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诊治各种复合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关节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四肢创伤的微创诊治。
向 Ta 提问
郑大一附院急诊外科主任,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创伤骨科专家,创伤外科救治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中国急救理事,中国灾害医学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河南分会副主任委员,足踝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
在骨科工作近30年,2009年因工作需要,调至急诊科任副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专著5本,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2项。
展开-
汞中毒对人有什么危害
汞中毒会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造成损害,急性汞中毒各系统表现不同,慢性汞中毒各系统症状相对较轻,儿童和老年人因自身特点受汞中毒损害更具特殊性。 消化系统损害 汞中毒会累及消化系统。急性汞中毒时,患者可出现口腔炎,表现为牙龈肿胀、疼痛、出血,口腔黏膜充血、溃疡等,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物常含有黏液和血液。慢性汞中毒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表现。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长期接触汞且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消化系统损害可能更易发生。对于儿童,由于其消化系统较为娇嫩,汞中毒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为突出,需要特别关注其饮食和消化道症状变化;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本身较弱,汞中毒后消化系统损害可能影响营养吸收,需要加强营养支持等方面的关注。 泌尿系统损害 汞中毒可损害泌尿系统。汞进入人体后,可通过肾脏排泄,对肾脏造成损伤。急性汞中毒时,可能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等,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无尿等。慢性汞中毒患者也可能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汞中毒可能会加重肾脏损害程度。儿童的肾脏处于发育阶段,汞中毒对其泌尿系统的损害可能影响肾脏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老年人肾脏功能逐渐衰退,汞中毒后泌尿系统损害可能加速肾功能的恶化,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呼吸系统损害 汞中毒还可能影响呼吸系统。急性汞中毒时,若吸入大量汞蒸气,可引起化学性肺炎,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慢性汞中毒患者呼吸系统症状相对较少见,但长期接触汞可能会使呼吸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对于长期处于汞污染环境中的人群,如从事汞相关工作且防护不当的人,呼吸系统损害的风险增加。儿童的呼吸道黏膜较为脆弱,汞中毒时呼吸系统损害可能更易导致严重的呼吸问题;老年人呼吸功能本身有所下降,汞中毒后呼吸系统损害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加强呼吸道的保护和监测。
2025-10-11 10:46:41 -
温度计汞中毒可自愈吗
温度计汞中毒是否可自愈分情况,少量接触且无明显症状有一定自愈可能,大量接触或有明显症状通常不能自愈需就医,儿童耐受性差、成年人大量接触及有基础疾病人群自愈可能性低均应及时就医处理。 如果是不慎少量接触汞,例如温度计破碎后仅少量汞挥发,且接触者没有出现口腔炎、头痛、头晕、乏力等明显中毒症状,这种情况下有一定自愈可能。因为人体自身具有一定的代谢和解毒能力,少量进入体内的汞可能会通过自身的生理过程逐渐排出体外。但也需要尽快通风,减少汞的继续吸入。 大量汞接触或出现明显中毒症状时 当大量接触汞时,如短时间内吸入大量汞蒸气或摄入较多汞,人体自身很难完全代谢排出汞,通常不能自愈,还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例如会出现口腔炎,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溃疡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严重者可出现情绪激动、烦躁、震颤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此时必须及时就医进行处理,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驱汞药物等。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儿童 儿童对汞中毒的耐受性更差,一旦发生温度计汞中毒,即使是少量接触也需要更加重视。因为儿童的身体代谢和解毒功能还不完善,若出现汞中毒相关表现,自愈的可能性极低,需要尽快带儿童脱离汞接触环境,并及时就医检查,必要时进行驱汞等治疗。例如儿童接触汞后出现哭闹不安、食欲减退等情况,就不能等待自愈,应立即采取措施。 成年人 成年人相对儿童来说,身体的代谢和解毒能力稍强一些,但如果是大量汞接触,也不能寄希望于自愈。成年人在接触汞后,若出现不适症状,也应及时就医,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汞在体内蓄积可能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对于本身患有肝肾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汞中毒后自愈的可能性更低。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使得汞的排出更加困难,对身体各系统的损害可能会更严重,所以这类人群在接触汞后应更快地就医处理,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来促进身体排出汞并减轻中毒症状。
2025-10-11 10:45:41 -
什么是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中毒因药物过量或机体敏感性增加致蓄积引发以心血管、消化及神经症状为主的表现,心血管常见心律失常,消化多有恶心呕吐,神经可现头痛头晕及视觉异常,心电图有ST-T鱼钩样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特征,发生机制是抑制钠-钾-ATP酶,高危人群为老年人、肝功能不全者、合并用药及电解质紊乱者,怀疑中毒需立即停用药物并依表现处理。 一、定义 洋地黄中毒是因洋地黄类药物使用过量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增加等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进而引发以心血管、消化及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一系列中毒表现。 二、临床表现 心血管系统:常见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呈二联律或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消化系统:多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是较常见的早期中毒表现之一。 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模糊,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黄视(视物发黄)、绿视(视物发绿)等视觉异常。 三、心电图表现 典型洋地黄作用可致ST-T呈鱼钩样改变,但中毒时心电图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征,如室性早搏呈联律、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有相应特异性心电图表现。 四、发生机制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钠-钾-ATP酶,使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传导性改变,进而引发心律失常等中毒表现,同时影响神经及消化系统功能。 五、高危人群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因肾功能减退,药物排泄减慢,易致药物蓄积,需密切监测肾功能与血药浓度。 肝功能不全者:药物代谢受影响,用药需谨慎,应评估肝功能后合理用药。 合并用药患者:同时使用奎尼丁、胺碘酮等可增加洋地黄血药浓度的药物时,中毒风险升高,需加强监测。 电解质紊乱患者: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对洋地黄敏感性增高,易引发中毒,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血钾等电解质,发现紊乱及时纠正。一旦怀疑洋地黄中毒,需立即停用洋地黄类药物,根据中毒表现进行相应处理,如心律失常严重时谨慎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避免使用加重传导阻滞的药物。
2025-10-11 10:44:56 -
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
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因年龄不同而异,成人心肺复苏按压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中点;1-8岁儿童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1岁以下婴儿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点下方1横指处或用两手指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不同年龄按压部位选择基于不同生理特点,准确找到对应部位对抢救至关重要。 成人心肺复苏按压部位 成人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中点。这一部位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验证,能够较好地保证心脏按压时的有效性。在操作时,施救者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另一只手重叠放在这只手背上,垂直向下按压。从年龄角度来看,成人的身体结构特点使得此部位能最大程度保证心脏按压对血液循环的有效推动;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如患有冠心病等心脏相关疾病的患者,准确找到该按压部位进行心肺复苏,能更好地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儿童心肺复苏按压部位 对于1-8岁的儿童,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可以用一只手的掌根进行按压,儿童的身体机能和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此部位的选择是基于儿童的生理特点,能够在进行心脏按压时,有效地挤压心脏,促进血液流动。在生活方式方面,若儿童有过度运动等情况,在发生需要心肺复苏的紧急情况时,准确找到该按压部位能为抢救争取时间。而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等特殊病史的儿童,更需要精准找到该按压部位进行心肺复苏,因为他们的心脏功能可能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正确的按压部位能更好地辅助心脏恢复功能。 婴儿心肺复苏按压部位 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点下方1横指处,或者用两手指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婴儿的身体非常娇嫩,解剖结构与成人和儿童差异较大,这一特定的按压部位是根据婴儿的生理特征确定的。在照顾婴儿的过程中,如果发生紧急情况需要心肺复苏,准确找到该部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对于有早产等特殊病史的婴儿,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要精准把握按压部位,以确保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减少对婴儿身体的不必要损伤。
2025-10-11 10:44:11 -
孩子中暑发烧怎么办
孩子中暑发烧需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进行物理降温(解开衣物、温水擦拭、使用退热贴),补充水分,密切观察病情,婴幼儿和有基础病史的孩子需特殊注意,若出现持续不降、精神萎靡等症状立即送医。 进行物理降温 解开衣物:松开孩子的衣物,使其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这样能让皮肤更好地与外界空气接触,促进热量散发。 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要注意动作轻柔,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孩子着凉。例如,每次擦拭10-15分钟左右,可反复进行。 使用退热贴:在孩子额头贴上退热贴,退热贴中的凝胶成分能通过凝胶汽化吸热起到降温作用,方便且相对安全,尤其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 补充水分 让孩子少量多次饮用凉白开或淡盐水,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孩子能喝下去,每15-20分钟可以喝50-100毫升左右。因为中暑发烧时孩子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及时补充能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面色等情况。如果孩子体温持续不降、精神萎靡、出现抽搐、面色苍白、呕吐频繁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例如,若孩子体温超过38.5℃经物理降温无明显缓解,或者精神状态差,总是想睡觉且叫不醒等,都需要及时就医,因为可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中暑并发症。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中暑发烧时更要谨慎处理。物理降温时要格外小心,避免擦拭时间过长或水温过低导致孩子不适。同时,要密切观察其前囟门的情况,前囟门凹陷可能提示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而且婴幼儿中暑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一旦有异常要尽快就医。 有基础病史的孩子:如果孩子本身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中暑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病情。这类孩子中暑后要更积极地采取降温措施,并密切监测基础病情的相关指标,如呼吸、心率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尽快送医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2025-10-11 10:43:37