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聚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诊治各种复合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关节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四肢创伤的微创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郑大一附院急诊外科主任,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创伤骨科专家,创伤外科救治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中国急救理事,中国灾害医学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河南分会副主任委员,足踝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

  在骨科工作近30年,2009年因工作需要,调至急诊科任副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专著5本,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2项。

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各种复合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关节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四肢创伤的微创诊治。展开
  • 肝破裂怎么办

    怀疑或确诊肝破裂时现场让患者平卧减少不必要搬动,若休克取头低脚高位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送达医院后通过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情况,保守治疗适用于肝破裂裂口小、出血量少且生命体征平稳者需绝对卧床、禁食并应用止血药物监测,严重等情况需手术行清创缝合术或肝叶切除术等;儿童肝破裂需更精准评估、手术轻柔及术后关注恢复,老年人处理兼顾基础病、术后监测重要脏器功能,妊娠期女性肝破裂需关注胎儿安危、权衡手术及麻醉方案并观察母婴状况。 一、急救处理 当怀疑或确诊肝破裂时,现场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减少不必要搬动以防止出血加重。若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应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供血,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 二、医疗评估 患者送达医院后,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肝破裂情况,常用检查包括腹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超声可初步筛查肝内有无血肿及腹腔内积液;CT能清晰显示肝破裂的部位、范围及腹腔积血情况,从而准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三、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适用于肝破裂裂口小、出血量少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需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禁食以减少胃肠道蠕动对肝脏的影响,同时应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等),并密切监测血常规、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评估病情进展。 2.手术治疗:对于肝破裂严重、出血量大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及时手术。手术方式包括清创缝合术(针对裂口较小的情况)、肝叶切除术(适用于肝叶严重毁损的患者)等。手术中需彻底止血、清除失活组织,并根据情况放置引流管以引流腹腔内渗出液。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肝脏相对脆弱,肝破裂时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更精准评估病情,手术操作需轻柔,术后密切观察肝脏恢复及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因其自身修复能力与成人有差异。 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肝破裂处理时需兼顾基础病控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要加强对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预防并发症。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间发生肝破裂需特别关注胎儿安危,手术时要权衡对妊娠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及麻醉方案,术后密切观察母婴状况。

    2025-10-11 11:20:36
  • 中暑急救方法步骤

    中暑急救分迅速转移、降温处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观察病情、后续处理。迅速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平卧;降温可体表用湿冷毛巾擦拭、冷水浸泡,重度者体内降温需专业操作;意识清者口服淡盐水等补液;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症状打急救电话;初步急救后送医进一步检查治疗。 一、迅速转移 1.脱离高温环境:立即将中暑者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如室内阴凉处或树荫下等,使其平卧,头部略抬高,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利于散热。对于婴幼儿,要轻柔抱至凉爽处,避免在转移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 二、降温处理 1.体表降温 用湿冷毛巾擦拭:用湿冷的毛巾擦拭中暑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搏动处以及四肢,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对于儿童,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着凉。可以每1-2分钟擦拭一次,持续进行直到体温有所下降。 冷水浸泡:将中暑者部分身体浸泡在15-20℃的冷水中,重点浸泡颈部以下部位,但要注意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要谨慎使用冷水浸泡,防止因血管收缩过度引发其他不适。 2.体内降温:对于重度中暑者,可采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将冰盐水进行静脉输注,但这需要专业医疗人员操作,一般现场急救中较少采用。 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口服补液:如果中暑者意识清醒,能够吞咽,可给予适量的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口服补液盐溶液,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要注意少量多次服用,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对于婴幼儿,要咨询医生后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和剂量。 四、观察病情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中暑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果中暑者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继续进行上述急救措施,并持续关注病情变化。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其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因为儿童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更容易出现病情变化。 五、后续处理 1.送医评估:经过现场初步急救后,无论中暑者症状是否缓解,都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因为中暑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热射病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等,到医院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和相应的治疗。

    2025-10-11 11:19:50
  • 中暑会出现哪些症状

    中暑是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等功能障碍引发的急性疾病,按病情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又含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儿童、老年人、长期高温环境工作者需特别关注,出现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此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例如长时间在户外暴晒劳作的人,可能首先出现这些较轻的不适症状。 轻度中暑:除了先兆中暑的症状加重外,体温往往升高到38℃以上,还可能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比如在炎热环境中工作较长时间后,不仅有之前的不适,还出现体温明显升高、皮肤状态改变以及循环方面的一些表现。 重度中暑 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表现为四肢抽搐,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患者神志清楚,体温多正常。例如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充盐分,就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 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慢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温基本正常。这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外周循环衰竭。比如一些年老体弱在高温环境下活动的人,容易发生热衰竭。 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常发生在高温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患者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等,同时可伴有皮肤灼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表现。如在持续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处于户外且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可能发展为热射病,情况非常危急,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更容易受到中暑影响,且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中暑后恢复能力较差,症状可能更严重;而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是中暑的高发人群,要时刻警惕中暑的发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1 11:19:02
  • 洋地黄毒甘急性中毒怎么急救

    洋地黄毒苷急性中毒急救措施包括立即停用该类药物,清除未吸收药物(意识清可催吐,后尽早洗胃),纠正心律失常(缓慢型用阿托品等或临时起搏,快速型用利多卡因等),补充钾盐,还需注意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患者的特殊情况。 清除未吸收的药物 催吐:若患者意识清楚且能配合,可让其口服大量温水,然后用手指刺激咽后壁催吐,以排出胃内尚未被吸收的药物,但对于昏迷、惊厥患者不宜催吐,防止误吸。 洗胃:在催吐后,若患者情况允许,应尽早进行洗胃,一般在中毒后6小时内洗胃效果较好,可选用生理盐水等合适洗液进行洗胃,尽可能清除胃内残留的药物。 纠正心律失常 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可使用阿托品等药物提升心率。若阿托品效果不佳,可考虑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利多卡因等药物。但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等变化。 补充钾盐 洋地黄毒苷中毒可能会导致钾代谢紊乱,适当补充钾盐有助于纠正心律失常。可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但需注意监测血钾水平,避免高钾血症的发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对洋地黄毒苷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人不同,儿童发生洋地黄毒苷中毒时,急救措施需更加谨慎。在清除药物方面,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准确进行洗胃等操作,避免因洗胃不当导致误吸等更严重问题。在纠正心律失常时,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严格按照儿童的生理特点调整,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的心率、呼吸、精神状态等变化。 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洋地黄毒苷的代谢和排泄减慢,更容易发生中毒。在急救时,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状况,在使用药物纠正心律失常等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同时密切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和各脏器功能。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心脏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或其他重要脏器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洋地黄毒苷中毒的急救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病情。在处理过程中,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例如在纠正心律失常时,要选择对其基础心脏疾病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在补充钾盐等操作时,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防止因急救措施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2025-10-11 11:17:45
  • 不小心吞了尖锐的骨头怎么办

    误吞尖锐骨头后应立即停止进食饮水,及时就医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可辅助定位,内镜可尝试取骨,儿童和老年人误吞需特殊对待,不能自行用不科学方法处理,否则会延误治疗致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及时就医检查 影像学检查: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X线检查对于一些密度较高的骨头可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于一些较小或密度与周围组织相近的骨头可能显示不清;CT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骨头在消化道内的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CT对于发现消化道内的异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更精准地定位尖锐骨头的位置。 内镜检查:如果通过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骨头位置合适,可能会进行内镜检查。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消化道内的情况,并且对于一些位置不是特别刁钻的尖锐骨头,可以尝试在内镜下将其取出。但内镜检查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误吞尖锐骨头的情况需要格外重视。儿童的消化道相对狭窄且娇嫩,骨头更容易造成严重损伤。家长发现儿童误吞尖锐骨头后,应保持冷静,立即带儿童就医,不要试图通过让儿童进食饭团、韭菜等方法来推送骨头,这些方法不仅可能无法将骨头排出,还可能加重骨头对消化道的损伤。同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儿童误吞骨头的时间、骨头的大致形状等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误吞尖锐骨头后,由于老年人的消化道功能可能减退,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所以更需要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说明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这可能会影响检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例如,老年人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在进行一些检查或操作时需要考虑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避免自行处理的风险 千万不要自行采用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来处理,比如试图通过喝醋等方法软化骨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喝醋不仅不能软化骨头,还可能刺激消化道黏膜,加重损伤,并且延误正规的医疗处理时机,导致骨头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过长,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如消化道穿孔、出血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生命。

    2025-10-11 11:16:5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