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诊治各种复合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关节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四肢创伤的微创诊治。
向 Ta 提问
郑大一附院急诊外科主任,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创伤骨科专家,创伤外科救治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中国急救理事,中国灾害医学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河南分会副主任委员,足踝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
在骨科工作近30年,2009年因工作需要,调至急诊科任副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专著5本,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2项。
展开-
氯雷他定片治过敏吗
氯雷他定片是一种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方法,如有疑问可咨询医生或药师。 氯雷他定片是一种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烧灼感。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及体征。 需要注意的是,氯雷他定片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嗜睡、口干、乏力、胃肠道不适等。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氯雷他定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果对氯雷他定片的使用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同时,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2025-06-19 17:45:32 -
打头孢多久能喝啤酒
用头孢后喝酒可能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多种不适症状,甚至死亡,若出现应及时就医。使用头孢菌素后7天内不饮酒,且不使用含有乙醇的药物。 使用头孢菌素后,建议7天内不饮酒,且不建议口服或静脉输入含有乙醇的药物。使用头孢菌素期间及停药7天内,应避免食用含有乙醇的食物或药物,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发酵的食醋、含乙醇的饮料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酒精的反应不同,有些人可能在饮酒后很快就会出现症状,而有些人可能在数小时后才会出现。此外,使用头孢菌素的剂量、饮酒量、饮酒速度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也会影响反应的发生。 如果你在使用头孢菌素期间需要饮酒,应提前告知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在饮酒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饮酒,并尽快就医。同时,应告知医生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5-06-19 17:45:17 -
甲醛中毒如何排出体外
甲醛中毒后应立即脱离甲醛环境,清洗皮肤、漱口、催吐,视情况严重程度就医治疗。 1.脱离甲醛环境:如果已经暴露在甲醛环境中,应立即离开该环境,前往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 2.清洗皮肤:如果皮肤接触到甲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以去除甲醛。 3.漱口:如果口腔接触到甲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漱口,以去除甲醛。 4.催吐:如果误食了甲醛,应立即催吐,以减少甲醛的吸收。 5.就医: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洗胃、灌肠、血液净化等。 需要注意的是,甲醛中毒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症状的严重程度、中毒的时间等。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甲醛的暴露。
2025-06-19 17:44:32 -
休克的五大临床表现
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湿冷、尿量减少和意识改变,这些表现可能因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1.血压下降 休克会导致全身循环血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下降。这是休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2.心率加快 休克时,心脏为了维持全身器官的血液供应,会代偿性地加快心率。 3.皮肤湿冷 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导致皮肤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出现皮肤湿冷的现象。 4.尿量减少 休克会导致肾脏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5.意识改变 休克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意识改变,如烦躁不安、昏迷等。 需要注意的是,休克的临床表现可能因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6-19 17:43:50 -
豆角中毒最有效的办法
豆角中毒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根据中毒轻重采取催吐洗胃、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饮食调整等措施。 1.催吐和洗胃:如果中毒症状较轻,可以通过催吐和洗胃的方法将未被吸收的毒素排出体外。 2.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中毒症状,如阿托品、解磷定等。 3.支持治疗:对于中毒症状较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如补液、吸氧、维持酸碱平衡等。 4.饮食调整:在中毒症状缓解后,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豆角中毒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5-06-19 17: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