等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差异,不过在低密度表现上无本质区别。 2.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病灶边缘结节状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同层主动脉密度;门脉期强化向中心扩展;延迟期病灶逐渐呈等密度填充,这一强化特点是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在增强扫描的时相强化特征上具有一致性。 三、MRI检查表现 1.T1WI:呈低信号,这是因为病灶内主要为血液成分,T1弛豫时间较短。 2.T2WI:呈高信号,且信号强度极高,类似“灯泡征”,此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MRI表现。增强扫描时,其强化方式与CT类似,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随后向中心填充,不同年龄人群在MRI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需注意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安抚等准备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2025-10-28 11:52:16
  • 胆结石一般多大

    胆结石大小差异大,小的如沙粒直径数毫米,常见0.2-2厘米左右,较大的可达数厘米甚至更大,小结石可能移动症状不典型,大结石易致梗阻出现症状,不同大小影响及处理不同,不同人群中大小分布和形成机制有差异,临床需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方案。 常见的大小范围 小结石:直径通常在0.2-2厘米左右较为常见。这类小结石可能在胆囊内或胆管内移动,相对来说症状可能不典型,但也可能引发胆管梗阻等问题。从流行病学角度看,部分人群由于饮食习惯等因素,容易形成较小的胆结石。例如,长期低纤维、高脂肪饮食的人群,胆汁成分容易发生改变,可能促使小结石的形成。对于儿童群体,胆结石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小结石也可能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儿童身体机能的特殊性,小结石也可能导致胆道系统的不适等问题。 较大结石:直径超过2厘米甚至更大的胆结石也并不罕见。较大的胆结石在胆囊内或胆管内占据空间较大,更容易引起胆囊或胆管的梗阻,导致剧烈的腹痛、黄疸等症状。在一些肥胖、多次妊娠的女性中,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胆汁成分改变等因素,相对更易形成较大的胆结石。对于老年人群,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胆汁的代谢等功能发生变化,也可能出现较大胆结石的情况,老年人群一旦出现较大胆结石引发的胆道问题,往往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更加关注。 胆结石的大小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较小的结石可能通过一些保守措施观察,但较大的结石通常需要更积极的医疗干预措施,如手术等。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胆结石的大小分布和形成机制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2025-10-28 11:51:37
  • 胆囊切除手术的费用。

    胆囊切除手术的费用因多种因素而异,一般在几千元到一万多元之间,具体费用需咨询当地医院或医保部门。 1.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手术有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两种方式。腹腔镜微创手术通常费用较高,因为它需要更复杂的设备和技术。 2.医院级别:不同级别的医院收费标准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费用可能相对较高。 3.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医疗费用水平也会有所差异。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费用可能较高。 4.患者情况:患者的具体情况也会影响费用。例如,如果患者有其他健康问题需要同时治疗,费用可能会增加。 5.医保政策:医保覆盖的范围和报销比例也会对费用产生影响。 总体而言,胆囊切除手术的费用通常在几千元到一万多元之间。具体费用还需咨询当地医院或医保部门。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费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考虑手术时,患者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具体费用和医保报销情况,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做出决策。同时,也可以咨询其他患者或了解相关的医保政策,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或有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手术费用可能会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费用预估。此外,一些医院或慈善机构可能提供医疗救助或费用减免计划,患者可以咨询相关机构了解是否符合条件。 在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前,患者还应该考虑手术的风险和收益,并与医生充分讨论。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如果对手术费用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与医院财务部门或医保部门联系,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帮助。

    2025-10-28 11:51:14
  • 泥沙胆结石能排出来吗

    泥沙胆结石能否排出存在个体差异,体积小、胆管通畅、胆囊收缩功能好时可能排出,结石大、胆管狭窄或胆囊功能异常时难排出,无论能否排出都需定期检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不同人群处理有别。 可能排出的情况 如果泥沙胆结石体积较小,胆管相对较通畅,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较好,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通过服用一些利胆的药物,有可能促使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从而推动泥沙胆结石通过胆管排入肠道,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但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难以排出的情况 结石较大或胆管狭窄:当泥沙胆结石数量较多、体积相对较大,或者胆管存在狭窄等情况时,泥沙胆结石很难通过胆管排出。因为胆管的管径有限,较大的结石或者狭窄的胆管会阻碍结石的通过,结石可能会嵌顿在胆管内,引起胆管梗阻,导致腹痛、黄疸、感染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胆管炎等,此时必须通过手术等方式来取出结石。 胆囊功能异常:如果患者胆囊的收缩功能很差,那么即使有较小的泥沙胆结石,也很难依靠胆囊的收缩将其排出。例如一些老年人,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泥沙胆结石排出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 对于患有泥沙胆结石的人群,无论结石能否自行排出,都需要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密切观察结石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相关的症状。如果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在处理泥沙胆结石时也有不同的考虑,比如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上会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等方式,而成年患者则会根据具体病情综合评估手术等治疗手段的可行性。

    2025-10-28 11:50:35
  • 肝囊肿可以通过运动消除吗

    运动无法直接消除肝囊肿因肝囊肿是囊性病变无科学研究证实运动可使其缩小或消失,适当运动对肝脏有间接益处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功能,特殊人群运动需注意,老年人群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震荡运动,儿童肝囊肿患者需医生评估后选温和运动,有基础肝脏疾病或较大肝囊肿患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以防增加并发症风险。 一、运动无法直接消除肝囊肿的科学依据 肝囊肿是肝脏内非实质性的囊性病变,其形成机制主要与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创伤等因素相关,囊肿内为液体成分。目前尚无科学研究证实运动可使肝囊肿体积缩小或消失,运动无法改变肝脏内已形成的囊性结构。 二、运动对肝脏健康的间接益处 适当运动对全身健康有益,对肝脏也有间接积极影响: 1.促进血液循环:如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利于肝脏获取充足的血氧及营养物质,维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 2.增强代谢功能: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新陈代谢速率,辅助维持正常体重,降低因肥胖等因素加重肝脏负担的风险,但这与肝囊肿消除无直接关联。 三、特殊人群运动注意事项 1.老年人群:若存在肝囊肿,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震荡性运动,如快跑、蹦跳等,以防囊肿因外力作用发生破裂等意外情况,运动强度以自身无明显不适为宜。 2.儿童肝囊肿患者:需由医生评估肝囊肿大小、位置等情况后再确定运动方案,一般建议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等,避免参与可能导致腹部受撞击的剧烈运动,以防影响囊肿稳定。 3.有基础肝脏疾病或较大肝囊肿患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根据个体具体病情调整运动计划,若肝囊肿体积较大或位置特殊,过度运动可能增加囊肿相关并发症风险。

    2025-10-28 11:50: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