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照,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自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已参与完成肝移植手术200余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重症监护及长期随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日本红十字会医院、美国Cleveland Clinic、Indiana University Hospital、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spital、Johns Hopkins Hospital和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学习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具有规范化的肝胆外科临床诊治经验。参与了多部肝移植相关书籍如《门脉高压症》、《移植:专业外科实践指南》等书的翻译和编写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负责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科研研究,在肝癌分子影像研究方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肝硬化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展开
  • 胆囊结石疼痛区域

    胆囊结石疼痛区域主要在右上腹,发作时程度不一,可放射至右肩部或背部,其因胆囊内结石刺激胆囊壁或梗阻胆囊管致胆囊痉挛收缩引发,不同人群疼痛区域特点不同,有相关风险因素人群需警惕复发或加重,老年人疼痛感知可能不典型但仍要关注右上腹异常。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胆囊位于右上腹,肝脏的下方。当胆囊内的结石刺激胆囊壁或引起胆囊管梗阻时,会导致胆囊的痉挛和收缩,从而引发疼痛,这种疼痛的神经传导会牵涉到右上腹以及相应的肩背部区域。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胆囊结石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疼痛区域同样可能在右上腹,由于儿童表述可能不精确,需密切观察其他伴随症状。成年人中,男性和女性发生胆囊结石疼痛的区域并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胆囊的生理功能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不过疼痛区域仍主要在右上腹及肩背部。有肥胖、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胆囊结石发生率较高,疼痛区域也符合上述特点。对于有胆囊结石病史的人群,当出现右上腹及肩背部疼痛时,应高度警惕胆囊结石相关问题的复发或加重。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疼痛感知可能不太典型,但仍需重点关注右上腹区域的异常感觉。

    2025-07-30 10:38:04
  • 小叶肝囊肿会变成肝癌吗

    小叶肝囊肿变成肝癌可能性低,不过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年龄较大者要每年至少一次超声检查,有长期肝病病史者要密切监测肝囊肿及肝脏其他指标变化,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要调整生活方式并严格监测肝囊肿。 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年龄较大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有所下降,对于肝囊肿的监测和潜在变化的感知可能相对迟钝,所以年龄较大者更要坚持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超声检查来观察肝囊肿的大小、形态等是否有异常改变。 有长期肝病病史人群:比如本身就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肝病的患者,肝脏基础状况较差,即使肝囊肿本身恶变风险低,但需要综合考虑肝脏整体情况,更要密切监测肝囊肿以及肝脏其他指标的变化,以便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长期大量饮酒、高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脏健康,这类人群即使患有小叶肝囊肿,也需要更加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戒酒、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肝囊肿的监测,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的整体状态,间接影响对肝囊肿情况的评估。

    2025-07-30 10:35:33
  • 胆结石止疼妙招

    胆结石止疼可采取休息、调整饮食、热敷、药物治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等方式,但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无法根治胆结石,胆结石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定期体检。 1.休息:在胆结石发作时,应尽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调整饮食: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热敷: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可以缓解疼痛。 4.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来缓解疼痛。但是,这些药物只能缓解疼痛,并不能治疗胆结石。 5.手术治疗:如果胆结石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缓解胆结石引起的疼痛,并不能根治胆结石。如果胆结石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同时,胆结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025-07-30 10:32:20
  • 肝血管瘤可以喝酒吗

    肝血管瘤患者绝对不可以喝酒,因为酒精需经肝脏代谢,而患者肝脏已病变,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长期饮酒可能影响肝脏正常功能及对血管瘤的代谢调节,还会刺激血管致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且对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损害相似,有病史者饮酒更易引发不良情况。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而肝血管瘤患者的肝脏已存在病变,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有研究表明,长期饮酒可能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干扰肝脏对血管瘤的代谢调节等过程。酒精会刺激血管,可能导致血管瘤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饮酒一定会使肝血管瘤迅速增大或发生其他严重病变,但从肝脏健康维护角度出发,肝血管瘤患者饮酒存在潜在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肝血管瘤患者,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是相似的,都会增加肝脏代谢酒精的负担,进而可能影响肝脏整体状态。有肝血管瘤病史的患者,饮酒更易引发肝脏相关的不良情况,所以肝血管瘤患者绝对不可以喝酒。

    2025-07-30 10:28:05
  • 我的胆息肉6年后没有了

    胆息肉6年后消失可能是检查误差、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等原因,虽然息肉消失,但仍需定期检查,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检查误差 可能之前的检查存在误差,息肉并没有真正存在。 2.胆固醇息肉 此类息肉是胆囊黏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有可能在体检时发现。而胆固醇息肉有自行消退的可能。 3.炎性息肉 多由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单发或多发,可伴有胆囊结石。如果胆囊炎症得到控制,息肉可能会逐渐缩小或消失。 4.其他情况 还有少数情况下,胆囊息肉可能是良性肿瘤或早期胆囊癌,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胆息肉在6年后消失了,但仍需要定期进行胆囊超声检查,以监测胆囊的健康状况。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对于预防胆囊疾病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如果对胆息肉的消失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建议。

    2025-07-30 10:26: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