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诊治各种复合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关节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四肢创伤的微创诊治。
向 Ta 提问
郑大一附院急诊外科主任,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创伤骨科专家,创伤外科救治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中国急救理事,中国灾害医学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河南分会副主任委员,足踝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
在骨科工作近30年,2009年因工作需要,调至急诊科任副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专著5本,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2项。
展开-
对于患有慢性酒精中毒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需全面评估饮酒时长、每日饮酒量等相关信息及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整体健康状态及各脏器受损情况并动态监测相关指标,药物辅助戒酒需专业医生指导,心理支持助患者树立戒酒决心,补充维生素B族等多种维生素及蛋白质纠正营养缺乏,针对脏器损伤进行个体化治疗,康复指导建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随访关注戒酒及指标变化,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随访有不同重点。 一、医学评估与监测 1.全面评估:详细询问患者慢性酒精中毒相关信息,包括饮酒时长、每日饮酒量等,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同时开展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检查可了解肝脏受损程度,血常规能查看血细胞情况,心电图可评估心脏功能等,以此明确患者整体健康状态及各脏器受损情况。 2.动态监测:定期复查上述相关指标,通过监测指标变化来实时掌握病情进展,为后续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二、戒酒干预 1.药物辅助:可使用如纳曲酮等药物辅助戒酒,帮助患者减少对酒精的依赖,但药物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循医疗规范。 2.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戒酒的坚定决心,改变长期形成的酒精依赖行为模式,让患者从心理上主动远离酒精,增强戒酒的主动性和持久性。 三、营养支持 1.维生素补充:由于慢性酒精中毒会影响营养物质吸收代谢,需补充维生素B族等多种维生素,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等有重要维护作用,可改善因酒精中毒导致的相关营养缺乏状况。 2.营养物质补充:加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补充,纠正营养不良问题,因为酒精会干扰机体对营养的正常摄取和利用,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机能,促进机体恢复。 四、并发症治疗 1.针对脏器损伤治疗:若患者出现肝脏疾病,需依据具体肝病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对症处理;若心脏受损,则进行心脏方面的对症治疗,如改善心肌供血等,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五、康复与随访 1.康复指导:在患者戒酒及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运动,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等,逐步恢复身体机能。 2.定期随访:定期进行随访,密切关注患者戒酒情况以及身体各项指标变化,如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因其各脏器功能衰退,对酒精相关并发症耐受能力差,随访时需更关注其身体细微变化,采取温和且有效的支持措施;孕妇患有慢性酒精中毒时,必须立即严格戒酒并进行医学干预,以保障母婴健康,随访中要重点监测胎儿发育等相关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2025-10-11 12:31:48 -
一氧化碳中毒怎么确诊
一氧化碳中毒的确诊通过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进行,病史采集需关注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接触一氧化碳情况;临床表现有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气分析(检测COHb浓度明确中毒程度)、脑电图检查(可见弥漫性低波幅慢波)、头部影像学检查(重度中毒可见脑部水肿改变)。 一、病史采集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接触一氧化碳的风险不同,儿童可能因好奇把玩燃气设备等导致中毒,老年人可能因居住环境中燃气设备老化等原因更易接触到一氧化碳。例如儿童在家庭环境中若家长未妥善放置燃气具等,就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老年人若居住房屋的燃气管道老化泄漏,也较易发生。 生活方式:生活中使用燃气热水器、煤炉取暖等情况是常见的一氧化碳接触途径。比如一些家庭在冬季密闭房间内用煤炉取暖且通风不良时,就会增加一氧化碳中毒风险;使用不合格的燃气热水器且安装在密闭浴室等不通风场所,也易导致一氧化碳积聚引发中毒。 病史情况: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在一氧化碳中毒后病情变化更复杂,例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氧化碳中毒后可能加重心脏缺血缺氧等情况。 详细询问患者或目击者关于中毒发生的环境、时间、可能接触一氧化碳的情况等,这是确诊的重要基础。比如患者是否在密闭且有一氧化碳来源的空间内停留过,像车库内发动汽车长时间开着空调而门窗紧闭,就可能导致一氧化碳积聚。 二、临床表现观察 神经系统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轻度中毒时患者可有头痛、头晕、乏力等表现,随着中毒加重,会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例如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主诉头痛、头晕,能行走但行动稍迟缓;重度中毒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 其他系统表现:部分患者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等表现。比如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浅快,心率加快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可发现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一氧化碳中毒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升高,这是确诊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血气分析检测COHb浓度,能明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例如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时COHb浓度可在10%-20%,中度中毒时在30%-40%,重度中毒时可高于50%。 脑电图检查:可见弥漫性低波幅慢波,与缺氧性脑病程度相关。比如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电图检查可能显示异常的慢波活动,有助于辅助诊断。 头部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检查在重度中毒患者中可能发现脑部水肿等改变。例如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头部CT可能显示基底节区、大脑皮质下白质等部位的低密度灶等脑水肿表现。
2025-10-11 12:30:41 -
引起中暑的原因有哪些
中暑受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影响。环境因素有高温高湿环境及通风不良场所;个体因素包括年龄(儿童体温调节不完善、老年人散热能力下降等)、身体状况(肥胖者散热难、患病者代谢或循环受影响等)、生活方式(缺水、睡眠不足影响体温调节)。 通风不良场所:在密闭、通风不畅的空间里,人体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比如在没有良好通风设备的车间、地下室等场所,空气不流通,热量不断积聚,人体周围环境温度逐渐升高,超出了人体自身的散热调节能力,就容易导致中暑发生。 个体因素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他们的汗腺发育不如成人成熟,散热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儿童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产热较多,但自我调节散热的能力有限。例如在炎热天气里,儿童在户外活动时,体温更容易迅速升高,从而增加中暑的可能性。所以在夏季,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防暑降温,避免儿童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老年人: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他们的皮肤汗腺萎缩,出汗减少,散热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这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散热和血液循环功能。比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在高温环境下,身体的血液循环和体温调节受到影响,更容易发生中暑。 身体状况 肥胖人群:肥胖者体内脂肪较多,而脂肪的导热性比肌肉差,这会影响热量的散发。另外,肥胖人群的体重较大,身体活动相对不灵活,在高温环境下活动时,身体消耗更多能量,产热增加,而散热相对困难,从而更容易发生中暑。例如肥胖者在夏季进行中等强度活动时,体温上升速度可能比正常体重者更快。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基础代谢率增高,产热增加。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影响身体的代谢和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散热功能,增加中暑的风险。还有一些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如服用抗组胺药、利尿剂等的患者,药物可能会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导致中暑易感性增加。 生活方式 缺乏水分摄入:在高温环境下,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人体容易脱水,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散热机制。比如长时间进行体力活动却没有适当饮水的人,随着水分的丢失,血液浓缩,血液循环量减少,散热能力下降,就容易引发中暑。一些喜欢在高温时进行高强度运动却不注意补水的运动爱好者,就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生理节律和体温调节功能。当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体温调节能力会下降,在同样的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发生中暑。例如长期熬夜后又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的人,中暑的可能性比睡眠充足的人要高。
2025-10-11 12:29:11 -
酒喝多了吐了怎么办
饮酒过量呕吐后要立即停止饮酒,保持侧卧姿势防误吸并清除口腔异物,少量多次饮温水或淡盐水,暂禁食后逐渐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密切观察自身及特殊人群身体状况,不适及时就医。 一、立即停止饮酒 饮酒过量后呕吐时,应立刻停止继续饮酒,避免酒精持续刺激胃肠道,加重不适症状。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侧卧姿势:呕吐时应采取侧卧的姿势,这样可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呕吐物堵塞气道发生危险。比如儿童在饮酒过量呕吐时,侧卧能最大程度降低误吸风险。 2.清除口腔异物:如果口腔内有较多呕吐物,应及时清除,可用手指裹上清洁的纱布等轻柔清理口腔,但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三、补充水分 1.少量多次饮用:呕吐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可适当饮用一些温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饮用,每次饮用100-200毫升左右,以补充因呕吐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对于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控制饮水速度和饮用量,防止引起呛咳或加重心脏、肾脏负担。例如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过量快速饮水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2.避免饮用刺激性饮品:不要饮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饮品,这些饮品可能会进一步刺激胃肠道,加重不适。 四、饮食调整 1.暂禁食:在呕吐后的短时间内,应暂禁食,让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一般禁食1-2小时左右。之后可逐渐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对于儿童,禁食时间和恢复饮食的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且食物要更加软烂易消化。 2.逐渐恢复饮食:开始进食时应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随着身体逐渐恢复,再慢慢增加食物的种类和量,但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五、观察身体状况 1.一般情况观察:密切观察自身的精神状态、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状等情况。如果呕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腹痛、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饮酒过量呕吐后更要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因饮酒过量呕吐而加重病情。例如本身有胃溃疡的患者,饮酒过量呕吐可能导致胃溃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2.特殊人群重点观察:儿童饮酒过量呕吐后,除了观察一般情况外,还要注意其精神状态和意识情况,因为儿童身体对酒精的耐受能力更差,且表述能力有限,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送医。孕妇饮酒过量呕吐则是绝对需要重视的情况,因为酒精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详细告知饮酒情况等。
2025-10-11 12:20:52 -
为什么被蜜蜂蛰了会肿
蜜蜂蛰伤后肿胀机制是毒液中组胺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致液体渗出,透明质酸酶助毒液扩散加重水肿;不同人群蛰伤后肿胀有特点及应对差异,儿童肿胀明显进展快需谨慎观察,成人依生活方式恢复有别,过敏病史者易现全身性过敏相关肿胀需高度警惕;肿胀有发展过程,观察要关注范围、疼痛、感染迹象等,范围大幅扩展等提示可能继发感染需及时就医。 一、蜜蜂蛰伤后肿胀的机制 蜜蜂蛰人时,会将毒刺刺入人体皮肤,同时向人体内注入毒液。毒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透明质酸酶等。组胺会使局部血管扩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等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局部肿胀;透明质酸酶能分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使毒液更容易扩散,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的水肿情况。 二、不同人群蛰伤后肿胀的特点及应对差异 (一)儿童人群 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被蜜蜂蛰后肿胀可能相对更明显且进展较快。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血管调节等生理功能尚不完善。在应对时,需更加谨慎观察肿胀情况,避免儿童搔抓蛰伤部位,防止感染加重肿胀。若肿胀范围迅速扩大或伴有其他不适,如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成人人群 成人的生理机能相对稳定,但不同生活方式的成人也可能有不同表现。例如经常进行户外高强度运动的成人,被蛰后可能因身体代谢等因素,肿胀的恢复速度可能相对不同;而长期处于室内sedentary生活方式的成人,恢复可能相对慢一些。但总体而言,成人在被蛰后应先仔细检查毒刺是否残留,若有需小心拔除,然后根据肿胀情况采取相应的局部处理等措施。 (三)有过敏病史人群 有过敏病史的人群被蜜蜂蛰后,肿胀可能不仅仅是局部的,还可能迅速发展为全身性的过敏反应相关肿胀,如面部、喉头肿胀等,这是因为其免疫系统对蜜蜂毒液更易产生过度的免疫应答。这类人群被蛰后应高度警惕,一旦出现任何疑似过敏加重的表现,如呼吸急促、心慌、全身皮疹等,需立即就医,必要时可能需要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专业医疗人员指导,此处仅强调其严重性和及时就医的必要性)。 三、肿胀的发展过程及相关观察要点 被蜜蜂蛰后,肿胀通常会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在蛰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开始出现肿胀,并且可能逐渐加重,在数小时到1-2天内达到相对较明显的程度。在观察过程中,要关注肿胀的范围是否扩大、是否伴有疼痛加剧、是否出现发热等感染迹象相关表现。如果肿胀范围在短时间内大幅扩展,或者局部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加剧且伴有脓性分泌物等,提示可能出现了继发感染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2025-10-11 12: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