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自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已参与完成肝移植手术200余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重症监护及长期随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日本红十字会医院、美国Cleveland Clinic、Indiana University Hospital、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spital、Johns Hopkins Hospital和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学习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具有规范化的肝胆外科临床诊治经验。参与了多部肝移植相关书籍如《门脉高压症》、《移植:专业外科实践指南》等书的翻译和编写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负责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科研研究,在肝癌分子影像研究方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多发性胆囊息肉会自己消失吗
多发性胆囊息肉一般不会自己消失,其形成与胆固醇代谢紊乱、炎症刺激等有关,分成年人和儿童情况,成年人无明显症状需定期超声监测,有增大等高危表现可能需手术,儿童罕见且需谨慎,患者应定期超声检查关注息肉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从病理角度分析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多发性胆囊息肉往往是多个胆固醇性息肉或者炎性息肉等的集合。胆固醇性息肉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胆固醇结晶沉积在胆囊黏膜上形成;炎性息肉是胆囊黏膜受炎症刺激增生所致。这些病理性改变一旦产生,没有外界干预很难自行消退。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多发性胆囊息肉若没有明显症状,可能需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其变化。如果息肉有增大趋势或者出现一些高危表现(如息肉直径较大、合并胆囊结石、息肉基底较宽等),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儿童:儿童发生多发性胆囊息肉较为罕见,若出现,需格外谨慎,因为儿童的胆囊功能和身体发育情况与成年人不同,更需要密切观察息肉的变化情况,同时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先天性因素等,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监测或治疗方案。 多发性胆囊息肉一般不会自己消失,患者应定期进行胆囊超声检查,密切关注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2025-09-17 12:53:49 -
肝囊肿是生气造成的吗
肝囊肿不是生气造成的,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有先天性(胚胎发育胆管异常致)、后天性(创伤、炎症致),寄生虫性肝囊肿因感染寄生虫,较小无明显症状的肝囊肿定期复查,较大有压迫等情况需手术,不同人群处理原则基本类似,儿童需密切观察。 先天性因素:胚胎发育时期胆管发育异常可导致肝囊肿形成,这种情况从出生时就可能存在,只是有的较小未被发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长大被察觉,与生气等情绪因素无关。 后天性因素: 创伤:肝脏受到外力创伤后,局部血肿或组织坏死液化可能形成囊肿,不过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炎症:肝脏局部慢性炎症导致胆管狭窄,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炎症的发生多与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并非由生气引发。 寄生虫性肝囊肿的成因 主要是感染了肝包虫等寄生虫,寄生虫在肝脏内寄生生长逐渐形成囊肿,与生气没有关联。 一般较小的肝囊肿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观察囊肿变化即可;当囊肿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有其他异常情况时,可能需要采取手术等相应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肝囊肿的处理原则基本类似,但在儿童等特殊人群中,更要密切观察囊肿变化,因为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囊肿的变化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同影响,要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和处理。
2025-09-17 12:48:26 -
肝腹水的前兆
肝腹水前兆主要表现为消化异常、四肢异常、精神异常以及全身异常等,其引发因素包括肝硬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具体如下: 一、消化异常:患者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腹胀等表现。这是因为肝功能受损影响了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导致消化功能减退。 二、四肢异常: 1.双下肢水肿,这是由于肝脏病变导致体内液体代谢失衡,液体在下肢积聚。 2.颜面部水肿、上肢水肿等,也是液体潴留的体现。 三、精神异常: 1.患者会表现出性情改变,比如变得烦躁、易怒。 2.甚至还可能出现兴奋、谵妄等情况,这是肝功能严重障碍影响到神经系统所致。 四、全身异常: 1.营养不良、全身消瘦,这是由于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障碍引起。 2.腹围增大,是腹水逐渐积聚的结果。 3.乏力、易疲倦,身体整体机能下降导致。 当患者出现上述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明确病因并对症治疗。可通过B超检查来明确是否为肝腹水。患者日常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进食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同时要戒烟、戒酒,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避免暴饮暴食。 总之,了解肝腹水前兆的表现,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在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
2025-09-17 12:46:52 -
胆结石手术前能吃饭吗
胆结石手术前能否吃饭分情况,一般择期手术成人术前6-8小时禁固体食物、2-4小时禁清流质,儿童术前6小时禁固体、4小时禁奶、2小时禁清水等清流质;急诊手术因病情紧急尽量保障手术同时减少误吸风险。 成人情况:通常在胆结石择期手术前6-8小时开始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4小时禁饮清流质。这是因为如果胃内有食物,手术中可能会发生呕吐,呕吐物误吸进入气管可导致窒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例如,有研究表明,术前胃内有食物的患者发生误吸的风险明显高于胃排空良好的患者。 儿童情况:儿童胆结石手术前的禁食禁饮要求更为严格,一般术前6小时禁固体食物,术前4小时禁奶,术前2小时禁清水等清流质。这是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更容易发生误吸,而且儿童的胃排空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更严格的禁食禁饮来保障手术安全。 急诊手术情况 对于因胆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等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由于病情紧急,可能来不及严格按照常规择期手术的禁食禁饮时间执行,但仍会尽量采取措施减少误吸风险。比如会快速评估患者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进行手术,同时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准备好应对误吸的急救措施。这是因为急诊手术面临的病情更为危急,需要优先保障手术解除患者的病痛,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误吸等风险。
2025-09-17 12:46:12 -
脾器官在什么位置
脾位于腹腔左上方,呈扁椭圆形。其处在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好与第9-11肋相对应,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状态下,左肋弓下缘无法触及。脾可分为内、外两面,上、下两缘以及前、后两端。内面呈凹陷状,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左曲相邻,此为脏面,脏面近中央处有一条沟,乃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地,称作脾门。外面光滑且凸起,与膈相对,即膈面。上缘前部有2-3个切迹,叫做脾切迹。当脾脏肿大时,脾切迹依然存在,可作为触诊的标志。脾脏肿大时位置会有显著变化,可分为轻度、中度、高度三度。脾缘不超过肋下2cm属于轻度肿大;超过2cm且在脐水平线以上则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也就是巨脾。 一、脾的位置和形态: 1.位于腹腔左上方,扁椭圆形。 2.在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与特定肋相对应。 二、脾的结构划分: 1.有内、外两面等。 2.脏面的特点和相邻部位。 3.膈面的特征。 三、脾切迹: 1.位置和作用。 2.在脾脏肿大时的意义。 四、脾脏肿大的分类: 1.轻度肿大的标准。 2.中度肿大的标准。 3.高度肿大的标准及别称。 总的来说,这段内容详细介绍了脾的位置、形态、结构、脾切迹以及脾脏肿大的相关情况,让我们对脾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025-09-17 12:4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