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李照主任医师(56)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李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照,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自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已参与完成肝移植手术200余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重症监护及长期随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日本红十字会医院、美国Cleveland Clinic、Indiana University Hospital、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spital、Johns Hopkins Hospital和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学习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具有规范化的肝胆外科临床诊治经验。参与了多部肝移植相关书籍如《门脉高压症》、《移植:专业外科实践指南》等书的翻译和编写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负责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科研研究,在肝癌分子影像研究方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展开
  • 胆结石能吃瓜子吗

    胆结石患者可以适量吃瓜子,但需注意食用方式,如选择原味、无添加的瓜子,控制食用量,最好剥壳后食用等。 胆结石患者可以适量吃瓜子,但需注意食用方式。 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对于胆结石患者,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胆结石的形成与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异常有关。患者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患者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胆汁,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和加重。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可能刺激胆囊收缩,引起疼痛或不适。患者应避免食用这些食物。 瓜子是一种常见的坚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瓜子不会对胆结石产生明显的影响,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瓜子:建议选择原味、无添加的瓜子,避免食用添加了大量调味料或油脂的瓜子。 控制食用量:瓜子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热量,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对健康不利。患者应适量食用瓜子,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注意食用方式:最好将瓜子剥壳后食用,避免直接咀嚼瓜子壳,以免划伤胆囊或胆管。 总之,胆结石患者可以吃瓜子,但需要注意食用方式和量。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胆结石患者出现疼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2025-10-28 11:46:44
  • 胆结石一定要手术治疗吗

    胆结石是否手术治疗需依具体情况判断,无症状胆结石通常定期超声检查、健康生活方式观察,老年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倾向保守;有症状胆结石如反复疼痛等多建议手术,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胆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胆囊息肉大于1cm、怀疑癌变等通常需手术,儿童胆结石视情况评估手术且考虑其特点及风险。 有症状胆结石:当胆结石出现症状时,如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一般来说,当胆结石引起反复发作的胆绞痛,或者导致胆囊炎频繁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时,手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例如,有研究显示,对于经常发作胆绞痛的胆结石患者,接受胆囊切除术后,症状缓解率可达90%以上。但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因为手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此时会综合考虑孕妇的孕周、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是否手术。 胆结石合并其他情况:如果胆结石合并有胆管结石、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怀疑胆囊癌变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当胆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时,会增加胆道梗阻、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可以同时处理胆管和胆囊内的结石。对于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的患者,由于其发生癌变的风险相对较高,也需要考虑手术切除胆囊。而对于怀疑胆囊癌变的患者,手术是明确诊断和进行根治性治疗的关键措施。在儿童胆结石患者中,相对较为少见,但如果儿童胆结石出现反复感染、影响生长发育等情况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是否手术,并且儿童手术需要特别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以及麻醉等相关风险。

    2025-10-28 11:46:19
  • 胆道闭锁有什么症状

    胆道闭锁患儿出生后1-2周左右出现黄疸且呈进行性加重皮肤巩膜渐黄血清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因胆道梗阻胆汁排泄受阻反流,病初大便颜色可正常随病情发展渐变浅呈淡黄灰白乃至陶土色因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粪便缺胆汁染色,发病初期肝脏轻度肿大随病情进展进行性增大质地变硬因胆汁淤积致肝细胞受损及纤维组织增生,晚期可现腹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婴儿还可能嗜睡拒食因长期胆汁淤积影响营养吸收及机体代谢功能且年龄小婴儿症状更隐匿进展更快需密切关注黄疸及一般状况变化。 一、黄疸 胆道闭锁患儿通常在出生后1~2周时出现黄疸,且呈进行性加重态势。皮肤与巩膜会逐渐呈现黄色,血清胆红素检测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这是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 二、大便颜色改变 病初大便颜色可能尚属正常,随着病情发展,大便颜色会逐渐变浅,呈现淡黄色、灰白色乃至陶土色。这是因为胆道梗阻使得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粪便缺乏胆汁染色而出现此类改变。 三、肝脏肿大 发病初期肝脏可轻度肿大,随着病情进展,肝脏会进行性增大,质地逐渐变硬。这是因为胆汁淤积导致肝脏细胞受损及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引起肝脏体积增大。 四、晚期其他表现 病情晚期时,患儿可能出现腹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情况。婴儿还可能表现出嗜睡、拒食等症状,这是由于长期胆汁淤积影响营养吸收及机体代谢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全身功能紊乱表现。不同年龄患儿因机体代偿能力不同,症状出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会有差异,年龄较小的婴儿症状可能更为隐匿且进展更快,需密切关注其黄疸及一般状况变化。

    2025-10-28 11:45:57
  • 肝出血是什么原因

    肝出血因素包括创伤性的腹部外伤(如交通事故等致肝破裂出血)、医源性创伤(如活检、手术不当致出血),非创伤性的肝脏病变相关(肿瘤生长快或血管瘤大破裂出血、感染性疾病侵蚀血管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相关(先天性缺乏或获得性障碍增加出血风险)。 一、创伤性因素 1.腹部外伤: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撞击等导致的腹部外伤,外力直接作用于肝脏可引起肝脏组织破裂、血管损伤,从而引发肝出血。例如,严重的车祸中,肝脏可能因受到强大冲击力而发生破裂出血。 2.医源性创伤:在一些医疗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肝出血,如肝脏穿刺活检时,若穿刺针损伤肝脏血管可引起出血;肝脏手术中,如肝叶切除术等,若手术操作不当损伤血管也可导致术后肝出血。 二、非创伤性因素 1.肝脏病变相关 肝脏肿瘤:肝癌(尤其是生长迅速的肝癌)可因肿瘤组织生长过快,内部血供丰富且肿瘤组织本身血管壁脆弱,易发生破裂出血;肝血管瘤较大时也可能出现破裂出血情况,这是因为血管瘤壁薄,承受压力变化时易破裂导致出血。 感染性疾病:肝脓肿时,脓肿组织侵蚀周围血管,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某些病毒性肝炎引起肝脏炎症损伤,也可能伴随血管损伤引发出血,但相对较少见。 2.凝血功能障碍相关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患者,因体内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凝血功能异常,易出现自发性肝出血,且出血往往较难自行止住。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如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导致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下降;长期服用某些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抗凝剂)等,均可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增加肝出血风险。

    2025-10-28 11:45:45
  • 肝血管瘤会导致肝癌吗

    肝血管瘤是常见肝脏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恶变,多无症状,靠影像学诊断;肝癌与多种因素相关,有侵袭转移性,有症状且标志物等异常,可通过检查鉴别,肝血管瘤患者一般定期随访,特殊人群需综合管理肝脏健康,肝血管瘤通常不致肝癌。 肝血管瘤的特点 肝血管瘤多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其生长缓慢,通常不会发生恶变。大多数肝血管瘤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通过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例如,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内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边界清晰。 肝癌的发病因素及与肝血管瘤的区别 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长期酗酒、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肝硬化等。肝癌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会不断增殖并破坏正常肝组织。与肝血管瘤不同,肝癌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消瘦、乏力、黄疸等症状,且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等可能异常升高,影像学检查也可发现肿瘤的恶性特征,如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血供丰富等。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容易混淆的情况,但通过进一步细致的检查和评估能够进行鉴别。对于患有肝血管瘤的人群,不必过度担忧会发展为肝癌,但也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隔6-12个月进行一次超声等检查,以监测肝血管瘤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如果是特殊人群,比如患有基础肝脏疾病(如乙肝)的肝血管瘤患者,除了常规监测外,还需要关注基础肝病的控制情况,因为基础肝病可能会对肝脏整体状况产生影响,需要综合管理来保障肝脏健康。

    2025-10-28 11:45: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