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诊治各种复合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关节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四肢创伤的微创诊治。
向 Ta 提问
郑大一附院急诊外科主任,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创伤骨科专家,创伤外科救治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中国急救理事,中国灾害医学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河南分会副主任委员,足踝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
在骨科工作近30年,2009年因工作需要,调至急诊科任副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专著5本,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2项。
展开-
酒精中毒的病人为什么易导致低磷血症
酒精中毒会通过细胞内磷转移、肠道吸收障碍、磷酸盐分布异常等导致低磷血症,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酒精中毒患者更易受影响。 一、细胞内磷的转移与酒精中毒的关系 酒精中毒时,机体的代谢会发生紊乱。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磷主要以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且与细胞内的能量代谢等密切相关。而酒精中毒时,可能会导致细胞内的一些代谢途径改变,使得细胞内的磷向细胞外转移。例如,酒精可能会影响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或转运蛋白的功能,促使细胞内的磷释放到细胞外液中,从而导致血清磷降低,引发低磷血症。 二、肠道吸收障碍与酒精中毒的关联 长期酒精中毒的患者往往存在胃肠道功能紊乱。酒精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肠道对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酒精可能会损伤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同时也会影响肠道内的消化酶活性等,使得磷的吸收效率降低。比如,酒精可能会抑制肠道内某些与磷吸收相关的转运蛋白的活性,进而阻碍磷从肠道向血液的转运,最终引起低磷血症。 三、磷酸盐的分布异常与酒精中毒的联系 酒精中毒还可能导致磷酸盐的分布异常。在酒精中毒状态下,机体的酸碱平衡可能会出现紊乱,而酸碱平衡的改变会影响磷酸盐的分布。例如,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会促使细胞内的钾离子外移,同时可能会导致细胞内的磷释放到细胞外,或者影响磷酸盐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平衡,使得血清中磷的浓度降低,引发低磷血症。 四、特殊人群的情况考虑 对于患有酒精中毒的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其本身的生理功能已经衰退,胃肠道功能和细胞的代谢功能等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肠道吸收障碍和细胞内磷转移异常的情况,从而更易发生低磷血症。而对于儿童酒精中毒患者(虽然儿童酒精中毒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儿童的生长发育对磷等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且儿童的代谢调节功能相对不完善,酒精中毒对其磷代谢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需要特别关注其磷水平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低磷血症情况。同时,女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磷代谢可能也会有一些不同于男性的特点,但总体机制与上述普遍情况相关,同样需要关注低磷血症的发生风险。
2025-10-11 11:10:59 -
如何理解心肺死亡的概念及其判断标准
心肺死亡是机体心脏和呼吸功能不可逆停止的状态,判断标准包括不可逆深度昏迷、自主呼吸完全停止、脑干反射全部消失且需排除干扰因素后多次确认,特殊人群如儿童判断时因生理特点需经验丰富医护严格按标准多次全面评估以保证准确避免不恰当医疗决策。 一、心肺死亡的概念 心肺死亡是指机体心脏和呼吸功能发生不可逆停止的状态,此时生命活动已无法依靠自身恢复,是判定个体死亡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心肺死亡的判断标准 (一)不可逆的深度昏迷 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处于深度无意识状态,这是心肺死亡在意识层面的重要体现。例如,严重脑损伤等情况可能导致患者陷入不可逆的深度昏迷状态。 (二)自主呼吸完全停止 通过持续进行人工呼吸等措施仍无法恢复自主呼吸,表明呼吸功能已不可逆丧失。这是因为自主呼吸是维持机体气体交换的关键,当自主呼吸完全停止且无法通过干预恢复时,提示呼吸功能已达不可逆停止状态。 (三)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脑干是维持呼吸、心跳等重要生命功能的中枢部位,其反射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等。当这些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时,提示脑干功能已不可逆丧失,进一步支持心肺死亡的判断。例如,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即光线照射瞳孔时无收缩反应;角膜反射消失,即刺激角膜时无眨眼等反射动作。 (四)排除干扰因素后多次确认 需要排除低温(体温低于32℃)、药物中毒等可能干扰判断的因素。在排除这些因素后,需经过多次反复检查确认上述各项指标均符合心肺死亡的表现,以确保判断的准确性。例如,若患者因低温导致生命体征暂时抑制,需待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后再次评估;若怀疑药物中毒影响判断,需进行相应毒物检测并在毒物代谢排出后重新评估相关指标。 三、特殊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在判断心肺死亡时需格外谨慎。例如,儿童的脑干反射检查需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因为儿童的脑干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影响反射表现的判断,需多次、全面评估相关指标,确保基于科学且符合儿童生理特点的标准进行准确判断,避免因误判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不恰当的医疗决策影响,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科学严谨性的结合。
2025-10-11 11:10:19 -
中暑呕吐最快的解决方法
发现有人中暑呕吐,需迅速将其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脱离高温环境,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品补充水分电解质,用湿毛巾擦拭大动脉搏动处物理降温,若症状严重立即送医救治,儿童和老年人更需重视及时处理。 一、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1.当发现有人中暑呕吐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如室内阴凉处或树荫下等,使其尽快脱离高温环境,避免继续受热,这是缓解中暑呕吐的首要步骤,因为持续处于高温环境会加重中暑症状。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更需快速脱离高温环境,防止体温进一步升高加重不适;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也应尽快转移至安全阴凉处。 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以补充因呕吐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例如,可以让患者喝一些常温的淡盐水,每500毫升水中加入约1.5克盐,这样有助于纠正因呕吐导致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情况。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给予,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再次呕吐;老年人饮用时也要注意速度,防止加重心脏负担等。如果患者意识清楚且能口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缓解中暑呕吐的关键措施之一,因为中暑时身体大量出汗,水分和电解质流失严重,通过补充可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物理降温 1.可以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搏动处,帮助散热降温。例如,用30℃左右的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上述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降低体温。对于婴幼儿,由于皮肤较为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轻柔;老年人皮肤也相对脆弱,擦拭时动作要温和。物理降温有助于降低患者体温,缓解因高热引起的呕吐等不适症状,因为体温过高会刺激胃肠道,导致呕吐等反应。 四、及时就医评估 1.如果患者中暑呕吐症状较为严重,如频繁呕吐、意识模糊、体温持续不降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因为严重的中暑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热射病等,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救治。儿童和老年人本身身体状况较为特殊,一旦出现严重中暑呕吐表现,更要尽快就医,以便及时得到有效的医疗干预。在送往医院途中,继续采取一些简单的降温等措施,如持续用湿毛巾擦拭等。
2025-10-11 11:09:39 -
香蕉和牛奶一起吃会中毒吗
香蕉和牛奶一起吃不会中毒,从营养成分角度看两者成分不存在反应生成有毒物质,人体消化时也不会产生有毒物质致中毒;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适量食用,老年人要注意食用量,有基础疾病人群食用时需留意自身反应,其他无特殊严重基础疾病人群正常食用能提供营养支持 一、香蕉和牛奶一起吃不会中毒 (一)营养成分角度 香蕉富含碳水化合物、钾、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牛奶则含有优质蛋白质、钙、磷等。从化学组成来看,香蕉中的主要成分是糖类、膳食纤维等,牛奶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它们之间不存在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物质的成分。目前没有科学研究表明香蕉和牛奶中的营养成分相互作用会产生毒性物质。 (二)人体消化角度 正常人体的消化系统会对香蕉和牛奶进行消化分解。香蕉进入人体后,在胃肠道中被逐步消化,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等供能物质;牛奶中的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等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肠中进一步被分解为氨基酸等被吸收。整个消化过程不会因为同时摄入香蕉和牛奶而产生有毒物质导致中毒情况。 二、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的消化系统相对成人还在发育中,但一般来说,适量同时食用香蕉和牛奶不会引起中毒。不过,由于儿童的消化功能仍有一定局限性,若一次性大量同时摄入香蕉和牛奶,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所以对于儿童,建议适量食用,避免一次进食过多香蕉和牛奶。 (二)老年人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有所减退,香蕉和牛奶一起吃时,要注意食用量。如果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过量食用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但正常情况下适量食用不会导致中毒,反而可以为老年人补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钙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的人群,同时食用香蕉和牛奶时要留意自身反应。因为香蕉属于生冷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牛奶中的蛋白质有时也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如果食用后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加重的情况,应适当调整食用量或咨询医生建议。而对于其他没有特殊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正常食用香蕉和牛奶一般不会有中毒风险,还能为身体提供营养支持。
2025-10-11 11:08:20 -
食物呛到气管怎么办
介绍了成人及大于1岁儿童、1岁以下婴儿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提及异物排出后要观察症状,有情况及时就医检查,还说明了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人群的注意事项,包括老年人进食要专注、儿童要防危险物品及进食时避免异常、有基础疾病人群进食需照看及注意基础疾病相关问题。 一、急救方法 1.成人及大于1岁儿童海姆立克法: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身体微微向前倾。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约每秒1次,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2.1岁以下婴儿急救法:将婴儿面朝下,放在前臂上,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用另一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用两手指快速按压5次,重复交替进行拍击和按压,直到异物排出。 二、后续观察与处理 1.观察症状:即使异物排出后,也需观察患者是否有持续咳嗽、呼吸困难、喘息、面色发紫等情况,若有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因为可能存在气道损伤、感染等后续问题。 2.就医检查:若患者情况稳定,但有不确定是否有异物残留或出现不适症状,应前往医院进行胸部X线、CT等检查,以明确气道内情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吞咽功能可能减退,进食时需更加缓慢、专注,避免说话、大笑等。一旦发生呛咳,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气道清理能力下降,更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且尽快就医,因为延误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 2.儿童:儿童尤其是幼儿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家长应将小零件、坚果等危险物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在儿童进食时要避免其奔跑、嬉笑,发生呛咳时按照婴儿或儿童相应的急救方法迅速操作,并及时送医检查,因为儿童气道较窄,异物更容易造成严重梗阻。 3.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脑血管疾病导致吞咽困难的患者,更易发生食物呛到气管的情况,此类人群进食时最好有人在旁照看,进食方式可选择糊状或易吞咽的食物,一旦发生呛咳,急救后需更密切观察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相关问题,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恢复及加重气道梗阻后的不良后果。
2025-10-11 1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